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卧式全方位红外粒子波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0419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卧式全方位红外粒子波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红外粒子波治疗仪的改进,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立卧式全方位红外粒子波治疗仪。
背景技术
目前业已商业化的红外粒子波治疗仪,大体上可分为台式和落地式两种。它们均在为犯者治疗疾病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疾病,如前列腺增生,会荫部位疾病等,上述两种治疗仪就难于实施治疗了。特别是对于一些只能久卧无法坐立的病人来说,上述两种治疗仪就更无能为力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制作的一种立卧式全方位红外粒子波治疗仪。
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主要由发射器、控制器、调节杆、睾丸托盘、支架、背架、坐架、坐板、背板和扶手等部分组成。
发射器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部件。它包括有发射管,管罩和护罩。发射管用专用粉末,经压制成型、高温焙烧等工艺程序制作而成。
控制器是本实用新型的关健部件。它包括有定时器、电源开关、保险丝等。通过控制器内的滑杆带动与其衔接的调节杆可自如旋转到所需的位置,并固定起来进行治疗。
调节杆是本实用新型的重要部件。调节杆呈“L”型,其前端与发射器外的管罩相衔接,顶部与控制器内的滑杆相衔接。
支架又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且前支架的着地横杆上装有两个定向轮,其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个扶手相衔接。后支架与背架下端相衔接。坐架上装有活动坐板,其后横杆上装有两个换向轮,前横杆中间位置内侧装有睾丸托盘。背架上装有活动靠背板。
本实用新型的机理是发射器接通电源后,发射管逐渐发热,将热能转换为一种可辐射的红外粒子波,通过辐射能量传递,使人体不断吸收,为细胞活动提供动力,加速肌体物理生化过程,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调节植物神经系统,提高组织再生能力。从而可以做到抑制细菌和病毒活性,起到消炎、镇痛、止痒、减少渗液,愈合伤口,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调节杆与控制器内滑杆相衔接及与支架、背架、坐板和背板等相结合的结构,从而可以做到全方位旋转和立、卧两用,即收起来为立式,展开来为卧式。可以适合不同场合、不同疾患的需要,并具有辐射强度高(达3500MW/CM2),工作寿命长(达2000h)、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它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红外粒子波治疗仪。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它主要包括了背架1、活动靠背板2、扶手3、前支架4、活动坐板5、睾丸托盘6、发射器7、定向轮8、换向轮9、坐架10、控制器11、定时器12、保险丝13、电源开关14、后支架15和调节杆16。图中省略了电源线和电源插头。
实施方式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射管为专用粉末经压制、焙烧成型,各支架、坐架及调节杆为中20普通钢管压弯成型,睾丸托盘为通用2毫米厚铅板制成,坐板和靠背板可为喷塑多层板或其它类型板材,其余均为通用件。
权利要求1.一种立卧式全方位红外粒子波治疗仪,主要由发射器7、控制器11、调节杆16、前支架4、定向轮8、坐架10、换向轮9、活动坐板5、睾丸托盘6以及后支架、背架、活动靠背板和扶手等构成,其特征在于调节杆16呈“L”型,其前端与发射器7外的管罩相衔接,顶部与控制器11内的滑杆相衔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坐架10上装有活动坐板5,其后横杆上装有两个换向轮9,前横杆中间位置内侧装有睾丸托盘6。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前支架4的着地横杆上装有两个定向轮8,其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个扶手3相衔接。
专利摘要立卧式全方位红外粒子波治疗仪主要由发射器、控制器、调节杆、睾丸托盘、支架、背架、背板、坐架、坐板等部分组成。其机理是发射管将热能转换为红外波,通过辐射传入人体,加速肌体物理生化过程,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组织再生能力,可以做到抑制细菌和病毒活性,起到消炎止痛,减渗液,愈合伤口的目的,采用调节杆与控制器内滑杆衔接及与支架、背架、坐板和背板相结合的结构,做到全方位旋转和立、卧两用,适合不同场合和不同疾患的需要,并具有辐射强度高、工作寿命长、操作简单和使用方便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N5/06GK2553832SQ0222882
公开日2003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8日
发明者陈业勷 申请人:陈业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