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252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包括有链座以及链条,链座包括有上链板、上合链柱、中链板、下合链柱以及下链板,链条包括有上链条和下链条;上链条包括有左上链条和右上链条,左上链条由左上链扣与左上链布构成,右上链条由右上链扣与右上链布构成;下链条包括有左下链条和右下链条,左下链条由左下链扣与左下链布构成,右下链条由右下链扣与右下链布构成;左上链扣设有左上防插件,右上链扣设有右上防插件,左下链扣设有左下防插件,右下链扣设有右下防插件;使用时,将其安装于行李箱或者行李袋上,利用双层拉链以及左上防插件和上防插件或者左下防插件和右下防插件挡住链条的间隙,增加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开拉链的难度。
【专利说明】
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特别是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行李箱或者行李袋使用的拉链,由于拉链的左链扣以及右链扣之间留有间隙,不法分子容易用利器插开拉链,一种防止拉链被划开的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成为提高拉链防盗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用于提尚拉链的防盗性能。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包括有链座以及链条,链座包括有上链板、上合链柱、中链板、下合链柱以及下链板,上链板与上合链柱连接,上合链柱与中链板连接,中链板与下合链柱连接,下合链柱与下链板连接;链条包括有上链条以及下链条;上链条包括有左上链条以及右上链条,左上链条由多个左上链扣与左上链布连接构成,右上链条由多个右上链扣与右上链布连接构成;下链条包括有左下链条以及右下链条,左下链条由多个左下链扣与左下链布连接构成,右下链条由多个右下链扣与右下链布连接构成;左上链扣与右上链扣啮合连接,左下链扣与右下链扣啮合连接;下链条正对着上链条,下链条位于上链条的正下方;左上链扣和右上链扣的啮合口与左下链扣和右下链扣的啮合口在同一垂直面上;左上链布、右上链布、左下链布以及右下链布与链头封口件以及链尾封口件连接;左上链扣设有左上防插件,左上链扣与左上防插件固定连接,或者左上链扣与左上防插件由一体的材料构成;右上链扣设有右上防插件,右上链扣与右上防插件固定连接,或者右上链扣与右上防插件固定连接由一体的材料构成;左下链扣设有左下防插件,左下链扣与左下防插件固定连接,或者左下链扣与左下防插件由一体的材料构成,右下链扣设有右下防插件,右下链扣与右下防插件固定连接,或者右下链扣与右下防插件由一体的材料构成;左上防插件位于每个左上链扣之间的位置,右上防插件位于每个右上链扣之间的位置,左下防插件位于每个左下链扣之间的位置,右下防插件位于每个右下链扣之间的位置,利用左上防插件以及右上防插件封住左上链扣以及右上链扣之间的间隙,利用左下防插件以及右下防插件封住左下链扣以及右下链扣之间的间隙,增加不法分子插开链条的难度。
[0005]—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时,将左上链布、右上链布、左下链布以及右下链布与行李箱的箱口或者行李袋的袋口连接,并使链座的拉手位于行李箱外或者行李袋外;封闭行李箱或者行李袋时,手抓拉手牵引链座移动,链座跟随拉手移动,利用链座移动使左上链条与右上链条啮合在一起,以及使左下链条与右下链条啮合在一起,将行李箱的箱口或者行李袋的袋口封闭;在左上链条与右上链条啮合同时,每个左上防插件移动到位于一个左上链扣与另一个左上链扣之间的位置,以及每个右上防插件移动到位于一个右上链扣与另一个右上链扣之间位置,利用左上防插件挡住一个左上链扣与另一个左上链扣之间的间隙,利用右上防插件挡住一个右上链扣与另一个右上链扣之间的间隙;在左下链条与右下链条啮合同时,每个左下防插件移动到位于一个左下链扣与另一个左下链扣之间的位置,以及每个右下防插件移动到位于一个右下链扣与另一个右下链扣之间位置,利用左下防插件挡住一个左下链扣与另一个左下链扣之间的间隙,利用右下防插件挡住一个右下链扣与另一个右下链扣之间的间隙;增加不法分子利用利器插开拉链的难度;打开行李箱的箱口或者行李袋的袋口时,用手通过拉手牵引链座反方向移动,链座跟随拉手移动,利用链座使啮合的左上链扣与右上链扣以及啮合的左下链扣与右下链扣分开,使闭合的左上链条与右上链条以及使闭合的左下链条与右下链条分开。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安装于行李箱或者行李袋上,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设有双层拉链以及左上防插件和右上防插件或者左下防插件和右下防插件,利用双层拉链以及左上防插件和上防插件或者左下防插件和右下防插件挡住链条的间隙,增加不法分子用利器插开拉链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的结构不意图;
[0008]图2是上链条的局部放大图;
[0009]图3是下链条的局部放大图;
[0010]图4是图1的左视图;
[0011]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13]图1所示的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上链条局部放大图、图3所不的下链条局部放大图、图4所不图1的左视图以及图5所不图4的俯视图;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包括有链座I以及链条2,链座I包括有上链板3、上合链柱4、中链板5、下合链柱6以及下链板7,上链板3与上合链柱4连接,上合链柱4与中链板5连接,中链板5与下合链柱6连接,下合链柱6与下链板7连接;链条2包括有上链条8以及下链条9;上链条8包括有左上链条10以及右上链条11,左上链条10由多个左上链扣12与左上链布13连接构成,右上链条11由多个右上链扣14与右上链布15连接构成;下链条9包括有左下链条16以及右下链条17,左下链条16由多个左下链扣18与左下链布19连接构成,右下链条17由多个右下链扣20与右下链布21连接构成;左上链扣12与右上链扣14啮合连接,左下链扣18与右下链扣20啮合连接;下链条9正对着上链条8,下链条9位于上链条8的正下方;左上链扣12和右上链扣14的啮合口与左下链扣18和右下链扣20的啮合口在同一垂直面上;左上链布13、右上链布15、左下链布19以及右下链布21与链头封口件22以及链尾封口件23连接;左上链扣12设有左上防插件24,左上链扣12与左上防插件24固定连接,右上链扣14设有右上防插件25,右上链扣14与右上防插件25固定连接;左下链扣18设有左下防插件26,左下链扣18与左下防插件26固定连接,右下链扣20设有右下防插件27,右下链扣20与右下防插件27固定连接;左上防插件24位于每个左上链扣12之间的位置,右上防插件25位于每个右上链扣14之间的位置,左下防插件26位于每个左下链扣18之间的位置,右下防插件27位于每个右下链扣20之间的位置,利用左上防插件24以及右上防插件25封住左上链扣12以及右上链扣14之间的间隙,利用左下防插件26以及右下防插件27封住左下链扣18以及右下链扣20之间的间隙,增加不法分子插开链条2的难度。
[0014]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时,将左上链布13、右上链布15、左下链布19以及右下链布21与行李箱的箱口或者行李袋的袋口连接,并使链座I的拉手32位于行李箱外或者行李袋外;封闭行李箱或者行李袋时,手抓拉手32牵引链座I移动,链座I跟随拉手32移动,利用链座I移动使左上链条10与右上链条11啮合在一起,以及使左下链条16与右下链条17啮合在一起,将行李箱的箱口或者行李袋的袋口封闭;在左上链条10与右上链条11啮合同时,每个左上防插件24移动到位于一个左上链扣12与另一个左上链扣12之间的位置,以及每个右上防插件25移动到位于一个右上链扣14与另一个右上链扣14之间位置,利用左上防插件24挡住一个左上链扣12与另一个左上链扣12之间的间隙,利用右上防插件25挡住一个右上链扣14与另一个右上链扣14之间的间隙;在左下链条16与右下链条17啮合同时,每个左下防插件26移动到位于一个左下链扣18与另一个左下链扣18之间的位置,以及每个右下防插件27移动到位于一个右下链扣20与另一个右下链扣20之间位置,利用左下防插件26挡住一个左下链扣18与另一个左下链扣18之间的间隙,利用右下防插件27挡住一个右下链扣20与另一个右下链扣20之间的间隙;增加不法分子利用利器插开拉链的难度;打开行李箱的箱口或者行李袋的袋口时,用手通过拉手32牵引链座I反方向移动,链座I跟随拉手32移动,
[0015]利用链座I使啮合的左上链扣12与右上链扣14以及啮合的左下链扣18与右下链扣20分开,使闭合的左上链条10与右上链条11以及使闭合的左下链条16与右下链条17分开;上链条8以及下链条9闭合时,链座I向链尾封口件23方向移动移动,上链条8以及下链条9随着链座I的移动而不断闭合;上链条8以及下链条9分开时,链座I向链头封口件22方向移动移动,上链条8以及下链条9随着链座I的移动而不断分开。
[0016]为了实施链条2的闭合以及分开功能,以及增加不法分子插开链条2的难度,上链条8以及下链条9闭合时,每个左上链扣12与一个右上链扣14啮合连接,将左上链条10与右上链条11闭合在一起;每个左下链扣18与一个右下链扣20啮合连接,将左下链条16以及右下链条17闭合在一起;每个左下链扣18正对着每个左上链扣12,左下链扣18位于左上链扣12的正下方;每个右下链扣20正对着每个右上链扣14,右下链扣20位于右上链扣14的正下方;每个左上链扣12的左上防插件24位于每个相邻左上链扣12之间的左上间隙28位置,每个右上链扣14的右上防插件25位于每个相邻右上链扣14之间的右上间隙29位置;每个左下链扣18的左下防插件26位于每个相邻左下链扣18之间的左下间隙30位置,每个右下链扣20的右下防插件27位于每个相邻右下链扣20之间的右下间隙31位置;左上链条10与左下链条16在同一垂直面上,右上链条11与右下链条17在同一垂直面上。
[0017]每个左上链扣12的左上防插件24与相邻的另一个左上链扣12动配合连接,每个右上链扣14的右上防插件25与相邻的另一个右上链扣14动配合连接;每个左下链扣18的左下防插件26与相邻的另一个左下链扣18动配合连接,每个右下链扣20的右下防插件27与相邻的另一个右下链扣20动配合连接。
[0018]为了实施消除链条2的间隙,左上链扣12包括有第一左上链扣33、第二左上链扣34以及第三左上链扣35,左上防插件24包括有第一左上防插件36、第二左上防插件37以及第三左上防插件38,第一左上链扣33与第一左上防插件35由一体的材料构成,第二左上链扣34与第二左上防插件37由一体材料构成,第三左上链扣35与第三左上防插件38由一体的材料构成;右上链扣14包括有第一右上链扣39、第二右上链扣40以及第三右上链扣41,右上防插件25包括有第一右上防插件42、第二右上防插件43以及第三右上防插件44,第一右上链扣39与第一右上防插件42由一体的材料构成,第二右上链扣40与第二右上防插件43由一体的材料构成,第三右上链扣41与第三右上防插件44由一体的材料构成;左下链扣18包括有第一左下链扣45、第二左下链扣46以及第三左下链扣47,左下防插件26包括有第一左下防插件48、第二左下防插件49以及第三左下防插件50,第一左下链扣45与第一左下防插件48由一体的材料构成,第二左下链扣46与第二左下防插件49由一体材料构成,第三左下链扣47与第三左下防插件50由一体的材料构成;右下链扣20包括有第一右下链扣51、第二右下链扣52以及第三右下链扣53,右下防插件27包括有第一右下防插件54、第二右下防插件55以及第三右下防插件56,第一右下链扣51与第一右下防插件54由一体的材料构成,第二右下链扣52与第二右下防插件55由一体的材料构成,第三右下链扣53与第三右下防插件56由一体的材料构成;第一左上链扣33与第一左下链扣45、第二左上链扣34与第二左下链扣46、第三左上链扣35与第三左下链扣47、第一右上链扣39与第一右下链扣51、第二右上链扣40与第二右下链扣52以及第三右上链扣41与第三右下链扣53在同一垂直线上。
[0019]为了维持拉链2的正常使用功能,第一左上链扣33与第一右上链扣39啮合连接,第二左上链扣34与第二右上链扣40啮合连接,第三左上链扣35与第三右上链扣41啮合连接;第一左下链扣45与第一右下链扣51啮合连接,第二左下链扣46与第二右下链扣52啮合连接,第三左下链扣46与第三右下链扣53啮合连接;第一左上防插件36位于有第一左上链扣33与第二左上链扣34之间,第二左上防插件37位于第二左上链扣34与第三左上链扣35之间;第二右上防插件43位于第一右上链扣39与第二右上链扣40之间,第三右上防插件44位于第二右上链扣40与第三右上链扣41之间;第一左下防插件48位于有第一左下链扣45与第二左下链扣46之间,第二左下防插件49位于第二左下链扣46与第三左下链扣47之间;第二右下防插件55位于第一右下链扣51与第二右下链扣52之间,第三右下防插件56位于第二右下链扣52与第三右下链扣53之间。
[0020]为了使左上链条10与右上链条11、左下链条16以及右下链条17能顺利闭合以及分开,第一左上链扣33的第一左上防插件36与第二左上链扣34动配合连接,第二左上链扣34的第二左上防插件37与第三左上链扣35动配合连接;第一右上链扣39与第二右上链扣40的第二右上防插件43动配合连接,第二右上链扣40与第三右上链扣41的第三右上防插件44动配合连接;第一左下链扣45的第一左下防插件48与第二左下链扣46动配合连接,第二左下链扣45的第二左下防插件49与第三左下链扣53动配合连接;第一右下链扣51与第二右下链扣52的第二右下防插件55动配合连接,第二右下链扣52与第三右下链扣52的第三右下防插件56动配合连接。
[0021 ]为了实施利用链座I移动来打开以及闭合链条2,链座I设有左上链槽57,左上链槽57由上链板3、上合链柱4的左边以及中链板5构成,左上链槽57位于上合链柱4的左边;链座I设有右上链槽58,右上链槽58由上链板3、上合链柱4的右边以及中链板5构成,右上链槽5位于上合链柱4的右边;链座I设有左下链槽59,左下链槽59由中链板5、下合链柱6的左边以及下链板7构成,左下链槽59位于下合链柱6的左边;链座I设有右下链槽60,右下链槽60由中链板5、下合链柱6的右边以及下链板7构成,右下链槽60位于下合链柱6的右边;左上链槽57与左下链槽59在同一垂直线上,右上链槽58与右下链槽60在同一垂直线上。链座I设有拉手32,拉手32与链座I动配合连接;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封闭行李箱或者行李袋时,手抓拉手32牵引链座I移动,左上链条1由链座I的左上链槽57导入,右上链条11由链座I的右上链槽58导入,利用链座I的左上链槽57以及右上链槽58移动使左上链条10与右上链条11闭合连接;同时,左下链条16由链座I的左下链槽59导入,右下链条17由链座I的右下链槽60导入,利用链座I的左下链槽59以及右下链槽60移动使左下链条16与右下链条17闭合连接。
[0022]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打开时,手抓拉手32牵引链座I反方向移动,左上链条10由左上链槽57反方向导入,右上链条11由右上链槽58反方向导入,利用左上链槽57以及右上链槽58反方向移动使左上链条10与右上链条11分开;同时,左下链条16由链座I的左下链槽59反方向导入,右下链条17由链座I的右下链槽60反方向导入,利用链座I的左下链槽59以及右下链槽60反方向移动使左下链条16与右下链条17分开。
[0023]—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封闭行李箱或者行李袋时,手抓拉手32牵引链座I移动,左上链扣12以及左上防插件24由链座I的左上链槽57导入,右上链扣14以及右上防插件25由右上链槽58导入,利用链座I的左上链槽57以及右上链槽58移动使左上链条10的左上链扣12与右上链条11的右上链扣14啮合连接;左下链扣18以及左下防插件26由链座I的左下链槽59导入,右下链扣20以及右下防插件27由右下链槽60导入,利用链座I的左下链槽59以及右下链槽60移动使左下链条16的左下链扣18与右下链条17的右下链扣20啮合连接。
[0024]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打开时,手抓拉手32牵引链座I反方向移动,左上链扣12以及左上防插件24由链座I的左上链槽57反方向导入,右上链扣14以及右上防插件58由右上链槽58反方向导入,利用链座I的左上链槽57以及右上链槽58反方向移动使左上链条10的左上链扣12与右上链条11的右上链扣14分开;左下链扣18以及左下防插件26由链座I的左下链槽59反方向导入,右下链扣20以及右下防插件27由右下链槽60反方向导入,利用链座I的左下链槽59以及右下链槽60反方向移动使左下链条16的左下链扣18与右下链条17的右下链扣20分开。
[0025]为了实施封住拉链2的间隙,同时也保持拉链活动性能,一个左上链扣12与另一个左上链扣12之间的左上间隙61大于或者等于左上防插件24的宽度;一个右上链扣14与另一个右上链扣14之间的右上间隙62大于或者等于右上防插件25的宽度;一个左下链扣18与另一个左下链扣18之间的左下间隙63大于或者等于左下防插件26的宽度;一个右下链扣20与另一个右下链扣20之间的右下间隙64大于或者等于右下防插件27的宽度;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封闭行李箱或者行李袋时,手抓拉手32牵引链座I移动,左上防插件24跟随一个左上链扣12移动到与另一个左上链扣12接触的位置;右上防插件25跟随一个右上链扣14移动到与另一个右上链扣14接触的位置;左下防插件26跟随一个左下链扣18移动到与另一个左下链扣18接触的位置;右下防插件27跟随一个右下链扣20移动到与另一个右下链扣20接触的位置;左上链扣12的宽度与右上链扣14的宽度相等,左上防插件24的宽度与右上防插件25的宽度相等;左下链扣18的宽度与右下链扣20的宽度相等,左下防插件26的宽度与右下防插件27的宽度相等;左上链扣12的宽度与左上防插件24的宽度相等,右上链扣14的宽度与右上防插件25的宽度相等;左下链扣18的宽度与左下防插件26的宽度相等,右下链扣20的宽度与右下防插件27的宽度相等。
[0026]为了利用锁具将链座I锁住,链座I设有动锁孔65,链尾封口件23设有定锁孔66。
【主权项】
1.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包括有链座(I)以及链条(2),链座(I)包括有上链板(3)、上合链柱(4)、中链板(5)、下合链柱(6)以及下链板(7 ),上链板(3 )与上合链柱(4 )连接,上合链柱(4 )与中链板(5 )连接,中链板(5 )与下合链柱(6)连接,下合链柱(6)与下链板(7)连接;链条(2)包括有上链条(8)以及下链条(9);上链条(8)包括有左上链条(10)以及右上链条(11),左上链条(10)由左上链扣(12)与左上链布(13)连接构成,右上链条(11)由右上链扣(14)与右上链布(15)连接构成;下链条(9)包括有左下链条(16)以及右下链条(17),左下链条(16)由左下链扣(18)与左下链布(19)连接构成,右下链条(17)由右下链扣(20)与右下链布(21)连接构成,下链条(9)正对着上链条(8);左上链扣(12)和右上链扣(14)的啮合口与左下链扣(18)和右下链扣(20)的啮合口在同一垂直面上;左上链布(13)、右上链布(15)、左下链布(19)以及右下链布(21)与链头封口件(22)以及链尾封口件(23)连接;左下链扣(18)设有左下防插件(26),右下链扣(20)设有右下防插件(27);左下防插件(26)位于每个左下链扣(18)之间的位置,右下防插件(27)位于每个右下链扣(20)之间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链条(8)以及下链条(9)闭合时,每个左上链扣(12)与一个右上链扣(14)啮合连接,每个左下链扣(18)与一个右下链扣(20)啮合连接;每个左下链扣(18)正对着每个左上链扣(12),每个右下链扣(20)正对着每个右上链扣(14)每个左下链扣(18)的左下防插件(26)位于每个相邻左下链扣(18)之间的左下间隙(30)位置,每个右下链扣(20)的右下防插件(27)位于每个相邻右下链扣(20)之间的右下间隙(31)位置;左上链条(10)与左下链条(16)在同一垂直面上,右上链条(11)与右下链条(17)在同一垂直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上链扣(12)包括有第一左上链扣(33)、第二左上链扣(34)以及第三左上链扣(35),右上链扣(14)包括有第一右上链扣(39)、第二右上链扣(40)以及第三右上链扣(41);左下链扣(18)包括有第一左下链扣(45)、第二左下链扣(46)以及第三左下链扣(47),左下防插件(26)包括有第一左下防插件(48)、第二左下防插件(49)以及第三左下防插件(50);右下链扣(20)包括有第一右下链扣(51)、第二右下链扣(52)以及第三右下链扣(53),右下防插件(27)包括有第一右下防插件(54)、第二右下防插件(55)以及第三右下防插件(56);第一左上链扣(33)与第一左下链扣(45)、第二左上链扣(34)与第二左下链扣(46)、第三左上链扣(35)与第三左下链扣(47)、第一右上链扣(39)与第一右下链扣(51)、第二右上链扣(40)与第二右下链扣(52)以及第三右上链扣(41)与第三右下链扣(53)在同一垂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座(I)设有左上链槽(57),左上链槽(57)由上链板(3)、上合链柱(4)的左边以及中链板(5)构成,链座(I)设有右上链槽(58),右上链槽(58)由上链板(3)、上合链柱(4)的右边以及中链板(5)构成;链座(I)设有左下链槽(59),左下链槽(59)由中链板(5)、下合链柱(6)的左边以及下链板(7)构成;链座(I)设有右下链槽(60),右下链槽(60)由中链板(5)、下合链柱(6)的右边以及下链板(7)构成;左上链槽(57)与左下链槽(59)在同一垂直线上,右上链槽(58)与右下链槽(60)在同一垂直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座(I)设有拉手(32),拉手(32)与链座(I)动配合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个左下链扣(18)与另一个左下链扣(18)之间的左下间隙(63)大于或者等于左下防插件(26)的宽度;一个右下链扣(20)与另一个右下链扣(20)之间的右下间隙(64)大于或者等于右下防插件(27)的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上链扣(12)的宽度与右上链扣(14)的宽度相等;左下链扣(18)的宽度与右下链扣(20)的宽度相等,左下防插件(26)的宽度与右下防插件(27)的宽度相等。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下链扣(18)的宽度与左下防插件(26)的宽度相等,右下链扣(20)的宽度与右下防插件(27)的宽度相等。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正对下防插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座(I)设有动锁孔(65),链尾封口件(23)设有定锁孔(66)。
【文档编号】A44B19/24GK205547644SQ201620189474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3日
【发明人】郑运婷
【申请人】郑运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