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溅防滑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5467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溅防滑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溅防滑之鞋底。
鞋者,古时称之为履,其发展历史正如同人类之文明史一般久远,且其与人类生活之关系亦甚为密切。或有人说人类之一生当中有三分之一之时间与“床”密不可分。但是,若论及人类及“鞋”之关系,又岂止只占了三分之一。故随着人类文明之演进,鞋业已成为衣著之一部分,并进而为一种潮流之指标。于是,除了早期之御寒,防害、舒适之功能外,曾几何时,鞋子亦已成为流行之焦点,身份地位的象征,各种花色、材质应运而生,可谓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尤其是地处亚热带的地区,由于雨季亦相当的漫长,往往一场滂沱大雨而下,人人四处躲避,而雨水及污渍则顺著鞋尖或鞋底之带引下,而溅至裤管或丝袜之上,不仅造成潮湿不便,也影响到观瞻。尤有进者,以雨后为例更造成一般平底鞋之摩擦力变小,更造成路人“如履薄冰”之感。其中之“心惊胆跳”,每一人皆有感。更有趣的是,当打伞时,头发与上衣俱可因遮蔽而不致淋湿,唯裤脚因鞋底溅起之水而弄湿,宁非怪事。
以目前人们甚为热衷之泛舟、涉水为例,而如何增加鞋子与接触面之摩擦力,更为各鞋子制造商当前所研究之课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乃本于长年来之观察及亲身痛苦经验,潜心研究,期能发展一可防滑及防溅之鞋底,经再三实验,终于发明出本实用新型之“防溅防滑之鞋底”。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之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图示,其中,


图1乃本实用新型之立体示意图,图2为底槽之断面图。
基本上,水珠之溅起,其肇因于传统之鞋底前端属平滑面,水珠无从容纳,致吾人于提脚时将该水珠带起,并因脚尖略向上方及后方运动,致溅湿裤管。
所以,本实用新型之改良处,在于鞋底之前端。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之鞋底1其于实际使用时依附于鞋上,其前端亦即鞋尖部分,依吾人脚型之脚指开叉开设若干底槽11,该底槽11由最前端往后呈渐次高起,亦即,以鞋底而言,其越前端凹陷越多;越往后则凹陷较少。
此外,为避免脚跟提起时带起水珠,亦得于后鞋跟处亦开置若干之跟槽12,以供水珠之收纳。
是以,经由本实用新型之实施,由于水珠得以收纳于该底槽11及跟槽12内,故于步行间其水珠无溅起之虞,且加置纹槽之开立,其与地面之摩擦力因而大增,防止滑陷。
本实用新型系于鞋底作严谨之改变,其业已增进长期以来鞋底之功能,而本实用新型所揭示者,乃较佳实施例之一种,任何局部之修饰与变更而源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思想并为熟悉该项技艺之人所易于推知者,俱不脱本实用新型之专利保护范畴。
综上所陈,本实用新型无论就目的、手段与功效,都是对现有技术的进一步改进。
权利要求1.一种防溅防滑之鞋底,其特征在于在鞋底前端开设若干凹陷之底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防溅防滑之鞋底,其特征在于在鞋跟处开立若干凹陷之跟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防溅防滑之鞋底,其特征在于凹陷部分以前端处最深,渐次拱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溅防滑之鞋底,尤指一种于鞋底之鞋尖处开立若干凹陷之底槽,供收纳地面水珠,使行进间水珠不致随鞋底带起,溅湿裤脚。尤有进者,由于底槽之开立,其可增加接触面之摩擦力,进而达到防滑效果。
文档编号A43B13/22GK2066251SQ9020020
公开日1990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1990年1月8日 优先权日1990年1月8日
发明者李春雄 申请人:李春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