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护轮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347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特护轮椅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需特殊护理的体弱、残瘫病人使用的轮椅,尤其是带有支承随动装置、床面宽度调整装置和病人提升装置的轮椅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长度、宽度尺寸较小的床架后部配置支承随动装置,该装置有一下边开口的长框形导轨刚性连接在床架上,其上有一带挡边的导轮可上下灵活滚动,导轮轴与一支承杆上端铰接,并与一上连杆下端销死,该上连杆上端与背框铰接,而上述支承杆下端安装支承轮,在该支承杆中点位置铰接一下连杆,下连杆另一端铰接在长框形导轨下端,该下连杆两铰接中心之间距离等于支承杆上铰接中心到支承轮中心距离的1/2。当病人上身随背框下降时,床体和病人重心将后移,这时与背框铰接的上连杆推动导轮延长框形导轨垂直下降,支承杆上端延相同路径随之下降,该支承杆同时受到与之铰接的下连杆约束,必然驱使其下端安装的支承轮向后做平移运动,反之亦然;从而解决了后支承轮自动随床体和病人重心同步平移问题。
在床架两侧上方固定床面宽度调整装置,该装置有一活动床面,可形成水平和垂直两种状态,水平状态时床面加宽,垂直状态时床面变窄,无论床面加宽或变窄,护拦均保持垂直,不影响发挥护拦作用,在床面加宽状态下,护拦可任意提上或放下,以便病人上、下床。上述活动床面一边与固定在床架上的槽形件上端铰接,另一边与一窄槽形连杆上端铰接,该窄槽形连杆下端与一宽槽形连杆一端铰接,宽槽形连杆另一端与上述槽形件下端铰接,如此顺序铰接成一平行四边形,窄槽形连杆寓于宽槽形连杆中,宽槽形连杆寓于槽形件中;为保持活动床面水平性,在槽形件底端焊接一水平拖板,拖住宽槽形连杆;护拦立柱寓于窄槽形连杆中并与之铰接,在护拦立柱间的横撑中部设有弹簧插销装置,平时弹簧可将插销弹入位于活动床面水平面或侧面的定位孔中,插销与握柄相连,手握握柄可使上述活动床面形成水平、垂直两种状态,也可实现护拦放下,或提起,在需要的状态下松开握柄,即可完成操作。
在背框两侧边框上配置小护拦部件也可形成水平和垂直两种状态,水平状态时使背框床面加宽,垂直状态时可在轮椅和多功能护理床两种形态时起护拦作用,该部件有一槽形件与背框上的侧边框固接,一下部开有长孔的护拦立柱寓于槽形件中,槽形件槽壁上有销孔,一销轴穿过该孔和护拦立柱下部的长孔,将小护拦部件垂直定位在槽形件中,使之在轮椅或多功能护理床形态下起护拦作用,向上提小护拦并向外翻转达到水平状态时恰好被焊在槽形件下边的挡片拖住,实现背框床面加宽,加上上述活动床面加宽的床面为病人提供了舒适安全的床面宽度。
在床架顶部通过臀框固定由背框、臀框、大腿框、足框相互铰接而成的三折式床框,在其背框后面配置病人提升装置,该装置中的导柱上端固定在上横樑两端,装有轴承的轴承套固定在上横樑中间,丝杆上部轴径,装入轴承内孔,丝杆顶端安装手轮,丝杆螺纹部分旋出固定在提升框底边框上的螺母,同时导柱下端穿过与螺母对称配置的导套并装入位于下横樑两端的定位孔,而丝杆下端轴径装进位于下横樑中间外有轴承套的轴承。利用紧定螺钉将上横樑和下横樑固定在背框同一基面上,提升框的顶边框位于病人头部上方。转动丝杆顶端手轮,可使提升框在导柱上上下自如滑动;在轮椅形态时,提升框顶边框位于病人头上方,上面挂有吊带背心,当病人穿上吊带背心时,转动手轮可提升病人使其臀部略微离开床面,以便脱穿裤子解便;在多功能护理床形态时,提升框顶边框可做头部护拦使用。
在床架后上部和背框之间铰接背框调整装置,该装置用气弹簧做驱动元件,其一端与床架后上部的支座铰接,另一端与固定在背框上的支架铰接,一压杆通过销轴装在支架上,压杆前端与气弹簧控制触头接触,下端与一⊥型杆垂直部分固接,而水平部分延至背框上的握柄下方与对称配置的控制手柄连成一体;当手握控制手柄时可使气弹簧解除自锁,背框可在0°至90°范围内自由调整,在需要的背框角度松开控制手柄即完成背框调整。
另外,在床架上部臀框下方配置解便装置,该装置采用滚珠导轨结构,吊挂在床架顶部下方,减少了结构件;在大腿框下方配置大腿框仰角调整装置,在足框护拦部位有足框调整装置,在床架两侧后边装充气或实心胶轮,前装万向脚轮,刹车装置,扶手以及生活台面,输液吊架附件。
综上所述,当手握背框调整装置控制手柄将背框调到90°,后支承轮自动收回,并用床面宽度调整装置将活动床面调成垂直,用足框调整装置将足框向下调70°至80°,并用大腿框仰角调整装置使大腿框略抬起,此时将形成轮椅形态,并具有轮椅占地面积小,移动灵活之特点;如病人穿上吊带背心,并转动提升装置手轮和解便装置手柄即可及时进行解便;如反向操作,将形成多功能护理床形态,并具有加宽的床面和良好的舒适度,安全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现有坐卧两用轮椅后支承需人工调整带来的不便和安全隐患,也克服了现有多功能护理床,床架长,体积大,移动不灵活的缺点。由于采取了握柄或摇柄操作方式,实现了轮椅,多功能护理床的快捷转换,提高了病人平卧时舒适度和安全感,避免了从轮椅到睡床之间反复转移病人给病人和护理人员带来的心理和体力上的负担;解决了因病人压住裤子而影响利用现有解便装置及时解便问题;并使其解便装置结构得到简化。


图1是总体结构配装图图2是病人提升装置正视图图3是床面宽度调整装置结构图图4是调整足框起落的控制结构图图5是图4的侧视图图6是足框起落装置中拔销机构图图7是解便装置结构配置图图8是大腿框起落控制结构图图9是手动斜撑部件图
图10是小护拦调整结构图
图11是吊带背心示意图
图12是支承随动装置结构图
图13是床面加宽装置第二实施方案主视图
图14是
图13的右视图床面宽度调整装置III有两种实施方案。在
图1和图3所示的第一种实施方案中有一活动床面20,其一边与固定在床架40上的槽型件57上端铰接,另一边与窄槽形连杆54上端铰接,而窄槽形连杆54的下端寓于宽槽形连杆56槽中,并与宽槽形连杆56左边铰接,宽槽形连杆56右边寓于槽形件57的槽中并与槽形件57下端铰接;以上每个铰接中心点之间的连线成一平行四边形;在槽形件57底端焊接一水平拖板58,用以保持在床面加宽状态时活动床面20的水平性;侧护拦109上的立柱19寓于窄槽形连杆54中并通过销轴55与之铰接,正对横撑110中间通孔,焊接一带内挡边的导管18,一上部带螺纹的插销50和弹簧51装入导管18中,平时弹簧51可将插销50弹入位于活动床20水平面上的定位孔122′或侧面上的定位销孔122中;利用插销50上部螺纹和螺母49、螺母47固定操作手柄48,操作手柄48两端为扁片形状,可分别插入两个小立柱52上部导槽53中,限制手柄48只能上、下滑动,不能以插销50为中心转动,以此规定操作手柄48的操作位置;螺母49′可调整插销50插入定位孔122或122′的深度;当向上提操作手柄48时,插销50从活动床面20水平面上的定位孔122′中拔出,继续握住操作手柄48向上提侧护拦109,活动床面20和宽槽形连杆56分别以与槽形件57铰接中心为中心顺时针转动,直到图3所示双点划线位置,然后松开操作手柄48,插销50在弹簧51作用下被弹入位于活动床面20侧面上的定位销孔122,此时即完成床面宽度调小;用同样操作方法使活动床面20恢复到图3实线所示水平位置时,即完成床面宽度加宽;不论床面宽度如何变换,护拦109都保持垂直状态;当活动床面20处在水平位置时,不松开操作手柄48,不让插销50插入定位销孔122,同时向外翻转护拦109,可使护拦109放下,以便病人上床、下床。

图13、
图14所示床面宽度调整装置III第二种实施方案中,活动床面20′其一边与固定在床架40上的静片57′上端用销轴A铰接,另一边与动片54′上端用销轴B铰接,而动片54′的下端通过销轴C和两个隔环127与两片相同的长片56′一端铰接,隔环127保证了长片56′在绕铰接中心运动时处于等间距状态,并避免与销轴A发生干涉;长片56′的另一端与静片57′下端通过销轴D铰接,以上每个铰接点中心连线成一平行四边形;在静片57′底端焊接一水平拖板58′,用以保持在床面加宽状态时活动床面20′的水平性。
护拦109上的立柱19下端固接一U形件19′,U形件19′通过销轴E铰接在动片54′上,并通过隔环124保证U形件19′中线与静片57′中线重合;其他相关控制结构件的配置及其作用与第一实施方案的叙述相同,不再重述。
当向上提操作手柄48时,插销50从活动床面20′水平面上的定位孔122′中拔出,继续握住操作手柄48向上提护拦109,活动床面20′和长片56′分别以与静片57′铰接中心为中心逆时针转动直到
图13所示双点划线位置,即使C点移至C′,B点移至B′,活动床面20′侧面上的定位孔122变为处于水平面上,然后松开操作手柄48,插销50在弹簧51作用下被弹入定位孔122中,此时即完成床面宽度调小;用同样操作方法使活动床面20′恢复到
图13实线所示水平位置时,即完成床面宽度加宽。
不论床面宽度如何变换,护拦109都保持垂直状态。
当活动床面20′处在水平位置时,不松开操作手柄48,不让插销50插入定位销孔122′,同时向外翻转护拦109,可使护拦109放下,以便病人上下床。
在床面宽度调整装置III第二实施方案中,由于用单片形杆件替代了在第一实施方案中的槽形杆件,使结构简化,体积减小,降低了制造成本。

图1,图2中,病人提升装置I配置在背框14后面。该装置中的导柱46上端固定在上横樑45两端,装有轴承114的轴承套4固定在上横樑45中间,丝杆5上部轴径3装入轴承114内孔,丝杆5顶端安装手轮2,丝杆5螺纹部分旋出固定在提升框1底边框上的螺母6,同时导柱46下端穿过与螺母6对称配置的导套44并装入位于下横樑45′两端的定位孔,而丝杆5下端轴径3′装进位于下横樑45′中间外有轴承套4′的轴承114′,利用紧定螺钉115将上横樑45和下横樑45′固定在背框14同一基面上;当转动手轮2时,提升框1沿导柱46可上、下自如滑动,提升框1的顶边框位于病人头部上方,上面挂有吊带背心,当病人穿上吊带背心时,转动手轮2可使病人臀部略微离开床面,以便脱、穿裤子;当平卧时提升框1可做头部护拦。

图11中,吊带背心吊挂在提升框1上,由吊带117,带扣121,系于腋下的腋下带119和系于肋下的肋下带120组成,腋下带119和肋下带120上也配备带扣121;吊带117与腋下带119及肋下带120在垂直交叉处牢固缝接,腋下带119、肋下带120又与内衬柔软的背心118牢固缝接,背心118由尼龙扣126调节松紧度,吊带117,腋下带119,肋下带120由带扣121调节松紧度,吊带117用有一定柔性的尼龙编织带制造。当提升框1上升时,穿有吊带背心的病人随之上升,病人臀部略微离开床面,即可给病人脱、穿裤子。
此外,在护拦109上装有扶手21,生活台面附件22和输液吊架附件24,可满足病人休息、生活及治疗需要。

图10所示小护拦部件59中有一槽形件103通过过渡件104与背框14侧边框固接下部开有长孔105的护拦立柱101寓于槽形件103中,槽形件103槽壁上有销孔,销轴102穿过槽形件103槽壁上的销孔和护拦立柱101下部的长孔105,将小护拦部件59垂直定位在槽形件103中,槽形件103的槽底面与护拦立柱101下端的元弧106相切,挡片111顶面与元弧106的圆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小护拦部件59对处于座姿的病人上身起到拦护作用,适合轮椅使用需要。当上提小护拦部件59并向外翻达到水平位置时,护拦立柱101被焊在槽形件103下边的挡片111拖住,使背框床面加宽,适合护理床使用需要。

图1和图7中,臀框15和大腿框16正下方配置解便装置VI,该装置的便盆载体35两侧壁上部折弯成平肩。平肩上面和下面分别焊接钢球保持器78和79,其中放入钢球33,并一体装入焊接在床架40横撑上的直角导轨34中,在便盆载体35和便孔盖76之间铰接连杆77,便孔盖76和曲柄74固接在轴73上,曲柄74与常用的丝杆螺母管机构75铰接。当转动摇柄37时,由于丝杆螺母管机构75另一端被支架113上的支轴113′限定,结果使丝杆螺母管机构75向左延伸并驱动曲柄74顺时针转动使轴73和便孔盖76也顺时针转动,当便孔盖76转到图7所示双点划线位置时,便孔112被打开,同时连杆77将便盆载体35拉到便孔112正下方,供病人解便。便后反向转动摇柄37,则便孔盖76将便孔112盖上,同时便盆载体35回到初始位置,护理人员可将便盆载体35中的便盆拿去清洗。由于采用了滚珠导轨结构,使便盆载体35在承受来自连杆77的向上、向下压力情况下移动轻便、灵活,同时使该装置结构更紧凑、简化。

图1中,三折式床框II由背框14、臀框15、大腿框16和足框17互相铰接构成,臀框15与床架40固定,可满足病人平卧、半卧、曲腿、端坐、平坐等各种体姿变换需要。床架40下方前装一对万向脚轮36,后装一对充气或实心胶轮32,床架40下边框上固定常用的刹车部件V。
背框调整装置VIII有两种实施方案。
图1所示为第一种实施方案。在该实施方案中,背框14和床架40之间铰接气弹簧部件。在气弹簧部件中,气弹簧13的一端与床架40上的支座39铰接,另一端通过小铰架8与固定在背框14上的支架7铰接,支架7上还铰接一压杆10,压杆10下面与⊥型杆108的垂直部分固接,其水平部分与握柄11下方对称配置的控制手柄12连成一体。当手握握柄11分出手指向上提控制手柄12时,压杆10绕其铰接中心向下转动,压下触头9,使气弹簧13解除自锁,可在0°至90°范围内任意调整背框14起落。当手指离开控制手柄12时,气弹簧13恢复自锁,背框14被锁定。
图9所示为第二种实施方案。在该实施方案中,手动斜撑部件有一斜撑管96,下端与床架40上的支座39铰接,上部可在摆套95中滑动,摆套95能在两个同心安装在支架97上的螺丝支轴100之间摆动。摆套95下部焊接一带导槽的导管92,其内装拔销94,平时,拔销94在弹簧91作用下插入斜撑管96相应的销孔中,将斜撑管96锁定,触销93穿过导管92上的导向槽垂直固定在拔销94上,挡片90和弹性挡圈89挡住弹簧91并使之形成初始弹力。上述支架97一端与背框14垂直固接,另一端与握柄11固接,控制手柄88前端穿过握柄11前端的限位槽并通过轴销98与之铰接。当握住握柄11和控制手柄88时,机械手指99以销轴98为中心顺时针转动,推动触销93和拔销94左移,使斜撑管96解除自锁,同样可在0°至90°范围内任意调整背框14的起落。当手松开控制手柄88时拔销94在弹簧91作用下,被弹入排列在斜撑管96上的相应定位孔中,将背框14锁定。
以上两种支撑部件控制手柄靠近握柄,操作动作小,方便快捷。
图8所示大腿框仰角调整装置IX,为满足病人平卧时曲腿要求,并避免背框14升起时人体向前窜动。该装置有一杠杆80与轴73一端空套,杠杆80的短臂与另一丝杆螺母管机构75′铰接,杠杆80的长臂与一带球铰的顶杆81铰接,顶杆81另一端也带球铰与大腿框16铰接;当转动摇柄38时,丝杆83在螺母82中转动,由于丝杆83被支架84上的支轴85限定,结果使螺母82和丝杆螺母管机构75′右移,杠杆80以轴73为中心逆时针转动,长臂向上推顶杆81,使大腿框16仰角增大;大腿框16仰角适当增大可以阻止当背框升起时人体向前窜动,也可与调整足框17协调起来,达到平卧时曲腿要求。
在图4,图5所示的足框调整装置VII中,足护拦17的横撑63中间有一通孔,上面焊接一空心管61,内装空心导柱62,在空心导柱62上部螺纹部分用螺母O′、O″夹固一控制手柄60,控制手柄60两端为扁片形状,可分别插入立柱52′上部导槽中,限制控制手柄60只能上、下滑动,不能以空心导柱62为中心转动,以此规定控制手柄60的操作位置。螺母49″限定控制手柄60的下限位置,拉线107一端的钢丝从空心导柱62中心穿过,顶端露出部分用标准夹丝螺钉59夹牢,阻止钢丝被抽出;拉线107另一端的钢丝(见图6)与导管65中的拔销66通过压接在钢丝上的铅轴107′活动连接;螺帽64旋在导管65上挡住弹簧67并使之形成初弹力,弹簧67将拔销66弹入支承管68的定位孔中,上述导管65另一端垂直焊接在摆套69上,支架70上相对同心固定两支轴71,摆套69架在两支轴71之间可摆动,支承管68上端与足框17铰接。当向上提手柄60时,导柱62带着钢丝随之上升,拉动拔销66从支承管68的定位孔中拔出,继续握住手柄60可随意调整足框17的下降角度;当松开手柄60时弹簧67又将拔销66弹入新的定位孔中将支承管68锁定,同时将足框17锁定。
权利要求1.一种特护轮椅床,在床架(40)相应部位配置三折式床框(II)、前轮(36)、后轮(32)、刹车装置(V)、握柄(11)、解便装置(VI)、足框调整装置(VII)、在护拦部件(109)上装有扶手(21)及生活台面附件(22)、输液吊架附件(24),其特征是支承随动装置(IV)配置在床架(40)后部,床面宽度调整装置(III)通过槽形件(57)或静片(57′)固定在床架(40)两侧上方,在背框(14)两侧边框固接小护拦部件(59),而在背框(14)背面固定病人提升装置(I),吊带背心(23)吊挂在提升框(1)上,大腿框调整装置(IX)配置在大腿框(16)下方,背框调整装置(VIII)铰接在背框(14)和固定在床架(40)后上部的支座(39)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护轮椅床,其特征是支承随动装置(IV)通过下边开口的长框形导轨(26)刚性连接在床架(40)后部,在长框形导轨(26)上有一带挡边的导轮(43),导轮(43)内孔装有导轮轴(27),导轮轴(27)与支承杆(28)上端铰接并与上连杆(25)下端销死,该上连杆(25)上端与背框(14)铰接,而支承杆(28)下端安装支承轮(31),在支承杆(28)中点位置铰接一下连杆(41),该下连杆(41)下端与螺丝销轴(29)的光轴部分铰接,螺丝销轴(29)另一端有螺纹,由螺母(125)和带定位槽的夹板(42)将长框形导轨(26)下边开口部位夹牢,下连杆(41)两铰接中心之间距离等于支承杆(28)上铰接中心到支承轮(31)中心之间距离的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护轮椅床,其特征是床面宽度调整装置(III)在床架(40)两侧上方固定的槽形件(57)上端与活动床面(20)一边铰接,活动床面(20)另一边与窄槽形连杆(54)上端铰接,该窄槽形连杆(54)下端与宽槽形连杆(56)一端铰接,宽槽形连杆(56)另一端与槽形件(57)下端铰接。如此顺序铰接成一平行四边形,窄槽形连杆(54)寓于宽槽形连杆(56)中,宽槽形连杆(56)寓于底端焊有水平拖板(58)的槽形件(57)中,下端制成元弧状的护拦立柱(19)寓于窄槽形连杆(54)中并通过销轴(55)铰接在窄槽形连杆(54)的槽壁上,护拦横撑(110)中部有一通孔,正对该通孔垂直固接一带内挡边的导管(18),导管(18)中有插销(50)和弹簧(51),在活动床面(20)水平面上有定位孔(122′),侧面上有定位孔(122),插销(50)可插入定位孔(122′),也可插入处于垂直状态时的活动床面(20)侧面上的定位孔(122),插销(50)上部有螺纹并通过螺母(47)、(49)固定操作手柄(48),操作手柄(48)两端为扁片形状,可分别插入两个护拦小立柱(52)上部导槽(53)中,调整螺母(49′)旋到插销(50)有螺纹部分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护轮椅床,其特征是床面宽度调整装置(III)在床架(40)两侧上方固定的静片(57′)上端与活动床面(20′)一边用销轴(A)铰接,活动床面(20′)另一边与动片(54′)上端用销轴(B)铰接,动片(54′)的下端通过销轴(C)和两个隔环(127)与两片相同的长片(56′)一端铰接,长片(56′)的另一端与静片(57′)下端通过销轴(D)和另外两个隔环(127)铰接,在静片(57′)底端固接水平拖板(58′),护拦立柱(19)下端固接一U形件(19′),U形件(19′)通过销轴(E)铰接在动片(54′)上,在动片(54′)两侧的销轴(E)轴径上套有隔环(1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护轮椅床,其特征是病人提升装置(I)中的导柱(46)上端固定在上横樑(45)两端,装有轴承(114)的轴承套(4)固定在上横樑(45)中间,丝杆(5)上部轴径(3)装入轴承(114)内孔,丝杆(5)顶端安装手轮(2),丝杆(5)螺纹部分旋出固定在提升框(1)底边框上的螺母(6),同时导柱(46)下端穿过与螺母(6)对称配置的导套(44)并装入位于下横樑(45′)两端的定位孔,而丝杆(5)下端轴径(3′)装进位于下横樑(45′)中间外有轴承套(4′)的轴承(114′),利用紧定螺钉(115)将上横梁(45)和下横梁(45′)固定在背框(14)同一基面上,提升框(1)的顶边框位于病人头部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护轮椅床,其特征是吊带背心(23)由吊带(117)吊挂在病人提升装置(I)的顶边框(1)上,吊带(117)与腋下带(119)和肋下带(120)的垂直交叉处牢固缝接,腋下带(119)和肋下带(120)与背心(118)牢固缝接,尼龙扣(126)与内衬柔软的背心(118)牢固缝接,吊带(117)、腋下带(119)、肋下带(120)均有带扣(1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护轮椅床,其特征在是小护拦部件(59)有一槽形件(103)通过过渡件(104)与背框(14)侧边框固接,下部开有长孔(105)的护拦立柱(101)寓于槽形件(103)中,槽形件(103)槽壁上有销孔,销轴(102)穿过槽形件(103)槽壁上的销孔和护拦立柱(101)下部的长孔(105),将小护拦部件(59)垂直定位在槽形件(103)中,槽形件(103)的槽底面与护拦立柱(101)下端的元弧(106)相切,挡片(111)顶面与元弧(106)的圆心在同一水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护轮椅床,其特征是所述解便装置(VI)其便盆载体(35)两侧壁上部折弯成平肩,平肩上面和下面分别焊接钢球保持器(78)和(79),其中放入钢球(33),并一体装入焊接在床架(40)上的直角导轨(34)中,吊挂在直角导轨(34)上,在便盆载体(35)和便孔盖(76)之间铰接连杆(77),便孔盖(76)和曲柄(74)固接在轴(73)上,曲柄(74)与常用的丝杆螺母管机构(75)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护轮椅床,其特征是大腿框调整装置(IX)有一空套在轴(73)上的杠杆(80),杠杆(80)的短臂与一丝杆螺母管机构(75′)铰接,杠杆(80)的长臂与一带球铰的顶杆(81)铰接,顶杆(81)另一端也带球铰,与大腿框(16)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护轮椅床,其特征是背框调整装置(VIII)气弹簧(13)的一端与固定在床架(40)后上部的支座(39)铰接,另一端通过小铰架(8)与固定在背框(14)上的支架(7)铰接,支架(7)上还铰接一压杆(10),压杆(10)下面与⊥型杆(108)的垂直部分固接,⊥型杆(108)的水平部分与握柄(11)下方对称配置的控制手柄(12)连成一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护轮椅床,其特征是背框调整装置(VIII)有一下端与床架(40)上的支座(39)铰接、上部可在摆套(95)中滑动、有定位孔的斜撑管(96),背框(14)上焊接支架(97),其上同心安装两个螺丝支轴(100),摆套(95)可在两个螺丝支轴(100)之间摆动,摆套(95)下部焊接一带导槽的导管(92),内装拔销(94),触销(93)穿过导管(92)上的导槽垂直固定在拔销(94)上,拔销(94)后边有弹簧(91)、挡片(90)和弹性挡圈(89),上述支架(97)与前部开有限位槽的手柄(11)焊接,控制手柄(88)前端扁片部分穿过手柄(11)前部限位槽并通过轴销(98)与手柄(11)铰接,而机械手指(99)部分与触销(93)接触。
专利摘要一种特护轮椅床,属于需特殊护理的体弱残瘫病人使用的轮椅,尤其是装有支承随动装置,床面宽度调整装置和病人提升装置的轮椅床。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轮椅后支承需人工调整带来的不便和安全隐患,及多功能护理床移动不灵活的缺点,实现轮椅、多功能护理床相互间快捷转换,避免在其间反复转移病人,解决因病人压住裤子影响及时解便问题;设置了支承随动装置,其后支承可随床体和病人重心同步平移;床面宽度调整装置及小护栏,可使床面加宽;病人提升装置、解便装置以及便于改变病人体位的背框调整装置、大腿框调整装置和足框调整装置,并配备吊带背心、生活台面、输液吊架附件;适用于需特殊护理的不能下床或不便下床的体弱、残瘫病人。
文档编号A61G7/00GK2560331SQ0223488
公开日2003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2日
发明者张维元 申请人:张维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