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作便携式斜挎包用的渔夫帽

文档序号:30813489发布日期:2022-07-20 00:1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作便携式斜挎包用的渔夫帽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作便携式斜挎包用的渔夫帽,适用于实现渔夫帽、斜挎包两用且便于包带收纳。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服装配饰存在结构及功能性较为单一的问题,当下“一衣多穿”已成为目前服装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流行趋势。但在服装配饰领域,通常仅仅为了某种单一的使用途径及功能进行服装配饰的设计与开发,配饰仅仅作为单一使用途径而存在,并不具备其它超出该服饰以外“一物多用”的功能,因而在配饰的设计上有待调整与改进。
3.中国专利:申请号202120930084.4、授权公告号cn214630246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帽子包,包括帽身和帽顶,帽顶下方设有延伸袋,延伸袋边缘和帽身连接,帽顶可打开帽身的顶部,使延伸袋从帽身的顶部延伸出来,虽然该帽子可以拓展成装物品的包,实现一物两用,但包带需额外进行收纳、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包带易丢失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包带收纳的且可作便携式斜挎包用的渔夫帽。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作便携式斜挎包用的渔夫帽,所述渔夫帽包括帽冠、帽檐、包带,所述帽冠包括帽冠外层、帽冠内层,所述帽冠外层、帽冠内层的底部均与帽檐的内周连接,所述帽檐外周的两侧分别与包带的两端连接,所述帽冠外层上设置有与帽冠内部连通的开口。
7.所述帽檐下表面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一号夹层、二号夹层,所述一号夹层与帽檐之间设置有与包带一端相配合的一号钩扣,所述二号夹层与帽檐之间设置有与包带另一端相配合的二号钩扣。
8.所述一号钩扣的一端与包带的一端相配合,一号钩扣的另一端通过一号拉环与一号弹力带的一端连接,所述一号弹力带的另一端与帽檐下表面的一侧连接,所述二号钩扣的一端与包带的另一端相配合,二号钩扣的另一端通过二号拉环与二号弹力带的一端连接,所述二号弹力带的另一端与帽檐下表面的另一侧连接。
9.所述帽冠外层外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四合扣公扣,所述帽檐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四合扣母扣。
10.所述帽冠外层、帽冠内层的制作材料分别为防水锦纶面料、涤纶面料。
11.所述一号夹层与帽檐之间、二号夹层与帽檐之间均通过魔术贴相贴合。
12.所述包带上设置有长度调节扣。
13.所述开口上设置有拉链。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作便携式斜挎包用的渔夫帽包括帽冠、帽檐、包带,帽冠包括
帽冠外层、帽冠内层,帽冠外层、帽冠内层的底部均与帽檐的内周连接,帽檐外周的两侧分别与包带的两端连接,帽冠外层上设置有与帽冠内部连通的开口,该设计能实现帽、包两用,作为帽子使用时,将包带从帽檐上拆下后,将包带从开口处放入帽冠内部即可实现包带收纳;作为斜挎包使用时,将包带从帽冠内部取出即可,使用便利。因此,本实用新型既能实现帽、包两用,而且便于包带收纳、防丢。
16.2、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作便携式斜挎包用的渔夫帽,其帽檐下表面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一号夹层、二号夹层,一号夹层与帽檐之间设置有与包带一端相配合的一号钩扣,二号夹层与帽檐之间设置有与包带另一端相配合的二号钩扣,该设计在作为帽子使用时,可将一号钩扣、二号钩扣隐藏在一号夹层、二号夹层与帽檐之间,更美观实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更美观实用。
17.3、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作便携式斜挎包用的渔夫帽,其帽冠外层外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四合扣公扣,帽檐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四合扣母扣,该设计在作为斜挎包使用时,将帽檐朝向帽冠翻折后,通过四合扣公扣、四合扣母扣固定住帽檐,提高使用便利度和舒适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便利度和舒适度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作为渔夫帽使用时的结构图。
19.图2为图1的仰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作为斜挎包使用时的结构图。
21.图中,帽冠1、帽冠外层11、帽冠内层12、开口111、拉链112、四合扣公扣113、帽檐2、一号夹层21、二号夹层22、四合扣母扣23、一号钩扣3、二号钩扣4、一号拉环5、一号弹力带6、二号拉环7、二号弹力带8、包带9、长度调节扣91。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3.参见图1至图3,一种可作便携式斜挎包用的渔夫帽,所述渔夫帽包括帽冠1、帽檐2、包带9;
24.所述帽冠1包括帽冠外层11、帽冠内层12,所述帽冠外层11、帽冠内层12的底部均与帽檐2的内周连接,所述帽檐2外周的两侧分别与包带9的两端连接,所述帽冠外层11上设置有与帽冠1内部连通的开口111。
25.所述帽檐2下表面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一号夹层21、二号夹层22,所述一号夹层21与帽檐2之间设置有与包带9一端相配合的一号钩扣3,所述二号夹层22与帽檐2之间设置有与包带9另一端相配合的二号钩扣4。
26.所述一号钩扣3的一端与包带9的一端相配合,一号钩扣3的另一端通过一号拉环5与一号弹力带6的一端连接,所述一号弹力带6的另一端与帽檐2下表面的一侧连接,所述二号钩扣4的一端与包带9的另一端相配合,二号钩扣4的另一端通过二号拉环7与二号弹力带8的一端连接,所述二号弹力带8的另一端与帽檐2下表面的另一侧连接。
27.所述帽冠外层11外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四合扣公扣113,所述帽檐2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四合扣母扣23。
28.所述帽冠外层11、帽冠内层12的制作材料分别为防水锦纶面料、涤纶面料。
29.所述一号夹层21与帽檐2之间、二号夹层22与帽檐2之间均通过魔术贴相贴合。
30.所述包带9上设置有长度调节扣91。
31.所述开口111上设置有拉链112。
32.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33.使用时,先将帽檐朝向帽冠翻折,通过四合扣公扣、四合扣母扣固定住帽檐,然后打开一号夹层、二号夹层取出其中的一号钩扣、二号钩扣,拉开拉链取出帽冠内部的包带,最后将一号钩扣、二号钩扣与包带组合在一起,即完成了渔夫帽向斜挎包的转化。同理可实现斜挎包向渔夫帽的转化。
34.实施例1:
35.参见图1至图3,一种可作便携式斜挎包用的渔夫帽,所述渔夫帽包括帽冠1、帽檐2、包带9,所述帽冠1包括帽冠外层11、帽冠内层12,所述帽冠外层11、帽冠内层12的底部均与帽檐2的内周连接,所述帽檐2外周的两侧分别与包带9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包带9上设置有长度调节扣91,所述帽冠外层11上设置有与帽冠1内部连通的开口111,所述开口111上设置有拉链112。
36.实施例2:
37.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38.所述帽檐2下表面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一号夹层21、二号夹层22,所述一号夹层21与帽檐2之间、二号夹层22与帽檐2之间均通过魔术贴相贴合,一号夹层21与帽檐2之间、二号夹层22与帽檐2之间分别设置有一号钩扣3、二号钩扣4,所述一号钩扣3的一端与包带9的一端相配合,一号钩扣3的另一端通过一号拉环5与一号弹力带6的一端连接,所述一号弹力带6的另一端与帽檐2下表面的一侧连接,所述二号钩扣4的一端与包带9的另一端相配合,二号钩扣4的另一端通过二号拉环7与二号弹力带8的一端连接,所述二号弹力带8的另一端与帽檐2下表面的另一侧连接。
39.实施例3:
40.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41.所述帽冠外层11外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四合扣公扣113,所述帽檐2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四合扣母扣23,所述帽冠外层11、帽冠内层12的制作材料分别为防水锦纶面料、涤纶面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