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绒羽绒制品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68821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漏绒羽绒制品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装,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漏绒羽绒制品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羽绒制品是利用双层布料采用缝纫线按间隔缝制成衣服的内胆,再把填充物(羽绒)塞到内胆里面,将此内胆再缝制到服装(或被子)的外壳,以形成羽绒服或羽绒被等产品。这样的产品有几个弊端1、羽绒会从产品的针眼处漏出来;2、如果采用的布料低密度, 羽绒也会漏出来。羽绒常常掉出来会影响产品的品质,且为了羽绒不漏出来,羽绒产品常常都采用梭织的布料高密度或采用背胶方式来制作,导致市面上的羽绒产品透气性较差,有闷热感和静电积累引起种种的麻烦,且使用的布料单一,款式不够漂亮。3、传统的车缝工艺容易产生车缝部位褶皱、吃针、斜扭、断针、跳线等问题。市面上有一些技术为了防止羽绒漏出来采用了一些方案,如中国专利(专利号 200610052110)公开了一种无缝贴合防水防钻绒羽绒服及其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打版、 裁剪、激光切割、热贴、充绒和辅料车缝等步骤,取消传统的车缝式加工工艺,将面布分为若干方格时改用先进的无缝热贴工艺,这样,整个面布上就无任何车缝线,解决了绒丝从缝线处钻出的问题,即使是具有柔滑的羽绒也不会溢出,使衣服的整体外观较好,给人舒适的感觉;因为无缝表面没有任何车缝线或车缝的车脚,从而有效避免雨水通过针缝渗漏,再加上采用具有防水、防风、导湿功能的面布,整件衣服就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无缝表面没有车缝线和车缝的车脚,从而有效地避免风从针缝中渗透,使面布防风功能不会受到车缝的破坏,防止空气对流造成热量损失,羽绒服保暖性能更佳。又如中国专利(专利号200620024226)公开了一种制作羽绒服用的保温型条状复合充绒面布,为解决现有充绒面布充绒室单层结构且“跑绒”多的问题而设计。其结构是在上、下外层面布之间夹有一层衬里,衬里的两面有纵向粘接胶条与上、下外层面布热压粘合在一起,且衬里上、下两面的粘接胶条为交错分布。由此形成一种由三层布料粘接而成、且充绒室上下交错分布的条状复合型充绒面布。该专利没有缝制针眼,无跑绒现象存在;双层交错分布的充绒室进一步提高了本充绒面布及所制羽绒服的保温性能。再如中国专利(专利号200520078152)公开了一种防跑绒的羽绒制品,包括面布、里布和羽绒,其特征是面布和里布之间设有多道胶连接的绗缝,绗缝的宽度大于I. 6毫米,绗缝的平均长度大于20毫米。绗缝可以是纵向、 横向、斜向,也可以是直线型、曲线型。该专利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制作容易,羽绒制品无绗线针眼孔,避免羽绒外跑,提高羽绒制品的穿着使用的舒适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O上述各专利所采用的技术都是针对缝制线部分进行贴胶或者压胶,只能解决第一点缝制线部分的跑绒问题,而不能解决面布的跑绒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观佳、防漏绒羽绒制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工艺简单的防漏绒羽绒制品的生产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是一种防漏绒羽绒制品,它包括面布、里布和羽绒,所述的面布和里布之间填充有羽绒;它还包括至少一层防绒介质,该层防绒介质与面布的内表面或里布的内表面贴合在一起;在面布和里布上(面布的面朝上,里布的面朝下)设有通过超声波或胶连接形成的热压绗缝。所述的至少一层防绒介质或二层防绒介质,所述的二层防绒介质分别与面布的内表面和里布的内表面贴合在一起。所述的防绒介质为弹性膜或涂布。所述的弹性膜为I3U薄膜、TPU薄膜或PTFE薄膜中的一种,该弹性膜通过全贴或点贴的方式与面布的内表面或里布的内表面贴合
所述的涂布为AC+PU、PU+Silicon、AC+ Silicon中的一种,该涂布通过背胶的方式贴合在面布的内表面或里布的内表面上。所述的绗缝为规则线条、不规则线条或图案中的一种。所述的绗缝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mm,间距大于或等于35mm。一种防漏绒羽绒制品的生产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面布的内表面和里布的内表面贴合防绒介质,所述的防绒介质为弹性膜或涂布;(2)将贴合有防绒介质的面布和贴合有防绒介质里布重叠堆放在一起,在重叠堆放时面布的面朝上,里布的面朝下;
(3)用超声波无缝绗缝或胶连接方式对叠放一起的面布和里布进行热压绗缝,形成具有复合层结构的可充绒布料;(4)对可充绒布料进行裁剪、缝制、开袋;(5)将羽绒填充到可充绒布料的复合层结构内;(6)对可充绒布料进行缝制、上拉链、钉扣。步骤(I)所述的弹性膜通过全贴或点贴的方式与面布或里布贴合。步骤(I)所述的涂布通过背胶的方式贴合在面布的内表面或里布的内表面上。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I、由于本发明采用透气、透湿的防绒介质与里布或面布采用压合方式结合,防绒介质的密度高,可有效防止布料因密度稀而漏绒的问题。2、由于本发明在面布、里布上用超声波绗缝或胶连接的热压绗缝,无绗线针眼孔,避免缝线处漏绒。3、由于本发明布料皆可采用贴膜结合的方式,解决布料密度稀无法防漏绒而不能做羽绒制品的禁忌,可以采用各种布料,如采用功能性面布,增加暖和效果,采用针织,梭织透气透湿布料,可以有效进行人体的吸湿排汗,成为可呼吸的羽绒服避免为了防漏绒产生穿着透湿性差、有闷热感、又有静电积累引起种种的麻烦,让羽绒产品拥有各种款式布料以及带来更多的设计可能,增加了羽绒制品的花色和品种,外观也更为的整洁流畅。而且可以在羽绒制品的基础上使用一些功能性的布料,以达到更多的功能效果,又可以降低车缝行格线的成本。4、由于本发明采用超声波无缝绗缝或胶连接方式对叠放一起的面布和里布进行热压绗缝,省却了习用车缝形成绗缝的步骤,加工更加简单。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I是本发明的外形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剖面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图2所示,是本发明一种防漏绒羽绒制品第一个实施例,它包括面布I、里布2、羽绒3、防绒介质4。所述的面布I和里布2之间填充有羽绒3。所述的防绒介质4与里布2的内表面贴合在一起;其贴合方式个采用胶连接热压绗缝(交错线状贴合)或者超声波绗缝(整面完全贴合)。在面布I和里布2上设有胶连接的超声波绗缝或热压绗缝11。所述的绗缝11为有规则的直线线条;所述的绗缝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mm,间距大于或等于35mm。在本发明中,绗缝还可以是有规则的横、纵、斜线条,也可以是不规则线条或图案。
如图I、图3所示,是本发明一种防漏绒羽绒制品第二个实施例,它包括面布I、里布2、 羽绒3和第一层防绒介质4’、第二层防绒介质5’。所述的面布I和里布2之间填充有羽绒3。所述的第一层防绒介质4’与面布I的内表面贴合在一起;
所述的第二层防绒介质5’与里布2的内表面贴合在一起。在面布I和里布2上设有超声波绗缝11或胶连接的热压绗缝。如图I、图4所示,是本发明一种防漏绒羽绒制品第三个实施例,它包括面布I、里布2、羽绒3和防绒介质4”。所述的面布I和里布2之间填充有羽绒3。所述的第二层防绒介质4”与里布2的内表面贴合在一起。在面布I和里布2上设有超声波绗缝11或胶连接的热压绗缝。在上述三个实施例中,防绒介质4、防绒介质5’、防绒介质4”应具有良好的透湿性和透气性,可以是弹性膜(如PU薄膜、TPU薄膜或PTFE薄膜中的一种),或是涂布(如 AC+PU、PU+Silicon、AC+ Silicon 中的一种)。如图I、图2所示,一种防漏绒羽绒制品的生产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I)将面布I的内表面贴合防绒介质4和里布2的内表面贴合防绒介质5。所述的防绒介质4为弹性膜或涂布,如果防绒介质4采用弹性膜,通过全贴或点贴的方式与面布或里布贴合;如果防绒介质4采用涂布材料,通过背胶的方式贴合在面布的内表面或里布的内表面上。(2)将贴合有防绒介质4的面布I和贴合有防绒介质4的里布2重叠堆放在一起, 在重叠堆放时面布I的面朝上,里布2的面朝下。(3)用超声波无缝绗缝或胶连接方式对叠放一起的面布I和里布2 (面布I的面朝上,里布2的面朝下)进行热压绗缝,形成具有复合层结构的可充绒布料。
(4)对可充绒布料进行裁剪、缝制、开袋。(5)将羽绒3填充到可充绒布料的复合层结构内。(6)对可充绒布料进行缝制、上拉链、钉扣等加工。 本生产方法主要针对第一个实施例的生产方法,其它实施例的实施方法与该方法基本相同,不再赘述。此外,本发明还可直接将面布或里布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进行压光,以改变布料的密度结构。压光可在布料的表面或里面进行冷压光、热压光或油亮压光的防绒处理
本发明的重点就在于面布或里布贴防绒介质,用超声波绗缝或胶连接热压绗缝。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 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漏绒羽绒制品,它包括面布、里布和羽绒,所述的面布和里布之间填充有羽绒;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至少一层防绒介质,该层防绒介质与面布的内表面或里布的内表面贴合在一起;在面布和里布上设有通过超声波或胶连接形成的热压绗缝。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漏绒羽绒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层防绒介质为二层防绒介质,所述的二层防绒介质分别与面布的内表面和里布的内表面贴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漏绒羽绒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绒介质为弹性膜或涂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绒羽绒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膜为薄膜、TPU 薄膜或PTFE薄膜中的一种,该弹性膜通过全贴或点贴的方式与面布的内表面或里布的内表面贴合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绒羽绒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涂布为AC+PU、 PU+Silicon、AC+ Silicon中的一种,该涂布通过背胶的方式贴合在面布的内表面或里布的内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漏绒羽绒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绗缝为规则线条、不规则线条或图案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I或6所述的防漏绒羽绒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绗缝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mm,间距大于或等于35mm。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漏绒羽绒制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I)将面布的内表面和里布的内表面贴合防绒介质,所述的防绒介质为弹性膜或涂布;(2) 将贴合有防绒介质的面布和贴合有防绒介质里布重叠堆放在一起,在重叠堆放时面布的面朝上,里布的面朝下;(3)用超声波无缝绗缝或胶连接方式对叠放一起的面布和里布进行热压绗缝,形成具有复合层结构的可充绒布料;(4)对可充绒布料进行裁剪、缝制、开袋;(5)将羽绒填充到可充绒布料的复合层结构内;(6)对可充绒布料进行缝制、上拉链、钉扣。
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漏绒羽绒制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弹性膜通过全贴或点贴的方式与面布或里布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漏绒羽绒制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涂布通过背胶的方式贴合在面布的内表面或里布的内表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漏绒羽绒制品及其生产方法,它包括面布、里布和羽绒和一层防绒介质。所述的面布和里布之间填充有羽绒;所述的防绒介质与面布的内表面或里布的内表面贴合在一起,在面布、里布之间用超声波绗缝或胶连接的热压绗缝。由于本发明采用透气、透湿的防绒介质与里布或面布压合方式结合,防绒介质的密度高,可有效防止布料密度稀及车缝针孔所出现的漏绒问题。
文档编号A41D27/24GK102599663SQ201210062499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2日
发明者林鹭峰 申请人:林鹭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