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翻身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7191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烧伤翻身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医院用于治疗烧烫伤的护理设备,尤其是一种烧伤翻身护理床。
在治疗人体前胸后背均有烧伤创面的病人时,为不使病人的创面长期受到身体重量的压迫,必须经常将人体翻转。在现有技术中,用于翻转人体的也是采用翻身护理床,不过现有的翻身护理床均是用手工来操作,其床面也是可以翻转的,在进行翻身操作时,将一侧的床面翻转过来压在病人身体上,然后将人体与床面固定,再将床面与人体同时翻转,以达到使病人翻身的目的,这种结构的翻身护理床,虽然也能达到将病人翻身的目的,但其存在的问题是操作繁琐,费时费力,而病人所受的痛苦也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烧伤翻身护理床技术方案,该方案可方便及时地将病人的身体翻转,减少病人所受到翻身时的痛苦。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主要包括有床架和床板,本方案的特点在于所述的床板是由两块翻板和两块副翻板用铰链连接而成;在床板的下面有支板,在支板上两翻板的下方各有一个电机通过皮带和皮带轮驱动中轴,两中轴的两端各驱动一个翻板机构,该翻板机构是由蜗轮蜗杆机构、丝杠和与丝杠连接的弧形推杆组成,所述的中轴与蜗轮蜗杆机构中的蜗杆连接,而蜗轮的轴心处通过螺纹与穿过蜗轮轴心的丝杠连接,丝杠的一端又连接弧形推杆,该弧形推杆的另一端则与另外一边的翻板固定连接。所述的丝杠和弧形推杆之间的连接是采用铰链的可翻转连接。
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可知,由于在该方案中的床板是又两块翻板和两块副翻板构成,在每个翻板下有一个电机驱动一个中轴,而每个中轴又各驱动两个翻板机构,该翻板机构推动翻板翻转的是弧形推杆,弧形推杆则是在蜗轮蜗杆机构中蜗轮轴心的丝杠驱动下移动的,这一结构使得每块翻板均有两个翻板机构的弧形推杆推动翻转,只要控制电机的转动就可使翻板的翻转稳定、有效、快速。而副翻板又可随翻板翻转,但其转角要滞后于翻板,使床面形成一个弧形,这可使人体在翻转时不至于移动,因此,该方案的护理床不用将人体固定就可实施翻转,并减少病人在翻转时的痛苦。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烧伤翻身护理床,主要包括有床架1和床板,本方案的特点在于所述的床板是由两块翻板2和两块副翻板3用铰链4连接而成;在床板的下面有支板11,在支板11上两翻板2的下方各有一个电机14通过皮带13和皮带轮7驱动中轴12,两中轴12的两端各驱动一个翻板机构,该翻板机构是由蜗轮蜗杆机构10、丝杠9和与丝杠9连接的弧形推杆5组成,所述的中轴12与蜗轮蜗杆机构10中的蜗杆6连接,而蜗轮8的轴心处通过螺纹与穿过蜗轮8轴心的丝杠9连接,丝杠9的一端又连接弧形推杆5,该弧形推杆5的另一端则与另外一边的翻板2固定连接。所述的丝杠9和弧形推杆5之间的连接是采用铰链的可翻转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烧伤翻身护理床,主要包括有床架〔1〕和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板是由两块翻板〔2〕和两块副翻板〔3〕用铰链〔4〕连接而成;在床板的下面有支板〔11〕,在支板〔11〕上两翻板〔2〕的下方各有一个电机〔14〕通过皮带〔13〕和皮带轮〔7〕驱动中轴〔12〕,两中轴〔12〕的两端各驱动一个翻板机构,该翻板机构是由蜗轮蜗杆机构〔10〕、丝杠〔9〕和与丝杠〔9〕连接的弧形推杆〔5〕组成,所述的中轴〔12〕与蜗轮蜗杆机构〔10〕中的蜗杆〔6〕连接,而蜗轮〔8〕的轴心处通过螺纹与穿过蜗轮〔8〕轴心的丝杠〔9〕连接,丝杠〔9〕的一端又连接弧形推杆〔5〕,该弧形推杆〔5〕的另一端则与另外一边的翻板〔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伤翻身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丝杠〔9〕和弧形推杆〔5〕之间的连接是采用铰链的可翻转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烧伤翻身护理床技术方案。该方案的特点在于所述的床板是由两块翻板和两块副翻板用铰链连接而成;在床板的下面有支板,在支板上两翻板的下方各有一个电机通过皮带和皮带轮驱动中轴,中轴两端各驱动一个翻板机构,所述的中轴与翻板机构的蜗轮蜗杆机构中的蜗杆连接,而蜗轮的轴心处通过螺纹与丝杠连接,丝杠的一端又连接弧形推杆,该弧形推杆的另一端则与另外一边的翻板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A61G7/057GK2419980SQ0021328
公开日2001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24日
发明者陈广杰, 赵厚礼, 刘春 申请人:陈广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