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内动脉取材用胸骨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249阅读:1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乳内动脉取材用胸骨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胸外科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内动脉取材用胸骨撑开器。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冠心外科发展缓慢的原因并非是我国病人少,这是因为首先、病人不了解,或者说不少病人还不知道冠心病可以手术治疗,只知道心绞痛时吃点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其次、冠状动脉造影没有达到普及开展,使许多冠心病人得不到及时诊断,影响了对他们的下一步治疗;还有、我国早年开展冠状动脉搭桥的死亡率太高,使病人不敢轻易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而我国冠心病人的冠状动脉血管比外国人明显细小,使手术的难度明显加大,死亡率也增加。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的进步,有经验的医院手术病死率已降至1%以下,我国冠心病人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将会越来越多。
目前,又有一种新的搭桥方法即“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在广泛开展,其进一步提高了医疗质量,降低了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对过去传统的常规内、外科治疗不能奏效的冠心病病人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对病人病情的尽快恢复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此项外科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临床使用,不仅简化了手术步骤,同时更重要的是将手术早期的治疗,从高不可侧的治疗护理中解放出来,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术后的治疗和护理质量,给医务人员和患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即医生在跳动的心脏表面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所谓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是让心脏搏出的血,从主动脉经过所架的血管桥,引到狭窄或梗阻的冠状动脉远端而到达缺血的心肌,从而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所搭的“桥”的来源,目前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取自病人下肢的静脉(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第二种,自身的乳内动脉。手术中使用左侧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已成为冠状动脉外科的标准手术方法。长时间的临床观察表明,左侧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的血管桥,具有更高的长期通畅率,很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改善病人长期生存率。接受乳内动脉搭桥的患者很少发生心脏事件。在这种方法在手术中,要取一段较长并完好的乳内动脉,因此首先要将胸骨内壁上的乳内动脉暴露出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很方便的完成这项任务,使医生在剥离乳内动脉时既有很好的视野又有可操作的空间,而且在胸骨被牵开和掀起时,不易被折断、裂开,损伤周围神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步器由一个进步器端头、一个与所述的进步器端头一端相连的手柄、及与所述的进步器端头另一端相连的两个拨杆、圆帽构成;当摇动所述进步器的手柄时,所述的活动杆就可在所述的齿条上左右活动;而当所述的手柄停止摇动时,所述的活动杆也停止在所述的齿条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动叶片上还装有螺栓,所述的螺栓旋在所述的活动杆的螺孔内,顺时针旋转螺栓时,该螺栓慢慢伸出螺孔,顶着活动叶片的一边将其向下压,活动叶片带钩的一边便会抬起,左边的胸骨随之被掀起。直至胸骨内动脉暴露出来可以剥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乳内动脉取材用胸骨撑开器的进步器的转动和锁紧结构操作不仅简单、方便、灵活,并且非常可靠。另外,其活动杆同活动叶片通过搭环连接使活动叶片可以完成牵开胸骨和掀起胸骨两项任务,简化了手术器具,缩短了手术时间。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点,其可大大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效率,为医生提供了一种高效实用的手术工具。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步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进步器端头A向的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所述的固定叶片8与齿条1焊接,所述的齿条1上的齿形为矩形结构,其可给撑开胸骨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力。所述的活动叶片6与搭环5焊接,所述的活动杆2的一端搭钩在搭环5上,它们之间可以相对转动,所述活动杆2的另一端套在所述齿条1上,可在所述的齿条1上活动。
如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步器3主要由一个进步器端头10、一个与所述的进步器端头10一端相连的手柄9、及与所述的进步器端头10另一端相连的两个拨杆11、圆帽12构成;其中,所述的手柄9与所述的进步器端头10用铆钉连接可以相对转动,所述的拨杆11的一端同所述的圆帽12焊接,另一端同所述的进步器端头10焊接。这样,该所述的进步器3上的进步器端头10穿在所述的活动杆2孔内,所述的两个拨杆11分别嵌在所述的齿条1的齿内,当摇动所述进步器3的手柄9时,所述的活动杆2就可在所述的齿条1上左右活动;而当所述的手柄9停止摇动时,所述的活动杆2就固定在所述的齿条1上。
另外,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动叶片6上还装有螺栓4,所述的螺栓4旋在所述的活动杆2的螺孔内,这样,在旋转所述的螺栓4时,该螺栓4会慢慢地伸出螺孔,顶着所述的活动叶片6的一边将其向下压,而所述活动叶片6另一侧带活动叶片钩7的一边便就会慢慢抬起,满足掀起胸骨手术的要求。
最后,再通过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的手术操作过程,以便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1.手术前,需将乳内动脉取材用胸骨撑开器上的两叶片靠拢并处同一水平位置。2.胸骨锯开后,将固定叶片靠在右边胸骨旁并钩住,活动叶片靠在左边胸骨旁钩住。3.逆时针转动进步器,活动叶片随活动杆的移动而移动,逐渐将胸骨扩开。4.胸骨扩到可以手术时,停止转动进步器后,这时活动杆就被固定在齿条上,不会发生移动。5.顺时针旋转螺栓,螺栓慢慢伸出螺孔,顶着活动叶片的一边将其向下压,活动叶片带钩的一边便会抬起,左边的胸骨随之被掀起。直至胸骨内动脉暴露出来可以剥离。6.完成剥离后,逆时针旋转螺栓,使活动叶片恢复到水平位置。7.顺时针转动进步器,两叶片慢慢靠拢即可取出。
权利要求1.一种乳内动脉取材用胸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该胸骨撑开器主要包括一根L型的齿条(1)、与所述齿条(1)一侧相连的一个固定叶片(8)、一个套在所述的齿条(1)有齿一侧上活动的活动杆(2)、在所述的活动杆(2)的一端装有可推动所述活动杆(2)活动的进步器(3)、在所述活动杆(2)的另一端连有搭环(5)、活动叶片(6)、活动叶片钩(7),在所述的活动叶片(6)上还装有螺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内动脉取材用胸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叶片(8)与齿条(1)焊接,所述的齿条(1)上的齿形为矩形结构,所述的活动叶片(6)与搭环(5)焊接,所述的活动杆(2)的一端搭钩在所述的搭环(5)上,它们之间可以相对转动,所述活动杆(2)的另一端套在所述齿条(1)上,可在所述的齿条(1)上左右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内动脉取材用胸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步器(3)主要由一个进步器端头(10)、一个与所述的进步器端头(10)一端相连的手柄(9)、及与所述的进步器端头(10)另一端相连的两个拨杆(11)、圆帽(12)构成;其中,所述的手柄(9)与所述的进步器端头(10)用铆钉连接可以相对转动,所述的拨杆(11)的一端同所述的圆帽(12)焊接,另一端同所述的进步器端头(10)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乳内动脉取材用胸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步器(3)上的进步器端头(10)穿在所述的活动杆(2)孔内,所述的两个拨杆(11)分别嵌在所述的齿条(1)的齿内,当摇动所述进步器(3)的手柄(9)时,所述的活动杆(2)就可在所述的齿条(1)上左右活动;而当所述的手柄(9)停止摇动时,所述的活动杆(2)就固定在所述的齿条(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内动脉取材用胸骨撑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叶片(6)上还装有螺栓(4),所述的螺栓(4)旋在所述的活动杆(2)的螺孔内,这样,在旋转所述的螺栓(4)时,该螺栓(4)会慢慢地伸出螺孔,顶着所述的活动叶片(6)的一边将其向下压,而所述活动叶片(6)另一侧带活动叶片钩(7)的一边便就会慢慢抬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乳内动脉取材用胸骨撑开器。长时间的临床观察表明,左侧乳内动脉具有更高的长期通畅率,很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改善病人长期生存率。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乳内动脉取材用胸骨撑开器,其主要包括一根L型的齿条(1)、与所述齿条(1)一侧相连的一个固定叶片(8)、一个套在所述的齿条(1)有齿一侧上活动的活动杆(2)、在所述的活动杆(2)的一端装有可推动所述活动杆(2)活动的进步器(3)、在所述活动杆(2)的另一端连有搭环(5)、活动叶片(6)、活动叶片钩(7),在所述的活动叶片(6)上还装有螺栓(4)。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点,其可大大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效率,为医生提供了一种高效实用的手术工具。
文档编号A61B17/02GK2555777SQ02265038
公开日2003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26日
发明者戴海雄, 田芳, 张秉冠, 常兆华 申请人: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