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的上外底机及其垫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364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的上外底机及其垫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的上外底机,更具体地说(但并非唯一地),涉及一种鞋的上外底机用的包括有垫装置的垫箱,它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接合鞋的表面部分的垫,用于支承一只底部向下的装有鞋楦的鞋,使一个鞋底件紧靠鞋底安置,并用于产生外加压力以对着鞋底压紧该外底件,由此利用施加在外底件接触表面和鞋底部接触表面之间的粘合剂使外底件粘合在鞋底上。
背景技术
在GB-A-2,042,868中说明了一种此类垫箱,其中,为了支承鞋和外底件并在鞋的腰窝区中将压力施加给它们,该垫箱装置包括多个垫,每个垫为板状部件形式,而且每个垫配置成其边缘部分提供一个接合鞋的表面部分。此外,为了支承鞋和鞋外底件并在鞋的前掌区中将压力施加给它们,该装置包括一个具有大体平坦的接合鞋的表面部分的垫。
为了操作左脚鞋和右脚鞋,上外底机通常具有两个工位,每个用于一只脚的鞋,而且每个包括一个垫箱和可在鞋的前掌区和鞋跟凸面区中与鞋接合的机构,以便当上底压力施加于鞋上时对鞋施加一个反向压力。而且,每个垫箱是根据它用于操作左脚鞋还是右脚鞋来“定做”的。这种通常由鞋制造商完成的定做过程包括这样成形“腰窝”(Waist)垫的边缘部分的接合鞋的表面部分,从而适应左脚鞋还是右脚鞋,同时根据要操作的鞋是左脚还是右脚来成形“前掌垫”(forepart)的接合鞋的表面部分。一旦垫以这种方式适应要求,那么操作人员就能够根据成形的表面部分来安置鞋。
必须提供成形的表面部分的一个原因在于,前掌垫还有腰窝垫两者通常是由相对硬的材料如实心橡胶制成的,因此它们即使在上底压力下也不容易变形而符合鞋底形状,变形仍然很小以使外底件符合鞋底形状。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了保证施加足够的压力使上底件符鞋底形状并从而在施加上外底压力时使外底件粘合在鞋底上,在该垫或每个垫中需要一定程度的硬度。
通常,如例如GB-A-2,042,868中说明的,支承装置同时包括另一个垫,设置在腰窝垫附近并在腰窝垫的鞋跟方向一侧,并可以在鞋的掌口线区中与鞋接合。此种垫也提供一个位置,用于受固定在鞋底上的外底件的鞋跟掌口的接合。在上底机的静置状态下,这个“掌口线”(breast line)垫还比腰窝垫更向上突出,以便于将鞋装入垫箱,为此,从操作人员用力使外底件的鞋跟掌口进入垫从而能够沿长度方向安置鞋而同时使鞋的取向与前掌垫和腰窝垫的成形部分准直的观点看,掌口线垫比中间的垫更易于变形。但是,可以理解,这样一种装置严重地依赖于操作人员在操作上底机之前精确地安置鞋/外底件组件。
本发明的各种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垫箱,该垫箱不要求定做各种垫而且便于精确地安置鞋,不管它是左脚鞋还是右脚鞋,不必完全依靠操作人员的技巧。发明的公开因此本发明在其几个方面之一中为鞋的上外底机提供一个包括垫装置的垫箱,它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接合鞋的表面部分的垫,用于支承一只底部向下的装有鞋楦的鞋,使一个鞋的外底件紧靠鞋底安置,并用于产生外加压力以对着鞋底压紧该外底件,由此利用施加在外底件接触表面和鞋底接触表面之间的粘合剂使外底件粘合在鞋底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个垫包括提供接合鞋的表面部分的用相对硬的材料制成的第一层和一个为第一层提供背衬的相对地可以压缩的第二层,当施加上外底压力时,第一层被迫产生变形,从而使鞋的外底件在它与上述垫接合的区域内与鞋的底部形状符合,该第二层受压缩而适应第一层的变形。
因此可以理解,在垫箱中使用一个或多个此种垫的场合,不再需要定做或成形其接合鞋的表面部分以适合被操作的特定鞋或真正适合一只选定的左脚鞋或右脚鞋,而是由于其变形能力,依赖于垫能够适合范围广泛的鞋的式样和大小,而不管鞋是左脚的还是右脚的。
在本发明的垫箱中,如在常规的垫箱中一样,为了支承鞋和鞋底件并在鞋的腰窝区中将压力施加给它们,最好垫装置包括多个垫,每个垫为板状部件形式。另外,最好是,每个部件有两个相对的边缘部分,垫箱提供一个支承每个垫用的安装件,使每个垫的边缘部分之一选择性地处在与鞋接合的位置。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部件的第一层包括一个穿过部件的厚度从其一面延伸到另一面的中心孔,在该孔中容纳第二层。另外,其中每个腰窝垫制成这样的形状,使它们的两个相对的边缘部分最好为不同深度,因而具有不同的形变能力。
可以理解,使用此种构型的腰窝垫,可以根据特定鞋的要求改变每个垫的变形能力。例如,在女鞋的情况下,其鞋底将倾向于具有圆形的横向轮廓,最好这些垫能够围绕鞋底“包裹”,从而使外底件符合鞋底轮廓,为此提供接合鞋的表面部分的边缘部分最好为相当浅的深度;而在男鞋的情况下,它倾向于具有更扁平的横向轮廓,因此最好使用具有更大深度的边缘部分,因为不要求缠绕的效果,从而要求的变形能力较小。
如已经提到的,在常规的上外底机中,为了支承鞋和鞋外底件并在鞋的前掌区中将压力施加给它们,垫装置也包括一个具有大体平坦的表面部分的前掌垫。此外,根据本发明,该前掌垫最好是一个多压垫,其平坦表面部分由第一层组成并形成其接合鞋的表面部分。因此,再一次,当施加上外底压力时,该第一层发生变形并从而使鞋外底件在其前掌区内符合鞋底形状,第二层受压而适应第一层的变形。因此,也可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对鞋的特定的“左右只”(hand)定做前掌垫,而前掌垫现在可以用于左脚鞋和右脚鞋两者而不必改型。
腰窝垫和前掌垫可以用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如橡胶,最好是第一层具有肖氏A约60°的硬度而第二层具有肖氏A约40°的硬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垫箱中,如在常规的垫箱中一样,最好提供另一个掌口线垫。其次,在本发明中,上述另一个垫最好包括一个刚性的支承板和一个用可压缩材料制成的块体,该块体具有大体梯形的水平横截面,并提供一个可以接合由垫装置支承的鞋的鞋跟掌口的面,该面沿横向倾斜以使鞋跟端部的纵向中心线的偏移适应其前掌区的纵向中心线。可以理解,使用这样一个掌口线垫,该倾斜表面现在的作用是将鞋/外底件组件安置在所要的纵向方向中,而不必依靠操作人员的技巧。此外,因为现在不再需要相对于腰窝垫的接合鞋的表面的任何成形部分来安置鞋,所以在将鞋安置于垫箱中时可以使用合理的宽容度,腰窝垫的变形能力保证施加足够的压力使外底件符合鞋底轮廓。
此外,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掌口线垫提供一个安装件,后者使该垫能够选择性地容纳在两个位置之一中,由此其相对面的倾斜可以根据鞋是左脚鞋还是右脚鞋来选择。因此可以理解,现在可以考虑一种具有单独一个工位的鞋的上外底机,其中使用同一垫箱和同一些垫就可以操作左脚和右脚两种鞋,因为前掌垫和腰窝垫不再对左脚鞋或右脚鞋定做,另外掌口线垫是可以倒转的。
为了便于安置鞋跟掌口紧靠掌口线垫的表面而不施加不适当的压力使垫变形,如常规上外底机的做法一样,最好是邻接倾斜表面的掌口线垫的边缘部分具有圆形角部。该圆形角部本质上是适应鞋跟掌口轮廓变化的折中办法,但另外,如上述单独一个工位的机器中,多个掌口线垫可以具有不同半径的圆形角部以适应不同鞋的式样。
如上面提到的做成一定形状的掌口线垫当然也可用于双工位上外底机中。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最好每个支承装置的掌口线垫具有一个沿其邻接其倾斜面的每个边缘部分形成的圆形角部,半径为不同值,掌口线垫可在两个工位之间互换,由此可以根据操作的鞋为左脚鞋还是右脚鞋来为每个工位选择正确的倾斜和圆角半径。
本发明的几个方面中的其它方面将在附录的权利要求10中陈述。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一种上外底机和形成其一部分的垫箱,该上外底机和垫箱例示本发明的上外底机和垫箱方面。当然应该理解,选择该上外底机和该垫箱仅仅作为非限制性例子来说明本发明。
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垫箱的部分剖去的侧视图,表示其前掌垫的细节以及前掌千斤顶和鞋跟端部千斤顶,后两者组成上外底机的反向压力施加机构,垫箱组成该上外底机的一部分;
图2是形成图1所示垫箱的一部分的腰窝垫的横截面图;图3和4分别是上述垫箱的掌口线垫的平面图和侧视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案现在说明的本发明的上外底机包括一个总的用10表示的垫箱,垫箱本身包括一个安装在支承件14中围绕轴16作枢轴式转动从而适应鞋底在其前掌区中的角度的所谓前掌垫12、多个在鞋底腰窝区中与外底件/鞋底组件接合的腰窝垫18、一个掌口线垫20、一个鞋跟支承件22和一个鞋跟紧靠垫24,对它们后面还要参照。
垫箱10的前掌垫12有一个由可调整的止动销26确定的围绕轴16的初始位置或静止位置。而且,当上外底机使用时,通常根据鞋底的角度将垫箱锁定在一个位置上,例如如GB-A-2,042,868中详细说明的。
设置在前掌垫12和掌口线垫20之间的腰窝垫18相当狭窄,因而它们能够符合最后的弹性要求,即适应鞋的跟部高度,每个腰窝垫具有与其相应的活塞-汽缸装置28,使得腰窝垫可以单个地移动。如图1中所示,即使当上外底机处于静止位置时,掌口线垫20也处于比腰窝垫18高的状态,并用于以这种方式确定加载期间垫箱沿鞋的长度方向的位置,配置状况使得鞋跟掌口与掌口线垫20的鞋跟方向侧面接合或者是鞋跟掌口区与掌口线垫20的鞋跟方向侧面接合。
鞋跟支承件22安装成在活塞-汽缸装置30的作用下沿高度方向移动而与外底件/鞋组件的鞋跟端部接合和脱开;该支承件惯常用于男鞋情况,其中鞋跟较低并确实具有较大的面积,因此对该组件施加一个向上的夹紧力。另一方面,鞋跟紧靠垫24用于女鞋或高跟鞋,它的形状能对鞋施加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的压力分量。鞋跟紧靠垫安装在滑架32上,滑架32载带在柱子34上,柱子34安装成围绕垫箱的轴36作枢轴式转动。而且,当鞋跟支承件22在活塞-汽缸装置30的作用下升高时,柱子34通过销-槽连接件38、40随鞋跟支承件22而作枢轴式转动。(当不需要鞋跟紧靠垫24时,销38可以退出,而柱子随后摆动到由紧靠件42确定的静止位置上。同时,一个垫子(未示出)被安置在鞋跟支承件22上并为支承件提供一个接合鞋的表面;另一方面,当使用鞋跟紧靠垫24时,上述垫子从支承件22上移开,使得当支承件升高时上述垫子不会妨碍鞋)。该装置也可在GB-A-2,042,868中得到更详细的说明。
上外底机还包括一个前掌千斤顶50和一个鞋跟端部千斤顶52。鞋跟端部千斤顶52设置在与掌口线垫20相对的位置上,使得由鞋跟端部千斤顶向外底件/鞋组件施加的压力处在组件的鞋跟掌口区中。千斤顶52通过销-槽连接件54压住鞋跟垫56,鞋跟垫56接合装有鞋楦的鞋的鞋楦L的凸面。通过安排鞋跟垫56尽可能靠近鞋楦结合区地接合鞋楦的凸面,可以减轻由于通过鞋跟端部千斤顶向鞋组件施加的压力而使鞋后倾的任何倾向。
前掌千斤顶50压住前掌垫60,后者在或邻近鞋的鞋面区的底部与鞋接合。前掌垫60用可以变形的弹性体材料制成,该材料具有20至55范围的肖氏A硬度;因此,前掌垫60当其与鞋的前掌区压住接合时易于变形并由此将施加的压力扩散在相当大的面积上。最好是前掌垫60的尺寸应当这样,使得当它如此变形时,它只与鞋接触,特别是不应当与垫箱10的前掌垫12接触,因为这会抵消所加的压力。
前掌垫60为炸弹形状,对于保证良好地扩散所加压力而避免可变形的垫和前掌垫12之间的接触来说(不管所加的压力量),这被看作是最佳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形状通常为锥形,向顶点急剧变尖。
前掌千斤顶的可变形的垫也可以使用其它形状,如我们提出的共同未决专利申请No.GB95/00063中说明的。
如可从图2中看出的,每个腰窝垫18是一个大体为矩形的板状部件72,但具有倒圆的角部。图2中所示的垫18的上边缘部分形成一个平的(或大体上平的)接合鞋的第一表面部分18a,而下边缘形成一个平的(或大体上平的)接合鞋的第二部分18b。其次,为了支承每个垫18,其相关的活塞-汽缸装置28支承一个成一定形状的承载器70,其中可以支承垫18,选择上述表面部分18a、18b之一处于操作位置。
观察图2,板状部件18包括一个实心的相对硬的弹性体材料(通常具有肖氏A约60°的硬度)制成的第一层72,后者有一个中心孔,孔中安置一个背衬的第二块体或层74,它穿过板状部件72的厚度,从其一面延伸到另一面。而且第二层74也是用弹性体材料制成,但在这种情况下该材料相对地可以压缩,硬度为肖氏A约40°。该第二层用于适应第一层的变形。
从图2还可以注意到,接合鞋的第一表面部分18a和中心孔之间的第一层的深度比第二此种表面部分18h和中心孔之间的距离要大得多。因此,虽然第一层72的材料是固有地硬的,但其形成第二表面部分18b的区域倾向于比第一表面18a附近的部件部分更易于变形。
在使用中,当垫的任一个表面在上外底压力下受压而压向鞋底时,由第一层72形成的接合鞋的表面部分(18a或18b)在外加压力下将易于变形,从而使垫推动鞋外底件U符合鞋底腰窝区中鞋底的形状,而第二层相应地受压。
转到图1,可以看到前掌垫12也有多层结构,包括一个形成平坦的或大体平坦的接合外底的上表面部分的第一层76,该第一层为相对硬的弹性体材料,通常为肖氏A硬度60°,并受一个第二层78的背衬,后者是相对地可以压缩的弹性体材料,通常具有肖氏A40°的硬度。而且,如果需要,该多层配置可以包括一个夹层,上述两层转过来又受另一层材料(未示出)的支承,该另一层材料具有与第一层相似的硬度。
还可以从图1中看到,掌口线垫20通过使鞋跟掌口线与垫20的向鞋跟的端面的接合而沿垫箱方向安置鞋。该垫的特定构型可以更清楚地从图3和4看到。参照这两个图,垫20包括一个沿鞋底的横向延伸的金属基板80,其上粘合一个成一定形状的垫82,垫82有一个提供沿横向倾斜的接合鞋跟掌口线的表面84。基板80和倾斜表面84之间对着的角度最好为约8°。已经发现这样一个角度能够适应大多数常规鞋的式样,其中鞋跟端部的纵向中心线会对鞋的前掌的纵向中心线偏移一个相似的角度。这样,通过安置鞋的适当的“反正”(也就是左或右只,如情况可能是的那样)的鞋跟掌口紧靠表面84,鞋S的前掌可以相对于前掌垫12和腰窝垫18正确安置,也就是通常使前掌的纵向中心线与垫箱本身的纵向中心线准直。
如可从图4中更清楚地看到的,上边缘82a提供一个接合鞋的第一表面部分而下边缘82b提供一个这样的第二表面部分。通过提供一个可以沿任一方向,也就是使其表面部分82a、82b中任一个位于顶部,适应掌口线垫20的安装架86(图1),可以根据该取向选择性地配置倾斜表面84用于左鞋或右鞋。
还可从图4中看到,每个表面部分82a、86b的终端为邻接倾斜表面84的圆角部82X、82Y。在一个适用于单工位上外底机的实施例(未示出)中,半径82X、82Y为相同值,使得该垫只需要倒转方向就可选择性地用于左鞋和右鞋。但是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其中该垫预定用于更为惯用的双工位上外底机,更具体地说,其中一个工位用于操作左鞋而另一个工位用于操作右鞋,该垫顶部处的圆角半径不同于底部处,比如说,顶部圆角半径82X为约12mm,而下表面部分的圆角半径82Y为约19mm。
可以理解,利用这样一种配置,在一个垫箱中该垫对左鞋和右鞋的简单重新取向将产生具有不同半径的上边缘。另一方面,如果现在互相交换两个垫箱的垫20并倒转其取向,那么选择性地可使两者或者都呈现较小的圆角半径,或者都呈现较大的圆角半径。
当然应当理解,在每种情况下,圆角半径的目的是允许垫进入鞋跟掌口和外底件底部表面之间的角中,从而在上外底机的操作中将充分的粘合压力加在该区域中。
已经发现,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上外底机,不用定做任何垫,使用同样的垫构型就可以容易地适应各种式样和尺寸的鞋,也可以适应左脚的鞋和右脚的鞋。
权利要求
1.一种鞋的上外底机用的包括垫装置(12,18)的垫箱(10),它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接合鞋的表面部分的垫(12;18),用于支承一只底部向下的装有鞋楦的鞋(S),使一个鞋外底件(U)紧靠鞋底安置,并用于产生外加压力以对着鞋底压紧该外底件,由此利用施加在外底件接触表面和鞋底接触表面之间的粘合剂使外底件粘合在鞋底上,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个垫(12;18)包括提供接合鞋的表面部分的用相对硬的材料制成的第一层(72;76)和一个为第一层提供背衬的相对地可以压缩的第二层(74;78),并且,当施加上外底压力时,该第一层(72;76)受到变形,从而使鞋的外底件(U)在它与上述垫(12;18)接合的区域内符合鞋(S)的底部形状,该第二层(74;78)受压缩而适应第一层的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箱,其中,为了支承鞋(S)和鞋外底件(U)并在鞋的腰窝区中将压力施加给它们,垫装置(12,18)包括多个垫(18),每个垫为板状部件形式(18),其特征在于,每个垫(18)的边缘部分由第一层(72)组成并形成其接合鞋的表面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板状部件(18)有两个相对的边缘部分,每个由第一层(72)组成,而且每个形成垫的与鞋接合的表面部分,并且垫箱(10)提供一个支承每个垫用的安装件,使每个垫的边缘部分之一选择性地处在与鞋接合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垫箱,其特征在于,每个部件(18)的第一层(72)包括一个穿过部件的厚度从其一面延伸到另一面的中心孔,在该孔中容纳第二层(74)。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垫箱,其特征在于,该两个相对的边缘部分为不同深度,因而具有不同的变形能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箱,其中,为了支承鞋(S)和鞋外底件(U)并在鞋的前掌区中将压力施加给它们,垫装置(12,18)包括一个具有基本平坦的表面部分的垫(12),其特征在于,该平坦的表面部分由第一层(74)组成并形成其接合鞋的表面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箱,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个垫(12;18)的第一层(72;76)具有肖氏A约为60°的硬度而第二层(74;78)具有肖氏A约为40°的硬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箱,包括设置在垫装置(12,18)的鞋跟方向一侧处的又一个垫(20),用于在鞋的掌口线区中与鞋接合,其特征在于,上述又一个垫(20)包括一个刚性的支承板(80)和一个可压缩材料制成的块体(82),后者具有大体梯形的水平横截面并提供一个可被由垫箱(10)支承的鞋的鞋跟掌口接合的端面(84),并且该端面(84)沿横向倾斜,以适应鞋(S)的鞋跟端部的纵向中心线相对于鞋的前掌区的纵向中心线的偏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垫箱,其特征在于,上述又一个垫(20)设置一个安装架(86),使该垫能够被选择性地容纳在两个位置之一中,由此可以根据鞋是左脚鞋还是右脚鞋来选择倾斜面(84)的倾斜。
10.包括两个工位的鞋的上外底机,一个工位用于操作左鞋,一个工位用于操作右鞋,每个工位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垫箱(10)和可与鞋(S)接合的机构(50,52,54,56,60),鞋(S)安置在鞋的前掌区和鞋跟凸面区中的垫装置(12,18)的接合鞋的表面部分上,以便将一个反向压力施加到鞋上,其特征在于,每个垫箱(10)的上述又一个垫(20)有一个沿邻接其倾斜面(84)的每个边缘部分形成的圆角部(82X,82Y),其圆角半径为不同值,并且两个垫箱(10)的上述又一个垫(20)是可以互换的,由此可以根据是对左脚鞋还是右脚鞋进行操作来对每个工位选择正确的倾斜面和圆角半径。
全文摘要
在鞋的上外底机中提供一个垫箱(10),它有前掌垫(12)、鞋跟支承装置(22,24)、多个腰窝垫(18)和介于后两者之间的鞋跟掌口线垫(20)。每个腰窝垫(18)为板状部件(72)形式,包括由相对硬的弹性体材料(肖氏A60°)制成的第一层(72)和容纳在第一层中形成的中心孔中的由相对可压缩材料(肖氏A40°)制成的第二背衬块体或层(74),由此,当施加鞋的上外底压力时,第一层的相对硬的材料产生变形而使鞋的外底件符合鞋底并粘合于鞋底上,第二层相应地受压缩并因而适应第一层的变形。同样,前掌垫为多层垫,其接合鞋的表面部分由相对硬的材料的第一层(76)组成并由相对可压缩材料的第二层(78)背衬。掌口线垫(20)具有倾斜的鞋跟掌口安置表面(84),用于将外底件(U)从而将鞋(S)安置在垫箱中。垫(20)可以倒转而用于左脚鞋和右脚鞋。
文档编号A43D25/10GK1143895SQ95191919
公开日1997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1995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1日
发明者雷蒙德·汉森 申请人:英国联合鞋业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