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519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病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专用的护理病床,特别是一种便于患者坐卧、侧翻、大小便和离床外出的多功能病床。
(二)、背景技术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护理病床有很多品种,但一般结构都较复杂,床中的每一项功能都需用一专门的执行机构来操作完成,故生产成本都偏高,有碍其推广使用。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向公众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更便于患者使用的多功能病床。本新型病床也是由床架、铺板和铺板起落机构组装而成,但我们所述的床架是由头端一截的固定架和脚端的一张活动轮椅连接拼装组成;我们所述的铺板,包括有在固定架上头端部的一截活动铺板、固定架上臀部的一段固定板、活动轮椅上的座板及其平翻着的左扶手和右扶手上的衬板;活动铺板是由横向呈左、中、右并列着的三块板片、而且左板片和右板片分别与中板片的纵向侧边铰装构成,活动铺板的纵向两端横边搁置在固定架的横档上,固定架上的固定铺板面上的中间部位处设置着一个有盖的方便孔,铺板起落机构的底座固装在固定架的下梁上,而铺板起落机构的支顶头抵顶着活动铺板的中板片的底面,活动铺板的左板片和右板片的纵向两端的横边底面上固装的挂钩(或者是套环)分别与装置在固定架横档上相应的钩环套脱机构中的套环(或挂钩)对套,钩环套脱机构的操纵连杆的主动端头与固定架上纵向两侧边上铰装着的护栏连动。启动铺板起落机构,即可驱动活动铺板起落。固定架上活动铺板的内端横边下的横档两侧处配装着的钩环套脱机构的操纵连杆的主动端,与护栏上的铰连支座铰装。而固定架上活动铺板的头端横边下方的横档两侧处配装的钩环套脱机构的操纵连杆的主动端可自由的与固定架纵向两侧边的护栏上的铰连支座铰装或卸脱。当固定架头端横档两侧处的钩环套脱机构的操纵连杆的主动端从护栏上的铰连支座卸脱时,竖立起固定架纵向两侧的护栏,护栏上的铰连支座即只连动固定架内端的横档两侧处的钩环套脱机构的套环(或挂钩),套钩上活动铺板的左、右板片内端横边底面上的挂钩(或套环),此时启动铺板起落机构,其支顶头即推顶活动铺板的三块板片绕内端横边上转,以使患者坐卧起来;当固定架头端横档左侧(或右侧)的钩环套脱机构的操纵连杆的主动端与左侧(或右侧)护栏上的铰连支座铰装,单独竖起左侧(或右侧)护栏,即会使左(或右)侧的钩环套脱机构套住活动铺板的左(或右)板片头端和内端横边底面上的挂钩(或套环),此时启动铺板起落机构,其支顶头即推顶活动铺板的中板片绕着其纵向左(或右)侧边为转轴翻转30~45°,以让患者向左(或右)侧翻。在固定铺板上设置方便孔,可便于重病患者躺在床上大小便;将患者移到床架脚端拼接着的活动轮椅上,摘脱其与固定架的联接装置,并翻竖起活动轮椅的左、右扶手和后靠背,便可推着坐在活动轮椅上的患者外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铺板起落机构将活动铺板支顶成坐卧状示意图;图3为铺板起落机构将活动铺板支顶成向左侧翻状示意图;图4为一种较适用的铺板起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护栏为翻转式时较适用的一种钩环套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护栏为铰连推折式时的一种较简单的钩环套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活动轮椅单独使用时的状态图。
(五)、具体实施方案本新型病床的固定架1是用金属或塑钢型材料制作的框架式构件,其活动铺板2中的中板片,左、右板片以及固定架1上的固定铺板3最好都是制作成以底框和面板相组合的结构形式。而活动轮椅上的座板4、左扶手5和右扶手6可制成框板结构形式,也可用整板制作,活动轮椅与固定架1的拼接方式,使用普通的钩挂方式即可。本新型病床所用的铺板起落机构,完全可借用小轿车用的丝杠螺母传动的平面四连杆铰连的千斤顶状起顶装置,其动力源可使用电动机,普通的就是仅简单地用旋动手柄9配装在丝杠10的端头上,旋转丝杠10即可。铺板起落机构的底座13最好是使用球节支座,其支顶头实际上是一个十字万向轴节。底座13固装在固定架1的下梁14上,在底座13的活动板顶面上,以轴心线相平行铰装着两根长度相等的、在同一平面内旋摆的连杆12,其中的一根连杆12的上端头铰装在螺母体11的下方部位,另一根连杆12的上端头铰装在丝杠端头座15的下方部位;连杆12两端头上的铰装孔轴心线相互平行。支顶头是由支顶座16和支顶板18相对铰装在十字头17上构成,在支顶座16的底面上,以轴心线相平行铰装着两根长度相等的、在同一平面内旋摆的连杆12,连杆12两端头上的铰装孔轴心线相互平行,其中一根连杆12的下端头铰装在螺母体11的上方部位,另一根连杆12的下端头铰装在丝杠端头座15的上方部位。支顶板18固装在活动铺板2中板片的底面上。
护栏7与固定架1的装配方式有两种当护栏7为翻转式竖立或落下时,护栏7是铰装在固定架1的纵向侧边上,此时配装在固定架1头端横档两侧处和内端横档两侧处的钩环套脱机构中固装着套环或挂钩的横杆是以横向滑移使套环或挂钩将活动铺板2的左、右板片纵向两端横边底面上固装着的挂钩或套环相钩套或摘脱。故钩环套脱机构上的操纵连杆为横向推拨机构,操纵连杆的主动端铰装在设置于护栏7与固定架1铰装的铰接边上的铰连支座8上,翻转护栏7时,操纵连杆即可同时将横杆横移;当将护栏7设计呈铰连推折式时,钩环套脱机构是以旋转固装着套环或挂钩的横杆,将活动铺板2的左、右板片底面上的挂钩或套环相钩套或摘脱。所谓的铰连推折式护栏,就是将两根或两根以上、两端头上的铰接孔轴心线平行、距离相等的竖杆,以杆体相互平行、铰装轴心线相互平行地铰装在一根栏杆的底面和固定架1的纵向侧边面上设置的铰装支座中,此时钩环套脱机构中的操纵连杆为旋拨机构,操纵连杆的主动端铰装在设置于近处的一根竖杆端头处的铰连支座8上,将护栏7竖起或推落时,随着竖杆的摆转,便会驱动操纵连杆旋拨钩环套脱机构配装在固定架1头端和内端横档两侧处的横杆旋转。
需使用活动轮椅时,就摘脱活动轮椅与固定架1的联接装置,将活动轮椅的左扶手5和右扶手6竖起,患者移坐在座板4上,调整固定好脚垫20,并竖起和固定住后靠背21,即可将患者推移,如需要时,活动轮椅上也可加装一套手摇或电动行走驱动装置,就更便于患者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病床,它由床架、铺板和铺板起落机构组装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架由头端的固定架(1)和脚端的活动轮椅连接拼装组成,所述的铺板,包括有固定架(1)上头端的活动铺板(2)、固定架(1)上臀部的固定铺板(3)、活动轮椅上的座板(4)及左扶手(5)、右扶手(6)上的衬板,活动铺板(2)由横向呈左、中、右并列着的三块板片,左板片和右板片分别与中板片的纵向侧边铰装构成,活动铺板(2)的纵向两端横边搁置在固定架(1)的横档上,固定架(1)上的固定铺板(3)面上的中间部位设置着有盖的方便孔,铺板起落机构的底座(13)固装在固定架(1)的下梁(14)上,铺板起落机构的支顶头抵顶着活动铺板(2)的中板片的底面,活动铺板(2)的左板片和右板片的纵向两端横边底面上固装的挂钩或套环(19),分别与装置在固定架(1)横档上相应的钩环套脱机构中的套环或挂钩(19)对套,护栏(7)铰装在固定架(1)的头端纵向侧边上,固定架(1)上的活动铺板(2)内端横边下方的横档两侧边处配装着的钩环套脱机构的操纵连杆的主动端,与护栏(7)上的铰连支座(8)铰装,固定架(1)头端横档两侧处配装的钩环套脱机构的操纵连杆的主动端与护栏(7)上的铰连支座铰装或卸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病床,其特征是所述的铺板起落机构是丝杆螺母传动的平面四连杆铰连起顶装置,旋转手柄(9)配装在丝杠(10)的端头上,底座(13)为球节支座,支顶头为十字万向轴节,底座(13)固装在固定架(1)的下梁(14)上,底座(13)的活动板顶面上,以轴心线相平行铰装着两根长度相等、在同一平面内旋摆的连杆(12),一根连杆(12)的上端头铰装在螺母体(11)的下方部位,另一根连杆(12)的上端头铰装在丝杠端头座(15)的下方部位,连杆(12)两端头上的铰装孔轴心线相互平行;支顶头由支顶座(16)和支顶板(18)相对铰装在十字头(17)上构成,在支顶座(16)的底面上,以轴心线相平行铰装着两根长度相等、在同一平面内旋摆的连杆(12),连杆(12)两端的铰装孔轴心线相互平行,一根连杆(12)的下端头铰装在螺母体(11)的上方部位,另一根连杆(12)的下端头铰装在丝杆端头座(15)的上方部位,支顶板(18)固装在活动铺板(2)中板片的底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病床,其特征是护栏(7)为翻转式状,护栏(7)铰装在固定架(1)的纵向侧边上,铰连支座(8)设置在护栏(7)的铰接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病床,其特征是护栏(7)为铰连推折式状,将两根或两根以上、两端头上的铰接孔轴心线平行、距离相等的竖杆,以杆体相互平行、铰装轴心线相互平行地铰装在一根栏杆的底面和固定架(1)纵向侧边面上设置的铰装支座中,钩环套脱机构中的操纵连杆的主动端铰装在竖杆端头设置的铰连支座上。
专利摘要本新型病床由床架、铺板和铺板起落机构组成,其床架由固定架1和活动轮椅联接构成,铺板包括活动铺板2、固定铺板3、及轮椅上的座板4和左右扶手的衬板,活动铺板2由左右板片铰装在中板片的两纵向侧边上构成,固定铺板3上设着有盖的方便孔,铺板起落机构的底座13固装在固定架1的下梁14上,其支顶头抵顶着中板片的底面,活动铺板2的左、右板片纵向两端横边底面上固装的挂钩或套环分别与装在固定架1横档上相应的钩环套脱机构中的套环或挂钩对套,护栏7铰装在固定架1的纵向侧边1,钩环套脱机构的操纵连杆的主动端铰装在护栏7上的铰连支座8上,护栏7竖落时,即带动钩环套脱机构横杆上的套环或挂钩与活动铺板2上的挂钩或套环相套挂或摘脱。
文档编号A61G7/00GK2638699SQ0323506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9日
发明者宋桂军 申请人:宋桂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