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使用和折叠的容器及帽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2729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重复使用和折叠的容器及帽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重复使用和折叠的容器,特别是具有圆形侧壁的单体容器,其侧壁具有包括不同壁厚和直径的区域,使得容器借助于圆形侧壁各部分之间的伸缩关系可以从伸展状折成折叠状。
饮水杯之类的可折叠容器是众所周知的。例如,申请人的美国在先专利US4,930,644中公开了一种可折的薄片塑料容器,其中容器侧壁的主要部分具有减薄的壁厚,以使侧壁能随意折叠。在美国专利U.S4,865,211中,将一个整个侧壁厚度均匀的瓶做成使该容器可通过一部分侧壁进入到其它部分侧壁的套筒式运动而受到折叠。
美国专利US4,875,576公开了一种容器,其中在侧壁的中间部分具有波纹管形的结构,促该容器易于折叠和伸展。该专利还公开了使用螺旋形折缝,即容器侧壁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成螺旋形或者转一个角度,以便于侧壁折缝部分的折叠作用。
美国专利US4,873,100公开了一种双重稳定的可伸开塑料瓶,它具有一个波纹管形侧壁,用以在折叠状和伸展状之间动作。
美国专利US2,880,902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饮水杯(或照相机皮腔),其中侧壁由交替的厚部和薄部组成。
本发明综合了已有技术中还没有的若干特点,提出一种简单、易用和价廉的容器,用户可以按照本文描述使用和重复使用这种容器,这种容器可在折叠状态下存放,其存储体积可达到最大限度。同时,通过减少容器中部的侧壁厚度,使制做这种容器所需用的塑料投料量得到减少。
更确切地说,本文所公开的各种典型实例中,每件吹塑容器都被做成轴向长度基本上相同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侧壁,其上部和下部的壁厚比中部大。例如,中间部分最好具有大约2-12密耳的壁厚,这样就可使中部可相对于各有大约35密耳,最好在大约34-45密耳范围内的上部及下部作逆向折叠,以前述的伸缩方式彼此相向地活动。
本发明的又一特点是,每种容器的圆形侧壁都具有便于容器轴向折叠的表面外形。在一种实例中,上部侧壁的最下缘处设置径向外加宽的部分,作为中部和下部轴向折叠和套进上部的导引面。在同一实施例中,中部和下部之间的接合面可被弯折,可进一步方便折叠作用。
上述便于容器轴向折叠的第一实例的另一特点在于中间的薄侧壁部分有多个斜向槽的措施。当对上部侧壁和下部侧壁中的一个或另一个(或者两者)予以轻微的扭转作用时,这一措施使中间部分随着彼此相向地推压上部和下部而直接折叠,并逆向折叠自身。
本发明的又一特点在于在容器的两个端部处设置抓取装置,以帮助使用者在容器使用的有效期间内折叠,展开并重新折叠容器,譬如,在容器顶壁上的出物口具有一般的螺旋帽结构,在紧靠螺纹部分的下面具有径向的向外凸起,构成一个简便的第一抓取部位。在容器的下端,侧壁的下部与底盘连接的位置提供一个环槽,给出第二个方便和容易使用的抓取部分。在对上述结构的一种变形中,下部侧壁各有一个径向向外的基座或凸缘,而且它径向地伸出在整个下部侧壁之外,因而在处于折叠状态时,这个凸缘还用来支撑上部侧壁。另一种改型的抓取装置其一个手拉突起或拉环与底盘形成一体,该突起或拉环可以被折起并放松地锁成水平状,不成为障碍,所以不影响容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变型实施例中,对上下圆形侧壁部分提供多个尺寸大些或者小些的环形加强肋,对侧壁相对厚些的部分提供环箍强度,有助于容器的折叠状的伸缩动作。
须知,为实现上述的伸缩/折叠作用,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截面大小应朝一个方向或朝相反方向逐渐连续地缩小(或增大),从而可取得整体的渐缩效果。在每一部分中,侧壁也可以朝同一方向具有微量的渐缩。
本发明所公开的其它实例尤其适合于用作2.5加仑水(或其它液体)的容器,在其圆形侧壁的下部设置阀门机构。在这些实例中,通过容器的容量分配建立内部真空,于是借助于上述的伸缩作用就可使容器侧壁部分自动地折叠。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对各种容器提供可选择地使用的外部夹持器,这些夹持器还具有隔绝冷或热的作用,可用来支撑容器,帮助从容器中倾倒出物品。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帽盖,它是为本文公开的各种容器的应用特别设计的。具体地说,这各帽盖包括一个上端壁和一个表面带螺纹的下垂罩裙部分,适于与容器的直立倒出物部分上所形成的辅助螺纹配合。关于帽盖结构的改进在于它提供多个小突出部的结构,这些小突出部在向着下垂罩裙部分内部彼此在径向有一定间隔的位置处,自帽盖的上端壁下垂。虽然各种数目的小突出部,甚至单个无间断的小突出部都可采用,但在所述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四个这样的小突出部。这些小突出部被径向地向着下垂的罩裙内以一定的距离设置,以致这些小突出部与容器的直口部分在螺纹区相连。换言之,帽盖的下垂罩裙部分与内部的下垂小突起部基本上互相平行地延伸到容器直口部分的两侧。这些小突出部的另一种方式是对直口区的相对较薄的柔性容器提供了加厚,并在帽盖与容器之间提供可靠的连接。已经看到,普通的帽盖结构对这里所述的薄壁容器是不适宜的,在那种情况下,它们可能由于容器/颈部的弯折而被无意地切断,譬如当容器被偶然地掉落或者用其它方法受到挤压或撞击时的相对分离。
因此,就其主要方面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可伸展并可再折叠的容器,在其一端提供带有安装可取下帽盖的装置的直口部;在其相对的一端提供底盘;在直口部和底盘之间提供圆形侧壁。圆形侧壁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下部,具有第二厚度的中部和具有第三厚度的上部;其中第二壁厚比第一和第三壁厚要薄些,以使圆形侧壁可在折叠与伸展状之间活动。折叠容器还包括用来帮助容器作轴向折叠成折叠状的环形装置,这种环形装置在至少是上部和底部侧壁当中之一与中间侧壁部分之间的接合面处。该容器还包括在下部侧壁靠近底盘处的径向取向的抓手装置,该装置有助于容器从折叠状向伸展状的轴向展开。
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可展开的,并且可再折叠的塑料容器,它包括底盘、上端壁和在底盘与上端壁之间展开的圆形侧壁。侧壁至少有三个在轴向可展开的、基本等长的部分,即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其中,中间部分的壁厚比上部和下部的壁厚小,而且各侧壁部分的横截面积逐渐地变化,以致上部侧壁和下部侧壁可以随着中间部分反向地折入其间成为折叠状地一个伸缩到另一个里面去。在所述的上端壁上提供一个直口部分,它被来安装可取下其帽盖的装置所围绕。此外,下部侧壁包括径向取向的用来抓取容器的抓手装置,它有助于容器伸展成展开的,未折叠的状态。
再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个可重复使用的塑料容器,它包括底盘、上端壁和一个侧壁。上端壁包括一个锥状肩部和一个确定出物口的直口部分。侧壁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其中,中间侧壁部分和锥状肩部的壁厚比上部侧壁和下部侧壁的壁厚小。此外,各侧壁的横截面积不同,以致侧壁可以在轴向,手动地被折叠成一种受折状态,其中上部侧壁和下部侧壁随着中间部分可以互相折入其间,即,使一个伸缩到另一个里面去。另外,本塑料容器还包括抓手装置,它能使容器沿着轴向相对方向受到压缩和拉伸。使容器在折叠状和展开状之间动作。抓手装置包括一个处于下部侧壁靠近底盘处的径向外凸缘。
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可以明显了解到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图1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典型实例的折叠容器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容器处于折叠状的局部断面图;
图3是图1的容器处于折叠状态的侧视图,还表示容器底盘上的整体手拉突起示意图;
图4是与图2相似的容器局部断面图,不过具有不同的下侧壁/底盖配置;
图5是按照本发明的容器局部视图,容器的中间侧壁部分附加了斜向槽;
图6是按照本发明又一典型实例的可折叠容器透视图;
图7是图6所示容器的局部断面图,但表示处于折叠状态;
图8是按照本发明再一实例的可折叠容器透视图;
图9是图8所示容器的局部断面图,该容器处于折叠状态;
图10是按照本发明再一实例的可折叠容器透视图;
图10A是表示一个对图10容器变化底端部外形的部分透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容器的局部断面图,该容器处于折叠状态;
图11A是表示图10容器处于折叠状态的部分断面图,但具有图10所示的底部外形;
图12是按照本发明再一实例的可折叠容器透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容器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局部断面图;
图14是按照本发明再一实例的可折叠容器透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容器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断面图;
图16是表示图14所示的容器的改进型顶壁结构的局部视图;
图17是图14所示容器配置图16所示顶壁结构的断面图,但该容器处于折叠状态;
图18是按照本发明又一实例的可折叠容器的局部视图;
图19是本发明可折叠容器与可折叠夹持器组合的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容器与改型的夹持器组合的视图;
图21是本发明容器与另一个典型夹持器组合的视图;
图22是本发明容器的夹持容器处于打开状态,允许装入容器的透视图;
图23是按照本发明的容器闭合在蛤形夹持器中的透视图;
图24是适用于本文公开的容器的帽盖透视图;
图25是图24所示帽盖装在容器上的局部侧面视图。
参见图1,本发明第一个典型实例的容器10包括圆形侧壁12,底盘14和上端壁16。在本实例中,上端壁包括径向向内并上斜呈锥形状的肩部18和带有径向向外环形凸缘22的直口部分或者颈部20,适于安装常规螺旋帽盖(未图示)的外螺纹部分24和出物口25(见图2)。
在本实例中,圆形侧壁12包括三段轴向长度基本相等的侧壁部分,即上部26、中部28和下部30。上部26和下部30的最小壁厚大约为15密耳。这两部分的最大厚度是取决于容器所需的刚性值。例如,侧壁部分26和30的典型厚度至少约为35密耳,最好在35-45密耳范围内。根据需要,底盘14和直口部分20(特别是螺纹部分24)可以是相对厚一些的。中部侧壁28的最小厚度可为2密耳,优选的厚度在大约2-12密耳之间。这样,虽然上侧壁26和下侧壁30是柔性的,但是与非常薄的中间侧壁部分28相比,他们相对地讲是不易弯的。这种安排就使容器能以下面所述的方式很容易地折叠、伸展和再折叠。当然,这种结构还可以使制做这种容器所需的塑料量具有明显的降低。处于折叠状的容器其外形的缩减将使邮寄用户所需体积减小。
为能起到伸缩作用,即容器能够折叠,伸展和再折叠,在本实例中,从顶部到底部的上侧壁部分26,中间侧壁部分28和下侧壁部分30各自的直径略显减小。应指出,采用各侧壁部分的“直径”表示为标准是指对那些基本上为圆柱形容器而言的,而对于其它的截面形状,采用各侧壁部分的“横截面积”的表示就更为适合。本文是出于方便的目的而描述圆柱形容器。但本发明同样包括其它形状的容器。
所述的三个侧壁部分26、28和30可以由一对过渡间隔或过渡区32、34来隔开。上部的过渡间隔或过渡区32包括一个径向朝外的漏斗状部分,如同下面将描述的那样,在中间部分28反向折入上部26中时,该过渡区是作为导引部分用。
下部过渡间隔或过渡区34包括一个径向向内的,呈槽状内摺的凹缘,它有助于下侧壁部分30进入上部26的伸缩动作,以及中间侧壁部分28相对于下部侧壁部分30的反向折入或翻卷动作。
在侧壁部分30的下端,设有一个环形槽36,该槽在容器折叠特别是伸展的时候,可以用作下侧壁部分的抓手。在容器的相反一端处由径向凸缘22提供第二个抓手。
在容器的上端、上侧壁部分26与径向向内的锥状肩部18的圆形凸唇40及基本上为水平的浅环形槽42相汇合,这有助于上端壁16在下面所述的折叠与伸展之间的向下折入动作。关于这一点,锥状肩部18可以具有与中间部分28的壁厚类似的相对地薄一些的厚度。
见图5,为进一步有助于折叠/伸缩动作,可给中间部分28提供多个圆形布置的凹陷或槽44,他们是相对于容器的纵轴斜向取向的。由此,依靠下部侧壁30相对于上部侧壁26(或者反过来)的轻微扭转动作,中间侧壁部分28随着上部26和下部30彼此相向地运动,而同时开始折叠并反向折入。
利用凸缘22和槽36抓住容器(并非必须),并在容器的上、下端施加轴向压力,可将容器10折叠成为图2所示的状态。在这种动作时,致使薄的中间部分28随着上、下部分26和30彼此伸缩到对方里面,而自身两次受折或反向折叠成为如图2所示的折叠状态。应当知道,薄的中间部分28被夹地较厚的上、下侧壁部分26和30中间。
为实现折叠作用,可将上端壁16(包括径向向内的锥状肩部18和直口部分20)轴向折叠成图2所示的样子,使直口部分20不会伸出到圆形凸唇40的上方,或者直口部分20被部分伸到这个唇部上方。于是,这就能够允许多个上述容器成锥和/或成套地用来装运、存放等。
可以将制造厂出来的容器用船运住其它地方供充填,或进一步供用户使用。结果,这样的容器随着诸如浓缩物、粉末状混合类等内装物一起被船运走,这些内装物是在容器处于折叠状态之后很容易加入的。于是,当容器作下述那样的展开时,用户可再装入液体(水、浆汁等)。
为了把容器变成完全伸开状或者伸开的状态,用户可以利用径向凸缘22和槽36很方便地抓住容器的两端,并简单地向相反方向拉开容器。当把侧壁完全展开成图1所示的状态时,用户可再向外拉引上端壁16,达到如图1所示的完全被展开的状态。
需知,为了特别有助于容器从折叠状态到伸展状态的动作,也可采用另一种底盘外形。譬如,不采用上述的槽36,而采用如图所示,将下侧壁部分30简单地终止于一个径向向外的凸缘或者底座50上,这不仅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方便的抓手上,而且还增加了容器的上侧壁部分26与中间侧壁部分28处于折叠状态的稳定性。
图3表示另一种抓手设置,其中容器的底盘14上设置拉手或者拉环52。需知,拉手或者拉环52可以与底盘14成为一体,并折叠和锁定成水平状态(利用凹槽53或者其它适当的装置),以便在不用拉手时,使拉手被保持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因为底盘14是凹进去的,所以拉手不会影响容器的稳定性。
再参见图6,它表示与一种“运动瓶”54连在一起的另一个典型实例。它包括圆形侧壁56、底盘58和上端壁60,所说的上端壁60限定一个由可以取下的盖子62(它可以是简单的螺纹类型或搭锁类型)和一个一体的或可分开的禾杆64盖住的出物口。
在这个实例中,依然是将容器54的侧壁56分成上部66、中部68和下部70,上侧壁部分66和下侧壁部分70具有比中间侧壁部分68大一些的壁厚。这种特定的壁厚是与上面第一个实施所描述的相类似。不过,在本实例中,上部66和下部70分别由一体的环形加强肋72,74所形成,这给上侧壁部分和下侧壁部分提供了附加的环箍强度(在容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他们的形状不变化)。通过强化的上侧壁部分66和下侧壁部分70(不增加壁厚),大大地方便了容器侧壁部分的折叠和伸缩动作。应看到,加了肋的上侧壁部分66和下侧壁部分70与中间部分68之间的过渡区是作为折叠和伸展过程中反向折叠的中间部分68的“折页”用。作为实际的物品,为提供所需的强度,环形肋仅在中间薄壁部分68的上面和下面有一段短距离。另一方面,如图6和图7所示,也可以给整个上侧壁部分60和下侧壁部分70提供这种环形物。这里,沟槽74延伸到下侧壁部分70的底部,他们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抓手区,从而省去对隔离槽(如36)或凸缘(如50)的需要。如果需要,依然可使用拉手或拉环52。
如前面所述的实例,将容器54的圆形侧壁56做成上部66、中部68和下部70的直径自顶部到底部逐渐地减小,这样,在折叠状态下,中部侧壁部分68和下侧壁部分70如图7所示那样,径向地处于上侧壁部分66的里面。将此称为“底部折叠”结构。
在图8和图9中所示的本发明再一典型实施例中,采用了“顶部折叠结构”。其中,各部分侧壁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加。具体地说,容器80包括圆型侧壁82,底盘84和上端壁86。侧壁82包括上部88,中部90和下部92,它们的壁厚与前面所描述的实例相似,上侧壁部分88和下侧壁部分92分别备有环形肋89和93。在这个实例中,上端壁86包括一个锥状颈部或肩部94(薄壁),并设置加厚的开口部分96。开口部分96具有螺纹98,用于安装普通的抓手型帽盖100。上端壁86还具有一体的或分立的引水禾杆102。如图9的剖视图所示那样,颈部和肩部94和直口部分96都能折向下侧壁位置,此时容器的帽盖或帽罩100不伸出到圆形侧壁82的上侧部分88上面。在图9所示的折叠状态中,中间侧壁部分90和下侧壁部分92从径向上看处于侧壁部分88的外面。
应当知道,可提出各种各样的环形加强肋结构,而它们仍然都在本发明的原则和范围之内。例如,像图10至13所示,对容器侧壁的较厚部分(上部或下部)中那样伸缩地容纳中间的薄侧壁部分,加以环形的肋,而其余的厚侧壁部分则保持光滑。这样,如图10和11所示的底部折叠结构那样(类似于图6和7),使上侧壁部分88被加上了肋,而图12和13所示的顶部折叠结构中(类似于图8和9),则只有下侧壁部分92被加了肋。同样,提供环形肋89或93主要是为了增加特定侧壁部分和环箍强度,目的是要帮助容器轴向折叠。
在下部92保持平坦的情况中(图10和11)单纯设置一个环形槽95用作为抓手区是方便的。如前所述,一种变型的环形槽如图10A和11A中所示,作为抓手装置可采用径向朝外伸出的凸缘或底座97。
还要指出的是,根据在上侧壁部分88与中间侧壁部分90的交界面处设置至少一个环形肋89(图10和11),以及在下侧壁部分92与中间侧壁部分90的交界处设置至少一个环形肋93,就无须诸如过渡区32(图1和2)那样的导引面,而基本是平坦的。不过,要是需要,则可将类似的过渡区设在被加强的区域里面。换句话说,可以省略过渡区32、34以及加强肋89、93,比方说作为节省费用的措施。但是,若存在这些,它们起到用来增强侧壁的折叠、再折叠作用。
现在参见图14和15,它们表示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典型实例,这种特别的设计尤其是方便地采取譬如盛2.5加仑液体(如水)容器的形式。具体地参照图14,这种盛水容器104包括底盘106,圆形侧壁108以及上端壁110,如果需要的话,上端壁110带一个与其形成一体的提手112。圆形侧壁108被分成上侧壁部分114,中间侧壁部分116和下侧壁部分118,依然是上部114和下部118的壁厚比中间较薄的侧壁部分116厚(在下文所公开的范围内)。在这个实例中,下侧壁部分118中装有排液阀门120,用来从容器中排放液体。对于上述的结构,当从容器104排出液体时,容器里边将抽成真空,于是就自动地折叠该容器,作为从中排放液体数量的函数。
上述容器104属于“顶部折叠”型,由于从上到下侧壁各部分114、116和118的直径逐渐增加,所以上侧壁部分114和中间侧壁部分116被伸缩地安放在下侧壁部分118中。在如图14所示的2.5加仑(或超过)型的大型容器中,厚壁部分在上面所述范围的高端处,提供分别如图1和2所示的那种过渡区和/或凹入区32和34并不是重要的,不过若有其它需要,这种区域可以包括在其中。
图16和17表示图14和15中所示容器,在容器114′的上端壁110′方面和变化(在相应参考数码的地方都在数码右上角加上撇),它包括一薄的锥状肩部122,限定在平的上端壁124上,该上端壁上各有一个一体的提手112′。正如图17中可清楚看到的,以类似于上面关于图1至4、8、9、12和13所描述的手动方式,可折叠该上端壁结构。
从前面描述的实例可知,上部及下部圆形侧壁114、118(和114′、118′)可带有多个环形肋126、128。它们像图18所示那样沿着这些部分和整个长度延伸着,或者至少是在靠近与中间侧壁部分116的分界面的区域延伸,以有助于容器像前面所述那样和折叠。
就所有上面描述的实例而言,应该知道,可选择地包括一体的提手和/或抓手区,将使得该容器不仅可被折叠,而且还能使之伸开并反复地再折叠,所以这样的容器不限于单一的用途。换句话说,伴随容器的固有用途,还可以为了任何所需要的目的反复使用该容器,而且可折叠/可伸展/可重复折叠的特点有助于对这样容器的容集储存。还应该知道,本发明可用于各种大小的容器,例如从1品脱直到5加仑或更大。
参照图19至23,这里有一种要求,即希望上面所述的任何容器,特别是图1至13所公开的那些容器,被夹在外面的容器套中。这种套子一般供支承相关的容器,并有助于从容器中倒出盛装的物品。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容器还能供隔热用,以保持容器中的物品处于热或冷的状态。
例如图19所公开的一种可折叠的泡沫聚苯乙烯套子130,它有多个环形泡沫聚乙烯段或互相以伸缩关系装配的环。具体地说,套子130包括底盘132和侧壁134。侧壁134包括三个分离的滑动联系的侧壁段或侧壁环136,138及140。最上面的侧壁环或侧壁段136限定在接受容器144的上部开口端142处。
通常,三个环状侧壁段或侧壁环136、138和140为圆柱形(或从上到下略呈锥状),但它们的直径从底部到顶部逐渐增加,即侧壁段136的直径比侧壁段138的直径大,而侧壁段138的直径比侧壁段140的直径大。
下部侧壁段140的上端终止在一个径向向外的凸缘(未示出)上,该凸缘适于安置在一个附加槽(未示出)内,这个槽设于侧壁段138靠近其最下缘的交界面处。同时,中间侧壁段138的上端处终止于径向向外的凸缘上(未示出),凸缘适于安置在一个附加槽(未示出)内,这个槽设于上部侧壁段136靠近其最下缘的交界面处。下部侧壁段140的最下端还设置径向向外的凸缘或支座146;中间侧壁段138的下端被提供一个类似的凸缘或支座148。可见,这种结构的结果是,容器套130在其全部展开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径向向外的凸缘及其共同配合的各槽可被锁紧。从套子两端施加轴向作用力。可使这个套子简单地被折叠,使得最下面的侧壁段140和中间侧壁段138基本上全部地被伸缩到上部侧壁段136中。在折叠状态下,凸缘146将支撑中间侧壁段138,而凸缘148将支撑上部侧壁段136并防止所说各侧壁段轴向脱离。
套子130的另一个功能是为最上部的侧壁段136设置一个一体的抓手150,有助于从被支承于该套子130里面的容器144中倾倒盛装物或保存盛装物。
上侧壁段136与中间侧壁面138之间所形成的环形台阶或肩部可对应于容器的上侧壁部分和中间侧壁部分之间的一个类似的台阶(如图1中的过渡区34),并与后者啮合。同样的结构可存在于套子的侧壁段138与140的交界面处,并与容器侧壁的中间部分及下部相联系。
在图20中,表示一个不隔热的套子152,它包括底盘(未示出)和开口的上端。套子的侧壁154上具有多个竖直取向的呈扇形的区域或浅槽156,在未给套子附加上或者做上把手158的情况下,它们可帮助抓握套子152。当然,如果需要,可附带地将这种扇形设计用在把手上。无论如何,套子上都应有一对环形台阶或者肩部160及162,它们确定了直径逐渐减小的侧壁部分164、166和168。台阶160、162可与容器圆形侧壁上的相联系的有关台阶或肩部相适应,由此提供进一步的支撑。图20中所示的套子可由塑性材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构成,还可取各种形状,其内侧面的轮廓一般地互补于容器的侧壁轮廓,这是合乎需要的。在套子的圆形侧壁154像所示的那样成朝内的锥状的情况下,就可省略套子的底盘。另外,如果套子基本为圆柱状,就应该知道,底盘(或者起码是一个支撑架)是必须是,以提供所需的支撑。
图21公开了另一个适用的套子的实例,这里的套子呈蛤蚌形,其中可张开的框式套子170顺着缝172竖直地张开,同时又通过一个一体的活动折页174顺着对面的一条竖直缘线合在一起;折页使套子在开合状态之间旋转(类似于图22中所示的结构)。利用折页对面的任何闩扣装置都能将套子可脱开地扣合在一起。闩扣装置最好装置在把手176的内侧,通常在数字178所指的区域。
处于图21所示闭合状态的套子170给出一个基本上为园柱体的开式框架,它与容器侧壁的大部分相联系。特别要指出的是,径向向内的台阶或肩部180,它适于与容器182的上侧壁部分和该容器侧壁的中间薄壁部分184之间相应台阶相联系。套子170还有一个上部锥状颈部186,它也做成一个开式框架并终止于上部开口端188。该上部开口端适于在径向外突的凸缘(未示出,不过它类似于图1中的凸缘22)的上、下表面将凸缘大体上包起来,以便于扣合地抓紧容器。
如图示,套子170不与容器侧壁的下部190相联系。不过,如果需要,它可以沿着轴向延伸到那里。
要想自套子里取出容器,使用者可简单时脱开闩扣机构,通过绕轴活动的折页174转动两个镜象的半边,打开套子170,即可取出容器。
图22表示套子170的一种变型,这里的套子192被做成没有如图21实例所示的与容器颈部相联系的部分。不过,其不同之处在于,它被轴向延伸,利用从套子的最下部径向向内延伸的水平支架194来支撑容器的底盘。与套子170相似,套子192可以是一个带活动折页196的塑料构件,该套子可以开合位置之间活动。在图22的实例中,可利用多个插柱那样的突出部分198将可开合的套子扣紧在闭合位置,那些突出部分适于被卡入设置在把手的相对部分的对应洞孔内(未图示)。
最后,参见图23,它表示一个大体上实心的蛤蚌型的套子200,它也具有一个一体的或者由活动的折页202所连接的可分开的两半,不同之处在于,套子200被做成一个带把手204和底盘(未图示)的开口水瓶样子,套子的底盘与容器206的底盘相联系。当然,应允许竖直布置的一体折页可容易地装入和取下所联系的容器。
参见图24和25,其中一种特别适用于本文所述容器的帽盖为210,该帽盖包括上端壁部分212和带有内螺纹216的下垂罩裙部分214。将螺纹216设计成与容器的直口部分220外表面上的互补螺纹相适配。
与普通的螺纹螺帽相比,上述帽盖结构的改进在于加入了多个下垂的扣环222,它们与上端壁相连,成为一体,径向地位于下垂的罩裙部分214的里面。由图24可见,四个这种下垂的扣环部分214是沿着帽盖圆周等距地设置,他们的轴向长度基本上与下垂的罩裙部分214对应,下垂的罩裙部分214与扣环222之间的径向间距要使得这些扣环222设置成紧贴容器直口部分220螺纹区的内表面,或者甚至与其接触。这样,这些扣环222为容器的直口部分220提供径向加强,也就是由于这些扣环222的设置,将使所说的直口部分220保持圆形。已发现,这种类型的帽盖结构可以防止容器直口部分形成不应有的变形,从而防止在容器偶然掉落或受到突然撞击时,帽盖从容器上无意地脱落下来。
还须知,图中所示的是四个扣环222,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扣环数。例如,可将帽盖做成具有两个环形隔开的扣环。在另一种类型中,给帽盖设置一个连续的扣环,即伸展360°而无间隔的扣环。还应知道,帽盖可以采用按扣装上的类型,即具有适于与容器直口部分上的类似元件相配合的摩擦部件,但还需要有一个或多个如上面所描述的加强扣环。
上述的本发明典型实例,从实用观点和空间角度来看都具有很多优点。譬如,从实用观点,容器的折叠性能允许有效的利用空间,从装运、收芷以及邮寄者的耗费都是有益的。同时,附加入极薄的中间圆形侧壁部分,可有效地从根本上降低制做容器的塑料用量。进一步的优点是,随着容器的折叠特性,它可以具有重复使用的特性,即在首次使用之后,使用者可任意次使用这种容器。而且,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以利于高效率地收芷。通过构成这种能容易和手工折叠、伸展和再折叠的容器,可大大地延长这种容器的寿命,很少有容器在第一次使用之后就扔掉的。还可以有效地降低邮寄用户所耗费的体积。
从目前所考虑到的最实用的优选实例,对本发明所作出的描述可见,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实例。相反,本发明可涉及各种变型和包括在从属权利要求的原则和范围内的同样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折叠、伸展和再折叠的塑料容器,包括一个底盘;一个上端壁;伸展于所说的底盘及上端壁之间的圆形侧壁,所说的侧壁至少具有三个基本等长的轴向伸展的部分,即上部、中部和下部,其中中部的壁厚具有比上部和下部的小些,而且所说的侧壁各部分横载面积逐渐地变化,使所说的上部和下部能够随着中间部分反向折入其间而彼此伸缩入对方,成为折叠状态;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上端壁上提供一个直口部分,该直口部分的外围可安放一个可取下帽盖;其中所说的下侧壁部分包括用来抓紧容器的径向指向的装置,帮助该容器伸展成展开的非折叠状态。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端壁包括一个终止在直口部分的径向朝内并朝上指向的肩部,所说的直口部分确定所说的直口,并形成所说的安放可取下的帽盖的装置,其中所说的肩部壁厚基本上等于所说的中间侧壁部分的壁厚。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端壁在折叠状态与非折叠状态之间可作轴向活动。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上侧壁部分与上端壁之间的过渡区处具有一环形唇。
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上端壁折叠状态中,所说的直口部分不突出于所说的环形唇上方。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侧壁部分包括一个环形槽,它靠近所说的底盘。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径向指向的装置是一个径向朝外指向的凸缘。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底盘设置可折合的拉手。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侧壁部分和下侧壁部分具有大于35密耳的壁厚。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可取下的帽盖,扣紧在所说的安放装置上,其中所说的帽盖包括一个上端壁、一个下垂的罩裙部分和用来加强所说安放装置的机构。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中间侧壁部分及肩部具有约为2-12密耳之间的壁厚。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侧壁部分和下侧壁部分的壁厚至少约为35密耳,中间侧壁部分壁厚至少约为2密耳。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侧壁从顶部到底部每个都具有减小的横截面积。
1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侧壁从顶部到底部每个都具有增加的横截面积。
1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侧壁部分和下侧壁部分中的一个与中间侧壁部分之间的交界面处设置帮助容器轴向折叠的装置。
1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侧壁部分和下侧壁部分与中间侧壁部分之间的交界面处设置帮助伸缩到折叠状态的动作的装置。
17.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塑料容器,包括底盘、上端壁和侧壁,所说的上端壁包括一个锥状肩部和一个确定出物口的直口部分,所说的侧壁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其中所说的中间侧壁部分及锥状肩部的壁厚小于所说上侧壁部分和下侧壁部分的壁厚,而且所说各侧壁部分的横截面积不同,使所说的侧壁可轴向手动地折叠成一种状态,即随着中间侧壁部分反向折入其间,所说的上部和下部一个伸缩到另一个里面,所说的可重复使用的塑料容器还包括抓手装置,用于沿着轴向相反的方向压缩和拉伸所说的容器,使容器在折叠和伸展状态之间动作,所说的抓手装置包括在所说下侧壁部分靠近所说底盘处的径向外指的凸缘。
18.一种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抓手装置包括一个靠近所说出物口的径向凸缘。
19.一种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抓手装置包括在所说圆形侧壁下部靠近所说底盘处的环形槽。
20.一种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径向外指的凸缘具有比所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侧壁任何一个都大的横截面积。
21.一种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侧壁部分和下侧壁部分是相对硬一些的,所说中间侧壁部分和锥形肩部的壁厚在大约2-12密耳之间。
22.一种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侧壁具有比所说的中间侧壁部分大一些的横截面积,所说中间侧壁部分具有比所说下侧壁部分大一些的横截面积。
23.一种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侧壁部分具有比所说的中间侧壁部分小一些的横截面积,所说的中间侧壁部分具有比所说的下侧壁部分小一些的横截面积。
24.一种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下侧壁部分设置物料排放口,在所说的排放口上设置有排放阀门。
25.一种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侧壁部分、中间侧壁部分和下侧壁部分被做成在随着容器中的盛装物从所说的排放阀门排出时,它能自动地折叠。
26.一种可折叠,伸展和重新折叠的容器,包括,一端设置用来安放可取下的帽盖的装置的出物部分;在相对一端为底盘;在所说的排放部分和底盘之间伸展着的圆形侧壁,该侧壁包括具有第一种壁厚的下部、具有第二种壁厚的中部和具有第三种壁厚的上部,其中所说的第二种壁厚比所说的第一种、第三种壁厚薄一些,以致圆形侧壁可在折叠状与伸展状之间动作;用来帮助所说容器轴向折成所说的折叠状态的环形装置,该装置设置在所说上侧壁部分及下侧壁部分至少一个与所说中间侧壁部分之间的交界面处;在所说的下侧壁部分接近所说底盘处具有径向指向的抓手装置,它用来使所说容器从折叠状态到伸展状态的轴向伸展。
27.一种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二壁厚在2-12密耳之间。
28.一种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一种和第三种壁厚至少约为35密耳。
29.一种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种和第三种壁厚至少约为35密耳。
30.一种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说的用于安放可取下的帽盖的装置,将一帽盖可取下地附加于所说的出物口部分,其中所说的帽盖包括上端壁、围绕所说上端壁的下垂罩裙和至少一个加强扣环,所说的加强扣环是径向地朝向所说下垂罩裙及出物口之内而设置的。
31.一种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至少一种加强扣环它包括四个彼此等间隔的扣环,与所说的下垂罩裙部分形成同心圆关系。
32.一种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至少一个加强扣环与所说的出物口部分的内表面相接触。
33.一种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用于安放可取下的帽盖的装置,它包括能用按扣装上的部件,该部件适于与所说的下垂罩裙内表面上的同样部件相配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可重复使用和反复折叠的容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圆形侧壁(12)的容器(10)。侧壁被安排成包括不同壁厚和直径的区段,利用该圆形侧壁各部分之间的伸缩联系,使容器从伸展状态折叠成折合状态。还公开了套子(130、170、192以及200)。用以随意使用容器。也公开了可取下的帽盖(210)。
文档编号B65D6/16GK1095031SQ9310674
公开日1994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3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3日
发明者爱德华·S·罗宾斯三世 申请人:爱德华·S·罗宾斯三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