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篷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4959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篷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篷伞,特别是一种自行车上所用的篷伞。
我国是自行车大国,但现有的自行车,不论是普通自行车还是高档山地车、变速车等,均没有遮阳避雨的篷伞,骑车人只能靠戴太阳帽或雨衣来遮阳避雨,其效果差,使用不便,且穿戴雨衣安全性较差,屡有因视线受阴而出现的事故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遮阳防雨效果好、使用灵活方便、安全性好的自行车篷伞。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处自行车篷伞,它包括有支架部分和伞骨架部分,其特征在于一种自行车篷伞,它包括有支架部分和伞骨架部分,其特征在于a、支架部分由座管(1)、斜撑管(2)、直角管(3)、定位套(4)、横套管(5)、连接管(6)、下立管(7)、上立管(8)、横管头(9)、连撑套管(10)、连撑管(11)、U型包箍(12)组成,座管(1)下端铰接有U型包箍(12),用于与自行车前斜杠或横杠连接,座管(1)上端与直角管(3)的下管下端活动套接,在直角管(3)直角处的水平管上连有斜撑管(2),斜撑管(2)下端设有轴承座(28),自行车龙头吊紧螺丝穿过该轴承座(28)连接在龙头上,使得支架体部分呈三角形固定在车体龙头上,直角管(3)的上管上端活动连有横套管(5),对应其下部位置在直角管(3)的上管上设有定位套(4)以调节横套管(5)的高低,横套管(5)内连有可转动的连接管(6),它们通过节管(13)上的螺栓连接为一体,连接管(6)的外直角弯头与下立管(7)下端作能翻转90度的螺纹连接,下立管(7)上端与节管(13)之间连有由连撑套管(10)和连撑管(11)组成的伸缩撑杆,起三角支撑作用,下立管(7)内有可伸缩的上立管(8),上立管(8)上端设有横管头(9),用于与伞杆下端连接;b、伞骨架部分由下杆(14)、上杆(15)、撑托(16)、骨托(17)、半园托(18)、撑板(19)、连接板(20)、吊臂板(21)、横槽铁(22)、撑骨(23)、长骨(24)、斜撑条(25)组成,下杆(14)上端与上杆(15)下端作可转动连接,它们为一整体,其上活动套装骨托(17)和撑托(16),骨托(17)分别向上、向下各铰接两个连接板(20),四个连接板(20)的中部两侧各铰接互为交叉的四个斜撑条(25),另一端分别与四个半园托(18)铰接,两个上面的连接板(20)中部分别通过铰接两个吊臂板(21)与上杆(15)顶端两侧铰接,两个下面的连接板(20)中部分别通过铰接两个撑板(19)与撑托(16)相应位置铰接,上面两个半园托(18)上各铣有五个长骨单槽与十根长骨(24)的顶端铰接,下面两个半园托(18)上各铣有五个撑骨双槽与十根撑骨(23)的顶端铰接,横槽铁(22)位于上杆(15)的顶端,它的两侧与中间两根长骨(24)的顶端铰接,撑托(16)的两侧与两根撑骨(23)的顶端铰接,十二根撑骨(23)分别通过铰接与十二根长骨(24)的中部相连,构成伞骨架整体,下杆(14)的下端与支架部分中上立管(8)上端的横管头(9)配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卸方便,使用灵活,当其展开安装在自行车上时,可使骑车人在酷署时免遭阳光的暴晒,在雨天时防止雨水的淋浸,效果非常理想,安全性好。本实用新型能任意方向转动,故能利用一部分风力作为自行车的动力,起到车帆的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部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伞骨架部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顶平面图。

图1-4,本实用新型装配时,先将自行车龙头吊杆螺丝取下从斜撑管(2)下端的轴承座(28)的中心孔穿过连在自行车原龙头位置上,将座管(1)下端的U型包箍(12)与自行车横杠相应位置固定连接(若为女车,则将U型包箍转动一定角度与自行车前斜杠固定连接),直角管(3)上端与横套管(5)连接,并用其螺栓固紧,高低位置通过定位套(4)确定,转动下立管(7)向上展开,此时可伸缩的撑杆(10、11)亦支出,并用连撑套管(10)上的螺栓固紧,使下立管(7)、撑杆(10、11)和横套管(5)呈三角形稳定展开,支架部分即安装完毕。伞骨架部分使用时,将撑托(16)从下杆(14)向上推入上杆(15)上,使得骨托(17)抵在上杆(15)顶端的横槽铁(22)上,并被吊臂板(21)定位住,撑托(16)紧贴住骨托(17),同时被上杆(14)上相应位置的弹簧定位销固定住。在推动伞骨架部分的下部撑托(16)的过程中,由于斜撑条(25)的作用,就使伞骨架部分的上部也随之一同展开,使得各半园托(18)、撑板(19)、连接板(20)、撑骨(23)、长骨(24)均向上展开铺平,这样各长骨(24)上的篷布(26)被展开成篷面。然后将下杆(14)弯折九十度,使下杆(14)与地面平行,将上面左侧连接板(20)上的风钩(27)拉出钩住下杆(14)使它们连成一体,最后将下杆(14)的下端穿入支架部分上立管(8)上端的横管头(9)中并固住,就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完毕,骑车人既可防晒又可用来遮雨。效果十分理想。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篷伞,它包括有支架部分和伞骨架部分,其特征在于a、支架部分由座管(1)、斜撑管(2)、直角管(3)、定位套(4)、横套管(5)、连接管(6)、下立管(7)、上立管(8)、横管头(9)、连撑套管(10)、连撑管(11)、U型包箍(12)组成,座管(1)下端铰接有U型包箍(12),用于与自行车前斜杠或横杠连接,座管(1)上端与直角管(3)的下管下端活动套接,在直角管(3)直角处的水平管上连有斜撑管(2),斜撑管(2)下端设有轴承座(28),自行车龙头吊紧螺丝穿过该轴承座(28)连接在龙头上,使得支架体部分呈三角形固定在车体龙头上,直角管(3)的上管上端活动连有横套管(5),对应其下部位置在直角管(3)的上管上设有定位套(4)以调节横套管(5)的高低,横套管(5)内连有可转动的连接管(6),它们通过节管(13)上的螺栓连接为一体,连接管(6)的外直角弯头与下立管(7)下端作能翻转90度的螺纹连接,下立管(7)上端与节管(13)之间连有由连撑套管(10)和连撑管(11)组成的伸缩撑杆,起三角支撑作用,下立管(7)内有可伸缩的上立管(8),上立管(8)上端设有横管头(9),用于与伞杆下端连接;b、伞骨架部分由下杆(14)、上杆(15)、撑托(16)、骨托(17)、半园托(18)、撑板(19)、连接板(20)、吊臂板(21)、横槽铁(22)、撑骨(23)、长骨(24)、斜撑条(25)组成,下杆(14)上端与上杆(15)下端作可转动连接,它们为一整体,其上活动套装骨托(17)和撑托(16),骨托(17)分别向上、向下各铰接两个连接板(20),四个连接板(20)的中部两侧各铰接互为交叉的四个斜撑条(25),另一端分别与四个半园托(18)铰接,两个上面的连接板(20)中部分别通过铰接两个吊臂板(21)与上杆(15)顶端两侧铰接,两个下面的连接板(20)中部分别通过铰接两个撑板(19)与撑托(16)相应位置铰接,上面两个半园托(18)上各铣有五个长骨单槽与十根长骨(24)的顶端铰接,下面两个半园托(18)上各铣有五个撑骨双槽与十根撑骨(23)的顶端铰接,横槽铁(22)位于上杆(15)的顶端,它的两侧与中间两根长骨(24)的顶端铰接,撑托(16)的两侧与两根撑骨(23)的顶端铰接,十二根撑骨(23)分别通过铰接与十二根长骨(24)的中部相连,构成伞骨架整体,下杆(14)的下端与支架部分中上立管(8)上端的横管头(9)配接。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上所用的篷伞,它的支架部分由座管、斜撑管、直角管、横套管、连接管、下立管、上立管及伸缩撑杆组成,它的伞骨架部分由下杆、上杆、撑托、骨托、半圆托、撑板、连接板、吊臂板、撑骨、长骨、斜撑条组成,座管、下立管、上立管依次连接,下杆和上杆作可转动连接,它们的上面套有撑托和骨托,撑托和骨托通过撑板、连接板及半圆托和撑骨与长骨连接为一整体,下杆下端与上立管上端的横管头配接。
文档编号A45B11/00GK2211185SQ9523929
公开日1995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6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6日
发明者宣锡俊 申请人:宣锡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