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音顺畅型单按钮操控之自动开收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31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静音顺畅型单按钮操控之自动开收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一种静音型单按钮操控之自动开收伞。
一般的伞具如美国专利第4,567,907号所提供的(附件一),於开伞时須分别拉持两拉桿(42,38),於开伞至定位后,再利用插销(40)插接、定位於中棒(20)之销孔(44)中,此型伞具虽藉拉索的拉伸而可控制伞之开、收,但仍有以下诸缺点1.开、收伞操作,均須以手拉持拉桿(42,38)及绳索(34),没有多余的手来手持中棒,所以中棒或伞柄須用桌子(22)等固定物固定,使其用途受到限制,不利随意携带使用。
2.遇风吹袭时,拉索(34)飘动,势必造成开、收伞的不便。
3.开伞、收伞均无法自动操作,須以手拉持,缓慢而不切实际。
其他有美国专利第4,319,600;2,745,421;4,424,824号等专利都是以绳索控制来操作伞之开收,但构造复杂,且須以手摇方式以绕卷绳索,十分不便,而现其缺点。
本新型发明人有鉴於此,於是加以研究创新,发明本新型新颖静音顺畅型单按钮操控之自动开收伞。
本新型目的在於提供一种静音顺畅型单按钮操控之自动开收伞包括一中棒装置含有一内套管、一伞骨装置、一手柄、一控制装置、一开伞张力弹簧及多数收伞复归弹簧,藉按压该控制装置之按钮以启动一开伞控制器使开伞张力弹簧挺昇中棒装置之上、下管(外、内管)而自动开伞;再按压按钮则启动一收伞控制器,而自动收伞,如此可组成一操作静音而方便开收伞之伞具。
本新型之可取实例,可由以下说明书配合所附诸图面而得以明了。
图面之简单说明


图1为本新型开伞示意图。
图1A为本新型下支骨之剖示图。
图1B为本新型自
图1A之下支骨上示图。
图1C为本新型自
图1之第一横断剖示图。
图1D为本新型自
图1之第二横断剖示图。
图2为本新型收伞示意图。
图3为自图2按压手柄后之收伞备用示意图。
图4为本新型收伞时於手柄处之主要构件剖示图。
图4A为本新型自图4之横断面剖示图。
图5为本新型自图4之下套管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新型控制装置之斜视图。
图7为本新型手柄处机构之另一可取实体示意图。
图8为本新型自图7之横断面示意图。
图9为本新型图7之控制装置斜视图。
叁阅
图1-6,本新型包括一中棒装置(1),一伞骨装置(2)以系连伞布,一手柄(3),一控制装置(4),一开伞张力弹簧(5),及多数收伞复归弹簧(6)等。
该中棒装置(1)包括一下管(11)下端部(111)插固於手柄(3)中,下管(11)下端部於邻手柄(3)的第一侧(3a)开设一桿孔(112),於手柄之第二侧(3b)相对於第一侧(3a)开设一弹片孔(113),於上端管缘呈扩大部(114);一上管(12)套合於下管(11)的上部及外面,其下部含有一渐缩部(120)以套合该下管(11)的上缘扩大部(114),上管(12)下端部(121)邻手柄之第二侧(3b)开设一扣孔(122),於上端嵌塞一内块(123)(注内块123可与上巢21一体成型或分别製作再加组合),块侧开设一凹滑槽(124)(注该凹滑槽124也可製成滑轮者);一下套管(13)插套於下管(11)的裡端及下端,於手柄之第一侧(3a)自下套管壁向下套管管孔向内斜伸成一三角突块(131),一内桿孔(132)开设於下套管位於三角突块(131)之下方,於手柄之第二侧(3b)连设一弹片(133)可弹伸向外,一弹片沟槽(134)沿著弹片(133)之外围割设於下套管(13)中如图4所示,以及一上端套管缘(135)承接该开伞张力弹簧(5)之下簧端(51);以及一内套管(14)其下缘伸至开伞时上、下管(12,11)之交合处,而套管上缘(142)则插固於上管(12)之内块(123)中,内套管(14)为穿套於该开伞张力弹簧(5)之中,以避免开、收伞时中棒之上、下管(12,11)运动时之弹簧与管壁之摩擦声而收静音效果。
该伞骨装置(2)係应用一般的伞骨,包括一上巢(21)连接该上管(12)之顶端,多数支顶骨(22)其裡端枢连接上巢(21),多数支下支骨(23)其内端枢连一下巢(24)滑合於中棒上管(12)之外,多数支外支骨(26)其内端分别枢连各下支骨(23)之外端及一连接骨(25)之外端,多数支连接骨(25)其内端枢连各顶骨之外端,而顶骨(22)之最外端则枢连至下支骨(23)之中段部。
各该收伞复归弹簧(6)之裡端(61)钩掛於该顶骨(22)与连接骨(25)之枢接处(221),而外端(62)则钩系於该下支骨(23)之外端与外支骨(26)枢连部邻接者。弹簧(6)之外端(62)可钩系於一
图1A所示之凸耳上,该凸耳为自下支骨(23)之外端一体成型冲製而成。
该开伞张力弹簧(5)之上簧端(52)则顶持於上管(12)上端之内块(123)下缘。
该下管(11)横断面呈六角形以容纳该开伞弹簧(5)之伸缩动作,而上管(12)则为圆管套合该下管(11),唯与下管(11)交合处则製成六角形。
该控制装置(4)包括一按钮(41),一开伞控制器(42),及一收伞控制器(43)。
该按钮(41)含有一推桿固定座(411),一推桿偏动槽(412)向下凹设於钮(41)之内部,以及一钮肩部(413)滑设於手柄第一侧(3a)之钮孔(31)中而为手柄外套筒(33)所限制如图5所示。
该开伞控制器(42)包括一对开叉元件(421)滑设於手柄(3)之一中央横孔(32)开叉外端常时触及该按钮(41)之内钮面(410),且滑夹於收伞时该上管(12)之外缘,一楔形块(422)向下向中棒(1)之中心渐斜者设於开叉元件(421)之裡侧藉一嵌设於手柄第二侧(3b)之张力弹簧(423)向外挺张而操作地卡扣该上管(12)之扣孔(122)如图4,3所示,该楔形块(422)滑穿该下管(11)之弹片孔(113),该下管(11)及手柄之横孔(32)而卡扣该上管之扣孔(122)。该张力弹簧(423)常时顶推开叉元件(421)以顶持按钮(41)向外便於压按,本新型开伞控制器除具开伞之作用外,并具备按钮恢复原位之作用。
该收伞控制器(43)包括一弹性推桿(430)由弹片或具弹性之弹性体所构成或取代为如图7-9所示之螺旋弹簧桿(430a),含有推桿部(431)常时呈水平平伸与下管(11)之外管壁齐平或更深入,於收伞时上管(12)之下端部(111)下移经手柄(3)之中央孔(30)后下压该推桿部(431)向下如图4所示,以及一嵌板部(432)连接该推桿部(431)嵌设於该按钮固定座(411)中;一扣头装置(440)含有一扣头(441)其下方呈圆弧部(442)上方有一扣头肩部(443),一枢接部(445)约呈球形藉一颈部(444)下连该扣头(441);以及一拉索(450)下索端(451)连接该枢接部(445),穿经中棒(1)之中心及内套管(14)之中后,穿通上管上方内块(123)之中央,绕经凹滑槽(124)至中棒外,拉索上索端(452)连设於下巢(24)上。该枢接部(445)可於收伞时遊置於该内套管(14)之下管缘(141),使该扣头(441)之下圆弧部(442)下移为该下套管之三角突块(131)所斜推向图4左方偏动外推该弹片(133)后,可令该扣头肩部(443)为该三角突块(131)所卡挡;且该扣头(441)可为该弹性推桿(430)所顶推以与该三角突块(131)解扣如图2所示者。
该下套管(13)之三角突块(131)亦可修饰成图7所示之挡块(131a)直接凹设於该套管(13)之管壁者,该弹片(133)则形成向管中心向下渐斜延伸,能於下移扣头(441)时可卡扣於该挡块(131a)上如图7所示。
自图3,4所示之情形开伞时,压按按钮(41)如图3之D方向者,使按钮(41)内推开伞控制器(42)之开叉元件(421)使楔形块(422)后退(方向R),解扣该上管之扣孔(122),此时开伞张力弹簧(5)上顶该上管(12)使上管(12)向上拉伸至下管(11)之上,并上拉、张开伞骨装置(2)诸伞骨及其上之伞布(未示出),而达开伞状态如
图1所示者,此时上巢(24)亦沿著中棒(1)上移,使系於下巢(24)与扣头(440)间之拉索(450)处於张力状态下,扣头(441)则卡扣於突块(131)处。各该收伞复归弹簧(6)於开伞时也被拉开、伸张以蓄积复归的弹性能,以便随时收折伞骨(2),下推下巢(24)而作收伞之准备,但复归弹簧(6)要下移下巢(24)时必用力拉动该拉索(450),因拉索下连之扣头(441)已为该下套管之突块(131)卡挡,所以复归弹簧(6)无从使力,不致收伞。而开伞弹簧(5)张力弹性地伸张中棒诸管(12,11),张开伞骨及伞布,而呈现开伞使用状态。
当开伞之操作过程中,用者手指既按住按钮(41)如图3之D方向,则推桿部(431)被下压翘弯向下,如此可使开伞动作确实,不致产生误动作,意外触及该收伞控制器(43)而导致无故收伞,这也是本新型安全特征所在。
当要收伞时,可自
图1及2之D1方向压按按钮(41),令推桿部(431)顶推扣头(441)使与三角突块(131)解扣,使拉索(450)之扣头(441)不再被卡扣,所以收伞复归弹簧(6)能使上力,发挥弹力,下推下巢(24)向下向中棒(1)的方向收折伞骨(2),而呈现图2所示之收伞状态。
要重设(Re-Set)该开伞弹簧(5)之弹性能则自图2之D2方向压按手柄(3)使上管(12)没入手柄(3)中迫缩开伞控制器(42)之楔形块(422)后,因弹簧(423)外顶使楔形块(422)与上管扣孔(122)卡扣,使中棒之上、下管(12,11)收折在备用状态下。收伞时,压缩、蓄积该开伞弹簧(5)的弹性能时,该上管所连内套管(14)也下推扣头装置(440),使扣头(441)滑经三角突块(131)到突块(131)下方,面对该下套管(13)的内桿孔(132)及下管(11)的桿孔(112),以便下次为推桿部(431)所顶推。
本新型优於习知开收伞之优点为1.加装内套管(14)穿套於开伞弹簧(5)之内,使开伞弹簧(5)的诸簧环能绕设於套管(14)之外,不致扭曲摩擦中棒(1)之管壁,可防止或减少噪音之产生。因开伞弹簧穿经上下管之内而上下直径必需相同,如无内套管(14)时该弹簧因上管内壁比下管内壁之内径大,在上下管伸缩时必呈弯曲蛇行动作,不仅不利伸缩操作同时也产生沙沙磨擦之声。
2.使用单一按钮(41)开、收伞仅須分别前后压按该按钮即能控制伞之开收动作,且动作确实,不会发生误动作现象。
3.扣头装置(440)直接在下套管(13)的突块(131)内滑移、卡挡,不必另加其他滑动片之类的卡扣元件,使构造简化,製作较易。
4.拉索(450)「一索到底」,穿通中棒(1)不需分段或藉助其他构件,即添列为该控制装置(4)重要元件之一,使整个自动开收伞之机构更加简洁、灵巧。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开收伞其特征包括一中棒装置含有一上管滑套於一下管之上方、外方,该下管下连一手柄;一伞骨装置包括多数顶骨、支骨及中间骨枢连成该伞骨装置以撑系一伞布於伞骨装置上;一开伞张力弹簧套入该中棒装置之上、下管内以弹性开启该伞,该开伞张力弹簧穿套入一内套管,该内套管固插於该上管之中使诸簧环绕设於该内套管管壁外;多数收伞复归弹簧各系於伞骨装置上以复归、收折诸伞骨,以资收伞者;以及一控制装置包含一按钮,一开伞控制器,及一收伞控制器,该按钮遊设於该手柄上,於前后压按后,分别作动该开伞控制器以开伞,以及作动该收伞控制器而收伞。
2.如权利要求1之自动开收伞,其特征为该中棒装置包括一下管下端部插固於手柄中,下管下端部於邻手柄之第一侧开设一桿孔,於手柄之第二侧相对於第一侧开设一弹片孔,於上端管缘呈扩大部;一上管套合於下管的上方、外方,其下部含有一渐缩部以套合该下管之上缘扩大部,上管下端部邻手柄之第二侧开设一扣孔,於上端嵌塞一内块,块侧开设一凹滑槽或枢设一滑轮者;一下套管插套於下管之内、下端,於手柄之第一侧自下套管壁向下套管管孔向内斜伸成一三角突块,一内桿孔开设於下套管位於三角突块之下方,於手柄之第二侧连设一弹片可弹伸向外,一弹片沟槽沿著弹片之外围割设於下套管中,该弹片可一体成型或另外埋设一弹片在该弹片沟槽上,以及一上端套管缘承接该开伞张力弹簧之下簧端;以及该内套管其下缘伸至开伞时上、下管之交合处,而内套管上缘则插固於上管之内块中。
3.如权利要求1之自动开收伞,其特征为该按钮含有一推桿固定座,一推桿偏动槽向下凹设於钮之内部者,以及一钮肩部滑设於手柄第一侧之钮孔中而为手柄外套筒所限制;该开伞控制器包括一对开叉元件滑设於手柄之一中央横孔开叉外端常时触及该按钮之内钮面,且滑夹於收伞时该上管之外缘,一楔形块向下向中棒之中心渐斜设於开叉元件之裡侧藉一嵌设於手柄第二侧之张力弹簧向外挺张而能卡扣该上管之扣孔,该楔形块滑动地穿过该下管之弹片孔,该下管及手柄之横孔而卡扣该上管之扣孔;该张力弹簧常时顶推开叉元件以顶持按钮向外便於压按;以及该收伞控制器包括一弹性推桿由弹片或具弹性之弹性体所构成,含有推桿部常时呈水平平伸与下管之外管壁齐平,於收伞时上管之下端部下插经手柄之中央孔后下压该推桿部向下,以及一嵌板部连接该推桿部嵌设於该按钮固定座中;一扣头装置含有一扣头其下方呈圆弧部上方有一扣头肩部,一枢接部约呈球形藉一颈部下连该扣头;以及一拉索下索端连接该枢接部,穿经中棒之中心及上套管之中后,穿通上管上方上块之中央,绕经凹滑槽至中棒外,拉索上索端连设於下巢上;该枢接部於收伞时遊置於该内套管之下管缘,使该扣头之下圆弧部下移为该下套管之三角突块所斜推、偏动外推该弹片后,使该扣头肩部为该三角突块所卡挡;且该扣头也为该弹性推桿所顶推以与该三角突块解扣。
4.如权利要求3之自动开收伞,其特征为该收伞控制器之弹性推桿为一螺旋弹簧桿固设於该按钮之推桿固定座上。
5.如权利要求1之自动开收伞,其特征为该开伞张力弹簧之上簧端顶持於该上管上端之一内块下缘,而下簧端则持设於该下管中之一下套管之上缘。
6.如权利要求1之自动开收伞,其特征为各该收伞复归弹簧之裡端钩掛於一顶骨与一连接外支骨之连接骨之枢接处,而外端则钩系於该下支骨之外端与外支骨枢连部邻接者;该收伞复归弹簧之外端钩系於一自下支骨外端所一体成型冲製而成之一凸耳上。
7.如权利要求1之自动开收伞,其特征为该下套管之三角突块係直接凹设於该套管之管壁以形成一挡块,该弹片则形成向管中心向下渐斜伸设,俾於下移该控制装置之一扣头时可偏动该扣头以卡扣该挡块上。
专利摘要一种静音顺畅型单按钮操控之自动开收伞包括一中棒装置含有一内套管、一伞骨装置、一手柄、一控制装置、一开伞张力弹簧及多数收伞复归弹簧,藉压按该控制装置之按钮以启动一开伞控制器使开伞张力弹簧挺升中棒装置之上、下管(外、内管)而自动开伞;而再压按按钮则启动一收伞控制器,而自动收伞,如此可组成一操作静音而方便开收伞之伞具。
文档编号A45B25/14GK2144423SQ92232958
公开日1993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12日
发明者吴沃文 申请人:吴沃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