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内断钉简易拔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8832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内断钉简易拔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手术器具,特别是一种骨内断钉简易拔出器。
背景技术
骨折是一种常见损伤,全世界每年因骨折而实施用螺钉、钢板内固定的病例达数百万人,当螺钉植入骨质后,受承重力、肌力及应力的作用,常使螺钉从骨内处断折,导致手术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骨折愈合还是不愈合,均需将断钉及时取出。目前,从骨内取出断钉的办法是采用骨凿把断钉周围骨皮质凿出一个洞,使断钉端部露出,再用铁钳伸入洞内夹住断钉倒旋取出,其不足之处是对骨骼组织损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同时,夹持力不足,容易使螺钉滑丝,拔出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夹持力大、损伤较小的一种骨内断钉简易拔出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骨内断钉简易拔出器,由手持柄、旋转螺杆构成,在手持柄的前端设螺筒,在螺筒的口沿上设直角三角形刀,螺筒的内径与断钉的外径一致,螺筒的内壁设有与断钉相一致的螺纹,在螺筒内设有平头刀杆,平头刀杆的前端部设刀刃,后端部焊接一圆片,圆片卡在转旋螺杆的圆形滑槽内。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螺筒为直管筒,外直径与骨孔一致或稍大,筒壁厚1-2mm即可,表面光滑,当通过转动旋入骨孔、以致旋转在断钉上时,对骨孔无损伤;平头螺杆的杆部为光滑直杆,刀刃为铲式刀刃。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手握手持柄,螺筒对准骨孔,进行旋入骨孔内,当接触到断钉时,由于前边为直角三角形刀刃,且刀刃方向朝转动方向,故很容易套入断钉,当旋转在断钉上后,再转动旋转螺杆,使平头刀杆压紧断钉的断面上,因断面为不平滑面,故平头刀杆的刀刃部分在压紧的情况下,不会打滑转动,此时,再旋转手持柄,则可带动断钉倒转,直至拔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取出骨内断钉的方法相比,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不损伤骨皮质,对断钉夹持牢固,可很容易的取出断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A-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制作本实用新型。该骨内断钉简易拔出器,由手持柄1、旋转螺杆2构成,在手持柄1的前端设螺筒3,在螺筒3的口沿上设直角三角形刀4,螺筒3的内径与断钉的外径一致,螺筒3的内壁设有与断钉相一致的螺纹,在螺筒3内设有平头刀杆5,平头刀杆5的前端部设刀刃6,后端部焊接一圆片7,圆片7卡在转旋螺杆2的圆形滑槽8内。所述的螺筒3为直管筒,外直径与骨孔一致或稍大,筒壁厚1-2mm即可,表面光滑;平头螺杆5的杆部为光滑直杆,刀刃6为铲式刀刃。
权利要求1.一种骨内断钉简易拔出器,由手持柄(1)、旋转螺杆(2)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手持柄(1)的前端设螺筒(3),在螺筒(3)的口沿上设直角三角形刀(4),螺筒(3)的内径与断钉的外径一致,螺筒(3)的内壁设有与断钉相一致的螺纹,在螺筒(3)内设有平头刀杆(5),平头刀杆(5)的前端部设刀刃(6),后端部焊接一圆片(7),圆片(7)卡在转旋螺杆(2)的圆形滑槽(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内断钉简易拔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筒(3)为直管筒,筒壁厚1-2mm;平头螺杆(5)的杆部为光滑直杆,刀刃(6)为铲式刀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内断钉简易拔出器,由手持柄1、旋转螺杆2构成,在手持柄1的前端设螺筒3,在螺筒3的口沿上设直角三角形刀4,螺筒3的内径与断钉的外径一致,螺筒3的内壁设有与断钉相一致的螺纹,在螺筒3内设有平头刀杆5,平头刀杆5的前端部设刀刃6,后端部焊接一圆片7,圆片7卡在转旋螺杆2的圆形滑槽8内。该骨内断钉简易拔出器,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不损伤骨皮质,对断钉夹持牢固,可很容易的取出断钉。
文档编号A61B17/88GK2659366SQ200320121138
公开日2004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9日
发明者亓逢君, 潘晓萍, 亓勇 申请人:亓逢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