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复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8027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盆复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指一种骨科复位用固定器,特别涉及一种骨盆复位外固定器。
已知,当人因意外摔倒或碰撞等事故造成骨盆移位或碎裂时需要作复位固定,现有的骨盆外固定器均采用髂骨穿针的办法。它的缺点是(1)固定强度差,容易移动。
(2)穿针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3)动态加压或牵开时固定棒容易移位,需再调整,故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后,再行固定的方法,需多次反复调整,比较麻烦,病人所受的痛苦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已有骨盆复位固定器的缺陷而加以改进,进而提供一种骨盆复位固定器,使用它可完全达到使用器械动态加压使移位骨盆复位、碎裂骨盆愈合生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骨盆复位固定器,包括两个侧固定板、一个带正反螺扣的螺棒,数个固定夹、数个钢针,两个侧固定板分别垂直固定在螺棒的两端,其特征是还包括至少两个大头钉或者至少两个牵开钩,大头钉的一端为大头端,该大头端的顶面向内形成弧凹面,于此弧凹面形成一个垂直于此弧凹面的小尖钉状防滑尖;大头钉的另一端固定在侧固定板上;牵开钩一端形成弯钩,弯钩内侧形成有小尖钉状防滑尖,另端固定在一侧固定板上。
所述大头钉的大头端的端顶平面与钉身的垂直平面成15~20度角。
所述牵开钩的弯钩与钩身呈105~110度角。
很明显,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骨盆固定器中所使用的固定针改为加压复位的大头钉、牵开作用的牵开钩,通过两者与髂骨内外板分别起到加压、牵开的作用,它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固定强度高,大头钉、牵开钩与骼骨外形相适应,接触面积大,所以固定强度高。
(2)远端有一小尖钉状防滑尖进入骨质,其余为与肌肉接触面不进入骨质,因而固位操作容易。
(3)对于髂骨内外翻的病人,操作手法是控制钉或钩,使二者保持不动,加压棒位置不发生变化,可完全达到使用器械动态加压,上述操作完成后再用两个固定针把加压棒与髂骨固定,从而达到牢固固定。
以下结合附图举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使用本实用新型作骨盆加压复位的实施例图。
图2为使用本实用新型作骨盆牵开复位的实施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大头钉的立体形状示意图。
图3-1为图3的侧面图。
图3-2为图3-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牵开钩的立体形状示意图。
参见各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骨盆复位固定器,包括两个侧固定板11,11’、一个带正反螺扣的螺棒12,数个固定夹13、数个钢针14,两个侧固定板11,11’分别垂直固定在螺棒12的两端,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将原有的固定针改为至少两个大头钉15或者至少两个牵开钩16(图2),大头钉15的一端为大头端151(参见图3至图3-2),该大头端的顶面向内形成弧凹面1511,大头钉的大头端的端顶平面与钉身的垂直平面成20度角,于此弧凹面1511形成一个垂直于此弧凹面的小尖钉状防滑尖1512;大头钉的另一端152固定在侧固定板上;而牵开钩16一端形成弯钩161,此弯钩与钩身呈110度角,弯钩161内侧形成有小尖钉状防滑尖1611,另端固定在一侧固定板上。
权利要求1.一种骨盆复位固定器,包括两个侧固定板、一个带正反螺扣的螺棒,数个固定夹、数个钢针,两个侧固定板分别垂直固定在螺棒的两端,其特征是还包括至少两个大头钉或者至少两个牵开钩,大头钉的一端为大头端,该大头端的顶面向内形成弧凹面,于此弧凹面形成一个垂直于此弧凹面的小尖钉状防滑尖;大头钉的另一端固定在侧固定板上;牵开钩一端形成弯钩,弯钩内侧形成有小尖钉状防滑尖,另端固定在一侧固定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盆复位固定器,其特征是所述大头钉的大头端端顶平面与钉身的垂直平面成15~20度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盆复位固定器,其特征是所述牵开钩的弯钩与钩身呈105~110度角。
专利摘要一种骨盆复位固定器,包括两个侧固定板、一个带正反螺扣的螺棒,数个固定夹、数个钢针,两个侧固定板分别垂直固定在螺棒的两端,其特征是还包括至少两个大头钉或者至少两个牵开钩,大头钉的一端为大头端,该大头端的顶面向内形成弧凹面,于此弧凹面形成一个垂直于此弧凹面的小尖钉状防滑尖;大头钉的另一端固定在侧固定板上;牵开钩一端形成弯钩,弯钩内侧形成有小尖钉状防滑尖,另端固定在一侧固定板上。使用它可完全达到使用器械动态加压使易位骨盆复位、碎裂骨盆愈合生长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B17/58GK2446961SQ0025034
公开日2001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日
发明者周俊清, 石文元 申请人:石文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