作业用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09108发布日期:2022-07-10 02:53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作业用手套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作业用手套。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在作业时保护手、手指的功能的作业用手套。


背景技术:

2.在施工现场的各种作业中,有可能损伤作业者的手或手指。例如,在搬运钢筋或木材等材料的情况下,手或手指有可能被夹在材料之间或材料与其他部件(例如地面等)之间。另外,在切断钢筋等的作业中,存在电动工具等的刀具与手或手指接触而割伤手或手指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开发了具有保护手的功能的手套。
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手指的手背侧设置有保护器的手套,在专利文献2~4中公开了设置有形成为隧道状以覆盖手指的手背侧和侧面的保护部件的手套。根据该结构的手套,即使电动工具等的刀具与手背接触,也能够防止刀具直接与手背接触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割伤手或手指的情况。
4.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在使手掌与平面接触的状态下从手背侧施加了外力的情况下,由于在成为保护部件的刚体材料与平面之间形成有能够保护手指的空间,因此能够防止外力传递到手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7950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648583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2545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6264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6.但是,在如专利文献2~4的手套那样,设置形成为隧道状的保护部件的情况下,保护部件的内部的空间(即放入手指的部分)如果不将其宽度设置得比手指的宽度宽,则无法将手指放入保护部件内。因此,在保护部件中,其内部的空间形成为其宽度比手指的宽度宽,并且高度比手指的厚度长。在佩戴具备具有这样的内部空间的保护部件的手套来抓住材料等的情况下,虽然保护部件的侧面彼此成为接触的状态,但手指成为能够在保护部件的内部自由移动的状态。即,即使握住材料等,手指也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因此无法牢固地保持材料等。而且,如果成为手指彼此分离的状态,则抓住材料等的感觉成为与佩戴普通的手套抓住材料等时大不相同的状态,因此材料等的处理性有可能变差。因此,在专利文献2~4的手套中,即使能够保护作业者的手指,作业者的作业性也有可能降低。
7.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用手套,既能够保护作业者的手指而且还能够防止作业者的作业性的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8.第一发明的作业用手套具备收容手指的指部,其中,所述作业用手套具备设置于所述指部的侧面的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具有平板状的保护板,该保护板设置于所述指部中与手指的关节对应的位置的侧面,所述保护板以第一端缘位于所述指部的手掌侧且第二端缘位于该指部的手背侧的方式与该指部的侧面连结,并且从所述第一端缘到所述第二端缘的长度形成为比插入于所述指部的手指的、配置于与所述保护板对应的位置处的部位的厚度长。第二发明的作业用手套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所述保护板设置于所述指部中位于手的外方侧的侧面或所述指部的两侧面。第三发明的作业用手套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发明中,所述保护板中,在所述指部的轴向上相邻的保护板彼此不连结。第四发明的作业用手套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二或第三发明中,所述保护板设置为:在使所述指部伸展的状态下从侧面观察该指部时,在该指部的轴向上相邻的保护板的端部重叠,并且,在使所述指部弯曲的状态下从侧面观察该指部时,在该指部的轴向上相邻的保护板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端部配置于插入到所述指部的手指的关节的侧方。第五发明的作业用手套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四发明的任一发明中,所述保护件具备姿势保持部件,所述姿势保持部件保持所述保护板的姿势,使得在使所述指部的手掌侧的面与物体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物体的表面与所述保护板成为正交的状态。发明效果
9.根据第一发明,由于从保护板的第一端缘到第二端缘的长度比对应位置的手指的厚度长,因此即使在物体从手指的厚度方向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物体相比于手指而先与保护板接触。于是,能够防止手指被物体损伤。而且,由于在相邻的手指之间仅设置有保护板,因此能够牢固地保持材料等。根据第二发明,即使刀具等误与手接触,也能够使刀具等与保护板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刀具等对手指的割伤。根据第三发明,由于在指部的轴向上相邻的保护板彼此不连结,因此能够防止保护板成为手指弯曲伸展的阻力。根据第四发明,即使将手指弯曲伸展,也能够在手指的关节的位置处配置至少一张保护板,因此能够防止手指的关节的损伤。根据第五发明,能够通过保护板可靠地支承从物体施加的力。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用手套1的概略说明图,(a)是外观图,(b)是表示保护件10的位置的概略立体图。图2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用手套1的右手用手套的概略剖视图,(b)是(a)的x线剖视图。图3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用手套1的左手用手套的概略剖视图,(b)是(a)的x线剖视图。图4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用手套1的右手用手套的概略剖视图,是表示放入
手的状态的图,(b)是(a)的x线剖视图。图5是从拇指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用手套1的放入右手食指的指部2f的侧面的状态的放大图,(a)是使手指伸展的状态,(b)是使手指弯曲的状态。图6是在手指的两侧面设置有各保护板11~13的例子。图7的(a)是设置有姿势保持部件21的例子,(b)是设置有保护部件25的例子。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用手套1的使用状况的概略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用手套是作业者在作业时穿戴的手套,能够保护作业者的手并且防止作业性的降低。
12.作业者穿戴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用手套而实施的作业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钢筋或木材等材料的搬运、木材的切断等材料的加工等作业能够作为作业者穿戴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用手套而实施的作业。
13.《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用手套1》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用手套1是在一般的手套主体2设有保护件10的手套。
14.手套主体2具有主体部2b,在作业者佩戴作业用手套1时,该主体部2b收容作业者的手掌和手背。在该主体部2b的基端形成有用于将手放入主体部2b的开口,在主体部2b的侧面设有用于供拇指放入的指部2f。另外,在主体部2b的前端设有收容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等各手指的四根指部2f。这五根指部2f具有放入各手指的空间、即指部2f的内部空间2h(参照图2、图3),该内部空间2h在指部2f的基端部处与主体部2b的内部空间连通。
15.如图1~图5所示,在各指部2f的内部空间2h分别设置有多个保护板11~13。具体而言,在各指部2f中收容手指的末节的部分设置有保护板11,在各指部2f中收容手指的近节的部分设置有保护板13(参照图4、图5)。另外,在收容拇指以外的手指的指部2f中,在收容位于手指的近节与末节之间的中节的部分设置有保护板12(参照图4、图5)。
16.各保护板11~13设置为其外表面与指部2f的外方侧的内侧面相对(优选为面接触)。换言之,各保护板11~13设置为其内表面与收容于指部2f中的手指的位于外方的侧面面接触。
17.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指部2f的外方侧及手指的外方,在收容食指、中指的指部2f及食指、中指的情况下意味着拇指侧,在收容无名指的指部2f及无名指的情况下意味着小指侧。另外,在收容拇指的指部2f及拇指的情况下,与食指相反的一侧成为指部2f及拇指的外方侧,在收容小指的指部2f及小指的情况下,与无名指相反的一侧成为指部2f及小指的外方侧。
18.各保护板11~13均是沿着指部2f的轴向较长的板状的部件,设置为其第一端缘11a~13a位于指部2f的腹侧,其第二端缘11b~13b位于指部2f的背侧(参照图5的(a))。各保护板11~13形成为:从第一端缘11a~13a到第二端缘11b~13b的长度(以下称为各保护板11~13的宽度)比收容于指部2f的与各保护板11~13对应的位置的手指的厚度长(参照图5的(a))。
19.另外,各保护板11、12设置为指部2f的轴向上的端部位于指部2f中与手指的末节
和中节之间的关节(第一关节)对应的部分。具体而言,在从侧面观察指部2f时(参照图5的(a)),保护板11的中节侧的端部和保护板12的末节侧的端部设置为在与第一关节对应的位置处重叠。
20.而且,各保护板12、13设置为指部2f的轴向上的端部位于指部2f中与手指的中节和近节之间的关节(第二关节)对应的部分。具体而言,在从侧面观察指部2f时,保护板12的近节侧的端部和保护板13的中节侧的端部设置为在与第二关节对应的位置处重叠。
21.另外,在设置于收容大拇指的指部2f的保护板11、13中,指部2f的轴向的端部设置为位于指部2f中与手指的末节和近节之间的关节(第一关节)对应的部分。具体而言,在从侧面观察指部2f时,保护板11的近节侧的端部和保护板13的末节侧的端部设置为在与第一关节对应的位置处重叠。
22.并且,各保护板11~13直接与各指部2f连结。例如,各保护板11~13通过用线缝合于各指部2f、或用金属件固定于各指部2f、或用粘接剂粘接于各指部2f,从而与各指部2f连结。而且,各保护板11~13中,在指部2f的轴向上相邻的保护板彼此不连结。具体而言,在设置于拇指以外的指部2f的各保护板11~13中,保护板11与保护板12、以及保护板12与保护板13不连结。在设置于收容拇指的指部2f的保护板11、13中,两者不连结。
23.由于是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如果将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用手套1戴在手上,则各保护板11~13配置于各手指的外方侧面。于是,即使电动工具等的刀具从手的外方接近手,也能够使刀具与各保护板11~13接触,能够防止刀具与手指接触。因此,如果将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用手套1戴在手上,则能够防止刀具等对手指的割伤。
24.另外,如果将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用手套1戴在手上,则在使指腹与桌子或地板等接触时,能够成为各保护板11~13的第二端缘11b~13b比手指向上方突出的状态。于是,即使物体从手指的上方(即从手指的手背侧)接近,该物体也会在与手指接触之前与各保护板11~13接触。并且,由于各保护板11~13是板状的部件,因此如果各保护板11~13的表面配置成与指腹所接触的桌子或地板等大致正交,则能够通过各保护板11~13来支承从物体朝向手指施加的力。
25.例如,即使在钢筋等物体从放置于桌子或地板等的手的上方落下到手指上的情况下,由于物体被设置于各指部2f的多个各保护板11~13支承,因此能够防止来自物体的冲击施加于手指的情况。
26.另外,在张开手指的状态下,各保护板11~13能够自由地变更姿势,因此有可能无法支承从物体向手指的方向施加的力。但是,若将手指合拢,则成为各保护板11~13被相邻的手指夹着的状态,各保护板11~13的姿势被固定,因此能够通过各保护板11~13来支承从物体向手指的方向施加的力。
27.特别是,如图8所示,如果在将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用手套1戴在手上的状态下由作业者抓住钢筋等物体,则能够用相邻的手指强力地夹住各保护板11~13。于是,手指维持各保护板11~13的姿势的力也变强,因此能够更稳定地通过各保护板11~13来支承从物体向手指的方向施加的力。
28.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用手套1中,作为保护件10而仅是在手指的侧面设置有各保护板11~13。于是,与设置覆盖手指的表面、即覆盖手指的两侧面和背面那样的保护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将本实施方式的作业用手套1戴在手上时的作业者的不适感,并且
能够使作业用手套1轻量化。
29.而且,由于在指部2f的轴向上相邻的保护板11~13彼此不连结,所以在使手指弯曲伸展或抓住物体时,各保护板11~13不会产生妨碍。因此,即使设置各保护板11~13,也能够防止作业者的作业性的降低。
30.《关于各保护板11~13》各保护板11~13只要根据手套主体2的大小、设置各保护板11~13的指部2f而形成为适当的宽度、长度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31.在一般的手套的情况下,其尺寸为s~ll尺寸,各尺寸以厘米为单位表示将与左手(右手)拇指的第一关节大致相同位置的生命线的起点与连结小指的根部和手腕的线的距手腕三分之一的距离处连结起来的手掌的周长(手围)来规定(jis-s-4051)。例如,在男性用手套的情况下,规定s尺寸的手围为20.5cm以上且小于22.5cm,m尺寸的手围为22.5cm以上且小于24.5cm,l尺寸的手围为24.5cm以上且小于26.5cm。
32.由于在各尺寸下指部2f的厚度等不同,因此设置适于各指部2f的宽度和长度的各保护板11~13。例如,在与m尺寸相符的作业用手套1的情况下,配置于供中指放入的指部2f的保护板11~13的宽度只要如果是保护板11则形成为15mm左右,如果是保护板12则形成为20mm左右,如果是保护板13则形成为23mm左右,就能够通过保护板11~13保护中指。
33.另外,配置于供中指放入的指部2f的保护板11~13的长度也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形成为如下长度:在从侧面观察指部2f时,在使指部2f伸展的状态下相邻的保护板11~13的端部彼此重叠,并且在使指部2f弯曲的状态下维持相邻的保护板11~13的端部彼此的重叠(参照图5)。例如,手套在各尺寸下指部的长度不同,但在与m尺寸相符的作业用手套1的情况下,只要将保护板11的长度形成为27mm左右、保护板12的长度形成为35mm左右、保护板13的长度形成为32mm左右,就能够形成上述状态。
34.各保护板11~13的形状也只要是平板状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形成为两端为圆弧状的条状,也可以以轻量化为目的而在各保护板11~13的中央部设置孔那样的开口。
35.各保护板11~13的材料也没有特别限定,只要由在与物体接触时不会压曲或破损而能够支承从物体施加的力的材料形成即可。各保护板11~13的刚性根据其厚度和宽度而变化,但如果为了轻量化而减薄厚度(1~2mm左右)并且支承几十kg~几百kg左右的冲击,则优选钛、不锈钢。另外,在输电铁塔等中接近充电部的场所进行作业等情况下,优选由具有电绝缘性的陶瓷或增强塑料形成各保护板11~13。
36.如上所述,各保护板11~13可以仅设置于各指部2f的外方侧,但也可以设置于各指部2f的两侧面(参照图6)。如果在各指部2f的两侧面设置保护板11~13,则在物体从手指的厚度方向接触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设置于手指的两侧面的各保护板11~13来支承从物体施加的力(参照图8)。于是,能够提高防止从物体施加的力对手指的损伤的效果。另外,由于在手指的两侧面设置有各保护板11~13,因此还能够提高防止刀具等对手指的割伤的效果。
37.《关于姿势保持部件21》保护件10可以仅由设置于各指部2f的各保护板11~13形成,但也可以设置用于保持各保护板11~13的姿势的姿势保持部件21。具体而言,设置具有如下功能的姿势保持部件21:保持各保护板11~13的姿势,使得在使指部2f的手掌侧的面与物体的表面接触的状
态下,物体的表面与各保护板11~13的表面成为正交的状态。例如,如图8所示,设置保持各保护板11~13的姿势的姿势保持部件21,使得在握持钢筋等时,该钢筋的表面与各保护板11~13的表面正交。于是,在物体(图8中为锤子)从手指的厚度方向接触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通过各保护板11~13支承从物体施加的力。
38.作为该姿势保持部件21,例如可以采用如下那样的结构。如图7的(a)所示,设置姿势保持部件21,该姿势保持部件21具有:与各保护板11~13平行地设置的脚部件21a;以及将该脚部件21a的一端与各保护板11~13的第二端缘11b~13b连结的连结部件21b。并且,将脚部件21a的高度形成为与各保护板11~13的宽度相同的长度。于是,如果各保护板11~13的第一端缘11a~13a和脚部件21a的另一端与物体的表面接触,则容易将物体的表面与各保护板11~13的表面配置成正交。例如,在握持着钢筋等时,容易使该钢筋的表面与各保护板11~13的表面正交。在该情况下,如图7所示,姿势保持部件21的脚部件21a的长度、即脚部件21a的沿着保护板11、1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形成得比保护板11、13的长度短。于是,由于姿势保持部件21的脚部件21a仅存在于手指的侧面的一部分,因此与在手指的两侧面设置各保护板11~13的情况相比,容易活动手指。另一方面,在如图6所示那样在手指的两侧面设置有各保护板11~13的情况下,若通过连结部件22将位于手指的两侧面的各保护板11~13相互平行地连结,则能够使各保护板11~13成为上述那样的状态。
39.在设置姿势保持部件21的情况下,连结部件21b的长度、即从各保护板11~13到脚部件21a的距离没有特别限定。连结部件21b只要设置为当将手指放入到姿势保持部件21的脚部件21a与各保护板11~13之间时,手指的两侧面与各保护板11~13及脚部件21a接触即可。同样地,在设置有位于手指的两侧面的各保护板11~13的情况下,连结部件22的长度、即位于手指的两侧面的各保护板11~13之间的距离也没有特别限定。连结部件22只要设置为当将手指放入到位于手指的两侧面的各保护板11~13之间时,手指的两侧面均与各保护板11~13接触即可。
40.《关于手指的保护》在各保护板11~13的内表面、即与收容到指部2f内的手指相对的面,也可以设置布等保护部件25,使得各保护板11~13与手指不直接接触(参照图7的(b))。如果设置该保护部件25,即使各保护板11~13被外部空气等冷却,也能够防止手指被各保护板11~13冷却。于是,即使在寒冷地区或山顶、铁塔上等气温低的场所进行作业的作业人员使用,也能够防止手被冷却而损伤手、或者手被冷却而使手的动作变差的情况。
41.另外,设置保护部件25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各保护板11~13的内表面以不妨碍各保护板11~13、手指的动作的方式粘贴保护部件25,也可以以在与指部2f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收容各保护板11~13的空间的方式设置保护部件25。另外,也可以将手套主体2双层化并将布制的内手套作为保护部件25。即,作为手套主体2具有外手套和内手套的构造,可以在该外手套与内手套之间设置各保护板11~13。在该情况下,各保护板11~13可以与外手套的内表面连结,也可以与内手套的外表面连结。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42.本发明的作业用手套适合于在搬运钢筋、木材等材料或切断材料的作业时穿戴的
作业用手套。符号说明
43.1手套2手套主体2f指部2b主体部10保护件11保护板11a第一端缘11b第二端缘12保护板12a第一端缘12b第二端缘13保护板13a第一端缘13b第二端缘21姿势保持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