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直肠滴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3796阅读:46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直肠滴灌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说就是涉及一种一次性直肠滴灌器。
背景技术
直肠用药使液体原药在直肠内通过肠粘膜充分吸收以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是临床上有效的给药途径之一。它疗效确切,收效快,痛苦小,特别对婴幼儿或不能吞服的患者更为合适。但从目前医疗器械市场来看,尚缺乏直肠给药的专用器具。最常使用的一种是用针筒抽上药液,再接上合适的胆管、肛管或导尿管,这种方法需反复抽取药液,流速不易控制,再者肛管管径大,管壁硬,易造成肠粘膜损伤,给患者带来痛苦,而每次灌肠后均要重新清洗、消毒插管等器具,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还有的是用一次性输液器剪去前端针头部分,再接上导尿管或滴管使用,这种方法造成了材料的浪费,而且它也是一种替代产品,使用不便,这样就影响了直肠给药的推广和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直肠滴灌器,它是一种直肠给药的专用器具,不仅节省材料,且医务人员操作简单,患者也易接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直肠滴灌器,包括与墨菲氏管的一端相连通的端部带有进药口的进药管,在所述进药口的下方设置有排气管,在进药管与墨菲氏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加药口,在进药管上位于排气管与加药口之间设置有滑轮式微调开关;墨菲氏管的另一端与滴灌管相连通,所述滴灌管的端部为圆滑状,其端部管壁上开设有出药口。
在滴灌管端部位置处设置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了这种技术方案,由于其滴灌管的管径适中,端部圆滑,插管时不会损伤肠粘膜,患者无痛苦,易接受;医务人员在操作时能一次性排尽空气,避免空气进入肠道;在进药管上位于排气口与加药口之间设置有滑轮式微调开关,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严格控制药液流速,使灌入药物在肠内保留较长时间,以利于肠粘膜充分吸收,较好发挥药物作用,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在滴灌管端部位置处设置有刻度线,是为了使医务人员操作起来更准确,防止因插入直肠过深或过浅而影响药物吸收,给患者带来痛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直肠滴灌器,包括与墨菲氏管1的一端相连通的端部带有进药口2的进药管3,在所述进药口2的下方设置有排气管4,在进药管3与墨菲氏管1的连接处设置有加药口5,在进药管3上位于排气管4与加药口5之间设置有滑轮式微调开关6;墨菲氏管1的另一端与滴灌管7相连通,所述滴灌管7的端部为弧面,其端部管壁上开设有出药口8;在滴灌管7端部管壁上设置有刻度线9。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直肠滴灌器,包括与墨菲氏管(1)的一端相连通的端部带有进药口(2)的进药管(3),设置在所述进药口(2)下方的排气管(4);在进药管(3)与墨菲氏管(1)的连接处设置有加药口(5),其特征在于在进药管(3)上位于排气管(4)与加药口(5)之间设置有滑轮式微调开关(6);墨菲氏管(1)的另一端与滴灌管(7)相连通,所述滴灌管(7)的端部为弧面,其端部管壁上开设有出药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直肠滴灌器,其特征在于在滴灌管(7)端部管壁上设置有刻度线(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直肠滴灌器,包括与墨菲氏管的一端相连通的端部带有进药口的进药管,在所述进药口的下方设置有排气管,在进药管与墨菲氏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加药口,在进药管上位于排气管与加药口之间设置有滑轮式微调开关;墨菲氏管的另一端与滴灌管相连通,所述滴灌管的端部为弧面,其端部管壁上开设有出药口。采用了这种技术方案,由于其滴灌管的管径适中,端部圆滑,插管时不会损伤肠粘膜,在进药管上位于排气口与加药口之间设置有滑轮式微调开关,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严格控制药液流速,使灌入药物在肠内保留较长时间,以利于肠粘膜充分吸收,较好发挥药物作用,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文档编号A61M31/00GK2647348SQ200320113108
公开日2004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7日
发明者李永强 申请人:李永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