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体和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19601发布日期:2022-08-12 23:5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带体和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体和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受人们青睐。可穿戴设备一般包括设备主体及带体,设备主体用于向用户展示图像信息,带体用于将设备主体佩戴于用户的头部、腕部或脚部。在带体出现破损或沾染污渍,亦或者设备主体发生故障时,往往需要单独更换带体或设备主体。另外,用户在佩戴可穿戴设备时,特别是腕戴设备,还经常需要考虑与其服饰的搭配,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着装风格为腕戴设备更换相应风格的带体。然而,在现有的可穿戴设备中,带体的拆卸十分繁琐,不利于用户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带体,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快捷地与设备主体进行拆装的带体。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带体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带体插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相对两侧槽壁各设置有一插接孔,所述带体包括:
5.带本体;
6.转动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带本体的端部;
7.两插接轴,通过插接的方式分别与转动轴的两端同轴连接,所述插接轴可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移动;
8.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能带动两所述插接轴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相向或相背运动,以使所述插接轴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带体插入所述安装槽后,于所述第一位置,两所述插接轴的相背端能分别固定插设于两所述插接孔,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插接轴能脱离于所述插接孔。
9.可选地,所述带本体的端部设置有安装件,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件。
10.可选地,所述转动轴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插接轴插设于所述转动轴,至少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两所述插接轴的相背端凸出于所述转动轴的端部。
11.可选地,所述插接轴的外周缘凸设有从动凸部,所述转动轴对应设置有驱动槽,所述安装件对应设置有导向槽,所述从动凸部适配穿过所述驱动槽,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和所述驱动槽中的一者为沿所述插接轴的轴向延伸的直槽,另一者为沿所述转动轴的转动方向倾斜延伸的斜槽,所述转动轴在轴向上相对所述安装件固定。
12.可选地,所述驱动槽设置为斜槽结构,所述转动轴设置有两个所述驱动槽,一所述插接轴的所述从动凸部对应穿设于一所述驱动槽内。
13.可选地,所述导向槽设置为直槽结构,所述导向槽的轴向两端贯穿所述安装件设
置。
14.可选地,所述插接轴包括轴本体和连接体,所述轴本体设置有贯穿周壁的连接孔,所述连接体的一端插接于所述连接孔,另一端凸设于所述轴本体的外周,以形成所述从动凸部。
15.可选地,所述带体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能作用于所述插接轴,以使所述插接轴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
16.可选地,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转动轴内,并位于两所述插接轴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两端连接于两所述插接轴的相对端。
17.可选地,所述带体还包括驱动件,所述安装件设置有第一让位槽,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转动轴,并穿设于所述第一让位槽,所述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转动轴相对所述安装件周向转动。
18.可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连接部和触发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动轴,并穿设于所述第一让位槽,所述触发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并位于所述安装件外。
19.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触发部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凸部,所述转动轴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部插设于定位孔,以为所述转动轴和所述驱动件的连接提供定位。
20.可选地,所述转动轴和所述连接部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
21.可选地,所述带本体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让位槽,用以避让所述触发部。
22.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前述的带体。
23.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驱使转动轴转动,以带动两插接轴相向运动,能够使得两插接轴自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而转动轴转动带动两插接轴相背运动,则可使两插接轴自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在将带体安装于设备主体时,可以先驱使两插接轴运动至第一位置,避免两插接轴对带体插入安装槽产生干涉,在带体于安装槽内插入到位,也即两插接轴的端部分别与两插接孔相对位时,再驱使两插接轴相背运动至第二位置,两插接轴的相背端即可对应地插入两插接孔内,由此实现带体与设备主体的连接。在将带体自设备主体拆下时,需驱使两插接轴相向运动,以使插接轴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如此,两插接轴即可自插接孔内退出,带体即可自安装槽内拔出。综上,本发明的带体能够方便快捷地与设备主体进行装配和拆卸,有利于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发明带体和设备主体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3为本发明带体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带体的转动轴、插接轴和弹性件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发明带体的驱动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发明带体安装于设备主体后且插接轴处于第一位置时一实施例的剖面结
构示意图;
31.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8为本发明带体安装于设备主体后且插接轴处于第二位置时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号说明:
34.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带体323第三连接段100带本体400安装件101第二让位槽401导向槽200转动轴402第一让位槽201驱动槽500弹性件202定位孔600驱动件300插接轴610连接部301从动凸部611定位凸部310轴本体620触发部311连接孔20设备主体320连接体21安装槽321第一连接段22插接孔322第二连接段23第三让位槽
35.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8.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9.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0.本发明提出一种带体。
4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图6和图8所示,该带体10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20,所述设备主体20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带体10插接的安装槽21,所述安装槽21的相对两侧槽壁各设置有一插接孔22,所述带体10包括:
42.带本体100;
43.转动轴20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带本体100的端部;
44.两插接轴300,通过插接的方式分别与转动轴200的两端同轴连接,所述插接轴300可沿所述转动轴200的轴向移动;
45.驱动所述转动轴200转动,能带动两所述插接轴300沿所述转动轴200的轴向相向或相背运动,以使所述插接轴30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带体10插入所述安装槽21后,于所述第一位置,两所述插接轴300的相背端能分别固定插设于两所述插接孔22,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插接轴300能脱离于所述插接孔22。
46.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驱使转动轴200转动,以带动两插接轴300相向运动,使得两插接轴300能够自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而转动轴200转动带动两插接轴300相背运动,则可使两插接轴300自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在将带体10安装于设备主体20时,可以先驱使两插接轴300运动至第一位置,避免两插接轴300对带体10插入安装槽21产生干涉,在带体10于安装槽21内插入到位,也即两插接轴300的端部分别与两插接孔22相对位时,再驱使两插接轴300相背运动至第二位置,两插接轴300的相背端即可对应地插入两插接孔22内,由此将带体10与设备主体20相锁紧。在将带体10自设备主体20拆下时,需驱使两插接轴300相向运动,以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如此,两插接轴300即可自插接孔22内退出,带体10也即与设备主体20相解锁,而能自安装槽21内拔出。综上,本发明的带体10能够方便快捷地与设备主体20进行装配和拆卸,有利于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4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带本体100的端部设置有安装件400,所述转动轴20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件400。如此,可通过安装件400为转动轴200提供一个较稳定的安装环境,安装件400可以是金属、硬质塑料或陶瓷等刚性材料,使得转动轴200能够相对安装件400平稳转动,而带本体100可以是柔性材料,以确保人体的佩戴舒适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轴200也可以嵌设于带本体100的端部,只需保证转动轴200能够相对带本体100转动即可。
48.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6和图8所示,所述转动轴200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插接轴300插设于所述转动轴200,至少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两所述插接轴300的相背端凸出于所述转动轴200的端部,以在带体10插入安装槽21后,使得两插接轴300的相背端能够插入插接孔22。不失一般性,在本实施例中,于第一位置,两插接轴300的相背端较转动轴200的端部凸出设置,于第二位置,两插接轴300的相背端收容于转动轴200内,如此,能够确保处于第二位置的插接轴300不会干涉带本体100在安装槽21内插入或拔出。本实施例中,插接轴300能够和转动轴200稳定连接,以使转动轴200的转动能够稳定地带动插接轴300轴向移动,且插接轴300适配插接于转动轴200,转动轴200的内壁能够在插接轴300轴向移动时起到导向作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两插接轴300的相对端具有中空部分,而能供转动轴200的两端插设。
49.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插接轴300的外周缘凸设有从动
凸部301,所述转动轴200对应设置有驱动槽201,所述安装件400对应设置有导向槽401,所述从动凸部301适配穿过所述驱动槽201,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槽401,所述导向槽401和所述驱动槽201中的一者为沿所述插接轴300的轴向延伸的直槽,另一者为沿所述转动轴200的转动方向倾斜延伸的斜槽,所述转动轴200在轴向上相对固定于所述安装件400。如此,在驱动转动轴200转动后,在从动凸部301和驱动槽201的配合下,插接轴300具有随转动轴200同步运动的趋势,然而受到从动凸部301与导向槽401的配合限制,使得插接轴300相对转动轴200发生轴向位移,由此,即可通过转动轴200相对安装件400转动,带动插接轴300相对转动轴200轴向移动,以使插接轴30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插接轴300还设置有显露于转动轴200外但收容于安装件400内的导向凸部,导向凸部滑动连接于导向槽401,如此,从动凸部301不必穿设于驱动槽201,驱动槽201可以是通槽或者盲槽,从动凸部301仅滑动连接于驱动槽201即可。
5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驱动槽201设置为斜槽结构,所述转动轴200设置有两个所述驱动槽201,一所述插接轴300的所述从动凸部301对应穿设于一所述驱动槽201内;所述导向槽401设置为直槽结构,所述导向槽401的轴向两端贯穿所述安装件400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两个驱动槽201在转动轴200的轴向上呈镜像对称。如此,当转动轴200于安装件400内转动时,插接轴300被带动而具有相对安装件400转动的趋势,然而,插接轴300被导向槽401限制,无法在周向上相对安装件400转动,使得插接轴300将沿着驱动槽201运动,插接轴300也即能相对转动轴200轴向移动。其中,驱动槽201可以呈直线型倾斜延伸,也可以呈弧形倾斜延伸,不失一般性,驱动槽201的两端为封闭式结构,当从动凸部301抵接于驱动槽201的相对两端时,插接轴300分别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也即,驱动槽201能够为为插接轴300的轴向移动提供定位。可以理解,导向槽401的轴向与插接轴300的轴向相并行,导向槽401沿轴向贯穿于安装件400,也即,导向槽401的端口将显露于安装件400的外侧,如此,在转动轴200插接有插接轴300时,将插接轴300的从动凸部301与导向槽401的端口相对位,即可方便地完成转动轴200、插接轴300及安装件400之间的装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两个驱动槽201的相对端相连通而形成一个驱动槽201,或,导向槽401仅一端贯穿安装件400设置;亦或者,驱动槽201设置为直槽结构,导向槽401设置为斜槽结构。
51.进一步地,请一并参照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轴300包括轴本体310和连接体320,所述轴本体310设置有贯穿周壁的连接孔311,所述连接体320的一端插接于所述连接孔311,另一端凸设于所述轴本体310的外周,以形成所述从动凸部301。如此,能够提升插接轴300和转动轴200的装配便利性,可以先将轴本体310插设于转动轴200内,并使轴本体310上的连接孔311通过转动轴200的驱动槽201显露,而后将连接体320插入连接孔311内,再将装配好的转动轴200和插接轴300安装于安装件400,连接体320外露于转动轴200的部分对应嵌入导向槽401内,受到导向槽401的槽壁限制,连接体320不会脱离轴本体310,从动凸部301即可稳定地滑动连接于驱动槽201及导向槽401。更进一步地,连接体320具有在轴向上依次分布、且外径依次增大的第一连接段321、第二连接段322和第三连接段323,其中,第二连接段322过盈配合于连接孔311的孔壁,第一连接段321和第二连接段322通过导向斜面相连接,如此,在连接体320和轴本体310进行装配时,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段321和连接孔311定位,而后导向斜面能引导连接体320的第二连接段322继续插入连接孔311,直至
连接孔311的孔口抵接于第三连接段323,即代表连接体320于轴本体310内插入到位。由此,能够便捷且可靠地实现轴本体310和连接体320的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插接轴300也可以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此时,插接轴300可以和转动轴200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
52.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6和图8所示,所述带体10还包括弹性件500,所述弹性件500能作用于所述插接轴300,以使所述插接轴300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也即,当没有外力驱动转动轴200转动时,插接轴300能在弹性件500的作用下自然维持在第一位置,如此,在安装带体10时,需要驱动转动轴200转动,而带动插接轴300运动至第二位置,此时,弹性件500的弹性势能积蓄,而当带体10于安装槽21内插入到位后,只需释放转动轴200,插接轴300即可在弹性件500的作用下向第一位置运动,从而插入插接孔22内,并且,在弹性件500的作用下,插接轴300能够稳定地插接于插接孔22内,以保障带体10和设备主体20的连接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安装件400设置有卡孔,从动凸部301对应设置有卡扣结构,当插接轴300运动至第一位置,从动凸部301的卡扣结构对应卡入卡孔内,而使插接轴300能够稳定处于第一位置,驱动转动轴200转动,即可带动插接轴300轴向移动,而能解除从动凸部301与安装件400之间的卡扣配合。
5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所述弹性件500设置于所述转动轴200内,并位于两所述插接轴300之间,所述弹性件500的两端连接于两所述插接轴300的相对端。其中,弹性件500可以是弹簧、弹性橡胶或弹性硅胶等,弹性件500的端部可以嵌接于插接轴300的端部,也可以是抵接于插接轴300的端部。不失一般性,本实施例中,当两插接轴300处于第一位置时,弹性件50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两插接轴300的相对端,当两插接轴300相向运动以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弹性件500将被压缩而积蓄弹性势能,当插接轴300处于第二位置时,施加于转动轴200的作用力被撤去,弹性件500释放弹性势能,即可抵推两插接轴300相背运动,直至两插接轴300运动至第一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弹性件500设置为套设于插接轴300的扭簧,扭簧的两扭臂分别连接于插接轴300和转动轴200,当插接轴300自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插接轴300和转动轴200之间发生的相对转动使得扭簧发生形变,如此,在扭簧的作用下,插接轴300同样能够具有处于第一位置的趋势。
54.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带体10还包括驱动件600,所述安装件400设置有第一让位槽402,所述驱动件600连接于所述转动轴200,并穿设于所述第一让位槽402,所述驱动件600用以驱动所述转动轴200相对所述安装件400周向转动。其中,第一让位槽402不仅在驱动件600穿设安装件400时起避让作用,还在驱动件600驱动转动轴200转动时避让驱动件600。如此,扳动驱动件600,即可带动转动轴200相对安装件400转动,能够提升用户拆装带体10的拆装便利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转动轴200具有外露于安装件400的部分,通过对这部分的转动轴200施力,而驱动转动轴200相对安装件400周向转动。
55.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驱动件600包括连接部610和触发部620,所述连接部61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动轴200,并穿设于所述第一让位槽402,所述触发部620连接于所述连接部610的另一端,并位于所述安装件400外。如此,可分别对连接部610和触发部620的形状或尺寸进行调节,例如,在保障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可适当缩小连接部610的尺寸,如此,安装件400开设的第一让位槽402的尺寸能够相对应地缩小,以保障安装
件400的结构强度,从而保障安装件400与转动轴200及插接轴300的连接稳定性,而触发部620的尺寸可以适当增大,以提供更大的作用面积,从而便于用户扳动驱动件600。
5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部610的远离所述触发部620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凸部611,所述转动轴200设置有定位孔202,所述定位凸部611插设于定位孔202,以为所述转动轴200和所述驱动件600的连接提供定位。不失一般性,所述转动轴200和所述连接部610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如此,定位孔202和定位凸部611的配合,能在转动轴200和驱动件600进行焊接时提供定位,避免驱动件600错位焊接于转动轴200,而造成驱动件600与第一让位槽402之间发生干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转动轴200与连接部610通过粘接或卡扣扣合的方式相连接。
5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带本体100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让位槽101,用以避让所述触发部620。如此,在扳动驱动件600时,带本体100不会对触发部620产生干涉。进一步地,设备主体20还可设置有用以避让触发部620的第三让位槽23,如此,在拆装带体10的过程中,设备主体20不会对触发部620产生干涉。特别地,当触发部620抵接于带本体100的第二让位槽101时,插接轴300对应处于第二位置,能够方便于用户在施力于触发部620的同时,进行插拔带体10的操作。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带体10安装于设备主体20后,当触发部620收容于设备主体20的第二让位槽101时,插接轴300对应处于第一位置,如此,触发部620即使位于接触于人体皮肤的一侧,也不会硌痛皮肤,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佩戴舒适度。
58.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20和带体10,该带体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可穿戴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