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冻疮药液的制取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108113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冻疮药液的制取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冻疮的药液,尤其是它的制取配方及特殊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防治冻疮的药物配方有多种,一般是由不同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或者是用不同的中草药炮制而成,通常它们最终的产品是液体或膏、霜形态,使用时直接将它们涂抹在易生冻疮的脸面、耳朵、手、脚等部位,虽然它们具有防治冻疮的作用和效果,缺陷是必须长时期反复涂擦,有些药膏还会影响人的容貌形象,并对服饰造成污染,长期使用就会感到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这类防治冻疮药液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防治冻疮的药液,并配合设计了新颖的使用方法,它不仅能达到防治冻疮及保暖的显著效果,而且不会污染衣服着装,使用简单方便。
本发明优选如下中草药配制,它们是干姜、良姜、花椒、辣椒,按重量份数各取15%;再取当归、红花、田七各8%的重量份数;最后加葛根、蛇床子、益母草、苦参各4%的重量份数,混合后放入锅中,再加水文火煎熬2.5-3小时,当水浓缩至原重量1/3时即将药物压榨过滤,便获得了本发明的防治冻疮药液。另外,本发明配套设计了多种纯棉制品的服饰,如手套、脚套、耳套、护膝、护肩等,它们具有一定的厚度及柔性,将它们浸泡在上述的防治冻疮药液中封存,经过48小时取出,干燥处理达到8-12%的湿度,再喷涂适量的香精,最后塑封包装。使用时,只需拆开包装,穿戴在容易发生冻疮或需要保暧防冻的部位即可。含有本发明所配制的防冻药液的服饰,它能在五天的时间内缓慢持续地将药气作用于人体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和微循环,使体表主动产生高于自然状态下的温度,人体明显感到这些部位有发热的效果。同时,这紧贴人体表面的服饰,也不影响人们原有的穿着,也就是说,它们能附加在袜子、鞋子、帽子、衣服中使用,这样既能达到保暖和防治冻疮的治疗作用,也达到使用简单方便的有益效果。


图1是本发明制造工艺流程示意2是本发明配套服饰脚套的外观3是本发明配套服饰手套的外观4是本发明配套服饰耳套的外观图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具体实施的工艺流程,它是由本发明防治冻疮药液的制取和与之配套的服饰制作二种方法的结合。
说明书附图2是本发明配套设计的脚套实施例,外观类似单层船鞋,脚套后跟部位(1)设计成高帮,能有效地遮贴在易发生冻疮的脚后跟,脚套外缘(2)平整,无折叠缝口,当它附着在袜子内时能更好地贴紧皮肤。
说明书附图3是本发明配套设计的手套实施例,它的外形与普通手套一样,但用纯绵布制成,尺寸比较紧小,便于贴紧在易生冻疮的手背和五指。它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与通常的保暖手套配合在一起使用。
说明书附图4是本发明配套设计的耳套实施例,它分左右,图中只画出右耳套外形,它有系列尺寸,能有效地套住易生冻疮的外耳廓,为了不影响听觉,中间开有园孔(3),它一般与遮耳帽配合使用,与公知的耳套外形虽然差不多,但它是经过防冻药液浸泡处理过的。
其它服饰实施例,如护膝、护肩等就不赘述了,这些具体实施例共有的特点是取材于纯天然的棉纺织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是由于经过本发明防治冻疮药液的处理,能保持数日的药性,该药性来自天然中草药,对人体无副作用,而是缓慢持续地作用于皮肤表层,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主动地激发体表发热,以一种新颖的方法达到防治冻疮和保暖的效果,实践证明,它还有杀菌、除臭、去脚汗的作用,对关节疼痛也有辅助的治疗功能。当这些服饰的药性消失后,人们只要将它放入本发明的防治冻疮药液中,如前述方法浸泡,干燥处理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再生使用。这种积极主动的防治冻疮的效果和优点是市场上现有产品所不具备的。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冻疮药液的制取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它由十一种天然中草药配制而成,按重量份数,其中干姜、良姜、花椒、辣椒各占15%,当归、红花、田七各占8%,葛根、蛇床子、益母草、苦参各占4%,再加水煎煮,经浓缩,过滤而制成,使用时将各种纯棉制品的服饰浸泡其中48小时,取出干燥,并保持8-12%的湿度,再喷涂适量的香精,附着在人体相应的部位。
全文摘要
一种防治冻疮药液的制取及其使用方法。它由十一种天然中草药泡制,按重量份数,其中干姜、良姜、花椒、辣椒各占15%;当归、红花、田七各占8%;葛根、蛇床子、益母草、苦参各占4%,再加水煎煮,经浓缩、过滤制成药液;使用时将配套设计制好的纯棉制品,如脚套、手套、耳套、护肩、护膝等浸泡在药液中48小时,取出后经过干燥处理,并保持8-12%的湿度,再喷涂适量的香精,附着在人体相应的部位,它能缓慢地释放出药性,促进血液循环,使皮肤发热,达到防治冻疮及保暖的显著效果,而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原有衣着服饰不会造成污染。
文档编号A61P17/00GK1583153SQ20041004940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8日
发明者潘慰英 申请人:潘慰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