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润滑方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996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窥镜润滑方便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方便往医用内窥镜镜身涂抹润滑剂的内窥镜润滑方便夹。
背景技术
现临床常用的内窥镜,如纤维结肠镜、胃镜等,使用前常常需涂抹润滑剂。常用的方法是用沙布蘸取石腊油涂抹于内窥镜镜身,但在涂抹的过程中往往会使腊油涂到内窥镜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同时涂抹起来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往内窥镜镜身涂抹润滑剂时不污染镜头、使用方便的内窥镜润滑方便夹。
本实用新型内窥镜润滑方便夹,包括夹体,夹体由两个半圆柱筒通过一侧铰链活动连接而成,半圆柱筒的外边缘设计有内折边,围成半圆柱形凹槽,夹体的开合处设计有夹扣,扣合后形成一个圆柱筒形;夹体凹槽内放置有一块长方形海绵,由夹体的外边缘的内折边限位,夹体扣合后,海绵随夹体变形成一个圆柱筒形。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只润滑镜身,不污染镜头,可保持镜头的清晰度,利于观察。夹体内的海绵可随时更换,预防交叉感染。不同直径的内窥镜润滑方法相同,只需调换不同厚度的海绵。粗一点的内窥镜选择薄一点的海绵,细一点的内窥镜选择厚一点的海绵,使内窥镜镜身的直径与方便夹中空的直径大致相等,利于润滑的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窥镜润滑方便夹的夹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说明,现将各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夹体;2、夹扣;3、内折边;4、凹槽;5、铰链;6、海绵。
本实用新型内窥镜润滑方便夹的夹体结构如图1所示。夹体1由两个半圆柱筒通过一侧铰链活动连接而成,半圆柱筒的外边缘设计有内折边3。围形成半圆柱形凹槽4。夹体开合处设计有夹扣2,扣合后形成一个圆柱筒形。本实用新型在夹体凹槽内放置有一块长方形海绵6(另见图3),由夹体的外边缘的内折边3限位,夹体扣合后,海绵随夹体变形成一个圆柱筒形(另见图3、图4),海绵中心形成一个圆柱孔,用于穿过内窥镜镜身。本实用新型夹体可选用塑料材料,也可选用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1)按下夹扣,打开方便夹,往凹槽中的海绵上滴适量的石腊油,用量为既能达到润滑目的又不致石腊油外溢为宜。
(2)将内窥镜镜身管放入方便夹凹槽中的海绵上,关上方便夹。上下拉动方便夹,即起到了润滑目的,用毕。打开方便夹,取出内窥镜。
(3)凹槽中的海绵可随时更换,以适用不同的病人使用,也可预防交叉感染。
(4)方便夹的外壁为比较光滑的塑料,有利于手的握持而不会损伤手。
权利要求1.一种内窥镜润滑方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夹体(1),夹体(1)由两个半圆柱筒通过一侧铰链(5)活动连接而成,半圆柱筒的外边缘设计有内折边(3),围成半圆柱形凹槽(4);夹体开合处设计有夹扣(2),扣合后形成圆柱筒形;夹体(1)凹槽内放置有一块长方形海绵(6),由夹体(1)的外边缘的内折边(3)限位,夹体扣合后,海绵随夹体变形成一个圆柱筒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窥镜润滑方便夹,适用于往医用内窥镜镜身涂抹润滑剂。本实用新型包括:夹体,夹体由两个半圆柱筒通过一侧铰链活动连接而成,半圆柱筒的外边缘设计有内折边,围成半圆柱形凹槽。夹体开合处设计有夹扣,扣合后形成一个圆柱筒形。夹体凹槽内放置一块长方形海绵,由夹体的外边缘的内折边限位,夹体扣合后,海绵随夹体变形成一个圆柱筒形,海绵中心形成一个圆柱孔,用于穿过内窥镜镜身。本夹使用时打开夹扣,往海绵上滴上适量石蜡油,将内窥镜镜身放入夹中,关上夹子,上下拉动夹子即起到润滑目的。本夹使用方便,不污染镜头,可保持镜头的清晰度,利于观察。海绵可随时更换,以适应不同的病人使用,可预防交叉感染。
文档编号A61B19/00GK2507417SQ01268790
公开日2002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8日
发明者王凤侠, 张淑娟, 田娟, 韩颖, 姜虹 申请人:王凤侠, 张淑娟, 田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