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折叠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766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折叠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戴的多用折叠帽。
《晴雨帽》(中国专利申请号90211731.9,1990年11月28日公告)由主骨架,帽顶、帽檐骨架,钢丝拉筋构成。该晴雨帽撑开、收拢均靠可伸缩的撑杆调节,这样不仅增高帽顶高度,使用时极不方便,且又不能折叠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晴雨帽存在着的问题和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美观大方,便于折叠、携带,适用于装饰,旅游,遮阳,避雨的头戴多用折叠帽。
本实用新型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它由上、下芯,帽顶、帽檐骨架,帽面,软带构成。上芯呈圆柱形,其圆柱形的中心设有圆形通孔。下芯的下端呈倒“凸”字形的圆柱体,上端为阶梯形的轴杆,轴杆顶部分别设有拉线和呈三角形的弹性片卡。
以下结合附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撑开状态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帽顶、帽檐骨架撑开状态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帽顶、帽檐骨架折叠过程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芯主视图;图5是图4的A-A局部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例包括上、下芯,帽顶、帽檐骨架,帽面,软带。
上芯(2)呈圆柱形,其圆柱形的外径处开设环形槽,槽内设有6至10个缺口,它与6至10根支杆(1)的一端被金属丝沿环形槽紧固。上芯(2)的中心设有圆形通孔,该孔被用于套装下芯(5)的上端轴杆。
下芯(5)包括软垫(4)、弹簧(13)、橡胶圈(12)、弹性片卡(11)、拉线(14)及其本体部分。下芯(5)的下端呈倒“凸”字形的圆柱体,上端为阶梯形的轴杆、轴杆上由下至上依次套有弹簧(13)、橡胶圈(12)和上芯(2)。弹簧(13)的上端顶住橡胶圈(12),使橡胶圈(12)在本实用新型多用折叠帽撑开时能抵紧上芯(2)通孔的下端,起着堵漏雨水的作用。在阶梯形轴杆的上端分别设有拉线(14)和弹性片卡(11),拉线(14)起着拉动本实用新型多用折叠帽的撑开,使弹性片卡(11)将下芯(5)的轴杆上端卡住于上芯(2)通孔的上端处,达到下芯(5)不下坠的目的。当折叠本实用新型多用折叠帽时,仅按动弹性片卡(11)即可使下芯(5)自动下坠,达到折叠的目的。下芯(5)下端呈倒“凸”字形的圆柱体底部与软垫(4)紧固连接,它可使头部与本实用新型多用折叠帽的帽顶接触时柔软舒适。下芯(5)的圆柱体外径处开设环形槽,槽内设有6至10个缺口,它与6至10根支杆(6)的一端被金属丝沿环形槽紧固。
帽顶骨架包括顶端和下端支杆组成。顶端分别用6至10根支杆(1)、(6)、(7)相互铰接而成。下端分别由6至10根支杆(10)、(8)构成帽顶骨架内、外层。该内、外层间隙可通风,用作旅游、遮阳帽时不会使头部戴着有燥热感。外层与帽面(15)连接,内层设有软帽,直接与头部接触。
帽檐骨架由6至10根支杆(9)构成。上芯(2)、下芯(5)及帽顶、帽檐骨架的支杆用金属材料或硬质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多用折叠帽的支杆(1)的另一端分别与支杆(7)的一端和支杆(6)的另一端相铰接。支杆(10)的顶端与支杆(6)的另一端相铰接,它们使支杆(9)能保持一定的水平位置,并达到稳定目的。支杆(6)、(7)的另一端分别与支杆(8)的顶端相铰接,它们使支杆(8)能稳定和保持竖直位置并略向外倾斜。支杆(1)、(6)、(7)、(8)的相互铰接点构成四杆机构,达到其相互折叠的目的。支杆(9)的一端分别与支杆(10)、(8)的下端相铰接,支杆(10)、(8)相互呈平行排列。支杆(6)、(8)、(10)、(9)的相互铰接点构成四杆机构,达到其相互折叠的目的。
帽面(15)分别由遮阳、防水材料作盖布,它与帽顶骨架顶端,下端的外层及帽檐骨架的支杆紧固连接。
软带(3)与帽檐骨架的杆件连接,它起着将本实用新型多用折叠帽拴在头部下颌,使其稳定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折叠帽使用时,拉动拉线(14),下芯(5)的轴杆上端便被拉出,同时被弹性片卡(11)将其轴杆上端卡住于上芯(2)通孔的上端处,使本实用新型的多用折叠帽撑开。按动弹性片卡(11),下芯(5)的轴杆上端便自动坠下,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多用折叠帽折叠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多用折叠帽结构紧凑,成本低,制成容易,它撑开、折叠均在帽顶外部操作,故美观大方,其头戴舒适,稳定性强,使用、携带方便,适用于装饰、旅游、遮阳、避雨,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
权利要求1.一种由上、下芯,帽顶、帽檐骨架,帽面,软带构成的多用折叠帽,其特征在于上芯(2)呈圆柱形,其中心设有圆形通孔,下芯(5)的下端呈倒“凸”字形的圆柱体,上端为阶梯形的轴杆,轴杆顶部分别设有拉线(14)和呈三角形的弹性片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折叠帽,其特征在于呈圆柱形的上芯(2)和下芯(5)的圆柱体外径处分别设置环形槽,槽内设有6至10个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折叠帽,其特征在于下芯(5)上端的轴杆上依次套有弹簧(13)、橡胶圈(12)、上芯(2),其下端呈倒“凸”字形的圆柱体底部与软垫(4)紧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折叠帽,其特征在于帽顶骨架顶端分别用6至10根支杆(1)、(6)、(7)相互铰接而成,其下端分别由6至10根支杆(10)、(8)构成帽顶骨架的内、外层,帽檐骨架由6至10根支杆(9)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折叠帽,其特征在于上芯(2)、下芯(5)上设置的环形槽内的缺口分别与支杆(1)、(6)的一端被金属丝沿环形槽紧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用折叠帽,其特征在于支杆(1)的另一端分别与支杆(7)的一端和支杆(6)的另一端相铰接,支杆(10)的顶端与支杆(6)的另一端相铰接,支杆(8)的顶端分别与支杆(6)、(7)的另一端相铰接,支杆(1)、(6)、(7)、(8)的相互铰接点构成四杆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用折叠帽,其特征在于支杆(9)的一端分别与支杆(10)、(8)的下端相铰接,支杆(6)、(8)、(10)、(9)的相互铰接点构成四杆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折叠帽,其特征在于帽面(15)分别用遮阳、防水材料作盖布,其与帽顶骨架顶端,下端的外层及帽檐骨架的支杆紧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折叠帽,其特征在于软带(3)与帽檐骨架的支杆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折叠帽,其特征在于上芯(2),下芯(5),帽顶、帽檐骨架的支杆分别用金属材料、硬质塑料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头戴的多用折叠帽由上、下芯,拉线,弹性片卡,帽顶、帽檐骨架,帽面等构成。拉动帽顶外部的拉线,下芯的轴杆上端即拉出,并被弹性片卡卡住于上芯的圆形通孔上端处,帽便撑开。按动弹性片卡,下芯的轴杆上端即自动下坠,达到帽折叠的目的。它结构紧凑,成本低,制造容易,其撑开、折叠均在帽顶外部操作,故美观大方,头戴舒适,稳定性强,使用、携带方便,适用于装饰、旅游、遮阳、避雨,效果好,易于推广。
文档编号A42B1/20GK2085607SQ9120330
公开日1991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1991年3月3日 优先权日1991年3月3日
发明者袁光胤 申请人:袁光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