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限式交锁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65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限式交锁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自限式交锁髓内钉。
背景技术
目前,下肢胫骨、股骨骨折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即钢板固定和髓内钉固定。其中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相比较有不破坏外骨膜和骨折易于愈合等优点。
近20年来,交锁髓内钉固定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股骨、胫骨骨折技术方面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具有良好的抗短缩和抗旋转能力,一般在内固定手术后,骨折断端局部因缺血坏死部分被吸收,两端锁钉将髓内钉与骨干静力固定造成端断分离,容易导致骨折不愈合以及髓内钉折断。两端的锁钉将髓内钉与骨干静力固定,使应力集中于髓内钉,骨折断端无应力刺激,不利于骨折断端的生长,也是骨折不愈合原因之一。因此,采用交锁髓内钉实施内固定手术后,要求在2-3个月后通过手术取出一端锁钉,使骨折断端在压力作用下聚合,促进骨折愈合。但是,取出一端锁钉后,抗旋转能力则丧失,易导致旋转畸形。虽然,专利申请号00114521《自控微动带锁髓内钉》、专利号59225711.4《交锁加压内固定髓内钉》公布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应力遮挡和骨折断端易于接触。但此两种髓内钉制造繁琐,需特殊部件,尤其是髓内钉经改造后其抗折断力下降,再有固定后抗旋转力差。专利号01222202.X《加压髓内钉》公布的技术方案,制造简单、固定后断端稳定。但是,此种髓内钉是术中初始加压,术后无持续动力加压功能,且在手术中难以植入加压钉定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髓内钉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自限式交锁髓内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髓内钉呈筒状,钉端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锁定孔,钉尾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锁定孔,钉尾的顶端部设置钉尾螺钉。
髓内钉的钉端为中空状,钉端的锁钉孔内沿钉端的锁定孔相对平行设置顶块,顶块贯穿钉端的锁钉孔。
顶块的另一端部与挺杆的一端部相对垂直相联接,挺杆的另一端部沿钉端的内壁相对平行固定设置。
髓内钉的钉尾为中空状,钉尾的锁钉孔内沿钉尾的锁定孔相对平行设置顶块,顶块贯穿钉尾的锁钉孔。
顶块的一端部与挺杆的另一端部相对垂直相联接,挺杆的一端部沿钉尾的内壁相对平行固定设置。
将髓内钉一端或两端制成中空筒状,锁钉孔制成长孔形,锁钉孔内设置可滑动的顶块。
锁钉沿髓内钉的钉端锁钉孔相对垂直贯穿锁钉孔,锁钉沿顶块的一端部相对平行贯穿钉端的锁钉孔。
锁钉沿髓内钉的钉尾锁钉孔相对垂直贯穿锁钉孔,锁钉沿顶块的另一端部相对平行贯穿钉尾的锁定孔。
顶块与髓内钉借助挺杆在髓内钉中空部相连接,保持顶块与髓内钉相对静止稳定,顶块远心侧锁钉孔的直径恒定,锁钉由此处穿过髓内钉的锁孔与髓内钉交锁。
使用时,依据X线正侧位片在骨折处切开或闭合复位,根据骨折患者所需置入髓内钉的长度,调整好髓内钉的长度通过交锁髓内钉手术切口将髓内钉置入患者的骨髓腔内。通过远端定位器经皮至骨干钻孔置入锁钉。当骨折断端因吸收而出现分离时,通过自身对髓内钉加压,自身加压的压力传导至锁钉,锁钉向髓内钉的中心部挤压,使挺杆变形,两锁钉距离减小,骨折处的间隙消失。
本实用新型是自限式交锁髓内钉。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临床推广,可减少二次手术对患者的痛苦。在髓内钉固定手术后,当骨折断端吸收分离时,无需通过手术进行拔除一端的锁钉,可通过患者自身的重力加压。患者自身重力的压力传导至锁钉,锁钉挤压顶块使支撑顶块的挺杆压缩,锁钉向髓内钉的中心部移动,两端锁钉的位移缩短了骨折折断部位的端距离,促进骨折折断处的愈合。在加压时,长形锁孔可以限制短缩距离,即可促使骨折尽快愈合,还可保持骨折断端良好的稳定性,降低骨折不愈合率,避免髓内钉折断。同时保持了交锁髓内钉原有的抗折断、抗旋转和抗短缩的特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图1自限式交锁髓内钉的主视图(A)剖视图(B)侧视图(C)图2自限式交锁髓内钉的主视图(A)剖视图(B)侧视图(C)图3自限式交锁髓内钉的主视图(A)剖视图(B)侧视图(C)1髓内钉,2钉端,3钉尾,4顶块,5挺杆,6锁钉,7锁钉孔,8钉尾螺钉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髓内钉(1)呈筒状,钉端(2)相对平行设置2个锁定孔(7),钉尾(3)相对平行设置2个锁定孔(7),钉尾(3)的顶端部设置钉尾螺钉(8)。
髓内钉(1)的钉端(2)为中空状,钉端(2)的锁钉孔(7)内沿钉端(2)的锁定孔(7)相对平行设置顶块(4),顶块(4)贯穿钉端(2)的锁钉孔(7)。
顶块(4)的另一端部与挺杆(5)的一端部相对垂直相联接,挺杆(5)的另一端部沿钉端(2)的内壁相对平行固定设置,如
图1所示。
实施例2髓内钉(1)的钉尾(3)为中空状,钉尾(3)的锁钉孔(7)内沿钉尾(3)的锁定孔(7)相对平行设置顶块(4),顶块(4)贯穿钉尾(3)的锁钉孔(7)。
顶块(4)的一端部与挺杆(5)的另一端部相对垂直相联接,挺杆(5)的一端部沿钉尾(3)的内壁相对平行固定设置。
将髓内钉一端或两端制成中空筒状,锁钉孔制成长孔形,锁钉孔内设置可滑动的顶块,如图2所示。
实施例3髓内钉(1)呈筒状,钉端(2)相对平行设置2个锁定孔(7),钉尾(3)相对平行设置2个锁定孔(7),钉尾(3)的顶端部设置钉尾螺钉(8)。
髓内钉(1)的钉端(2)为中空状,钉端(2)的锁钉孔(7)内沿钉端(2)的锁定孔(7)相对平行设置顶块(4),顶块(4)贯穿钉端(2)的锁钉孔(7)。
顶块(4)的另一端部与挺杆(5)的一端部相对垂直相联接,挺杆(5)的另一端部沿钉端(2)的内壁相对平行固定设置。
髓内钉(1)的钉尾(3)为中空状,钉尾(3)的锁钉孔(7)内沿钉尾(3)的锁定孔(7)相对平行设置顶块(4),顶块(4)贯穿钉尾(3)的锁钉孔(7)。
顶块(4)的一端部与挺杆(5)的另一端部相对垂直相联接,挺杆(5)的一端部沿钉尾(3)的内壁相对平行固定设置。
将髓内钉一端或两端制成中空筒状,锁钉孔制成长孔形,锁钉孔内设置可滑动的顶块,如图3所示。
实施例4髓内钉(1)呈筒状,钉端(2)相对平行设置2个锁定孔(7),钉尾(3)相对平行设置2个锁定孔(7),钉尾(3)的顶端部设置钉尾螺钉(8)。
髓内钉(1)的钉端(2)为中空状,钉端(2)的锁钉孔(7)内沿钉端(2)的锁定孔(7)相对平行设置顶块(4),顶块(4)贯穿钉端(2)的锁钉孔(7)。
顶块(4)的另一端部与挺杆(5)的一端部相对垂直相联接,挺杆(5)的另一端部沿钉端(2)的内壁相对平行固定设置。
锁钉(6)沿髓内钉(1)的钉端(2)锁钉孔(7)相对垂直贯穿锁钉孔(7),锁钉(6)沿顶块(4)的一端部相对平行贯穿钉端(2)的锁钉孔(7)。
顶块与髓内钉借助挺杆在髓内钉中空部相连接,保持顶块与髓内钉相对静止稳定,顶块远心侧锁钉孔的直径恒定,锁钉由此处穿过髓内钉的锁孔与髓内钉交锁,如
图1所示。
实施例5髓内钉(1)的钉尾(3)为中空状,钉尾(3)的锁钉孔(7)内沿钉尾(3)的锁定孔(7)相对平行设置顶块(4),顶块(4)贯穿钉尾(3)的锁钉孔(7)。
顶块(4)的一端部与挺杆(5)的另一端部相对垂直相联接,挺杆(5)的一端部沿钉尾(3)的内壁相对平行固定设置。
将髓内钉一端或两端制成中空筒状,锁钉孔制成长孔形,锁钉孔内设置可滑动的顶块。
锁钉(6)沿髓内钉(1)的钉尾(3)锁钉孔(7)相对垂直贯穿锁钉孔(7),锁钉(6)沿顶块(4)的另一端部相对平行贯穿钉尾(3)的锁定孔(7)。
顶块与髓内钉借助挺杆在髓内钉中空部相连接,保持顶块与髓内钉相对静止稳定,顶块远心侧锁钉孔的直径恒定,锁钉由此处穿过髓内钉的锁孔与髓内钉交锁,如图2所示。
实施例6使用时,依据X线正侧位片在骨折处切开或闭合复位,根据骨折患者所需置入髓内钉(1)的长度,调整好髓内钉(1)的长度通过交锁髓内钉手术切口将髓内钉(1)置入患者的骨髓腔内。通过远端定位器经皮至骨干钻孔置入锁钉(6)。当骨折断端因吸收而出现分离时,通过自身对髓内钉(1)加压,自身加压的压力传导至锁钉(6),锁钉(6)向髓内钉(1)的中心部挤压,使挺杆(5)变形,两锁钉(6)距离减小,骨折处的间隙消失,如
图1、图2、图3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自限式交锁髓内钉,其特征是髓内钉(1)呈筒状,钉端(2)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锁定孔(7),钉尾(3)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锁定孔(7),钉尾(3)的顶端部设置钉尾螺钉(8);髓内钉(1)的钉端(2)为中空状,钉端(2)的锁钉孔(7)内沿钉端(2)的锁定孔(7)相对平行设置顶块(4),顶块(4)贯穿钉端(2)的锁钉孔(7);顶块(4)的另一端部与挺杆(5)的一端部相对垂直相联接,挺杆(5)的另一端部沿钉端(2)的内壁相对平行固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限式交锁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髓内钉(1)的钉尾(3)为中空状,钉尾(3)的锁钉孔(7)内沿钉尾(3)的锁定孔(7)相对平行设置顶块(4),顶块(4)贯穿钉尾(3)的锁钉孔(7);顶块(4)的一端部与挺杆(5)的另一端部相对垂直相联接,挺杆(5)的一端部沿钉尾(3)的内壁相对平行固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限式交锁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钉(6)沿髓内钉(1)的钉端(2)锁钉孔(7)相对垂直贯穿锁钉孔(7),锁钉(6)沿顶块(4)的一端部相对平行贯穿钉端(2)的锁钉孔(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限式交锁髓内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钉(6)沿髓内钉(1)的钉尾(3)锁钉孔(7)相对垂直贯穿锁钉孔(7),锁钉(6)沿顶块(4)的另一端部相对平行贯穿钉尾(3)的锁定孔(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自限式交锁髓内钉。髓内钉的钉端或钉尾为中空状,钉端或钉尾设置锁定孔,锁定孔内设置顶块,顶块与挺杆相联接,挺杆固定设置在中空内壁内,使用时,在骨折处切开或闭合复位,将髓内钉置入患者的骨髓腔内,通过远端定位器经皮至骨干钻孔置入锁钉,当骨折断端因吸收而出现分离时,通过自身对髓内钉加压,使挺杆变形,减小两锁钉的距离,使骨折处的间隙消失。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临床推广,可减少二次手术对患者的痛苦。当骨折断端吸收分离时,无需通过手术进行拔除一端的锁钉,可通过患者自身的重力加压,锁钉挤压顶块使挺杆压缩,锁钉向中心部移动,缩短了骨折折断部位的端距离,促进骨折折断处的愈合。
文档编号A61B17/68GK2678584SQ200420028258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5日
发明者何建忠, 李迎国, 何驰 申请人:何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