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式药液置换器。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时,一般都需要护理人员进行配药,常常是将粉针剂药物通过注射器,注射到输液瓶中进行配药。传统的配药方式存在,护理人员为了提高粉状药物的利用率,减少粉针剂药瓶内的药物残留,常常需要反复穿刺粉针剂药瓶,操作过程十分繁重,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也较大。
在反复穿刺的过程中,针头容易和针筒脱离,注射器针头反复暴露在空气中,针头会受到空气中细菌的污染。
人为注入时,常常会向注射器中引入空气,在将所述空气排出注射器时,会造成药液的外渗,如果是配置高危药物(如化疗药物),对操作人员存在着潜在危害。
现有技术中存在针头易受细菌污染、对操作人员存在着潜在危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配药时针头易受细菌污染、对操作人员存在着潜在危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负压式药液置换器。
本方案提供的基础方案为:负压式药液置换器,包括:
机架,机架上设有配药瓶,配药瓶包括瓶上盖、瓶体和瓶底盖,瓶上盖上固设有上针头,瓶底盖上固设有下针头,瓶体中部设有连通口;
无针头的注射器,注射器上固设有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上分别设有第一气阀和第二气阀;
连通管,连通管的一端与连通口相连,连通管的另一端与第一通气管相连。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通过无针头的注射器与第一气阀和第二气阀的配合,实现对配药瓶进行抽压的目的。第一气阀打开,第二气阀关闭,拉动注射器,可对配药瓶进行抽压;推动注射器,可对配药瓶进行加压。第一气阀关闭,第二气阀打开,此时拉动注射器,使注射器内容积达到最大,然后第一气阀打开,第二气阀关闭,可实现快速的对配药瓶进行加压的目的。
将下针头插入粉针剂药瓶里,上针头插入液体瓶里。然后通过与配药瓶向连的注射器实现对配药瓶的抽压,由于配药瓶内的压力降低,因此,粉针剂药瓶力的粉末状药物和液体瓶中的药液,都会进入到配药瓶中。并且,可通过转动配药瓶,使得粉针剂药瓶和液体瓶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使得粉末状药物和药液混合更加充分。由于液体瓶在上方,在重力的作用下,药液会从上到下流动,最后流入到粉针剂药瓶里,这样就避免了粉末状的药物在抽压时随空气排出,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
最后,通过向配药瓶内加压,使得混合之后的液体能够快速的从配药瓶中排出。
本方案负压式药液置换器,在操作时,仅需要对粉针剂药瓶进行一次穿刺,并且针头不会反复暴露在空气中,就可以完成对药物的混合。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连通管为塑料软管。塑料软管不会妨碍到配药瓶的转动过程,方便配药瓶转动。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瓶上盖与瓶体的上端螺纹连接,瓶底盖与瓶体的下端螺纹连接。瓶上盖、瓶下盖分别与瓶体的上端和下端螺纹连接,这样方便在配药完成后清洗、消毒。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第一气阀和第二气阀之间设有联动杆。当第一气阀开启时,第二气阀关闭;当第一气阀关闭时,第二气阀开启。联动杆的存在使得医务人员仅需要对任一气阀进行操作,而不需要分别对两个气阀进行起操作,简化的操作步骤。
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方案:机架底部设有橡胶垫层。由于机架通常是放置在桌面上,橡胶垫层可起到防滑的效果,防止机架在配药瓶转动的过程中滑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负压式药液置换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配药瓶2、瓶上盖21、瓶下盖22、瓶体23、上针头211、下针头222、注射器3、第一通气管31、第二通气管32、第一气阀311、第二气阀322、连通管4、橡胶垫层5。
实施例1
负压式药液置换器,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配药瓶2,配药瓶2包括瓶上盖21、瓶体23和瓶底盖,瓶上盖21上固设有上针头211,瓶底盖上固设有下针头222,瓶体23中部设有连通口;无针头的注射器3,注射器3上固设有第一通气管31和第二通气管32,第一通气管31和第二通气管32上分别设有第一气阀311和第二气阀322;连通管4,连通管4的一端与连通口相连,连通管4的另一端与第一通气管31相连。
具体使用时:首先将上针头211插入药液瓶中,下针头222插入粉针剂药瓶中,然后关闭第二气阀322,打开第一气阀311,然后向左拉动注射器3,这样使得配药瓶2内的气压降低。配药瓶2的气压降低之后,使得药液瓶内的药液加速排出,在重力的作用下浸入到粉针剂药瓶内,浸湿粉末状的药物,使得粉末状的药物不会随空气流动。
然后打开第二气阀322,使得配药瓶2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相同。然后关闭第二气阀322,向右推动注射器3,使得配药瓶2内的气压上升,在气压的作用下,配药瓶2内的药液流入到粉针剂药瓶中,此时药液与粉末状的药物混合。
然后转动配药瓶2,使得粉针剂药瓶在上方,然后重复抽压的步骤,让混合后的药物流入到配药瓶2中,然后向配药瓶2加压,使得混合后的药液排出配药瓶2,完成配药步骤。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连通管4为塑料软管瓶上盖21与瓶体23的上端螺纹连接,瓶底盖与瓶体23的下端螺纹连接。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塑料软管的存在,在转动配药瓶2的过程中更加方便,也能更好的对配药瓶2进行清洗、消毒。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气阀311和第二气阀322之间设有联动杆。可加快操作速度。
实施例4(基本如附图1所示)
与实施例3相比,不同之处仅在于,机架1底部设有橡胶垫层5。增大机架1与桌面的摩擦力,防止机架1滑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