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28908阅读:1361来源:国知局
保温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保温盒,包含一个盒座、一个设置在该盒座中的盒体,以及一个能分离地盖设在该盒座上的盒盖。该盒座包括一个底壁,以及两个分别由该底壁的两相反端往上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彼此间隔并与该底壁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容装空间。该盒体能分离地设置在该容装空间中。该盒盖包括两个彼此相反的连接端部。每一连接端部能分离地与各自对应的侧壁的顶端结合。该盒盖两端能与所述侧壁分开的全分离设计,允许使用者另外将该盒盖另外放置,而能避免该盒盖的重量集中于该盒座的一侧而使该盒座倾倒,也能避免该盒盖因意外盖合而夹手的问题,相当安全且方便使用。
【专利说明】
保温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盒。
【背景技术】
[0002]参阅图1,为一种以往的保温盒。该保温盒包括一个纵剖面开口向上的U形盒座11、数个能分离地设置在该盒座11中的盒体12,以及一个设置在该盒座11顶端的盒盖13。该盒座11包括一个概呈椭圆形的底壁111,以及两个分别由该底壁111长轴左右两端往上延伸的侧壁112。该底壁111与该侧壁112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容装所述盒体12的容装空间113。所述盒体12能用于容装食物或者需要保温的物品。该盒盖13—端枢设于其中一个侧壁112的顶端,另一端则能分离地与另一侧壁112的顶端结合。
[0003]此种保温盒在使用时,需将该盒盖13枢转打开,以将所述盒体12从该盒座11中取出,或者将所述盒体12放进该盒座11中。该盒盖13被枢转打开而呈现如图1所示的状态时,由于该盒盖13的重量集中在该盒座11的其中一个侧壁112上,将会使得该盒座11的重量不均而容易倾倒,使用上相当不便。此外,该盒盖13与该盒座11分离的一端,有时也会因误触而意外地朝该盒座11倾倒而再度盖合,而有夹伤手的疑虑,也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盒,具有较方便安全的设计。
[0005]本实用新型保温盒,包含一个盒座、一个设置在该盒座中的盒体,以及一个能分离地盖设在该盒座上的盒盖,该盒座包括一个底壁,以及两个分别由该底壁的两相反端往上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彼此间隔并与该底壁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容装空间,该盒体能分离地设置在该容装空间中,该盒盖包括两个彼此相反的连接端部,每一连接端部能分离地与各自对应的侧壁的顶端结合。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温盒,该盒体包括一个基壁、一个由该基壁周缘往上延伸的围壁,以及一个由该围壁顶端朝外延伸的缘壁。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温盒,该缘壁具有两个彼此间隔相对的握壁部,每一握壁部与另一握壁部彼此反向地由该围壁的顶端朝外延伸。
[0008]本实用新型保温盒,包含一个盒座、数个设置在该盒座中的盒体,以及一个能分离地盖设在该盒座上的盒盖,该盒座包括一个底壁,以及两个分别由该底壁的两相反端往上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彼此间隔并与该底壁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容装空间,所述盒体能分离地设置在该容装空间中,该盒盖包括两个彼此相反的连接端部,每一连接端部能分离地与各自对应的侧壁的顶端结合。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温盒,每一盒体包括一个基壁、一个由该基壁周缘往上延伸的围壁,以及一个由该围壁顶端朝外延伸的缘壁。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温盒,每一缘壁具有两个彼此间隔相对的握壁部,每一缘壁的其中一个握壁部与另外一个握壁部彼此反向地由各自对应的围壁的顶端朝外延伸。[0011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该盒盖两端能与所述侧壁分开的全分离设计,允许使用者将该盒盖另外放置,而能避免该盒盖的重量集中于该盒座的一侧而使该盒座倾倒,也能防止该盒盖因意外盖合而夹手,使用上相当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0012]本实用新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13]图1是一个以往的保温盒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保温盒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图;
[0015]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及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保温盒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或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0018]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保温盒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纵剖面开口向上的U形盒座2、三个分别能分离地设置在该盒座2中的盒体3,以及一个能分离地盖设在该盒座2上的盒盖4。
[0019]该盒座2包括一个底壁21,以及两个分别由该底壁21的两相反端往上延伸的侧壁22。该底壁21概呈椭圆形。所述侧壁22分别由该底壁21长轴的两相反端往上垂直延伸,彼此间隔并与该底壁21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容装空间23。每一侧壁22的横剖面概呈弧形,并具有一个位于顶端且供该盒盖4的其中一端置放的卡嵌部221。
[0020]所述盒体3分别能分离地设置在该容装空间23中。每一盒体3包括一个基壁31、一个由该基壁31周缘往上延伸的围壁32,以及一个由该围壁32顶端朝外延伸的缘壁33。每一基壁31概呈椭圆形。每一围壁32与各自对应的基壁31相配合界定出一个承载空间34。每一缘壁33具有两个彼此间隔相对的握壁部331。每一缘壁33的其中一个握壁部331与另外一个握壁部331彼此反向地由各自对应的围壁32的顶端朝外延伸。
[0021]该盒盖4包括一个概呈椭圆形的盖体41,以及一个往下弧弯且两端分别连接该盖体41的提把42。该盖体41具有两个分别位于长轴两相反端的连接端部411。每一连接端部411能分离地与各自对应的侧壁22的卡嵌部221结合。每一连接端部411与各自对应的卡嵌部221的卡嵌结合构造,由于为以往技术且无需特别限定,故在此省略说明。
[0022]本第一实施例的该盒盖4,能在一个如图2所示的结合位置,以及一个如图3所示的分尚位置间变换。
[0023]于该结合位置,该盒盖4盖设在该盒座2上方,该盒盖4的所述连接端部411,分别与该盒座2的所述卡嵌部221定位结合,并能使该盒盖4与该盒座2的所述侧壁22相配合夹挤定位所述盒体3,避免放置在该容装空间23中的所述盒体3任意位移。
[0024]使用者如要将物品分别放入每一盒体3的承载空间34中,则能将盒盖4的所述连接端部411分别与该盒座2的所述卡嵌部221分离,使该盒盖4来到该分离位置。
[0025]于该分离位置,所述盒体3能分别被往上抽出而离开该容装空间23。当使用者将所述盒体3分别抽出该容装空间23时,由于该盒座2左右两端的重量相同,因此操作过程中该盒座2不会因重量不均而倾倒。该盒盖4与该盒座2分离后,使用者能将该盒盖4另放他处,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于取出所述盒体3的过程中,因意外碰到该盒盖4,而使该盒盖4意外回盖而夹伤手。该盒盖4与该盒座2的全分离设计,能够让使用者不受该盒盖4阻碍地将所述盒体3自该容装空间23中取出或者将所述盒体3放入该容装空间23中,操作十分顺畅便利。
[0026]每一盒体3的所述握壁部331,分别能供使用者以双手握拿,好拿好施力,安全又方便。所述缘壁33的往外突伸设计,于所述盒体3容装温度较高的物品时,还有防烫功效,让使用者不用直接碰触温度较高的所述围壁32,设计相当贴心。
[0027]综上所述,本第一实施例的功效在于:该盒座2不会倾倒,该盒盖4不会夹伤手,且该盒盖4与该盒体3的全分离设计也利于使用者取放所述盒体3。此外,所述缘壁33的贴心设计,具有防烫及好拿取的功效,故本第一实施例使用上相当安全方便。
[0028]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保温盒的一个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本第二实施例省略所述盒体3(见图3),并包含一个盒体5。该盒体5的厚度较厚。当然,在实施上,该盒体5的厚度也能较薄,仅需调整该盒座2的所述侧壁22的高度,以适配该盒体5的厚度即可。由于本第二实施例的该盒盖4也同为能分离设计,且该盒体5也同样设置有该缘壁33,因此能达成与该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在此不重复说明。
[0029]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保温盒,包含一个盒座、一个设置在该盒座中的盒体,以及一个能分离地盖设在该盒座上的盒盖,该盒座包括一个底壁,以及两个分别由该底壁的两相反端往上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彼此间隔并与该底壁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容装空间,该盒体能分离地设置在该容装空间中,其特征在于:该盒盖包括两个彼此相反的连接端部,每一连接端部能分离地与各自对应的侧壁的顶端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盒,其特征在于:该盒体包括一个基壁、一个由该基壁周缘往上延伸的围壁,以及一个由该围壁顶端朝外延伸的缘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盒,其特征在于:该缘壁具有两个彼此间隔相对的握壁部,每一握壁部与另一握壁部彼此反向地由该围壁的顶端朝外延伸。4.一种保温盒,包含一个盒座、数个设置在该盒座中的盒体,以及一个能分离地盖设在该盒座上的盒盖,该盒座包括一个底壁,以及两个分别由该底壁的两相反端往上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彼此间隔并与该底壁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容装空间,所述盒体能分离地设置在该容装空间中,其特征在于:该盒盖包括两个彼此相反的连接端部,每一连接端部能分离地与各自对应的侧壁的顶端结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盒,其特征在于:每一盒体包括一个基壁、一个由该基壁周缘往上延伸的围壁,以及一个由该围壁顶端朝外延伸的缘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盒,其特征在于:每一缘壁具有两个彼此间隔相对的握壁部,每一缘壁的其中一个握壁部与另外一个握壁部彼此反向地由各自对应的围壁的顶端朝外延伸。
【文档编号】A45C11/20GK205410112SQ201620175078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3月8日
【发明人】吕耀凯
【申请人】金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