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面料及由其制成的羽绒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8977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空面料及由其制成的羽绒制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空面料及由其制成的羽绒制品。
【背景技术】
[0002]在羽绒制品领域,钻绒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让人头痛的问题。解决钻绒问题可以有效提高羽绒制品品质,减少消费者的投诉。目前防钻绒技术虽然有很多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面料的缝纫针孔处的钻绒还无法控制。
[0003]中国专利公开CN104738868A公开了一种缝制防钻绒羽绒制品的方法,其为:(一)防钻绒羽绒制品的布层结构为:第一层为面料层,第二层为胆料层一,第三层为羽绒层,第四层为胆料层二,第五层为里料层,面料层和胆料层的下面上涂有防绒涂层,胆料层二和里料层的上面涂有防钻绒涂层;(二)使用缝纫机,按不同款式要求单针、双针或三针缝制羽绒制品;(三)使用涤纶150D/3F丝光线为缝纫线;(四)使用9号防热涂层缝纫机针,缝纫机针运行次数为每分钟2500-3000针;(五)羽绒制品的各个合并缝份和独立缝份处加以锁边的防护处理。
[0004]虽然该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羽绒制品线针跑绒问题,但是该工艺较复杂,制作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空面料,采用该面料来生产羽绒制品,无需进行面料的缝合,有效避免钻绒。
[0006]本实用新型同时还提供一种制作工艺简单且不钻绒的羽绒制品。
[000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中空面料,由经纱和玮纱经沉浮交织构成,经纱包括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玮纱包括上层玮纱和下层玮纱,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分别包括多根经纱纱线,上层玮纱和下层玮纱分别包括多根玮纱纱线,各经纱纱线分别由上段和下段依次交替组成,第一经纱的上段、第二经纱的上段分别与上层玮纱浮沉交织形成上层面料,第一经纱的下段、第二经纱的下段分别与下层玮纱沉浮交织形成下层面料,由第一经纱的上段与上层玮纱交织形成的上层面料部分对应位于由的第二经纱的下段与下层玮纱交织形成的下层面料部分的上方,由第二经纱的上段与上层玮纱交织形成的上层面料部分对应位于由第一经纱的下段与下层玮纱交织形成的下层面料部分的上方,第一经纱的上段和下段的交接处、第二经纱的上段和下段的交接处分别与玮纱纱线相沉浮交织形成相互平行且沿面料的玮向延伸的多条连接缝;该多条连接缝中相邻的两条连接缝之间的上层面料与下层面料之间形成羽绒容置空间,经纱纱线为锦纶圆孔有光长丝,玮纱纱线为锦纶半光长丝。
[0009]进一步地,锦纶圆孔有光长丝的规格为N20D/20F ;锦纶半光长丝的规格为N20D/34F。
[0010]进一步地,面料的经密为178根/Cm,玮密为155根/cm。
[0011]进一步地,相邻的两条连接缝之间的距离为4.5-5.5公分,具体为5公分。
[0012]进一步地,连接缝是由下层的一根玮纱纱线与对应的上层的一根玮纱纱线并股后与经纱纱线交织而成。
[0013]进一步地,下层的玮纱纱线中的部分还与对应的上层的玮纱纱线合并为一股,并与经纱纱线沉浮交织形成两条连接边,两条连接边分别位于面料的玮向的两端部,将羽绒容置空间的两端部封闭。
[0014]进一步地,面料的门幅为1.4-1.6米。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方面,面料的门幅为1.5米。
[0016]本实用新型采取的又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羽绒制品,其包括上述的面料和填充在面料的羽绒容置空间内的羽绒。
[00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面料为双层结构,且面料在玮向上被沿经向延伸的多根连接缝形成多个羽绒容置空间,在制作羽绒制品时,只需将羽绒直接装入即可,不需要缝合,也因此不会产生缝合针孔处钻绒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面料的正面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沿A-A向的剖视放大示意图(羽绒容置空间被微微撑开);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面料的组织示意图;
[0021]其中:1、上层面料;2、下层面料;3、连接缝;4、羽绒容置空间;5、连接边。a,b、经纱纱线;al, bl、上段;a2, b2、下段;a3, b3、上段和下段的交接处;c, d、玮纱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面料为双层结构,具体包括上层面料I和下层面料2。上层面料1、下层面料2分别由经纱和玮纱沉浮交织而成。特别是,上层面料I的纱线与下层面料2之间形成多条沿面料的玮向延伸的连接缝3。该多条连接缝4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具体的间距为5公分。相邻二连接缝3之间的上层面料I和下层面料2之间构成羽绒容置空间4,可将羽绒填充其中。此外,所述面料的玮向的两端部分别设有连接边5,该两条连接边5分别将羽绒容置空间4的两端封闭。在制作羽绒制品时,根据需要将连接边剪开,即可充绒。
[0024]具体地,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所述玮纱包括上层玮纱和下层玮纱。参见图3,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分别包括多根经纱纱线a,b,所述上层玮纱和下层玮纱分别包括多根玮纱纱线c,d,各经纱纱线a,b分别由上段al,bl和下段a2,b2依次交替组成。第一经纱的上段al、第二经纱的上段bl分别与上层玮纱的玮纱纱线c浮沉交织形成上层面料1,第一经纱的下段a2、第二经纱的下段b2分别与下层的玮纱纱线d沉浮交织形成下层面料2,由第一经纱的上段al与上层的玮纱纱线c交织形成的上层面料部分对应位于由第二经纱的下段b2与下层的玮纱纱线d交织形成的下层面料部分的上方,由第二经纱的上段bl与上层的玮纱纱线交织形成的上层面料部分对应位于由第一经纱的下段a2与下层的玮纱纱线d交织形成的下层面料部分的上方,第一经纱的上段al和下段a2的交接处a3、第二经纱的上段bl和下段b2的交接处b3分别与玮纱纱线相沉浮交织形成连接缝3。更具体地,连接缝3由下层的一根玮纱纱线d与对应的上层的一根玮纱纱线c并股后与经纱纱线a, b交织而成。
[0025]进一步地,本例中采用的经纱纱线采用N20D/20F的锦纶圆孔有光长丝;玮纱纱线为N20D/34F的锦纶半光长丝。面料的经密为178根/cm,玮密为155根/cm。面料的门幅为1.5米。
[0026]本实用新型面料在玮向上被沿玮向延伸的多根连接缝形成多个羽绒容置空间,在制作羽绒制品时,只需将羽绒直接装入即可,不需要缝合,也因此不会产生缝合针孔处钻绒问题。
[002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中空面料,由经纱和玮纱经沉浮交织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所述玮纱包括上层玮纱和下层玮纱,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分别包括多根经纱纱线,所述上层玮纱和下层玮纱分别包括多根玮纱纱线,各所述经纱纱线分别由上段和下段依次交替组成,所述的第一经纱的上段、第二经纱的上段分别与所述上层玮纱浮沉交织形成上层面料,所述的第一经纱的下段、第二经纱的下段分别与所述下层玮纱沉浮交织形成下层面料,由所述第一经纱的上段与上层玮纱交织形成的上层面料部分对应位于由所述的第二经纱的下段与下层玮纱交织形成的下层面料部分的上方,由所述第二经纱的上段与上层玮纱交织形成的上层面料部分对应位于由所述的第一经纱的下段与下层玮纱交织形成的下层面料部分的上方,所述第一经纱的上段和下段的交接处、所述第二经纱的上段和下段的交接处分别与所述的玮纱纱线相沉浮交织形成相互平行且沿面料的玮向延伸的多条连接缝;所述多条连接缝中相邻的两条连接缝之间的上层面料与下层面料之间形成羽绒容置空间,所述经纱纱线为锦纶圆孔有光长丝,所述玮纱纱线为锦纶半光长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锦纶圆孔有光长丝的规格为N20D/20F。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锦纶半光长丝的规格为N20D/34F。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经密为178根/cm,玮密为 155 根 /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面料,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条连接缝之间的距离为4.5—5.5 公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缝是由下层的一根的玮纱纱线与对应的上层的一根玮纱纱线并股后与经纱纱线交织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的玮纱纱线中的部分还与对应的上层的玮纱纱线合并为一股,并与所述经纱纱线沉浮交织形成两条连接边,所述两条连接边分别位于所述面料的玮向的两端部,将所述的羽绒容置空间的两端部封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门幅为1.4-1.6米。9.一种羽绒制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中空面料和填充在所述中空面料的羽绒容置空间内的羽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空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经沉浮交织构成,经纱包括第一、二经纱,纬纱包括上、下层纬纱,第一经纱的上段、第二经纱的上段分别与上层纬纱浮沉交织形成上层面料,第一经纱的下段、第二经纱的下段分别与下层纬纱沉浮交织形成下层面料,第一经纱的上段和下段的交接处、第二经纱的上段和下段的交接处分别与纬纱纱线相沉浮交织形成相互平行且沿面料的纬向延伸的多条连接缝;其中相邻的两条连接缝之间的上层面料与下层面料之间形成羽绒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只需将羽绒直接装入即可,不需要缝合,也不会产生缝合针孔处钻绒问题。
【IPC分类】A41D31/02, A41D3/00
【公开号】CN204742672
【申请号】CN201520535178
【发明人】林 建, 沈志芳, 俞立青, 胡爱娟
【申请人】吴江市百达丝绸喷织厂, 林 建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