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成形运动内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22996发布日期:2022-08-23 17:27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成形运动内衣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针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成形运动内衣。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女性主动加入运动健身的队伍,一方面健身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可以更好地塑造形体,另一方面有利于心情舒畅,释放压力。由于女性特殊的身体结构,运动内衣成为了女性在运动过程中的必需品,它在运动中能够起到固定胸部,减小胸部震动的作用。如果不穿运动内衣或者穿着不合适的内衣不仅容易影响运动动作,严重的还会造成胸部肌肉的拉伤。其中针织运动内衣由于柔软贴体、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延伸性而占领大部分市场。
3.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运动内衣的成形方法包括裁片缝合和点胶粘合两种。裁片缝合的方法虽然可以形成胸部凸起的立体成形效果,但此类运动内衣在运动过程中极易摩擦皮肤,对接缝处的皮肤造成不适,穿着舒适性差,还容易造成原料和人工的浪费;点胶粘合的方法相对于裁片缝合而成的运动内衣舒适性更加,但成形性较差,此外,需要特殊的装置进行加工,增加生产成本。例如专利cn 113243578 a提供了一种一体模杯包裹运动内衣,该运动内衣包括罩杯主体、侧边和两个罩杯,存在较多的卡扣件与接缝处,在运动过程中极易因为摩擦而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需要缝合和安装,大大降低的生产效率,还增加了人工和原料成本。
4.现有的无缝内衣多为圆纬编无缝内衣和经编无缝内衣。由圆机编织而成的无缝内衣由于受生产机械结构和编织方式的限制,其尺寸变化有限,这是因为无缝圆机筒径只有几个固定尺寸,只能采用组织结构的变化来改变内衣尺寸,但人体尺寸变化很多,因此在合体度上有所欠缺。由经编机编织而成的无缝内衣由于其组织结构的特殊性,现有的设计方法以及生产工艺原理容易使衣物的肩部、腋下等部位容易出现不合体的情况。其次,经编无缝内衣对纱线强力要求较高,使用普通纱线织制存在一定的难度,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此外,经编无缝内衣最多只能形成两色提花效应,在颜色的变化上有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成形运动内衣及其编织方法,无接缝、贴身无痕,得到的产品更加舒适合体,同时又能减少原材料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所述全成形运动内衣,所述运动内衣包括主体衣身、肩带、肩带与衣身的连接织带以及底围织带,肩带、连接织带、底围织带为双层结构,主体衣身为罗纹结构,主体衣身上有纵向省道;所述全成形内衣在四针床电脑横机上进行织造,使用三把纱嘴,在编织时,自下而上编织,具体地包括以下过程:(1)、先起头编织底围织带部分,通过前后床隔针编织形成空气层组织的方法编织运动内衣的底围织带,即,前床织1隔1针,后床错位织1隔1针,依次循环;(2)、再以罗纹编织运动内衣的主体衣身,先定位省道所在位置;当前后片形状相
同时,同时进行筒状编织;当筒状编织结束时,根据运动内衣领型的变化,通过局部编织完成胸部与背部上半片的编织;腋下部位的近似三角区域采用单面编织并放松编织密度,以不同于衣身的纱环长进行编织;(3)、最后用两把纱嘴编织连接织带以及肩带部位,前床织1隔1针,后床错位织1隔1针,为一个循环,左肩编织时右肩不编织,即左肩带先织两行,右肩带再织两行。
7.进一步地,所述纵向省道的定位由省道平移定位法决定,纵向省道通过收放针实现。
8.进一步地,所述省道平移定位法是指:先定位前中省与后中省的位置,前中省的位置为前领窝的中心点垂直向下到与底围的交界处,后中省的位置为后领窝的中心点垂直向下到与底围的交界处,选取较短的一处省道为定位省道,其余省道长度与较短的省道一致,若前中省较短,则先将前左腰省的位置定位在前左片距离前中线1/2-1/3的位置,前右腰省与左腰省对称,后片的省道与前片省道的位置相同,反之亦然。
9.进一步地,所述纵向省道包括有前中省道、前左腰省道、前右腰省道、后中省道、后左腰省道、后右腰省道共6条省道,以前中省道为定位省道,左右省道分别位于中心省道的左右3/8位置处,后片省道与之对应。
10.进一步地,所述运动内衣胸口存在挑孔组织。
11.进一步地,所诉运动内衣的胸部下方中心位置存在局部镂空。
12.进一步地,所述运动内衣中双层部位的编织过程为:过程(1)(2)、先将后下针床上的线圈以1隔1的方式翻针到前上针床;过程(3)(4)、在前上针床翻针线圈所在的位置编织1隔1正针,并翻回到后下针床;过程(5)(6)、将刚刚翻回后下针床的线圈翻到前上针床,并在后下针床编织一行与前上针床线圈错位的1隔1反针;过程(6)(7)、将前上针床上的线圈翻回到后下线圈,获得完整的一行反针;在实际编织过程中,编织一行前片再编织一行后片,以四行编织动作为一个循环。
13.进一步地,所述运动内衣的前腰右省的编织过程为:过程(1)(2)、将后下针床上的正针翻到前上针床,后下针床挑半目,在前上针床和后下针床共织一行,形成集圈;过程(3)(4)、先将前上针床上的线圈翻到后下针床,再将后下针床集圈往左的线圈翻到前上针床;过程(5)、将前上针床上的线圈翻到后下针床,并将左边的一个集圈脱圈;过程(6)(7)、后下针床向右摇床1个针位,再将后下针床上集圈往右的线圈翻到前上针床;过程(8)、后下针床向左摇床1个针位;过程(9)(10)、先将后下针床向左摇床1个针位,将前上针床上的线圈翻到后下针床并将集圈脱圈。
14.进一步地,所述运动内衣的前中省道的编织工艺:过程(1)(2)、以罗纹起底,将后下针床上的正针翻到前上针床,并在后下和前上针床上编织一行;过程(3)(4)、将前上针床上的线圈翻回后下针床,形成2
×
2罗纹;
过程(5)(6)、将后上针床上中心两个线圈右边的线圈翻到前上针床;过程(7)、将后下针床向左移1针,并将前上针床上的线圈翻到后上针床;过程(8)(9)、将后上针床上中心两个线圈左边的线圈翻到前上针床;过程(10)、将后下针床向右移1针,并将前上针床上的线圈翻到后上针床。
15.本发明的优点具体如下:本发明的针织全成形运动内衣整体一体成形编织,无接缝、贴身无痕,能够避免女性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接缝处摩擦皮肤而产生不适,得到的产品更加舒适合体,同时又能减少原材料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运用电脑横机编织,尺寸和款式多变,有效解决了现有运动内衣成形效果上的缺陷,为针织运动内衣提供了新的成形方法。
附图说明
16.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全成形运动内衣的正反面示意图。其中,1-1为肩带、1-2为肩带与衣身的连接织带、1-3为腋下部位、1-4为前中省道、1-5为前左腰省道、1-6为前右腰省道、1-7为后中省道、1-8为后左腰省道、1-9为后右腰省道、1-10为底围织带。
17.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全成形运动内衣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肩带宽度、b为肩带与衣身的连接织带宽度、c为位于袖窿下方的腋下部位透气区域的高度、d为腋下部位透气区域的宽度、e为省道的长度、f为底围织带的宽度、g为侧围的高度。
18.图3为实施例一所述全成形运动内衣的上机编织示意图。其中,a为底围织带的编织区域、b为主体下半部分编织区域、c为背部上半部分编织区域、d为胸部上半部分编织区域、e为运动内衣肩带、连接织带的编织区域。
19.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全成形运动内衣正反面款式图。其中2-1为肩带、2-2为肩部与衣片的连接织带、2-3为挑孔组织、2-4为前右腰省道、2-5为前中省道、2-6为前左腰省道、2-7为后右腰省道、2-8为后中省道、2-9为后左腰省道、2-10为底围织带。
20.图5为实施例二所述全成形运动内衣的上机编织示意图。其中,a为底围织带的编织区域、b为主体下半部分编织区域、c为背部上半部分编织区域、d为胸部上半部分编织区域、e为肩带、连接织带的编织区域。
21.图6为实施例三所述全成形运动内衣正反面款式图。其中,3-1为领口、袖口的边缘织带、3-2为前中省道、3-3为前右腰省道、3-4为前左腰省道、3-5为后中省道、3-6为后右腰省道、3-7为后左腰省道、3-8为局部镂空、3-9为挑孔组织、3-10为底围织带。
22.图7为实施例三所述全成形运动内衣的上机编织示意图。其中,a为底围织带的编织区域、b为衣身下半部的编织区域、c为肩部后半部分的编织区域、d为肩部前半部分的编织区域。
23.图8为本发明所述全成形运动内衣的制备流程图。
24.图9为本发明所述全成形运动内衣的双层结构部位编织工艺图。
25.图10为本发明所述全成形运动内衣的前右腰省的编织工艺图。
26.图11为本发明所述全成形运动内衣的前中省的编织工艺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2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9.实施例1:一种v领全成形运动内衣如图1所示,所述运动内衣领口为v字形,贴合胸部;所述运动内衣的肩带1-1、肩带与衣身的连接织带1-2、底围织带1-10为双层结构;所述运动内衣的主体衣身为2
×
2罗纹结构,有前中省道1-4、前左腰省道1-5、前右腰省道1-6、后中省道1-7、后左腰省道1-8、后右腰省道1-9共6条省道,以前中省道1-4为定位省道,左右省道分别位于中心省道的左右3/8位置处,后片省道与之对应;所述运动内衣的腋下部位1-3为近三角区,以不同于衣身的纱环长进行单面编织。
30.如图2所示,肩带宽度a为3.5cm;肩带与衣身的连接织带宽度b为1cm;腋下部位透气区域位于袖窿下方,高度c为3cm,宽度d为8cm;省道的长度e为9cm;底围织带的宽度f为4cm,侧围高度g为10cm。
31.所述全成形内衣在岛精四针床电脑横机上进行织造,使用三把纱嘴;如图3所示,全成形运动内衣在进行编织时,自下而上编织,具体地:(1)、先起头编织底围织带部分,通过前后床隔针编织形成空气层组织的方法编织运动内衣的底围织带,即,前床织1隔1针,后床错位织1隔1针,依次循环;(2)、然后再以2
×
2罗纹编织运动内衣的主体衣身,先定位省道所在位置,省道的定位由省道平移定位法决定,纵向省道通过收放针实现;胸部和背部的下半片同时进行筒状编织,胸部和背部的上半部分通过局部编织实现;腋下部位的近似三角区域采用单面编织并放松编织密度,以不同于衣身的纱环长进行编织;所述省道平移定位法是指:先定位前中省与后中省的位置,前中省的位置为前领窝的中心点垂直向下到与底围的交界处,后中省的位置为后领窝的中心点垂直向下到与底围的交界处,选取较短的一处省道为定位省道,其余省道长度与较短的省道一致,若前中省较短,则先将前左腰省的位置定位在前左片距离前中线1/2-1/3的位置,前右腰省与左腰省对称,后片的省道与前片省道的位置相同,反之亦然;(3)、最后用两把纱嘴编织连接织带以及肩带部位,前床织1隔1针,后床错位织1隔1针,为一个循环,左肩编织时右肩不编织,即左肩带先织两行,右肩带再织两行。
32.实施例2:一种方领全成形运动内衣如图4所示,一种方领全成形运动内衣的正反面款式图,所述运动内衣领型为方领,有助于美化胸部线条;所述运动内衣的肩带2-1、肩部与衣片的连接织带2-2、底围织带2-10为双层结构;所述运动内衣的底围织带2-10呈w形,能够更好的向上承托胸型;所述运动内衣的主体衣身为2
×
2罗纹结构,有前中省道2-5、前左腰省道2-6、前右腰省道2-4、后中省道2-8、后左腰省道2-9、后右腰省道2-7共6条省道,以后中省道为定位省道,左右省道分别位于中心省道的左右1/3位置处,前片省道与之对应;所述运动内衣胸口存在挑孔组织2-3,有利于散热排汗。
33.如图5所示,所述的方领全成形运动内衣在进行编织时,自下而上编织,先起头编织底围织带部分,前床织1隔1针,后床错位织1隔1针,依次循环;然后再以2
×
2罗纹编织衣身,先定位省道所在位置,胸部和背部的下半片同时进行筒状编织,胸部和背部的上半部分
通过局部编织实现,胸部存在规则的挑孔组织;最后用两把纱嘴编织连接织带以及肩带部位,前床织1隔1针,后床错位织1隔1针,为一个循环,左肩编织时右肩不编织,即左肩带先织两行,右肩带再织两行。
34.实施例3:一种圆领全成形运动内衣如图6所示,所述的运动内衣领型为圆领,增加胸部与织物的接触面积,给胸部提供更大的支撑;所述运动内衣的领口、袖口的边缘织带3-1、底围织带3-10为双层结构;所述运动内衣的主体衣身为2
×
2罗纹结构,有前中省道3-2、前左腰省道3-4、前右腰省道3-3、后中省道3-5、后左腰省道3-7、后右腰省道3-6共6条省道。以前中省道为定位省道,左右省道分别位于中心省道的左右1/2位置处,后片省道与之对应;所诉运动内衣的背部存在呈三角形的挑孔组织3-9;所诉运动内衣的胸部下方中心位置存在局部镂空3-8。
35.如图7所示,所述圆领全成形运动内衣在进行编织时,自下而上编织,先起头编织底围织带部分,前床织1隔1针,后床错位织1隔1针,依次循环;然后再以2
×
2罗纹编织衣身,先定位省道所在位置,胸部和背部的下半片同时进行筒状编织,在胸部下方中心位置运用局部编织得到镂空效果;胸部和背部的上半部分以及肩部通过局部编织实现,背部到后领部分形成完整的三角形挑孔图案;最后编织编织领口、袖口的边缘织带部位,前床织1隔1针,后床错位织1隔1针,依次循环。
36.实施例4:一种制备针织全成形运动内衣的方法如图8所示,为所述运动内衣的制备流程图。首先通过将二维纸样转换为针织纸样;然后将针织纸样导入横编设计系统;接着调入本技术方案的专用成形工艺,设计成形部件,再对局部有特殊设计的部位进行调整,例如:通过改变不同部位的组织结构,使运动内衣获得更好的功能性和舒适性;最后检查相关设置,包括:仿真模拟,节约设置,纱嘴设置,度目设置,编织速度等,并上机编织。
37.如图9所示,为所述运动内衣中双层部位的编织工艺图,以前片为例,后片编织方法与前片相反:过程(1)(2)、先将后下针床上的线圈以1隔1的方式翻针到前上针床;过程(3)(4)、在前上针床翻针线圈所在的位置编织1隔1正针,并翻回到后下针床;过程(5)(6)、将刚刚翻回后下针床的线圈翻到前上针床,并在后下针床编织一行与前上针床线圈错位的1隔1反针;过程(6)(7)、将前上针床上的线圈翻回到后下线圈,获得完整的一行反针。
38.在实际编织过程中,编织一行前片再编织一行后片,以四行编织动作为一个循环。
39.如图10所示,为所述运动内衣的前腰右省的编织工艺:过程(1)(2)、将后下针床上的正针翻到前上针床,后下针床挑半目,在前上针床和后下针床共织一行,形成集圈;过程(3)(4)、先将前上针床上的线圈翻到后下针床,再将后下针床集圈往左的线圈翻到前上针床;过程(5)、将前上针床上的线圈翻到后下针床,并将左边的一个集圈脱圈;过程(6)(7)、后下针床向右摇床1个针位,再将后下针床上集圈往右的线圈翻到前上针床;过程(8)、后下针床向左摇床1个针位;过程(9)(10)先将后下针床向左摇床1个针
位,将前上针床上的线圈翻到后下针床并将集圈脱圈。以上步骤实现了在前右腰省道部位的放针,其他省道的编织工艺方向上有差异但编织步骤基本相同。
40.如图11所示,为所述运动内衣的前中省道的编织工艺:过程(1)(2)、以罗纹起底,将后下针床上的正针翻到前上针床,并在后下和前上针床上编织一行;过程(3)(4)、将前上针床上的线圈翻回后下针床,形成2
×
2罗纹;过程(5)(6)、将后上针床上中心两个线圈右边的线圈翻到前上针床;过程(7)、将后下针床向左移1针,并将前上针床上的线圈翻到后上针床;过程(8)(9)、将后上针床上中心两个线圈左边的线圈翻到前上针床;过程(10)、将后下针床向右移1针,并将前上针床上的线圈翻到后上针床。
41.本实例的针织全成形运动内衣是以岛精四针床电脑横机一体编织而成,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对运动内衣的肩带和底围织带进行了加宽设计,并采用双层编织,增加受力面积以避免勒痕,还能为胸部提供更大的支撑;运动内衣衣身根据女性曲线进行设计,形成立体的造型效果,腋下处采用单面编织,增大编织密度,使腋下更加透气舒适,还具有良好的收拢副乳的作用。整体在实现美感的同时,更加符合人体工学。
42.本发明设计的运动内衣通过款式结构设计,搭配不同的编织方式,在全成形四针床电脑横机上,将纱线喂入指定纱嘴,一次性立体编织而成。所述运动内衣无需额外裁剪和缝制,因此没有接缝,能够避免女性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接缝处摩擦皮肤而产生不适,还能更好的减少生产工序,节约人工和原料;由横机编织得到的运动内衣尺寸多变,颜色局限性少,后期可以实现运动内衣的定制,使其更加贴身合体,美观性强,具有极大的实用和经济价值。
43.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全成形运动内衣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