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髓内钉固定在骨折的人体长骨上的组合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301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将髓内钉固定在骨折的人体长骨上的组合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人体长骨骨折进行正骨的医疗器械,具体说是一种将髓内钉固定在骨折的人体长骨上的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长骨是指人体股骨、胫骨、肱骨和尺骨,在股骨、胫骨或肱骨这些人体长骨骨折时,西医正骨方法之一是采用不锈钢制成的两端均设有锁钉孔的髓内钉对相应的骨头进行固定。先将髓内钉插入患者的骨折的长骨内,再在患者的长骨上的与髓内钉的锁钉孔相对应的位置钻定位孔,将锁钉穿过患者长骨上的定位孔与髓内钉上的锁钉孔而使髓内钉与股长骨固定。在对骨折的长骨进行正骨时,确定长骨的定位孔位置非常重要,要求定位孔位置要对准髓内钉上的锁钉孔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锁定能穿过长骨的定位孔和髓内钉的锁钉孔,从而将髓内钉牢固的固定在长骨中。为确定该定位孔的位置,早期的方法是借助X光透视机来完成,操作较麻烦,医护人员也因此受到射线伤害,而且影像机在透视时会产生角度偏差,从而造成打孔位置不是很准确。作为其改进,中国专利申请96223590.3、01263339.9、01258143.7、01253732.2均提出了借用专门的装置在将髓内钉插入长骨后进行固定的技术方案,这些方案在确定长骨的定位孔时,都采用机械方式来确定长骨的与髓内钉近端和远端锁钉孔相对应的定位孔的位置,虽然具有避免医生和患者受X射线危害的优点,但因髓内钉在插入人体长骨髓腔后会发生一定范围内的不规则变形,均存在长骨的定位孔与远端锁钉孔对位不够准确的问题。中国专利申请99256404.2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将髓内钉固定在股骨上的组合式装置,这也是一种采用机械方式来寻找长骨的与髓内钉的近端和远端锁钉孔相对应的定位孔、并将髓内钉固定在长骨上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吊紧螺杆、手柄,并连接有标准近端支架、导杆及远端支架。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避免医生和患者受X射线危害的优点,为了解决制造装配中的积累偏差以及髓内钉在插入人体骨髓腔后会发生一定范围内的不规则变形而造成的长骨的定位孔与髓内钉远端的锁钉孔对位不够准确的问题,而采用在髓内钉与器械之间设置定位杆的方式来提高对位的准确性,但定位杆要穿过人体骨头,这就增加了病人手术创伤。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正确、方便、快捷寻找髓内钉上的锁钉孔位置、手术创伤较小的将髓内钉固定在骨折的人体长骨上的组合式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装置具有中空吊紧螺栓、钻套、手柄和导杆;中空吊紧螺栓的近端设有挡肩,远端设有使用时可与髓内钉固定连接的外螺纹;手柄具有内侧柄体和外侧柄体;手柄的内侧柄体为中空套,中空套设有使用时可与髓内钉相配合的周向限位部;手柄的外侧柄体的直柄部与内侧柄体平行,外侧柄体的直柄部上设有中心线与中空套轴心线相交的钻套孔;本装置使用时,中空吊紧螺栓可穿过手柄的中空套并可通过髓内钉固定在手柄上,钻套可与手柄的外侧柄体的直柄部上的钻套孔相配合,导杆可固定在手柄的外侧柄体的直柄部上;其结构特点是本装置还具有导针、导针定位装置和瞄准器;导针具有针体和磁铁,导针的针体的近端设有周向定位部和轴向定位部,磁铁固定在导针的针体的远端;瞄准器为电磁瞄准器;瞄准器具有支架、移动机构、电路装置和传感器架;移动机构设置在支架上,且移动机构可与支架动连接或固定连接;瞄准器的支架上设有连接臂;瞄准器的移动机构的移动座上设有两个钻套孔;瞄准器的电路装置具有第一磁阻传感电路和第二磁阻传感电路,第一磁阻传感电路具有第一磁阻传感器,第二磁阻传感电路具有第二磁阻传感器;传感器架的中央设有钻套孔;第一磁阻传感器和第二磁阻传感器固定在传感器架的底部;本装置使用时,瞄准器的支架可通过连接臂与导杆固定连接,钻套可与移动机构的移动座的钻套孔相配合,瞄准器的传感器架可套在钻套的朝向手柄的内侧柄体的一端,导针可通过其周向定位部、轴向定位部以及导针定位装置定位和固定在手柄上、且导针的磁铁可位于与瞄准器的电路装置的两个磁阻传感器的相对应的位置。
上述瞄准器的电路装置的第一磁阻传感器和第二磁阻传感器为结构及型号均相同的磁阻传感器,两个磁阻传感器均具有相互垂直的两个磁敏感方向,该两个磁敏感方向可称为X方向和Y方向,第一磁阻传感器和第二磁阻传感器处于与传感器架的钻套孔的轴线相垂直的可称为X-Y平面的同一平面中,并且第一磁阻传感器的X方向与第二磁阻传感器的X方向以及第一磁阻传感器的Y方向与第二磁阻传感器的Y方向均相对于钻套孔的轴线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一磁阻传感器的中心至第二磁阻传感器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8至30毫米。
上述中空吊紧螺栓的内腔的近端设有内螺纹;导针定位装置具有导针轴向定位器和导针周向定位器;导针轴向定位器具有中空定位螺杆和紧固螺帽;导针的近端柱面上设有作为其周向定位部的一轴向槽和作为其轴向定位部的2至12道环状槽;导针可穿过中空吊紧螺栓和中空定位螺杆的内腔;导针轴向定位器的中空定位螺杆的近端设有可与紧固螺帽连接的外螺纹,中空定位螺杆的远端设有可与中空吊紧螺栓的近端内螺纹相连接的外螺纹;中空定位螺杆的近端端头的外形为锥台状,且在近端端头上设有3至4条轴向通槽,在近端端头的内壁上设有可嵌入导针的环状槽中的凸条;紧固螺帽设有可与中空定位螺杆近端端头的锥台状部分相配合的锥台状内腔;导针周向定位器的近端设有可嵌入导针的轴向槽中的凸条,远端设有可与手柄连接的两连接臂。
上述瞄准器的移动机构还具有两呈空间垂直的调节螺杆、螺母座、两个限位套和两个锁紧螺母;支架的四个侧面上均设有一个滑动槽,且每两个相对的侧面上的滑动槽相对应;各调节螺杆的头部设有轴向限位部,且各调节螺杆的头部的轴向限位部通过支架的相应的一个滑动槽而与支架的相邻的两个侧面的一个侧面嵌接;各轴向限位套则通过相应的一个滑动槽而与支架的另外的两个侧面中的相应的一个侧面嵌接;螺母座固定在移动座上;螺母座设有在空间垂直的两个螺孔、且每个螺孔与相应的一个调节螺杆的杆身相配合,且各调节螺杆的杆身的尾端穿过相应的一个轴向限位套;各锁紧螺母旋合在相应一个调节螺杆的杆身尾端而可与相应的一个轴向限位套相接触。
上述钻套为一组件,具有内套和使用时与内套相配合的外套,钻套的外套的尾部具有莫氏锥度,传感器架上的钻套孔的位于底部一侧的孔段具有可与钻套配合的莫氏锥度;手柄的外侧柄体的弯曲部上设有把持器。
上述瞄准器的电路装置还具有第一模数转换电路、第二模数转换电路、置位及复位电路、主控电路、提示电路和键控电路;主控电路具有单片机;提示电路为声音信号提示电路、光信号提示电路或声光信号提示电路;第一磁阻传感电路的X向差分信号输出端和Y向差分信号输出端与第一模数转换电路的相应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第二磁阻传感电路的X向差分信号输出端和Y向差分信号输出端与第二模数转换电路的相应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第一模数转换电路和第二模数转换电路的同步串口总线端口与主控电路的单片机的作为同步串口总线端口的相应的输入输出端相连;主控电路的单片机的提示信号输出端与提示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键控电路的输出端与主控电路的单片机的键控信号输入端相连;主控电路的单片机的置位信号输出端与置位及复位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置位及复位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磁阻传感电路和第二磁阻传感电路的置位及复位端相连。
上述瞄准器的电路装置还具有基准电压电路,基准电压电路具有电源端和基准电压输出端;基准电压电路的基准电压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磁阻传感电路、第二磁阻传感电路、第一模数转换电路和第二模数转换电路基准电压输入端相连。
上述键控电路具有第一键控信号输出端、第二键控信号输出端和第三键控信号输出端;键控电路的第一键控信号输出端与主控电路的单片机的开机信号输入端相连;键控电路的第二键控信号输出端与主控电路的单片机的开始运行瞄准程序的信号输入端相连;键控电路的第三键控信号输出端与主控电路的单片机的停止运行瞄准程序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上述瞄准器的电路装置还具有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具有直流电源输入端、直流电源输出端、控制端和电压比较输出端;主控电路的单片机的电源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的控制端相连;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的电压比较输出端与主控电路的单片机的中断端口相连。
上述瞄准器的电路装置还具有液晶显示器;主控电路的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液晶显示器的显示信号输入端相连,主控电路的时序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液晶显示器的时序控制端相连,主控电路的读写信号输出端与液晶显示器的使能端相连;电路装置的第一磁阻传感电路、第二磁阻传感电路、第一模数转换电路、第二模数转换电路、置位及复位电路通过电路板设置在传感器架上,主控电路、提示电路、键控电路、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通过相应的电路板设置在显示器外壳中;液晶显示器固定在显示器外壳中;键控电路的按键露出显示器外壳;使用时显示器外壳可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在导杆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其单片机中应设置相应的程序。本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先作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将钻套插在瞄准器的移动机构的移动座上的两个钻套孔的位于远处的一个上,将传感器架套在钻套上,将瞄准器的支架固定在导杆上,将所选择的适当长度的髓内钉通过中空吊紧螺栓固定在手柄上等。本装置使用时,用手拿住本装置的手柄用一定的力将固定在本装置上的髓内钉由手术切口插入患者的骨折的人体长骨中,再将导针通过其周向定位部和轴向定位部以及导针定位装置定位并固定在手柄上,而使导针的磁铁基本位于髓内钉远端的较远的一个锁钉孔处。然后,根据所选择的髓内钉的长度将带有瞄准器的导杆固定在手柄外侧柄体的适当的位置上、而使传感器架底部的两个磁阻传感器与位于髓内钉中的导针的磁铁相对应。此时接通瞄准器的电路装置的电源、使系统上电复位后并进入工作状态后即可开始电磁瞄准器的工作。如果所选择的两个相同的磁阻传感器所具有的两个互成直角的磁敏方向依次按照中心对称的方式设置,且该两个磁阻传感器位于同一个可称为X-Y的平面上,而导针的磁铁的S极或N极的方向又与X-Y的平面相垂直时,则只有当在这两个方向的两个磁阻传感器所感应到的磁感应强度的分量的绝对值之差均为最小值时,磁铁才位于垂至于X-Y的平面且经过两个磁阻传感器的中心的连线的中点的直线(可称为Z向直线)上。在这种设置下,只要单片机测出两个磁阻传感器所输出的与相应的磁感应强度的差值相对应电压的差值,则可判断出磁铁是否已处于Z向直线上。根据此原理,则可将两个磁阻传感器固定在传感器架的底部,而传感器架的底部所在的平面又与传感器架的钻套孔的轴线相垂直,此时通过瞄准器的移动机构的位置的调整,即可使钻套的轴线处于Z向直线上,从而将钻套准确地与磁铁进行对位,对位准确后使移动机构处于与支架固定连接的状态,再将导针撤出;然后再使带有钻杆的钻头沿Z向直线由钻套外侧端口伸入钻套、再从钻套的内侧端口伸出,而对人体长骨的相应的部位进行钻孔,钻通人体长骨的靠近钻套一侧的骨壁后,钻头穿过髓内钉的锁钉孔继续对人体长骨的位于对侧的骨壁进行钻孔,当到达事先设定钻孔深度时,则完成了2个与髓内钉的锁钉孔相对应的长骨定位孔的钻孔。在本实用新型的钻套选择内套和外套的结构(也可以选择配备两个不同内径的单一的钻套)的情况下,此时可收回钻头,取出内套,再用锁钉经过钻套的外套的引导而依次穿过人体长骨的靠外侧的定位孔、髓内钉的锁钉孔和人体长骨的对面一侧的定位孔,而由锁钉的位于钉头部的外螺纹而与人体长骨的靠外侧的定位孔旋合在一起。根据上述方法可以确定长骨的与髓内钉远端锁钉孔相对应的另一个定位孔的位置,然后再在长骨的该位置钻孔而可完成远端的2个定位孔的钻孔以及穿入锁钉。此时即可将带有瞄准器的标尺、导针以及导针的周向定位器和轴向对位器撤离。然后对长骨的与髓内钉的近端的两个锁钉孔相对应定位孔进行定位,这种定位所采用的方法则是传统的机械方式,即由钻套穿过手柄的相应一个钻套孔定位后,再用钻头对长骨的所确定的位置进行钻孔而得到该位置的2个定位孔,然后再锁上锁钉,再对长骨的与髓内钉近端的另一个固定位置进行定位并钻定位孔,再锁上锁钉。此时即可将本装置的中空吊紧螺栓从髓内钉上旋下,然后撤走手柄,从而完成了髓内钉在长骨上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这种在远端采用电磁瞄准器对骨折的长骨的相应部位进行定位和钻孔,不仅可以准确快速地在长骨上找到正确的钻孔位置并钻孔,而且可以使手术创伤的面积使小,减少病人痛苦、康复快。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具有多处局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中空吊紧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钻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导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导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导针轴向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的导针周向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的带有连接件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的瞄准器的支架以及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的瞄准器的传感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的髓内钉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按图2中的A向观察时2个磁阻传感器在传感器架上的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瞄准器的电路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17为瞄准器的电路装置中包括基准电压电路、置位及复位电路在内的电路部分的电原理图。
图18为瞄准器的电路装置中包括第一磁阻传感器和第二磁阻传感器在内的电路部分的电原理图。
图19为瞄准器的电路装置中包括第一模数转换电路和第二模数转换电路在内的电路部分的电原理图。
图20为瞄准器的电路装置中包括单片机及辅助电路、声音提示电路、键控电路、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在内的电路部分的电原理图。
图21为线路转接板的电原理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进行瞄准时单片机所运行的程序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见图1至图13,本实施例的装置具有中空吊紧螺栓1、钻套2、手柄3、导杆4、导针5、导针定位装置和瞄准器8。导针定位装置具有导针轴向定位器6和一导针周向定位器7。
见图3,中空吊紧螺栓1的近端设有挡肩,近端内腔1-1的腔壁上设有内螺纹,远端1-2设有使用时可与髓内钉固定连接的外螺纹。
见图4,钻套2由内套2-1和外套2-2组成,钻套2的外套2-2的尾部2-2-1具有莫氏锥度,内套2-1带有把手2-1-1,在使用时内套2-1可插入外套2-2中而与外套2-2相配合。
见图5,手柄3具有通过焊接连为一体的内侧柄体和外侧柄体;手柄3的外侧柄体具有直柄部和弯曲部,手柄3的内侧柄体为中空套3-1。中空套3-1设有使用时可与髓内钉9相配合的作为周向限位部的凸出部位3-1-1。手柄3的外侧柄体的直柄部与内侧柄体平行,外侧柄体的直柄部上设有6个中心线与中空套3-1轴心线相交的钻套孔3-2;其中中心线与中空套3-1轴心线正交的钻套孔3-2有2个,中心线与中空套3-1轴心线斜交的钻套孔3-2有4个。外侧柄体上还设有3个与导杆4连接的螺孔3-3,其中1个螺孔3-3位于外侧柄体直柄部的远端头上,另外两个位于外侧柄体直柄部的中部,且这两个螺孔3-3并排设置,以便在使用时与人体长骨的左侧长骨或右侧长骨的形状相对应。手柄3的外侧柄体的弯曲部上设有可与导针周向定位器7连接的连接孔3-4;外侧柄体的弯曲部上还设有把持器孔3-5,把持器孔3-5的孔壁上设有内螺纹;把持器3-6的连接头设有外螺纹,把持器3-6可通过其连接头的外螺纹旋合在手柄3的外侧柄体的弯曲部的把持器孔3-5的内螺纹上。
见图6,导杆4上设有从近端开始设置的10个均匀分布的可通过螺栓与手柄3的外侧柄体的直柄部进行连接的近端连接孔4-1,在导杆4的远端端设有1个可与瞄准器8的支架8 1的连接臂86连接的远端连接孔4-2以及两个定位柱孔4-3。
见图7,导针5具有针体和磁铁5-3,导针5的针体的近端设有周向定位部5-1和轴向定位部5-2,磁铁5-3固定在导针5的针体的远端;导针5的近端柱面上设有作为其周向定位部5-1的一个轴向槽和作为其轴向定位部5-2的12道环状槽。
见图8及图9,导针轴向定位器6由中空定位螺杆6-1和紧固螺帽6-2组成。中空定位螺杆6-1设有可容导针5穿插的内腔,中空定位螺杆6-1的近端设有可与紧固螺帽6-2相连接的外螺纹,在中空定位螺杆6-1远端设有可与中空吊紧螺栓1连接的外螺纹。中空定位螺杆6-1的近端端头的外形为锥台状,且在中空定位螺杆6-1的近端端头上设有4条轴向通槽6-1-1,在近端端头的内壁上设有可嵌入导针环状槽5-2中的4个凸条6-1-2。紧固螺帽6-2设有可与中空定位螺杆6-1近端端头的锥台状部分相配合的锥台状内腔。
见图10,导针周向定位器7的近端设有可嵌入导针5的轴向槽5-1中的凸条7-1,远端设有两连接臂7-2,连接臂7-2上设有可通过螺栓与手柄3连接的连接孔7-2-1。
见图11,液晶显示器83-12为点阵液晶显示器。主控电路87、提示电路83-8、键控电路83-9、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83-11通过相应的电路板设置在显示器外壳87中;液晶显示器83-12固定在显示器外壳87中;键控电路83-9的按键SW1、SW2、SW3露出显示器外壳87。
见图12及图13,瞄准器8为电磁瞄准器;瞄准器8具有支架81、移动机构82、电路装置83和传感器架84。瞄准器8的支架81上设有连接臂86,连接臂86具有螺孔86-1和2个定位柱86-2。支架81的四个侧面上均设有一个滑动槽81-1,且每两个相对的侧面上的滑动槽81-1相对应;移动机构82设置在支架81上。移动机构82具有移动座82-1、两呈空间垂直的调节螺杆82-2、螺母座82-3、两个限位套82-4和两个锁紧螺母82-5。移动机构82的移动座82-1上设有两个钻套孔82-1-1;各调节螺杆82-2的头部设有轴向限位部82-2-1,且各调节螺杆82-2的头部的轴向限位部82-2-1通过支架81的相应的一个滑动槽81-1而与支架81的相邻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嵌接;各轴向限位套82-4则通过相应的一个滑动槽81-1而与支架81的另外的两个侧面中的相应的一个侧面嵌接;螺母座82-3固定在移动座82-1上;螺母座82-3设有在空间垂直的两个螺孔、且每个螺孔与相应的一个调节螺杆82-2的杆身相配合,且各调节螺杆82-2的杆身的尾端穿过相应的一个轴向限位套82-4;各锁紧螺母82-5旋合在相应一个调节螺杆82-2的杆身尾端而可与相应的一个轴向限位套82-4相接触。传感器架84的中央设有钻套孔84-1;传感器架84上的钻套孔84-1的位于底部一侧的孔段具有与钻套2的外套2-2配合的莫氏锥度。电路装置83具有第一磁阻传感电路83-1和第二磁阻传感电路83-2;第一磁阻传感电路83-1具有第一磁阻传感器,第二磁阻传感电路具有第二磁阻传感器。电路装置83的第一磁阻传感电路83-1、第二磁阻传感电路83-2、第一模数转换电路83-3、第二模数转换电路83-4、置位及复位电路83-6通过电路板设置在传感器架84上,两个磁阻传感器固定在传感器架84的底部且位于同一平面内。
见图15,第一磁阻传感器和第二磁阻传感器是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制造的型号为HMC1052的两轴磁传感器,两个磁阻传感器均具有相互垂直的两个磁敏感方向,该两个磁敏感方向可称为X方向和Y方向,第一磁阻传感器和第二磁阻传感器所处的传感器架84的底部所在的平面,也是与传感器架84的钻套孔84-1的轴线相垂直的可称为X-Y平面的一个平面,并且第一磁阻传感器的X方向与第二磁阻传感器的X方向以及第一磁阻传感器的Y方向与第二磁阻传感器的Y方向均相对于钻套孔84-1的轴线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一磁阻传感器的中心至第二磁阻传感器的中心之间的距离D为15毫米,传感器架84底部的外径H为40毫米。这样的设置方式,再配以相应的电路和程序后与导针5上的磁铁5-3配合使用时,可以抵消地球磁场对第一磁阻传感器和第二磁阻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影响。
见图16至图20,瞄准器8的电路装置83除第一磁阻传感电路83-1和第二磁阻传感电路83-2外,还具有第一模数转换电路83-3、第二模数转换电路83-4、基准电压电路83-5、置位及复位电路83-6、主控电路83-7、提示电路83-8、键控电路83-9、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83-11和液晶显示器83-12。第一模数转换电路83-3和第二模数转换电路83-4中的集成电路BU1和BU2是型号为CS5532的集成电路;基准电压电路83-5中的集成电路CU1是型号为MIC5205-ADJ的集成电路;主控电路83-7中的单片机U1是型号为89C52的集成电路,主控电路83-7中的集成电路U4是型号为74HC373的集成电路,用作液晶显示器的时序控制信号的寄存;主控电路83-7中的集成电路U5是型号为AT24C01的集成电路,可用作存储用作比较的标准数据;主控电路83-7中的集成电路U7是型号为LM336的集成电路,用于进行产生进行比较的基准电压,主控电路83-7中的集成电路U3是型号为LM393的集成电路,用于进行电压比较;提示电路83-8为声音信号提示电路;键控电路83-9具有第一键控信号输出端、第二键控信号输出端和第三键控信号输出端。第一磁阻传感电路83-1的X向差分信号输出端和Y向差分信号输出端与第一模数转换电路83-3的相应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第二磁阻传感电路83-2的X向差分信号输出端和Y向差分信号输出端与第二模数转换电路83-4的相应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第一模数转换电路83-3和第二模数转换电路83-4的同步串口总线SPI端口与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U1的作为同步串口总线端口的相应的输入输出端相连;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U1的提示信号输出端与提示电路83-8的信号输入端相连;键控电路83-9的第一键控信号输出端与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U1的开机信号输入端KEY1相连;键控电路83-9的第二键控信号输出端与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U1的开始运行瞄准程序的信号输入端KEY2相连;键控电路83-9的第三键控信号输出端与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U1的停止运行瞄准程序的信号输入端KEY3相连。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U1的置位信号输出端SET端与置位及复位电路83-6的信号输入端SET端相连;置位及复位电路83-6的信号输出端S/R+端分别与第一磁阻传感电路83-1和第二磁阻传感电路83-2的置位及复位端S/R+端相连。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U1的显示信号输出端DB0端至DB7端与液晶显示器83-12的显示信号输入端DB0端至DB7端相连,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U1的时序控制信号输出端DB0、DB1、DB6、DB7和ALE端与寄存电路U4的相应端口相连,寄存电路U4的作为时序信号输出端的RS、R/W-、DCS0及DCS1端与液晶显示器83-12的时序控制端的相应连接端相连,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U1的读信号输出端RD-端和写信号输出端WR-端与与非门电路U6-A的输入端相连,非门电路U6-A的输出端作为主控电路83-7的读写信号输出端与液晶显示器83-12的使能端相连。
见图17,基准电压电路83-5具有+5V的电源端和基准电压输出端+Vg端;集成电路CU1、电容C5、C6、C7、C8、电阻R2、R3构成一个基准电压源,它能提供稳定的、低温漂的基准电压。基准电压电路83-5的基准电压输出端+Vg端分别与第一磁阻传感器83-1、第二磁阻传感器83-2、第一模数转换电路83-3和第二模数转换电路83-4基准电压输入端+Vg端相连。
仍见图17,置位及复位电路83-6主要由场效应管Q1、Q2、三极管Q3及外围电路组成,通过对第一磁阻传感器和第二磁阻传感器的复位或置位,可以减少温度漂移、非线性误差的影响,也可减少由大磁场的存在引起的信号输出损失。图中的J5B接线端口与图21的转接板中的J5A接线端口相连,其中的SET端通过图21的转接板中的J3B接线端口与图20中的J3A接线端口中的SET端相连。图中的J8A接线端口与图18的J8B接线端口相连。
见图18,第一磁阻传感电路83-1和第二磁阻传感电路83-2中的RN1、RN2是磁珠,用于抑制信号的高频噪声。其中两轴磁传感器AU1和AU2的安装位置要求对称,这样地球磁场对AU1和AU2的输出信号的影响可以被抵消。图中的J7A接线端口与图19的J7B接线端口相连。
见图19,第一模数转换电路83-3和第二模数转换电路83-4中的电容C1至C12是信号的滤波电路,可以消除部分共模、差模噪声以及外界杂散磁场的影响。集成电路BU1和BU2是高性能的24BIT的∑-ΔA/D转换器,它们内置有高性能的仪表放大器,并且放大倍数可以编程。集成电路BU1和BU2可以在输出X向电压差分信号后,再经过一定时间间隔才输出Y向电压差分信号,再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在输出X向电压差分信号,并可按这种方式循环运行。图中的接线端口J6B与图21中的转接板的接线端口J6A相连,进而通过转接板的接线端口J3BJ2图20的接线端口J3A相连。
见图20,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83-11具有直流电源输入端+5V的直流电源输出端、控制端和电压比较输出端;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U1的电源控制信号输出端POWER端与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83-11的控制端相连,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83-11的电压比较输出端PD-端与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U1的中断端口INT0端相连。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83-11中的场效应管Q1、三极管Q2,二极管D2、D4、稳压二极管D3,电阻R1、R2、R3,电容C4、键盘按钮SW1以及单片机的KEY1端和POWER端构成电源开关的控制电路。当长时间按下SW1时,电源通过R1对C4充电,在充电过程中Q1导通给U1供电,同时电源通过电阻R21对电容C13充电,并产生复位信号RESET,RESET信号使U1的POWER信号线电平为高,该信号使三极管Q2导通,并保持Q1继续导通。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83-11中的电阻R14、电容C6和集成电路U7构成一个2.5V的电压检测基准,电阻R15、R16、电容C7对电源电压采样,采样电压和2.5V的基准通过比较器U3比较后送给单片机U1,单片机通过检测PD-信号线电平就可检测出电源电压。当所测出的电压值小于设定电压时,则由程序控制使整个系统断电。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83-11的直流电源83-10可以采用干电池,也可以采用以交流电作为电源的直流稳压电源。
仍见图20,接线端口J1是液晶显示器83-12的连接接口,电阻R24、R25、电位器VR1、三极管Q5组成LCD的灰度调节电路。B1是蜂鸣器用于声音提示,设置在电路板上。U5是EEPROM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些校准信息。
见图1及图2,本装置使用前,第一,可先将把持器3-6通过其连接头的外螺纹旋合在手柄3的外侧柄体的弯曲部的把持器孔3-5的内螺纹上并旋紧;再将髓内钉9放置在手柄3的作为内侧柄体的中空套3-1上,并使中空套3-1的作为周向限位部的轴向的凸出部位3-1-1插入髓内钉9的近端端头的凹槽中;使中空吊紧螺栓1的远端穿过手柄3的中空套3-1、并由中空吊紧螺栓1的远端端头上的外螺纹旋合在髓内钉9近端端头的内螺纹上并旋紧,从而使中空吊紧螺栓1通过髓内钉9固定在手柄3的内侧柄体上。第二,还可先将导针5插入导针轴向定位器6的中空定位螺杆6-1的内腔中,并在中空定位螺杆6-1的近端外螺纹上旋上紧固螺帽6-2,但不旋紧。第三,可先将导杆4的远端定位孔4-3对准电磁瞄准器8的支架81的连接臂86的定位柱86-2,并使连接臂86的2个定位柱86-2插入导杆4的定位孔4-3中,再使螺栓14穿过导杆4的远端连接孔4-2旋合在电磁瞄准器8的支架81的连接臂86的螺孔86-1上并旋紧,从而使支架81固定在导杆4上;将钻套2的外套2-2由其尾部2-2-1穿过电磁瞄准器8的移动机构82的移动座82-1的位于远端的一个钻套孔82-1-1,且钻套2的外套2-2与移动座82-1的连接关系为有阻滑动连接;再将传感器架84套在钻套2的外套2-2的尾部2-2-1,而使传感器架84的钻套孔84-1的莫氏锥度与钻套2的外套2-2的尾部2-2-1的莫氏锥度相配合,故装卸较方便且相互间为有阻滑动连接。将固定有液晶显示器83-12的显示器外壳87固定在连接架85上,再使螺栓13的螺杆旋入连接架85的螺孔、并穿过连接架85的板体而由螺栓13的螺杆的杆端顶在导杆4的杆体上,而使连接架85固定在导杆4上;从固定在传感器架84上的电路板引出导线与显示器外壳87上的电路端口电连接。
仍见图1及图2,本装置使用时,可通过用手握住手柄3,将髓内钉9由手术切口插入患者的骨折的人体长骨中。然后,将带有导针轴向定位器6的导针5由其远端依次穿过中空吊紧螺栓1的内腔和髓内钉9的内腔,再将导针轴向定位器6的中空定位螺杆6-1由其远端外螺纹旋合在中空吊紧螺栓1的近端端头的内螺纹上并旋紧。此时还需对导针5的插入深度(也即为轴向)以及导针5的插入方位进行调整。调整前,先使螺栓11穿过导针周向定位器7的一个连接臂7-2上的连接孔7-2-1后,再穿过手柄3的外侧柄体的弯曲部上的连接孔3-4,再旋合在导针周向定位器7的另一个连接臂7-2上的螺孔上并旋紧,而使导针周向定位器7固定在手柄3上;调整导针5的方位时,转动导针5而使导针5的作为轴向定位部的轴向槽5-1对准导针周向定位器7凸条7-1,从而使凸条7-1嵌入轴向槽5-1中,使导针5不能转动而在周向定位;调整导针5插入髓内钉9的深度时,因为导针5的插入深度由所采用的髓内钉9的规格而确定,因此,当导针5处于相应的选定的深度时,导针5的作为周向定位部的相应的一个环状槽5-2与中空定位螺杆6-1的各个凸条6-1-2相对;此时,旋紧紧固螺帽6-2,由紧固螺帽6-2的内壁对中空定位螺杆6-1的近端端头的带有轴向通槽6-1-1的锥台状部分产生向内的压力而使其向内弯曲而收缩,从而可使中空定位螺杆6-1的各个凸条6-1-2嵌入导针5的相应的环状槽5-2中,从而使导针5在轴向上定位。此时,导针5的磁铁5-3的N极对准髓内钉9的位于最远处的一个远端锁钉孔9-1。
然后,可通过两个螺栓12将带有瞄准器8的导杆4固定在手柄3的外侧柄体的直柄部上,螺栓12所穿过的导杆4上的10个近端连接孔4-1中的2个近端连接孔由髓内钉9的规格而确定,而导杆4的接近近端头的一个近端连接孔4-1与外侧柄体直柄部的中部的2个螺孔3-3中的相应一个螺孔对应关系,是根据所使用的是左侧人体长骨髓内钉或是右侧人体长骨髓内钉来确定。
见图22,当将本装置设置完成后,用手将钻套2向人体方向推动,使钻套2的内套2-1与手术部位的人体组织相接触,即可开始对髓内钉9的锁钉孔的瞄准工作。接通电源后,按下位于显示器外壳87上的SW1键而使系统上电、程序初始化;然后在程序控制下单片机U1判断其14脚也即INT0中断端口所接收到的电压信号是否正常,若低于正常值则结束瞄准,并由5脚POWER端输出控制信号关断电源;若电压正常则处于检测是否有SW2信号的状态。此时,若操作者按下SW2按键,则单片机运行瞄准程序,可先由其片选信号输出端输出选中第一模数转换电路83-3的集成电路BU1的片选信号而接收BU1输出的X向电压差分信号,然后单片机U1则由其片选信号输出端输出选中第二模数转换电路83-4的集成电路BU2的片选信号而接收BU2输出的X向电压差分信号,单片机将从两个模数转换电路所接收的X电压差分信号进行比较后,将其差值进行存储;因为模数转换电路输出X向差分信号和Y向差分信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所以可再按相似的方法对两个模数转换电路输出的Y向电压差分信号进行比较求出差值并储存;操作者此时可以对瞄准器8的移动机构82的两个调节螺杆82-2中的一个调节螺杆进行旋转,而使移动机构82的移动座82-1通过钻套2带动位于传感器座84上的磁阻传感器作相应的运动,单片机U1不断将所得到的差值记录下来,并且与前次的差值进行比较,直到判断X向或Y向的电压差分信号为最小值时,则由单片机的6脚发出声音提示信号至提示电路83-8,使蜂鸣器B1发出声音表示在对瞄准器8进行某一个方向的调整时已经到位,操作者可以对瞄准器8的移动机构82的两个调节螺杆82-2中的另一个调节螺杆进行旋转,直到由单片机判断出该方向的电压差分信号也为最小值时,而进行第二次频率不同的声音提示,从而可使操作者得知钻套2已经对准了位置。操作者此时既可以再按下SW2键进行一次重复测量对位,也可以按下SW3键通知单片机结束程序的运行,单片机接收到停止运行的命令后,则结束瞄准程序,关断电源。
对位准确后,旋紧移动机构82的两个锁紧螺母82-5,使移动座82-1处于与支架81相对固定的位置,再将导针5撤出;然后再使带有钻杆的钻头沿Z向直线由钻套2的内套2-1的外侧端口伸入钻套2的内套2-1中、再从钻套2的内套2-1的内侧端口伸出,而对人体长骨的相应的部位进行钻孔,钻通人体长骨的靠近钻套2的一侧的骨壁后,钻头穿过髓内钉9的锁钉孔9-1继续对人体长骨的位于对侧的骨壁进行钻孔,当到达事先设定钻孔深度时,则完成了2个与髓内钉9的锁钉孔9-1相对应的长骨定位孔的钻孔。此时可收回钻头,取出内套2-1,再用锁钉10经过钻套2的外套2-2的引导而依次穿过人体长骨的靠外侧的定位孔、髓内钉9的锁钉孔9-1和人体长骨的对面一侧的定位孔,而由锁钉10的位于钉头部的外螺纹10-1而与人体长骨的靠外侧的定位孔旋合在一起(图14)。根据上述方法可以确定长骨的与髓内钉9远端锁钉孔中的稍近的一个锁钉孔9-2相对应的另一个定位孔的位置,然后再在长骨的该位置钻孔而可完成远端的2个定位孔的钻孔以及穿入锁钉10。此时即可将带有瞄准器8的标尺4、导针5以及导针的周向定位器7和轴向对位器6撤离。然后对长骨的与髓内钉9的近端的两个锁钉孔9-3、9-4相对应定位孔进行定位,这种定位所采用的方法则是传统的机械方式,即由钻套2穿过手柄3的相应一个钻套孔3-2定位后,再用钻头对长骨的所确定的位置进行钻孔而得到该位置的2个定位孔,然后再锁上锁钉10,再对长骨的与髓内钉9近端的另一个固定位置进行定位并钻定位孔,再锁上锁钉10。此时即可将本装置的中空吊紧螺栓1从髓内钉9上旋下,然后撤走手柄3,从而完成了髓内钉9在长骨上的固定连接。
在通过电磁瞄准器8寻找髓内钉5的锁钉孔位置时,就是找准磁铁5-3的位置,由于在连接瞄准器8的支架81与导杆4时,导针5的磁铁5-3已与传感器架84相对应,所以对移动机构82的调节只需作微调。手工旋转移动机构82的两调节螺杆82-2,传感器架84可作X向、Y向移动。直到蜂鸣器B1发出两次不同频率的声音为止。借助液晶显示器83-12可以使寻找髓内钉9的锁钉孔的位置更加容易,可以预先设定一个假设的中心位置,当电磁瞄准器8开始工作时,在程序的控制下,单片机根据所接收的电压差分信号,而判断目前的位置的电压值与假设的数值的差距是多少,从而可以将这种差值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而可以给操作者以提示,方便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将髓内钉固定在骨折的人体长骨上的组合式装置,具有中空吊紧螺栓(1)、钻套(2)、手柄(3)和导杆(4);中空吊紧螺栓(1)的近端设有挡肩,远端设有使用时可与髓内钉固定连接的外螺纹;手柄(3)具有内侧柄体和外侧柄体;手柄(3)的内侧柄体为中空套(3-1),中空套(3-1)设有使用时可与髓内钉相配合的周向限位部;手柄(3)的外侧柄体的直柄部与内侧柄体平行,外侧柄体的直柄部上设有中心线与中空套(3-1)轴心线相交的钻套孔(3-2);本装置使用时,中空吊紧螺栓(1)可穿过手柄(3)的中空套(3-1)并可通过髓内钉固定在手柄(3)上,钻套(2)可与手柄(3)的外侧柄体的直柄部上的钻套孔(3-2)相配合,导杆(4)可固定在手柄(3)的外侧柄体的直柄部上;其特征在于本装置还具有导针(5)、导针定位装置和瞄准器(8);导针(5)具有针体和磁铁(5-3),导针(5)的针体的近端设有周向定位部(5-1)和轴向定位部(5-2),磁铁(5-3)固定在导针(5)的针体的远端;瞄准器(8)为电磁瞄准器;瞄准器(8)具有支架(81)、移动机构(82)、电路装置(83)和传感器架(84);移动机构(82)设置在支架(81)上,且移动机构(82)可与支架(81)动连接或固定连接;瞄准器(8)的支架(81)上设有连接臂(86);瞄准器(8)的移动机构(82)的移动座(82-1)上设有两个钻套孔(82-1-1);瞄准器(8)的电路装置(83)具有第一磁阻传感电路(83-1)和第二磁阻传感电路(83-2),第一磁阻传感电路(83-1)具有第一磁阻传感器,第二磁阻传感电路(83-2)具有第二磁阻传感器;传感器架(84)的中央设有钻套孔(84-1);第一磁阻传感器和第二磁阻传感器固定在传感器架(84)的底部;本装置使用时,瞄准器(8)的支架(81)可通过连接臂(86)与导杆(4)固定连接,钻套(2)可与移动机构(82)的移动座(82-1)的钻套孔(82-1-1)相配合,瞄准器(8)的传感器架(84)可套在钻套(2)的朝向手柄(3)的内侧柄体的一端,导针(5)可通过其周向定位部(5-1)、轴向定位部(5-2)以及导针定位装置定位和固定在手柄(3)上、且导针(5)的磁铁(5-3)可位于与瞄准器(8)的电路装置(83)的两个磁阻传感器的相对应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髓内钉固定在骨折的人体长骨上的组合式装置,其特征在于瞄准器(8)的电路装置(83)的第一磁阻传感器和第二磁阻传感器为结构及型号均相同的磁阻传感器,两个磁阻传感器均具有相互垂直的两个磁敏感方向,该两个磁敏感方向可称为X方向和Y方向,第一磁阻传感器和第二磁阻传感器处于与传感器架(84)的钻套孔(84-1)的轴线相垂直的可称为X-Y平面的同一平面中,并且第一磁阻传感器的X方向与第二磁阻传感器的X方向以及第一磁阻传感器的Y方向与第二磁阻传感器的Y方向均相对于钻套孔(84-1)的轴线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一磁阻传感器的中心至第二磁阻传感器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8至3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髓内钉固定在骨折的人体长骨上的组合式装置,其特征在于中空吊紧螺栓(1)的内腔的近端设有内螺纹;导针定位装置具有导针轴向定位器(6)和导针周向定位器(7);导针轴向定位器(6)具有中空定位螺杆(6-1)和紧固螺帽(6-2);导针(5)的近端柱面上设有作为其周向定位部(5-1)的一轴向槽和作为其轴向定位部(5-2)的2至12道环状槽;导针(5)可穿过中空吊紧螺栓(1)和中空定位螺杆(6-1)的内腔;导针轴向定位器(6)的中空定位螺杆(6-1)的近端设有可与紧固螺帽(6-2)连接的外螺纹,中空定位螺杆(6-1)的远端设有可与中空吊紧螺栓(1)的近端内螺纹相连接的外螺纹;中空定位螺杆(6-1)的近端端头的外形为锥台状,且在近端端头上设有3至4条轴向通槽(6-1-1),在近端端头的内壁上设有可嵌入导针(5)的环状槽(5-2)中的凸条(6-1-2);紧固螺帽(6-2)设有可与中空定位螺杆(6-1)近端端头的锥台状部分相配合的锥台状内腔;导针周向定位器(7)的近端设有可嵌入导针(5)的轴向槽(5-1)中的凸条(7-1),远端设有可与手柄(3)连接的两连接臂(7-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髓内钉固定在骨折的人体长骨上的组合式装置,其特征在于瞄准器(8)的移动机构(82)还具有两呈空间垂直的调节螺杆(82-2)、螺母座(82-3)、两个轴向限位套(82-4)和两个锁紧螺母(82-5);支架(81)的四个侧面上均设有一个滑动槽(81-1),且每两个相对的侧面上的滑动槽(81-1)相对应;各调节螺杆(82-2)的头部设有轴向限位部(82-2-1),且各调节螺杆(82-2)的头部的轴向限位部(82-2-1)通过支架(81)的相应的一个滑动槽(81-1)而与支架(81)的相邻的两个侧面的一个侧面嵌接;各轴向限位套(82-4)则通过相应的一个滑动槽(81-1)而与支架(81)的另外的两个侧面中的相应的一个侧面嵌接;螺母座(82-3)固定在移动座(82-1)上;螺母座(82-3)设有在空间垂直的两个螺孔、且每个螺孔与相应的一个调节螺杆(82-2)的杆身相配合,且各调节螺杆(82-2)的杆身的尾端穿过相应的一个轴向限位套(82-4);各锁紧螺母(82-5)旋合在相应一个调节螺杆(82-2)的杆身尾端而可与相应的一个轴向限位套82-4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髓内钉固定在骨折的人体长骨上的组合式装置,其特征在于钻套(2)为一组件,具有内套(2-1)和使用时与内套相配合的外套(2-2),钻套(2)的外套(2-2)的尾部(2-2-1)具有莫氏锥度,传感器架(84)上的钻套孔(84-1)的位于底部一侧的孔段具有可与钻套(2)配合的莫氏锥度;手柄(3)的外侧柄体的弯曲部上设有把持器(3-6)。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将髓内钉固定在骨折的人体长骨上的组合式装置,其特征在于瞄准器(8)的电路装置(83)还具有第一模数转换电路(83-3)、第二模数转换电路(83-4)、置位及复位电路(83-6)、主控电路(83-7)、提示电路(83-8)和键控电路(83-9);主控电路(83-7)具有单片机;提示电路(83-8)为声音信号提示电路、光信号提示电路或声光信号提示电路;第一磁阻传感电路(83-1)的X向差分信号输出端和Y向差分信号输出端与第一模数转换电路(83-3)的相应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第二磁阻传感电路(83-2)的X向差分信号输出端和Y向差分信号输出端与第二模数转换电路(83-4)的相应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第一模数转换电路(83-3)和第二模数转换电路(83-4)的同步串口总线端口与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的作为同步串口总线端口的相应的输入输出端相连;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的提示信号输出端与提示电路(83-8)的信号输入端相连;键控电路(83-9)的输出端与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的键控信号输入端相连;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的置位信号输出端与置位及复位电路(83-6)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置位及复位电路(83-6)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磁阻传感电路(83-1)和第二磁阻传感电路(83-2)的置位及复位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将髓内钉固定在骨折的人体长骨上的组合式装置,其特征在于瞄准器(8)的电路装置(83)还具有基准电压电路(83-5),基准电压电路(83-5)具有电源端和基准电压输出端;基准电压电路(83-5)的基准电压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磁阻传感电路(83-1)、第二磁阻传感电路(83-2)、第一模数转换电路(83-3)和第二模数转换电路(83-4)基准电压输入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将髓内钉固定在骨折的人体长骨上的组合式装置,其特征在于键控电路(83-9)具有第一键控信号输出端、第二键控信号输出端和第三键控信号输出端;键控电路(83-9)的第一键控信号输出端与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的开机信号输入端相连;键控电路(83-9)的第二键控信号输出端与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的开始运行瞄准程序的信号输入端相连;键控电路(83-9)的第三键控信号输出端与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的停止运行瞄准程序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将髓内钉固定在骨折的人体长骨上的组合式装置,其特征在于瞄准器(8)的电路装置(83)还具有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83-11);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83-11)具有直流电源输入端、直流电源输出端、控制端和电压比较输出端;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的电源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83-11)的控制端相连;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83-11)的电压比较输出端与主控电路(83-7)的单片机的中断端口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将髓内钉固定在骨折的人体长骨上的组合式装置,其特征在于瞄准器(8)的电路装置(83)还具有液晶显示器(83-12);主控电路(83-7)的显示信号输出端与液晶显示器(83-12)的显示信号输入端相连,主控电路(83-7)的时序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液晶显示器(83-12)的时序控制端相连,主控电路(83-7)的读写信号输出端与液晶显示器(83-12)的使能端相连;电路装置(83)的第一磁阻传感电路(83-1)、第二磁阻传感电路(83-2)、第一模数转换电路(83-3)、第二模数转换电路(83-4)、置位及复位电路(83-6)通过电路板设置在传感器架(84)上,主控电路(87)、提示电路(83-8)、键控电路(83-9)、电源控制及检测电路(83-11)通过相应的电路板设置在显示器外壳(87)中;液晶显示器(83-12)固定在显示器外壳(87)中;键控电路(83-9)的按键露出显示器外壳(87);使用时显示器外壳(87)可通过连接架(85)固定连接在导杆(4)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将髓内钉固定在骨折的人体长骨上的装置。本装置具有中空吊紧螺栓、钻套、手柄、导杆、导针、导针定位装置和电磁瞄准器;导针的磁铁固定在导针的针体的远端;瞄准器的移动机构设置在支架上,且移动机构可与支架动连接或固定连接;瞄准器的电路装置具有固定在传感器架底部的第一磁阻传感器和第二磁阻传感器;本装置使用时,瞄准器的支架可固定在导杆上,钻套可与移动机构的移动座的钻套孔相配合,传感器架可套在钻套上,导针可通过其周向定位部、轴向定位部以及导针定位装置定位和固定在手柄上、且导针的磁铁可位于与瞄准器的两个磁阻传感器的相对应的位置。本装置使用时可正确、快捷寻找髓内钉上的锁钉孔位置、手术创伤也很小。
文档编号A61B17/56GK2671510SQ20042002449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29日
发明者戚建勇, 谢建忠, 唐一明 申请人:戚建勇, 谢建忠, 唐一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