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轴多向调节式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治疗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800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轴多向调节式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治疗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儿骨科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对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外固定用的三轴多方向调节式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治疗支具,特别适应于3岁以内髋脱位及5岁以内半脱位患儿。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多采用手法复位技术,需固定9~12个月使髋臼、发育、关节稳定,以达到治疗目的。目前有些医院仍延用髋关节外展、外旋、屈曲90°位固定技术,即Lorenz体系蛙式位固定技术;其固定方式有石膏或后来改进的铅板。少部份医院采用外展、外旋75°位固定技术,即Human Position固定法。也有人用Lorenz位固定6个月后改用Human Position位固定方案。还有人认为固定3个月再改用外展、内旋位固定方案为好。上述在固定期9~12个月内或一直采用蛙式位固定,或改变一次固定位置使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难以克服。其发生率在日本Twasa(1983年)报告门诊发生率为7.3%,病房达28%;Kalanchi(1980年)报告为11.5%,Gore(1974年)报告43例单纯先天性髋脱位,健侧发生头坏死5例,占11.6%。因此降低股骨头坏死率是本病疗效的关键(参考文献《先天性髋脱位临床与研究》,吉土俊、周永德著,沈阳出版社,1974年12月第1版,77页)。
另外,部份病人复位失败或复位后不稳定,主要是股骨颈前倾角过大、髋关节内外软组织阻挡引起。另有髋臼浅平、脱位通道髋臼缺失严重。由于患儿髋关节病理改变不同,一次性蛙式位固定往往不能达到复位,甚而股骨头不对应髋臼中心,经常滑出,影响复位成功率。
黄恩申在1989年《康复医学与工程杂志》1989年第3卷43页“关于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几个问题的探讨”中提到“一次性复位至蛙式位,股骨头受压力过大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思想;继而,又在1993年3月《中国骨伤》第10卷第3期杂志发表的“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手术治疗的几点改进意见”中指出“早期练习髋关节活动,不断改变股骨头受压面”是预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因素。吉土俊等人在《中华骨科杂志》1992年第12卷第6期发表“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文章,其试验结果证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治疗后髋臼对股骨头的压力作用” 造成的,“其次是复位后蛙式位制动压迫股深动脉内侧支在髂腰肌与内收肌之间受压”的结果。因此,股骨头长期固定一个位置,是产生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因素。
上述方法均需使用支具配合,目前支具一般为固定式结构,往往需根据患儿肢体大小定做(如铝板、石膏),很不方便,预制又往往不合体;对1~6个月小儿患者,以往国内外应用Riemenbüsel(RB)支具或戴祥麒民设计的“连衣挽具”,均属软布吊带通过肩、腿固定,使髋关节屈曲、外旋位,但1~5个月成功率占82.6%~90%之间,6个月小儿达65%,对肥胖儿童往往失败,对手法复位困难者固定不稳;患儿经常侧卧姿势,患侧在上则易引发再脱位。
中国专利(申请号91219540.1)公开了一种治疗幼儿先天性髋脱位双功能支架,是由带固定带的半圆形大腿圈和半圆形小腿圈及可调节长短的横杆组成。另一中国专利(申请号90206537.8)髋关节自动牵引复位固定架属骨科医疗器械。由两个大腿托板、两个小腿托板、铰链以及相应的调节机构组成,可调整固定架的角度。但是他们均存在调节角度受到限制的问题,影响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灵活、具有多功能且成功率高的三轴多向调节式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治疗支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具有与腿形状相适应的可调整间距的支撑装置,在支撑装置上设固定用系紧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由第一支板及活动安装在其上的大腿套圈组成,之间为伸缩结构;并设与小腿形状相适应的可调整间距的小腿套圈与支撑装置可拆卸式活动连接;第一支板的一端与L形连接板一端固连,L形连接板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平转旋转轴的一端活动相连,平转旋转轴的另一端与平面齿状轴在下方固连,在平面齿状轴之间设有上伸缩管;其中所述管状旋转轴、平面齿状轴、万向节上 设锁定装置;所述小腿套圈之间通过下伸缩管相连,小腿套圈可串动式活动安装在第二支板上,并分别通过第二支板与所述支撑装置可拆卸式活动连接;可加设弹力绷带固定大腿近端与下伸缩管之间;在上伸缩管上设跨肩系带作为系紧装置,于大腿套圈、小腿套圈上设系带或粘扣作为系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采用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平转旋转轴”与“万向节”、“平面旋转轴”对髋关节及下肢旋转角度进行调整,进行外展、内收、内旋、外旋、屈曲、伸展的多向调整,可在复位后的稳定范围内调整,通过改变股骨头受压面来减少局部长期受压,两个伸缩管外调解或减轻对髋关节的一定压力,而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Human Position研究外展、外旋90°复位逐渐内收到60°发生再脱位,其安全范围30°。本实用新型支具通过平转旋转轴、平面旋转轴和与万向节对髋关节可进行内旋、外旋、伸、展、内收、外展多个方向调整,使其在复位安全系数内不断调整,改变股骨头压力面,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
2.复位率高。本实用新型根据不同患儿的病理改变,采取不同角度固定方式,可满足所需的不同复位角度。对股骨头向上滑移者还可通过弹力带固定,提高复位率;本实用新型最适用于7个月~3岁的小儿先天性髋脱位及5岁以内的半脱位。与Riemenbüsel(RB)支具或戴祥麒民设计的“连衣挽具”相比,本支具可通过大腿圈与肩股皮带固定(保留伸缩套管,利用万向节及平面旋转轴使髋关节有一定的活动度),又可保持复位稳定,将可大大提高治愈率;在康复过程中采用本实用新型,由于髋关节的角度不断调整及功能训练、起坐、蹲立行走或直立行走,早期功能训练,使复位的髋关节受到股骨头生理性刺激,促进髋臼发育,促使髋关节稳定,来缩短固定时间,使之早日康复。
3.本实用新型大小可调,通过伸缩管(考虑其强度一般高于伸缩板)调整支具大小,以适合患儿的大小胖瘦体形需要,应用范围广。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次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与腿形状相适应的可调整间距的支撑装置,在支撑装置上设固定用系紧装置;所述大腿形状相适应的可调整间距的支撑装置由第一支板9及活动安装在其上的大腿套圈8组成,第一支板9的一端与L形连接板6一端固连,L形连接板6另一端通过万向节5(可沿第二支杆10轴心360度旋转,并可折角45度范围内自由旋转)与平转旋转轴1(可在水平方向360度旋转,并用内六角螺栓锁定任何位置)一端活动连接,平转旋转轴1的另一端与平面齿状轴4(可在垂直方向360度旋转,并用内六角螺栓锁定在任何位置)的下方固连,在平面齿状轴4之间设有上伸缩管3;设与小腿形状相适应的可调整间距的小腿套圈11与支撑装置可拆卸式活动连接。
设固定用系紧装置,分别为跨肩系带2(如皮带或布带),设于上伸缩管3上,系带7(如皮带或布带,还可以是粘扣)于大腿套圈8、小腿套圈11上。
所述小腿套圈11之间通过下伸缩管12相连,小腿套圈11可串动式活动安装在第二支板12上,用于水平调整;小腿套圈11还分别通过第二支板10与第一支板9在连接处通过螺栓可拆卸式活动连接(角度可调),即在第二支板10与第一支板9连接处设螺孔,用螺栓固定,以调整大小腿之间至合适角度。在连接处可加设一连接用板;所述大小腿套圈为内衬塑料泡沫外以软纯棉布缝制结构。
所述管状旋转轴1、平面齿状轴4、万向节5上用锁定装置锁定;大小腿套圈8为软铝板材料;支板及上下伸缩管采用纯铝板或合金铝板或钛等其它金属材料(本实施例为合金铝)。
第一支板与大腿套圈扣合位置上设螺孔,用螺栓固定,以串动调整腿圈位置;对复位后不稳定者可用弹力绷带固定大腿近端于下伸缩管12上,使股骨头下降对准髋臼。
如图2所示,可对双髋外展外旋75°位固定(即Human Position固定位),可同时通过调节本实用新型万向节5与平面齿状轴4在安全系数内外展、外旋、屈曲90°到内收60°之间不断变换体位固定;亦可在固定6个月后,视髋臼稳定程度固定在内收、内旋位,角度可以调整在最佳稳定位置。
如图3所示,对用RB支具与“连衣挽具”固定6个月以内不稳患儿,也可采用本实用新型,只需打开万向节5,使髋关节在复位安全角度内活动。
如图4所示,本支具可通过患儿蹲立行走、爬行等功能练习,6个月后视其髋关节稳定情况可以外展行走,使股骨头不断冲击髋臼使股骨头中心复位,并促进骨骸发育,以增加复位成功率,免去手术治疗之苦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支具由三个关节(通过“平转旋转轴”与“万向节”、“平面旋转轴”实现)、二个伸缩管组成,对应用范围有可适应性强的特点,对髋关节伸展、大腿内旋、外旋、外展、内收可以任意调整到理想固定位,可提高复位率,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后发生率。
本支具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先天性髋脱位及5岁以内半脱位患儿。可以替代传统蛙式石膏、蛙式铝板衣固定,比有限调节支具的调节方向幅度大,更方便灵活。
权利要求1.一种三轴多向调节式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治疗支具,具有与腿形状相适应的可调整间距的支撑装置,在支撑装置上设固定用系紧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由第一支板(9)及活动安装在其上的大腿套圈(8)组成,之间为伸缩结构;并设与小腿形状相适应的可调整间距的小腿套圈(11)与支撑装置可拆卸式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板(9)的一端与L形连接板(6)一端固连,L形连接板(6)另一端通过万向节(5)与平转旋转轴(1)的一端活动相连,平转旋转轴(1)的另一端与平面齿状轴(4)在下方固连,在平面齿状轴(4)之间设有上伸缩管(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三轴多向调节式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治疗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旋转轴(1)、平面齿状轴(4)、万向节(5)上设锁定装置。
3.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三轴多向调节式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治疗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套圈(11)之间通过下伸缩管(12)相连,小腿套圈(11)可串动式活动安装在第二支板(10)上,并分别通过第二支板(10)与所述支撑装置可拆卸式活动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三轴多向调节式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治疗支具,其特征在于可加设弹力绷带固定大腿近端与下伸缩管(12)之间。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三轴多向调节式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治疗支具,其特征在于在上伸缩管(3)上设跨肩系带(2)作为系紧装置,于大腿套圈(8)、小腿套圈(11)上设系带(7)或粘扣作为系紧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轴多方向调节式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治疗支具,用于经手法复位后外固定。具有带“平转旋转轴”、“万向节”、“平面旋转轴”的与腿形状相适应的可调整间距的支撑装置结构。由于伸缩管调节,适用大小儿童使用,所设计的三轴装置可完成多向调整节,使髋关节稳定。对髋臼浅平、股骨颈前倾角过大的不稳定脱位者,可通过调整旋转角、辅以弹力绷带,使其稳定,提高可复位率。本支具可使髋关节在复位安全系数内不断调整角度,使股骨头压力面不断转变受压面。两个伸缩管调整可以同时达到对髋关节一定的牵引作用,使股骨头压力减轻,预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本支具可以爬行、起作、蹲立,下肢外展直立行走。可促进髋臼发育,早日康复。
文档编号A61F5/04GK2684791SQ200420030769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5日
发明者黄恩申 申请人:黄恩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