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骨折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8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脊椎骨折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骨科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和合并脊髓损伤的医疗器械。
目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一般都采用垫枕炼功法,或外科手术,由于自主炼功痛苦大,患者不容易配合,往往椎体的楔形压缩情况改变不理想。尤其对合并脊髓损伤者,极易出现褥疮等并发症,为防止其发生,只好两三小时翻身一次,这样增加了脊椎的不稳定性,甚至有可能加重损伤,病人更痛苦,同时也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骨科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和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椎骨折治疗器。解决翻身活动过多,脊椎不稳定,复位效果不佳的问题,能自主锻炼腰背机,防止褥疮等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两块底板上固定两组支柱,支柱的上部外侧有鉅齿突,支柱顶端连接有横梁,在两组支柱之间固定拱形梁,构成外架;弹性兜垫中央有软垫,两边有弹性物,两端固定有下拉杆,下拉杆和上拉杆之间有二个大弹簧和四组小弹簧连接,弹性兜垫两端的上拉杆挂在外架支柱的鉅齿突上构成脊椎骨折治疗器。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其构造和用途。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在两块底板〔1〕上固定两组支柱〔2〕,支柱〔2〕的上部外侧固定有等距离的鉅齿突〔11〕,用于挂弹性兜垫的二根上拉杆〔6〕,可根据不同病期进行移动。在两组支柱〔2〕顶端连接二根横梁〔3〕,构成二个口字形架,在两组支柱〔2〕之间用螺钉〔5〕固定二根拱形梁〔4〕,构成可拆卸的外架,以便携带。弹性兜垫中央有两头宽中间窄的软垫〔13〕,此形状适合于生理弧度,表面复盖柔软而透气的粗绒布制品。在软垫〔13〕两边固定有透气的二条弹性物〔12〕,以防止褥疮,在弹性兜垫两端固定二根下拉杆〔9〕,在下拉杆〔9〕和上拉杆〔6〕之间连接二个大弹簧〔8〕和四组小弹簧〔7〕,可起滑动牵引作用,有助于自主炼功。下拉杆〔9〕和上拉杆〔6〕两端装有球头〔10〕,防止脱位。弹性兜垫的两端上拉杆〔6〕挂在外架支柱的鉅齿突〔11〕上构成脊椎骨折治疗器。
本实用新型经临床试验治疗29例,并以垫枕炼功法治疗19例为对照组,两组在病情程度、病程、年龄、内治和疗效标准均一致情况下,结果在疗效、疗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正确解决了治疗中动和静的矛盾,增强脊椎稳定性,提高复位效果。有效地预防褥疮等并发症,减少病人痛苦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使用操作步骤是,患者仰卧硬板床上,腰部垫枕弹性兜垫横垫于腰部,其软垫正中对准伤椎,外架罩在身上,将弹性兜垫两端的上拉杆挂在外架支柱鉅齿突上,进行悬吊牵引。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骨科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和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椎骨折治疗器,由外架和弹性兜垫两部分组成,其特征是在两块底板[1]上固定两组支柱[2],在两组支柱[2]的上部外侧有钜齿突[11],在两组支柱[2]的顶端连接有横梁[3],在两组支柱[2]之间固定拱形梁[4],构成外架;弹性兜垫中央有软垫[13],两边有弹性物[12],两端固定下拉杆[9],下拉杆[9]与上拉杆[6]之间有大弹簧[8]和小弹簧[7]连接,弹性兜垫两端的上拉杆挂在外架支柱的钜齿突上。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脊椎骨折治疗器,其特征是软垫〔13〕的形状为两头宽中间窄。
专利摘要
一种用于骨科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和合并脊髓损伤的脊椎骨折治疗器。由外架和弹性兜垫组成,外架由底板、支柱、钜齿突、横梁和拱形梁构成,弹性兜垫中央有两头宽中间窄的软垫,两边有弹性物,两端有弹簧连接的下、上拉杆。能增加脊椎稳定性,提高复位效果,防止褥疮等并发症,减轻病人痛苦和护理人员工作量。可临床应用于骨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和合并脊髓损伤,以及内科一些危重、疑难疾患预防褥疮和二便护理等方面。
文档编号A61F5/04GK87204637SQ87204637
公开日1988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1987年9月26日
发明者魏道善, 欧阳海平 申请人:魏道善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