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头自动回缩一次性医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5187阅读:10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头自动回缩一次性医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注射器,尤其是一种针头能自动回缩、只能一次性使用的医用注射器。
背景技术
医用注射器主要用于注射药液或检验抽血等,为了控制医源性传染病和避免交叉感染,目前已普遍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同时,为了避免一次性注射器被重复使用,有的一次性注射器上采用了自毁式安全结构,使注射器在使用一次后就不能再被使用。例如,中国专利公授权公告号CN2486160,授权公告日2002年4月17日,发明创造名称为“安全自毁式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采用自毁式安全结构的注射器,它由针筒、针筒内的推杆、推杆头部的密封圈、与针筒相连接的针头,以及针头套等组成,其针筒前部的连接管、针头的针座安装在针筒连接管内,在针座的壁安有弹簧,而推杆是空心管,在推杆的项端安装底塞,推杆与针头针座的尾部相配合,注射时当药液注射完毕后,推杆底塞和针头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自动缩进推杆内,这样注射器自毁,避免了再次使用的可能性,此外,当药液注射完毕时推杆尾部的推压板没入针筒尾部端口内,无法将推杆再从针筒内拉出,也能起到防止注射器再次使用的作用。其不足之处一是由于弹簧较细容易发生弯曲,装配过程中弹簧与弹簧易搅在一起,不好分散,而且针筒前部的空间较小,弹簧、针座等组成的针座组件在装配至针筒前部时十分麻烦,装配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二是推杆与针筒间没有限制推杆在针筒内推进行程和限位装置,在注射器装配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因动作过大或外力作用使推杆沿轴向推进到外套的底部,从而造成尚未使用过的注射器毁损。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自毁式一次性医用注射器针座组件装配不便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座组件能简便快捷装配的一次性医用注射器,能保证针座组件的装配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针头自动回缩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包括有针筒、推杆和位于针筒头部的由针、弹簧、针座、O型圈组成的针座组件,针座尾部凸环外表面与O型圈的内环表面配合,O型圈外环表面与针筒头部的内表面配合,推杆为管状,其前部套装有前堵头,其尾部沿径向外凸形成推压板,推杆通过位于其前部的活塞与针筒的内壁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上沿其轴向在弹簧之外还套装有弹簧套,弹簧套的尾部与针座连接,所述弹簧套的内径大于弹簧的外径。
为了避免注射器装配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因意外而产生自毁,在所述推压板与针筒的尾部端口之间设置有限位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弹簧套的设置使针座组件装配简便快捷,提高工效,注射器的装配质量易得到保证;限位片能确保非注射状态下推杆前部堵头与和针座组件的后部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有效的避免注射器装配或运输过程中可能因意外而造成自毁;注射者使用前需拔掉限位片才能使用,如果被注射者发现注射器限位片不完整就可拒绝使用,从而更好地保证了注射器的一次性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医用注射器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医用注射器中限位片和推压板、针筒尾部端口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各零部件、部位及其序号针筒1 推杆2 活塞3 前堵头4 针筒头部5 针尖套6 针7 密封套8 弹簧9 针座10 O型圈11 板12 针筒后部13 推压板14 后堵头15 气孔16 限位片17 弹簧套18 桩19 推压板前表面20位片轴向后表面21 限位片轴向前表面22 针座后部凸环23 针座尾部凸环24 加强筋25 桩26 推杆前端 2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包括有针筒1、推杆2和位于针筒头部的由针7、弹簧9、针座10、O型圈11、弹簧套18组成的针座组件。针座尾部凸环24的外表面与O型圈11的内环表面配合,O型圈11外环表面与针筒头部5的内表面配合。推杆2通过位于其前部的活塞3与针筒1的内壁相配合。推杆2为管状,外表面上有多根沿其径向凸起的加强筋25,其前端部孔内套装有前堵头4、孔外套装活塞3,其尾部沿径向外凸形成推压板14,推杆2的后部开有气孔16,推杆2的尾部端口由后堵头15封闭。
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装配质量和提高装配工效,针座10上沿其轴向在弹簧9之外还套装有弹簧套18,弹簧套18的尾部与针座10连接,弹簧套18的内径大于弹簧9的外径。
注射时,在档板12处手持注射器,沿推杆2的轴线推动压板14。针筒1内的药液注射完后,推杆2上的前堵头4与针座10的后端面接触,继续推动推杆2,前堵头4缩进推杆2内,推杆2的前端口推动O型圈11,使O型圈11脱离针座尾部凸环24,在O型圈11传递过来的推力作用下,弹簧套18也随O型圈11一起向前移动并脱离针座后部凸环23,在弹簧9的作用下,针座10带动其上的针9经由推杆2的前端口缩入推杆2内,形成针筒1、针9整体连接结构上的自毁。
如图1、图2所示,为避免注射器在装配和运输过程中推杆2因意外而推进到针座10的后端面,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在推压板14与针筒1的尾部端口之间设置有限位片17,限位片17的数量为1~4个,数量为2个以上时,限位片17沿推杆2的径向均布。限位片17可以是独立于针筒1、推杆2之外的一次性卡子,也可以将限位片17的一个轴向端面连接在针筒1的尾部端口或推压板14上,与针筒1或推杆2连接成一体。从制造、装配以及使用方便考虑,以连接于推压板14上为好,这样限位片17可以与推杆2一起注塑成型。
只有在去除限位片17之后,推杆2才推进到针座10的后端面,将针筒1内的药液注射完。限位片17的表面上可以涂装与针筒1、推杆2不同而且醒目的颜色,如红色,这样被注射者就能很直观地观察到所用注射器的限位片17是否完整,进而判断出所用注射器是否是第一次使用。
实施例如图4所示,弹簧套18的尾部与针座后部凸环23的外表面配合连接。
如图2、图3所示,限位片17的数量为1个,连接于推压板14上。
限位片17是通过位片轴向后表面21上的桩19连接于推压板前表面20上,限位片17还通过桩26与由推杆2外表面上沿其径向凸起的加强筋25连接,这样可增加限位片17的稳定性。限位片17沿推杆2轴向的长度大于推杆前端口27至前堵头4项端的轴向长度。桩19、26很容易被折断,使得去除限位片17既不费力也很方便。
如图1、图4所示,弹簧套18的尾部与针座后部凸环23配合连接。装配时为弹簧与弹簧间很好的分散和避免针尖划伤,可先将弹簧9沿针座10的外壁套装在针座10上,再将弹簧套18套入并在针座后部凸环23固定,再将针7和密封套8装入针座10的前端,然后配装O型圈11形成针座组件,这样的针座组件在装入针筒头部5内十分简便而快捷,弹簧9不会发生弯曲变形,这样既保证了装配质量,也提高了装配工效。
上面已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进行的各种改型均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针头自动回缩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包括有针筒(1)、推杆(2)和位于针筒(1)头部的由针(7)、弹簧(9)、针座(10)、O型圈(11)组成的针座组件,针座尾部凸环(24)外表面与O型圈(11)的内环表面配合,O型圈(11)外环表面与针筒头部(5)的内表面配合,推杆(2)为管状,其前部套装有前堵头(4),其尾部沿径向外凸形成推压板(14),推杆(2)通过位于其前部的活塞(3)与针筒(1)的内壁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10)上沿其轴向在弹簧(9)之外还套装有弹簧套(18),弹簧套(18)的尾部与针座(10)连接,所述弹簧套(18)的内径大于弹簧(9)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自动回缩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套(18)的尾部与针座后部凸环(23)的外表面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自动回缩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板(14)与针筒(1)的尾部端口之间设置有限位片(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头自动回缩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17)沿推杆(2)轴向的长度大于推杆前端口(27)至前堵头(4)项端的轴向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头自动回缩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17)的数量为1~4个,数量为2个以上时,限位片(17)沿推杆(2)的径向均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头自动回缩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17)的一个轴向端面连接在针筒(1)的尾部端口或推压板(14)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头自动回缩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17)是通过限位片轴向后表面(21)上的桩(19)连接于推压板前表面(2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头自动回缩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17)还通过桩(26)与由推杆(2)外表面上沿其径向凸起的加强筋(25)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头自动回缩一次性医用注射器,旨在提供一种针座组件装配简便快捷的注射器。它包括有针筒、推杆和位于针筒头部的由针、弹簧、针座、O型圈组成的针座组件,针座尾部凸环外表面与O型圈的内环表面配合,O型圈外环表面与针筒头部的内表面配合,推杆为管状,其前部套装有前堵头,其尾部沿径向外凸形成推压板,推杆通过位于其前部的活塞与针筒的内壁相配合,针座上沿其轴向在弹簧之外还套装有弹簧套,弹簧套的内径大于弹簧的外径,推压板与针筒的尾部端口之间设置有限位片。本实用新型具有针座组件装配简便快捷、注射器的装配质量易得到保证的特点,而且还能避免注射器装配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因意外而产生自毁。
文档编号A61M5/31GK2623253SQ0323498
公开日2004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8日
发明者孙诗恒 申请人:孙诗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