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皮下埋线除面部皱纹的方法

文档序号:1115287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头部皮下埋线除面部皱纹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美容方法,特别是一种通过在头部皮下埋线来消除面部皱纹的方法。
现在通常是采取整形外科手术来消除面部皱纹,该手术方法是麻醉后在发际内从额部进刀,分别经过颞部向下至耳轮脚前,再沿耳屏内面至耳垂,双侧切口长达30~40cm,切除皮肤及皮下组织宽2~3cm,分离后将部分筋膜和组织内缝合拉紧,切除部分额肌后止血缝合切口,切口缝线愈百针,致使该种手术难度大、操作困难、危险性大。主要具有以下缺陷1、选择性强要求进行该种手术的人必须身体健康,心、肾等主要器官功能较好,但通常情况下身体状况较差的人比之健康的人皱纹更多,因此适应性差;2、手术复杂、时间长、创面大,手术时间一般需要2~3小时以上,切口缝线在一百针以上,痛苦大,其间要结扎血管和电凝止血,由于出血较多,一般要输血200ml~400ml,并容易损伤神经、血管及其它组织;3、并发症多易产生血肿、脱发、表皮坏死、全层皮肤坏死、面神经损伤、耳垂麻木、腮腺导管受压、伤口感染、有疤痕和疤痕增生等九大并发症;4、术后治疗复杂术后治疗和护理较复杂,住院时间长,患者经济开支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部皮下埋线除皱的方法,通过在头部皮下埋线,将面部皮肤和其它组织拉紧,以达到操作简便、时间短、创面小、痛苦轻、并发症少,增强除皱效果,减少出血量和并发症、身体恢复快的目的。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在于头部皮下埋线除面部皱纹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将头部清洗干净,进行初次消毒后吹干
(1)定出进、出针部位及消毒、局部麻醉在头部左(或右)侧定出进、出针部位额颞部中点(O)、头顶部(O′)、额部(A)、耳前部(B)、额顶部(C)、后枕部(D),其中当以额颞部中点(O)为进针点时,则头顶部(O′)、额部(A)、耳前部(B)可为进针、出针点,额顶部(C)、后枕部(D)可为出针点,然后对进出针点再次进行消毒处理,并在进针点额颞部中点(O)分别沿头顶部(O′)、额部(A)、耳前部(B)三个方向进行局部麻醉;(2)进、出针及行针走线(2-1)以双线(Ⅰ和Ⅱ)同时从左(或右)侧额颞部中点(O)进针,在帽状腱膜下行针至头顶部(O′)出针后分线,以单线(Ⅰ)再从头顶部(O′)进针,皮下行针至额顶部(C)出针,以单线(Ⅱ)亦再从头顶部(O′)进针,皮下行针至左后枕部(D)出针,在进针点额颞部中点(O)及出针点额顶部(C)、后枕部(D)处均留线头备用;(2-2)在进针点额颞部中点(O)以单线(Ⅱ)进针,皮下行针至耳前部(B)出针,再从该出针点进针,在帽状腱膜下行针至左后枕部(D)出针,留线头备用;继后在进针点额颞部中点(O)以单线(Ⅰ)进针,皮下行针至额部(A)出针,再从该出针点进针,在帽状腱膜下行针至额顶部(C)出针,留线头备用;(3)推挤、拉皮、打结、缝合以双手大拇指压在耳前部进、出针点(B)前,其余四指压在左(或右)后枕部出针点(D)后,手指用力向中间推挤,使额颞部中点(O)和耳前部(B)点前面的面部皱纹拉平后,立即将左(或右)后枕部(D)出针的线头(Ⅱ)的两端进行打结,并将结点缝合进头皮内;随后以双手大拇指压在额部进、出针点(A)前,其余四指压在额顶部出针点(C)后,采用同样的手法将额顶部(C)出针的线头(Ⅰ)的两端进行打结、缝合;b.右(或左)侧头部进、出针部位与左(或右)侧对称,其余步骤均与a相同。
对于额部皱纹较多的情况,还包括以下步骤(1)在一侧额部(A或A′)以单线(Ⅲ)进针,在帽状腱膜下行针至额顶(C或C′)出针,再从该出针点进针,皮下行针至另一侧额顶(C′或C)出针,进出针点均留线头备用;(2)将预留进针线头再从额部(A或A′)进针,皮下行针至另一侧额部(A′或A)出针,然后再从该出针点进针,在帽状腱膜下行针至另一侧额顶(C′或C)出针,留线头备用;(3)以双手大拇指压在额部进、出针点(A′或A)前,其余四指压在额顶出针点(C′或C)后,采用前述手法将出针点(C′或C)线头的两端打结、缝合即可。
上述手指的挤压处分别离进、出针点1~3cm。
上述出针点所留的线头长度为10~20cm;而初始进针点所留线头长度应不低于40cm。
上述局部麻醉的总剂量为20~40ml。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通用性强该种方法男女老少均可采用,对被施行者身体无特殊要求。
2、操作简单创面小,无切口,一般只需缝合4~5针(每个结点缝合一针),因而出血少、痛苦小,操作时间短,一般在一个小时内即可完成。
3、效果好、并发症少除皱效果好,采用该种方法后,面部皱纹可基本消失或明显变浅,且极少感染,无疤痕、不脱发。
4、身体恢复快,所花费用少。


图1是本发明颞部埋线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额部埋线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额部及颞部埋线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祥述以对额部皱纹较多者所采取的颞部及额部埋线拉皮方法为例,有以下几个步骤1、将头部清洗干净,进行初次消毒后吹干,定出进、出针部位后再次消毒并局部麻醉在头部左右两侧对称定出额颞部中点(O)为进针点,头顶部(O′)、额部(A)、耳前部(B)为进针、出针点,额顶部(C)、后枕部(D)为出针点,然后对进、出针点再次进行消毒处理,并在进针点额颞部中点(O)分别沿头顶部(O′)、额部(A)、耳前部(B)三个方向进行局部麻醉,其总剂量为25ml。
2、进、出针及行针走线(1)以双线(Ⅰ)和(Ⅱ)同时从左侧额颞部中点(O)进针,在帽状腱膜下行针至头顶部(O′)出针后分线,以单线(Ⅰ)再从头顶部(O′)进针,皮下行针至额顶部(C)出针,以单线(Ⅱ)亦再从头顶部(O′)进针,皮下行针至左后枕部(D)出针,在进针点额颞部中点(O)及出针点额顶部(C)、左后枕部(D)处均留线头备用,其中出针点额顶部(C)和左后枕部(D)处所留的线头长度为15cm;而进针点额颞部中点(O)所留线头长度为40cm。
(2)在进针点额颞部中点(O)以单线(Ⅱ)进针,皮下行针至耳前部(B)出针,再从该出针点进针,在帽状腱膜下行针至左后枕部(D)出针,留线头15cm备用;继后在进针点额颞部中点(O)以单线(Ⅰ)进针,皮下行针至左侧额部(A)出针,再从该出针点以双线(Ⅰ)和(Ⅲ)进针,在帽状腱膜下行针至额顶部(C)出针,在该出针点以单线(Ⅲ)再进针,皮下行针至右侧额顶部(C′)出针,随后在进针点左侧额部(A)再以单线(Ⅲ)的另一端进针,皮下行针至右侧额部(A′)出针,并在进、出针点分别留线头备用,其中出针点右侧额部(A′)处线头(Ⅲ)所留长度为30cm,出针点额顶部(C)处线头(Ⅰ)所留长度为15cm,出针点右侧额顶部(C′)处线头(Ⅲ)所留长度为15cm。
(3)右侧头部进、出针部位及行针走线与左侧对称,在右侧额部(A′)处,仍需以双线(Ⅰ)和(Ⅲ)进针,在帽状腱膜下行针至右侧额顶部(C′)出针。
3、推挤、拉皮、打结、缝合以双手大拇指依次压在左侧耳前部(B)、左侧额部(A)、右侧额部(A′)、右侧耳前部(B)前面1.5cm,其余四指相应地依次压在左后枕部(D)、左侧额顶部(C)、右侧额顶部(C)、右后枕部出针点(D)后面1.5cm,使手指用力向中间推挤,将大拇指前面各处的面部皱纹拉平后,立即依次将左后枕部(D)出针的线头(Ⅱ)、左侧额顶部(C)出针的线头(Ⅰ)、右侧额顶部(C)出针的线头(Ⅰ)和(Ⅲ)、右后枕部(D)出针的线头(Ⅱ)的两端进行打结,并将结点缝合进头皮内。
该种除皱方法的评判标准是效果好为深、浅皱纹消失,不笑时面部无皱纹;效果较好为浅皱纹消失,深皱纹变浅,不笑时只见少量浅皱纹;效果差为深、浅皱纹改变不大,不笑时深浅皱纹均可见,判定好坏的时间以效果维持一年以上为准,其中效果好与效果较好占总数的85%以上为效果显著。
接受该除皱方法美容的共有95人,年龄在28~62岁之间,其中男性4人,女性83人,效果好的69人,效果较好的15人,1人因过早洗头感染,其余由于时间短,尚不到一年,不具备评判条件。除近期的10例因时间较短尚不能参与评判外,效果好的占81.17%,效果较好的占17.65%,曾发生感染的一例,占1.17%。其中效果好与效果较好的占总数的98.83%,因此本发明方法对消除面部皱纹从而达到美容的效果显著。部分案例如下1、仁××,女性,32岁,自贡市贡井区居民,95年8月采用颞部除皱的方法,刚拆线即到理发店洗头,导致针孔感染。以后凡采用该种方法除皱,均规定拆线后5天才洗头,以后再未出现类似现象。
2、曾××,女性,44岁,自贡市市政工程处干部,95年12月13日采用额部和颞部除皱的方法,效果好。
3、张××,女性,43岁,自贡市张化厂职工,96年3月9日采用颞部除皱的方法,效果好。
4、王××,女性,36岁,自贡市荣县公安干警,97年8月12日采用颞部除皱的方法,效果好。
5、宦××,男性,54岁,自贡市某区司法局干部,97年9月13日采用额部和颞部除皱的方法,效果较好。
6、李××,女性,28岁,自贡市某医院职工,98年1月25日采用颞部除皱的方法,效果好。
7、杨××,女性,38岁,四川威远县向义镇人,98年6月6日采用颞部除皱的方法,效果好。
8、邓××,女性,62岁,自贡市某中学退休教师,98年9月11日采用颞部除皱的方法,效果较好。
9、曾××,女性,47岁,四川威远县严陵镇教师,98年11月26日采用颞部除皱的方法,效果好。
10、唐××,女性,49岁,自贡市杨家冲人,99年6月10日采用额部和颞部除皱的方法,效果好。
11、宋×,女性,46岁,北京某海军医院主任医师,2000年9月9日采用颞部除皱的方法,目前效果好,远期效果暂不能评判。
权利要求
1.一种头部皮下埋线除面部皱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将头部清洗干净,进行初次消毒后吹干(1)定出进、出针部位及消毒、局部麻醉在头部左侧定出进、出针部位额颞部中点(O)、头顶部(O′)、额部(A)、耳前部(B)、额顶部(C)、后枕部(D),其中当以额颞部中点(O)为进针点时,则头顶部(O′)、额部(A)、耳前部(B)可为进针、出针点,额顶部(C)、后枕部(D)可为出针点,然后对进、出针点再次进行消毒处理,并在进针点额颞部中点(O)分别沿头顶部(O′)、额部(A)、耳前部(B)三个方向进行局部麻醉;(2)进、出针及行针走线(2-1)以双线(Ⅰ和Ⅱ)同时从左侧额颞部中点(O)进针,在帽状腱膜下行针至头顶部(O′)出针后分线,以单线(Ⅰ)再从头顶部(O′)进针,皮下行针至额顶部(C)出针,以单线(Ⅱ)亦再从头顶部(O′)进针,皮下行针至左后枕部(D)出针,在进针点额颞部中点(O)及出针点额顶部(C)、后枕部(D)处均留线头备用;(2-2)在进针点额颞部中点(O)以单线(Ⅱ)进针,皮下行针至耳前部(B)出针,再从该出针点进针,在帽状腱膜下行针至左后枕部(D)出针,留线头备用;继后在进针点额颞部中点(O)以单线(Ⅰ)进针,皮下行针至额部(A)出针,再从该出针点进针,在帽状腱膜下行针至额顶部(C)出针,留线头备用;(3)推挤、拉皮、打结、缝合以双手大拇指压在耳前部进、出针点(B)前,其余四指压在左后枕部出针点(D)后,手指用力向中间推挤,使额颞部中点(O)和耳前部(B)点前面的面部皱纹拉平后,立即将左后枕部(D)出针的线头(Ⅱ)的两端进行打结,并将结点缝合进头皮内;随后以双手大拇指压在额部进、出针点(A)前,其余四指压在额顶部出针点(C)后,采用同样的手法将额顶部(C)出针的线头(Ⅰ)的两端进行打结、缝合;b.右侧头部进、出针部位与左侧对称,其余步骤均与a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皮下埋线除面部皱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额部皱纹较多的情况,还包括以下步骤(1)在一侧额部(A或A′)以单线(Ⅲ)进针,在帽状腱膜下行针至额顶(C或C′)出针,再从该出针点进针,皮下行针至另一侧额顶(C′或C)出针,进出针点均留线头备用;(2)将预留进针线头再从额部(A或A′)进针,皮下行针至另一侧额部(A′或A)出针,然后再从该出针点进针,在帽状腱膜下行针至另一侧额顶(C′或C)出针,留线头备用;(3)以双手大拇指压在额部进、出针点(A′或A)前,其余四指压在额顶出针点(C′或C)后,采用前述手法将出针点(C′或C)线头的两端打结、缝合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皮下埋线除面部皱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的挤压处分别离进、出针点1~3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皮下埋线除面部皱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针点所留的线头长度为10~20cm;而初始进针点所留线头长度应不低于4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皮下埋线除面部皱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局部麻醉的总剂量为20~40ml。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头部皮下埋线除面部皱纹的方法,即通过消毒、定点、局麻、进针、走线、推挤、拉皮、打结、缝合等步骤,将面部皮肤和其它组织拉紧,消除面部皱纹,达到美容的目的。该种方法通用性强、操作简便、除皱效果好,不易感染,具有时间短、无切口、创面小、出血少、痛苦轻、并发症少、无疤痕、不脱发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B17/00GK1289581SQ0011617
公开日2001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13日
发明者邹大明 申请人:邹大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