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雨阳伞撑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08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雨阳伞撑伞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日常生活的多用装置,该装置主要用于套箍撑伞。
与本发明有关的现有技术腰带套具,如电工套具、手枪盒套子等,它们与该装置的部分套具腰带套盒身相类似,但现有技术不能套箍撑伞。
该装置由上下段二大部件组成,形成二段式套箍结构。它可以套箍撑伞,对各种撑杆伞、二接头伞、三接头伞均能套配使用,代替人用手拿伞。
本发明的任务是把人们从手拿伞的使用中解脱出来,用装置代替手拿伞,使遮阳遮雨效果好的伞能在劳动、操作、担挑扛拿东西的情况下替代各类雨阳 用具得到综合性的利用。
本装置由上段和下段二大部件构成。上段以插接杆为支柱,在插接杆表面有上下二排圆孔与公件塑头螺钉配合专用于调节高低固定位置。在插接杆的顶端配有固定钢箍套,固定钢箍套又是由向外伸出的二根带齿的钢条块配合,用标准加工件螺钉、螺母、塑头螺钉安装,形成带齿的长口。在插接杆之间配有活动套箍,活动套箍上又安装了一套箍带和公件塑头螺钉,它与插接杆可灵活套取,与胸带配合可加强直立稳定性,与固定钢箍套配合就形成了套箍撑伞的上段结构。下段以盒身为主体,在它的外平面上配有二颗塑头螺钉(公件),在它的圆槽内装有圆齿轮,圆槽边配有活动卡,当圆齿轮旋转时,由活动卡控制进行圆周倾斜调节,在它的上方口处配有盒盖,盖内有松紧套组成,它们之间的配合处形成开合关系,盖的半圆突头中间有小圆孔,二边有卡条与盒身上口配合可卡套上锁。腰带配合盒身穿过圆齿轮套口用于立足腰间构成下段结构。上下段配合可灵活插取,形成二段式套箍结构。
使用本发明所说的装置,不仅可以实现套箍撑伞,起代替人用手拿伞的作用,使雨阳伞在劳动、操作、担挑扛拿东西的情况下替代各类雨阳用具得到综合性的利用,而且还可以利用胸带将伞挎肩携带,盒身可装折叠扇及当小钱包用,盖可套卡上锁,具有多用性。
利用附图
中所示的例子,对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图一为该装置上下段配合侧视图。
图二为图一A向局部俯视放大图。
图三为图一B-B部的局部俯视图。
图四为该装置上下段配合运动背视图。
图五为盒身与盖配合,正、侧放大视图。
从图一装置的上下段配合侧视图中展示了上下二段式套箍结构的配合情况,上段以插接杆(1)为支柱,在插接杆(1)的表面有上下二排圆孔与公件塑头螺钉(10)在上下段所确立的位置上进行配合可上下调节高低,固定立位参见图一所示;在插接杆(1)的顶端配有固定钢箍套(4),固定钢箍套(4)又由向外伸出的二根带齿的长钢条块(4、4),用标准加工件螺母(4)、螺钉(4)、塑头螺钉(4)安装成带齿的长口。参见图二所示;在插接杆(1)之间配有活动套箍(3),活动套箍(3)又安装了一套箍带(11)和公件塑头螺钉(10),它与插接杆(1)可灵活套取,与胸带(5)配合可加强直立稳定性。参见图三所示,与固定钢箍套(4)配合就形成了套箍撑伞的上段结构。下段以盒身(2)为主体,在盒身(2)圆槽内配有圆齿轮(6),圆槽边配有活动卡(8),当圆齿轮(6)旋转时由活动卡(8)控制进行圆周倾斜度调节,参见图四,在盒身(2)上方口处装有盒盖(7)内有松紧套(7)、盒身(2)与盒盖(7)配合处形成开合关系,盒盖(7)的半圆突头二边有卡条,中有圆孔可套卡上锁,参见图五正、侧视面;腰带(9)配合盖身(2)与圆齿轮(6)套口穿过立足腰间,形成下段结构。上下段配合可使胸带(5)腰带(9)在人体上身四面移动,参见图四所示。
权利要求1.本发明的多用雨阳伞撑伞装置,其特征是上段以插接杆(1)为支柱,下段以盒身(2)为主体的二段式套箍结构,能上下调节、四面移动、圆周侧斜角度。
2.按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是以插接杆(1)为支柱,在插接杆(1)的顶端配有固定钢箍套(4),在插接杆(1)之间配有活动套箍(3),活动套箍(3)上安装了一套箍带(11)和公件塑头螺钉(10),与插接杆(1)可灵活套取,与胸带(5)配合加强直立稳定性,与固定钢箍套(4)配合形成套箍撑伞结构。
3.按权利要求1或2的装置,其特征是在插接杆(1)表面有二排圆孔与公件塑头螺钉(10)在上下段所确立的位置上配合,能上下调节高低,固定立位。
4.按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是盒身(2)与盒盖(7)配合可开合套卡上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做代替手拿伞的套箍撑伞装置使用。该装置由上下段二大部件组成。以插接杆为支柱的上段用胸带配合加强直立稳定性,以盒身为主体的下段用腰带配合立足腰间,形成二段式套箍结构,二段配合可灵活套取、四面移动方向、上下调节高低、圆周侧斜角度。可套箍撑伞,代替手拿伞,从而解决在劳动、操作、担挑扛拿中不能使用伞的状况,使雨阳伞替代各类雨阳用具得到综合利用。盒身可装折叠扇及当小钱包用,盖可上锁,胸带能将伞挎肩携带。
文档编号A45B11/02GK2087449SQ91212180
公开日1991年10月30日 申请日期1991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1991年1月31日
发明者曾鸿凌 申请人:曾鸿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