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笠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286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斗笠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斗笠伞。
斗笠和伞是人们用来遮阳避雨的主要工具。近年来有了大的改进,相继出了勾把伞、自动折叠伞等,这些伞携带比较方便,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人们使用伞时都要用手撑着。斗笠可以戴在头上,使用时不需要手,但由于不能收合,故不便携带加之不太美观,故一般只在乡村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综合伞和斗笠的主要优点,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美观大方,使用时既不需双手,又能收合的斗笠伞。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完成的,斗笠伞主要由内外主杆、伞盖、网状帽等组成。外内主杆,主要是由内杆和外杆构成,内杆能套入外杆内,并可互相上下滑动,内杆内部的上端装有球珠式弹卡装置,在外杆相应部位二侧钻有二个园形孔,当伞张开时,内杆因其球珠弹进外杆的小园孔内而固定,当伞要收合时需将内杆向下拉,球珠被外杆壁挤进内杆,使得内杆向下运动。伞笠伞的伞盖部分主要包括撑杆伞骨、伞面几个部件,它们的结构基本上类似于普通伞的基本特征,它由富有弹性的松紧带编织而成,为防大风,从两侧伞骨上各引一根飘带,主要起到加固和装饰的作用。本斗笠伞综合了伞和斗笠的主要优点,使用时既不需双手,不用时又可收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的遮阳避雨工具。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最佳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收合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内外主杆上球珠式弹卡装置开启状态下的示意图参照
图1和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主杆部分是由内杆〔2〕和外杆〔1〕组成,它们分别是由直径不同的金属园管制造,内杆〔2〕能套入外杆〔1〕内并可在外杆〔1〕内上下滑动,它的上端装有球珠式弹卡装置,它主要由二个球珠〔3〕和二个弹簧〔8〕固连而成,二个弹簧的一端分别错开固定在内杆〔2〕二边内壁上,并将球珠〔3〕向外弹,外杆〔1〕的适当部位对应钻二个园孔,这样,当内杆〔2〕内的球珠〔3〕移到外杆〔1〕的园孔时,园球珠〔3〕弹起,这样使得内杆〔2〕固定在外杆〔1〕内。当伞要收合时,只需将内杆〔2〕向下拉,外杆〔1〕壁将球珠弹压回内杆〔2〕内,使得内杆〔2〕在外杆〔1〕内向下移动。斗笠伞的伞盖部分,主要是由伞骨〔5〕、撑杆〔4〕和伞面等组成,其结构形式和普通的雨伞差不多。伞骨〔5〕和撑杆〔4〕都是由数十根细钢条制成,每一根撑杆〔4〕的一端与内杆〔2〕的下端铰链固定,另一端锁固在伞骨〔5〕的适当位置,每一根伞骨〔5〕的一端衔接在外杆〔1〕的上端,并可活动,伞骨〔5〕,根据需要也可以做成折叠式。伞面是用布料制做,呈园形,铺盖在伞骨〔5〕上,并用线扎固。网状帽穿套在每一根撑杆〔4〕的适当位置,它是由富有弹性的松紧带编织而成,其形状类似篮球球网,下口稍收紧,下缘嵌一宽边松紧带。为防风大,在伞骨〔5〕两侧对称系两根绸带〔7〕,在颌下打蝴蝶结。
权利要求1.一种斗笠伞,它是由内外主杆、伞盖、网状帽等部份所组成,其特征在于a、内外主杆是由外杆[1]和内杆[2]构成。它们分别是由直径不同的金属园管制造,内杆[2]能套入外杆[1]内,并可在外杆[1]内上下滑动,在内杆[2]的上端装有球珠式弹卡装置,主要由二个球珠[3]和二个弹簧[8]固连而成,二个弹簧[8]另一端分别错开固定在内杆[2]两边内壁上,并将球珠[3]向外弹,外杆[1]的相应部位对应钻二个园孔,当内杆[2]的球珠[3]移到外杆[1]的园孔时,球珠[3]弹起,使得内杆[2]固定在外杆[1]内;b、伞盖是由伞骨[5]、撑杆[4]和伞面等组成,伞骨[5]和撑杆[4]都是用数十根钢条制成,每一根撑杆[4]的一端与内杆[2]的下端铰链固定,另一端锁固伞骨[5]的适当位置;每一根伞骨[5]的一端衔接在外杆[1]的上端,并可转动,伞面是用布制作呈园形,铺盖在伞骨[5]上,并用线扎牢;c、网状帽穿扎在每一根撑杆[4]的适当位置,用富有弹性松紧带编织而成。其形状类似篮球网,下面稍收紧,下缘嵌一宽边松紧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笠伞,其特征是伞骨〔5〕,可以做成折叠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笠伞,其特征是在伞骨〔5〕对称两侧系两根绸带〔7〕,使用时在人的领下打上蝴蝶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斗笠伞,主要是由内外主杆、伞盖、网状帽几部分组成。它综合了斗笠和伞的主要优点,具有制作简单,使用轻便等特点,它既是遮阳避雨的工具,也是一种美化人们生活的装饰品。
文档编号A45B23/00GK2033997SQ8821807
公开日1989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88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1988年6月25日
发明者高志 申请人:高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