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碎核取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1741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环碎核取核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在手术治疗白内障,以碎核、取核的器械。
现有技术中,手术治疗白内障其碎核、取核有如下方式1、三明治式上下两块板伸入晶状体核上方,将核夹出。
2、百濑式(日本人)碎核将上下两块板改成上下方向张开的夹子,将核夹出。
3、切核下面一个垫板,上面一把切刀或叉状刀,上下一齐用力,将核切成两块或三块。
以上三种方法碎核均有两个金属板或一板一刀位于核的上下方,由于晶体核上方有角膜,下方有晶体后囊,操作空间小,易伤及上下方的组织,且不好操作。
4、单环圈套式碎核器,由单一的钢丝圈套水平方向进入晶体核上方和角膜内面之间,进入以后旋转90度,使一侧环进入核后套住核中央将其切割成两半,由于核中央最厚也最硬,核分为1-5级,所以单环只能切割1-2级核,对于大而硬的3-5核切不动。由于是单环,切不动的核强行拖出切口时,由于切口小,有阻力,核转动,使环滑脱,因此无法完成取核。
5、碎核镊由一系列4种不同型号的刺刀或剪组成直接刺入核中央,然后张开碎核镊,把核分开。其缺点是,对于硬核操作难度大,刺不动,且价格昂贵,目前仅用于超乳前碎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既具备单环圈套式取核器易于操作、价格便宜、体积小、实施安全的优点,又可弥补其力量不足之缺陷的双环碎核取核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采用细钢丝取核环,所述取核环固定设置在针芯的前端,针芯置于针杆中,可在针杆中轴向滑动,针杆侧壁上开设有轴向孔,轴向孔中置有可在其中滑动、且端部外露的移动把手,移动把手通过移动栓与针芯构成连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是所述取核环为共同设置在针芯前端的双环,所述双环自然张开呈“V”形。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既有单环圈套式碎核器体积小、实施安全、容易操作、价格低的优点,又弥补了单环碎核器的力量不足。由于双环避开了核中央最厚最硬的部位,而且两根环的力量大于一根环的力量,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碎1-5级核。同时,对于不能碎的硬核,本实用新型可利用双环将其拖出切口之外,不必担心核会滑脱。
此外,超乳碎核由于价格昂贵,且危险性大,初学者并发症是非超乳的5-10倍,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少数人掌握,使用本实用新型由于是小切口,比大切口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比其它碎核方式更容易操作。可以作超乳手术前的过渡,也可以作为超乳手术的补充,借此,96%的病人可以不采用大切口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手术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四孔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三孔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孔连接结构示意图。
以下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
图1,本实施例采用细钢丝取核环4,取核环4固定设置在针芯5的前端,针芯5置于针杆3中,可在针杆3中轴向滑动,针杆3侧壁上开设有轴向孔7,轴向孔7中置有可在其中滑动、且端部外露的移动把手2,移动把手2通过移动栓1与针芯5构成连动机构。本实施例中,取核环4为共同设置在针芯5前端的双环,该双环自然张开呈“V”形。如图所示,在针杆3的尾部,固定连接有套筒6。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在针杆3侧壁上,沿圆周开设有转向孔8,该转向孔8与轴向孔7连通,形成 形。 形孔的设置,可使得在不转动套筒6的情况下,通过将移动把手2在转向孔8中沿圆周滑动,从而通过移动栓1、针芯5带动取核环4作90度转动。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在取核环4与针芯5之间,采用穿孔固定,即在针芯5端部设孔9,取核环4的钢丝端头穿入孔9中固定连接。具体连接可以有多种方式,包括图4所示的四孔连接、图5所示的三孔连接和图6所示的双孔连接。
参见图4,采用四孔连接,即在针芯5端部,对应于所述取核环4的双环四端头,纵向设置等距的四孔9。可以将其中一环的两端分别接前、后两孔,另一环的两端分别接中间两孔参见图5,采用三孔连接,即在针芯5端部,呈等腰设置三孔9,每环各有一端头分别接入对称的两侧孔,每环的另一端头共同接入中孔。
参见图6,采用双孔连接,即在针芯5端部,对应于双环设置两孔9。
具体实施中,将两根细钢丝的四个末端在针芯前端穿孔固定连接,构成两个并拢的同样形状和大小的套环。当回抽针芯使环成长径10-12mm时,其最大宽度达到4-5mm,其时用力使两环左右分开,使两环顶端相距3-4mm,并定,回抽移动把手将双环带入针杆内,使双环的最大宽度小于3mm,双环自动并拢,借助钢丝的弹性,通过移动把手可随意调节套环的大小,相应改变双环张开的大小,当双环变大时,张开度相应变大。
使用方法根据晶状体核硬度的不同制作不同宽度的隧道式切口,1-3级核4mm切口,4-5级核6.5mm切口,4-5级核应使核先脱位于前房,在粘弹剂的保护下,(角膜软壳技术)将备好的双环套从并拢状态水平进入前房晶状体核上方,旋转90度使套环一侧从晶状体核右侧周边部绕至其后部,使双套环巾紧晶状体核,左手从侧孔伸入器械协助使晶状体核不被推动,右手一边前推移动把手变大双环,一边使环紧贴晶状体核外周向晶状体核中心区移动,当双环越过核的直径处时,由于阻力消失,双环自动张,核大则环大张开也大,核小则环小张开也小,依核的大小双环张开2-4mm不等,此时回抽移动把手,双环将核整个套夹住拉出6.5mm大的切口外。小于4mm切口者将一分为三的核碎块取出,可置入折叠式人工晶体,或扩大成6mm切口,置入PMMA人工晶体。
权利要求1.一种双环碎核取核器,采用细钢丝取核环(4),所述取核环(4)固定设置在针芯(5)的前端,针芯(5)置于针杆(3)中,可在针杆(3)中轴向滑动,针杆(3)侧壁上开设有轴向孔(7),轴向孔(7)中置有可在其中滑动、且端部外露的移动把手(2),移动把手(2)通过移动栓(1)与针芯(5)构成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核环(4)为共同设置在针芯(5)前端的双环,所述双环自然张开呈“V”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环碎核取核器,其特征是在所述针杆(3)侧壁上,沿圆周开设有转向孔(8),该转向孔(8)与所述轴向孔(7)连通,形成 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环碎核取核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取核环(4)与针芯(5)之间,采用穿孔固定,即在针芯(5)端部设孔(9),取核环(4)的钢丝端头穿入孔(9)中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环碎核取核器,其特征是采用四孔连接,即在所述针芯(5)端部,对应于所述取核环(4)的双环四端头,纵向设置等距的四孔(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环碎核取核器,其特征是采用三孔连接,即在所述针芯(5)端部,呈等腰设置三孔(9),每环各有一端头分别接入对称的两侧孔,每环的另一端头共同接入中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环碎核取核器,其特征是采用双孔连接,即在所述针芯(5)端部,对应于所述双环设置两孔(9)。
专利摘要双环碎核取核器,采用细钢丝取核环,取核环固定在针芯的前端,针芯置于针杆中,可轴向滑动,针杆侧壁开设轴向孔,孔中置有移动把手,移动把手与针芯构成连动机构,其特征是取核环为共同设置在针芯前端的双环,双环自然张开呈“V”形。本实用新型既有单环圈套式取核器体积小、实施安全的优点,又可弥补其力量不足之缺陷。
文档编号A61F9/007GK2429151SQ0022055
公开日2001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4日
发明者汪玄宁, 孙道聪 申请人:汪玄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