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交藤在制备治疗急、慢性咽炎的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346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夜交藤在制备治疗急、慢性咽炎的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的新用途,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由中药夜交藤在制备治疗急、慢性咽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认为,咽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受凉、疲劳、烟酒过度、长期受化学气体或粉尘刺激,使机体抵抗力减弱,细菌或病毒乘虚侵入而致病。本病也常继发于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等,或慢性全身性疾病(如心肾病、关节炎、恶性肿瘤)以及内分泌失调等。
急、慢性咽炎与中医所谓急、慢喉痹相类,因为本发明是以中药为原料制备的药剂,故治疗原则为中医药理论。中医理论认为,其病因包括风(风热、风寒,又以风热为主)、火、燥、痰、内伤等。急性咽炎相当于中医之急喉痹,是以咽部红肿疼痛为主症的急性病变,又名风热喉痹,多因风热邪毒侵袭所致。中医临床分为三种证型,即风热侵袭、风寒束表、肺胃热盛。风热侵袭证治法疏风清热利咽,代表方剂为清咽消肿散,其组成为甘草、玄参、前胡、薄荷、牛蒡子、栀子、黄连、石膏、连翘、荆芥、防风、桔梗;风寒束表证治法疏风散寒利咽,代表方剂为六味汤,其组成为桔梗、生甘草、防风、荆芥穗、僵蚕、薄荷;肺胃热盛证治法清热解毒消肿,代表方剂为清咽利膈汤,其组成为荆芥、牛蒡子、防风、银花、连翘、桔梗、薄荷、黄连、黄芩、栀子、玄参、大黄、玄明粉、甘草。
慢性咽炎与中医慢喉痹相当,是以咽部微红不适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变,又名虚火喉痹。多因急性喉痹反复发作,以致脏腑失调,虚火上炎所致。中医临床分为两种证型,即肺胃阴虚和肾阴亏虚。肺胃阴虚证治法养阴润燥,代表方为养阴清肺汤,其组成为生地、麦冬、玄参、丹皮、赤芍、贝母、甘草、薄荷;肾阴亏虚证治法滋阴降火,代表方为知柏地黄丸(汤),其组成为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知母、黄柏。
现在临床常用的治疗急、慢性咽炎的口服中成药有,玄麦甘桔颗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440页收载)、清喉利咽颗粒(同上594页)、清宁丸(同上588页)、牛黄解毒丸(同上403页)、牛黄解毒片(同上404页)、利咽解毒颗粒(同上475页)、青果丸(同上488页)、板蓝根颗粒(同上490页)。其他,如六神丸、复方穿心莲片,亦为常用治疗咽炎的中成药。
由于急、慢性咽炎致病因素较多、中医临床证型多,尽管治疗药物品种较多,仍为多发、难愈病症,尤其是慢性咽炎。故临床急需能够针对多种导致咽炎的病因、并能有效缓解红肿疼痛症状,从而治愈急、慢性咽炎,尤其是慢性咽炎的药物。

发明内容
针对急、慢性咽炎的临床特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的新用途。该药物能够治愈急、慢性咽炎的药物,对多种病因导致的咽炎有效、并能缓解红肿疼痛症状,尤其是能够治愈慢性咽炎。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运用中医理论对急、慢喉痹的治疗原则,结合现代医学对急,慢性咽炎的认识,选择能达到发明目的的中药为原料制成药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选择中药夜交藤作为主药,制备中成药剂,可以通过不同的制剂工艺,制成颗粒剂、片剂、丸剂、口服液剂等各种口服剂型及口含片剂、喷雾剂等局部用药剂型,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特别慢性咽炎;所述主药配伍其他能够治疗咽炎的药物,或配伍能够针对各种咽炎病因的药物,或配伍能够缓解咽炎症状的药物,或配伍其他对咽炎有辅助治疗作用的药物,制成中药制剂,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
本发明提供了夜交藤在制备治疗急、慢性咽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其中,所述的药物的原料中还含有远志,重量配比为夜交藤5-25份、远志1-20份。
其中,所述的药物的原料中还含有石菖蒲,重量配比为夜交藤5-25份、石菖蒲1-20份。
其中,所述的药物的原料中还含有菊花,重量配比为夜交藤5-25份、菊花1-20份。
其中,所述的药物的原料中还含有白术、枳实,重量配比为夜交藤5-25份、白术1-20份和枳实1-20份。
其中,所述的药物的原料中还含有远志、石菖蒲、菊花、白术、枳实,重量配比为夜交藤5-25份、远志1-20份、石菖蒲1-20份、菊花1-20份、白术1-20份和枳实1-20份。
其中,其原料中还含有柏子仁、淡竹叶,重量配比为夜交藤5-25份、远志1-20份、石菖蒲1-20份、菊花1-20份、白术1-20份、枳实1-20份、柏子仁1-20份和淡竹叶1-20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药物是由下述各原料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的药剂夜交藤10-20份、远志5-15份、石菖蒲5-15份、菊花5-15份、白术5-15份、枳实5-15份、柏子仁5-15份和淡竹叶5-15份。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药物是由下述各原料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的药剂夜交藤10份、远志15份、石菖蒲10份、菊花8份、白术10份、枳实15份、柏子仁5份和淡竹叶5份。
所说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口服剂型夜交藤在传统中药理论中作为安神药应用,本发明发现该中药具有较强的抗炎、抑菌作用,主要是对慢性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治疗急、慢性咽炎的药物以之为主要原料,疗效显著。夜交藤加远志,夜交藤加石菖蒲,夜交藤加菊花,夜交藤加白术、枳实,或以上所有药物合用,也有显著的抗炎、抑菌作用。且从中医药理论分析,远志或石菖蒲对咽炎均有直接治疗作用,与夜交藤配伍应用于急、慢性咽炎,有增效意义;菊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能够针对性解除中医所谓风热病因,与夜交藤配伍应用于急、慢性咽炎,有增效意义;白术、枳实燥湿、化痰,能够针对性解除中医所谓的痰湿病因,与夜交藤配伍应用于急、慢性咽炎,有增效意义;上述所有药物合用,能够有效缓解咽炎症状,并能针对性解除各种导致咽炎的病因。本发明用药理学方法证明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从中医药理论分析,柏子仁润肠通便,淡竹叶清热、利小便,符合上病下取的治疗原则,与夜交藤配伍应用于急、慢性咽炎,有增效意义。本发明通过临床试验证明所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药理实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进行。
动物SD大鼠由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为170~200g, 合格证川实动管70号;昆明种小鼠由成都中医科大学提供,体重为17~21g,

合格证川实动管70号。
大鼠、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分组情况及给药剂量NS(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0.2ml/10g,大鼠1.5ml/100g;夜交藤高剂量组相当于生药8g/kg,低剂量组相当于生药4g/kg;夜远组(夜交藤、远志)、夜菖组(夜交藤、石菖蒲)、夜菊组(夜交藤、菊花)、夜术组(夜交藤、白术、枳实)、合用组(含上述所有药物)大鼠剂量相当于生药13g/kg;各实验组小鼠剂量相当于生药26g/kg;地塞米松组(小鼠阳性对照组)20mg/kg;阿司匹林组(大鼠阳性对照组)0.4g/kg。每组9只动物。NS组、各实验组、阿司匹林组、地塞米松组,小鼠连续给药6天,大鼠连续给药7天,每日一次。
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及阿司匹林组与NS组比较,肉芽肿程度显著性减小,提示所述各实验组所用药物能明显抑制大鼠棉球所致肉芽肿的增生,对慢性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数据见表1。夜交藤对亚急性、慢性炎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他各实验组对亚急性、慢性炎症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表1各实验组药物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小鼠二甲苯所致耳肿胀实验结果表明,地塞米松对照组及除夜交藤组之外的各实验组与NS组比较,耳肿胀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数据见表2。提示夜交藤与实验组中其他药配伍对小鼠二甲苯所致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即对急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夜交藤单用对急性炎症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
表2各实验组药物对小鼠二甲苯所致耳肿胀的影响

抑菌实验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菌株共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ATCC 6538),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ATCC 27853),大肠杆菌(E.coli,ATCC 25922),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hemolyticstreptococcus),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卡他萘瑟氏球菌(N.caviae),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e),枯草杆菌(B.subtilis)及普通变形菌(P.vulgaris),均由四川大学微生物教研室提供。
抑菌实验方法为,各实验组(原生药浓度为2.3g/ml),夜交藤组(原生药浓度为1.11g/ml),用连续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将菌种分别转种于3ml血清肉汤中活化24小时,用无菌吸管吸取0.1ml加入1ml血清肉汤,于37℃培养6h,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1∶1000菌液备用。
用另10支1ml无菌吸管,吸取1∶1000菌液,每管加入0.1ml菌液。摇匀后,于37℃培养24h,观察药物对该菌的MIC。
将已观察到的MIC测定中未长菌的各试管取出,用接种环每一试管挑一环转种于血琼脂平皿的相应位置,于37℃培养24h,观察接种处细菌的生长情况,判断MBC。
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夜交藤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卡他萘瑟氏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他各实验组药物对肺炎球菌、卡他萘瑟氏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其结果见表3。
表3体外抗菌实验结果

临床试验情况为,49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年龄18-65岁,其中女22例,男27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咽炎治疗组10例、对照组9例;慢性咽炎治疗组20例,对照组10例。
急性咽炎诊断标准纳入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咽痛或吞咽痛、咽部干燥、灼热,全身不适感、发热、畏寒、四肢酸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不同程度的咽膜水肿、咽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体征。
慢性咽炎诊断标准纳入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咽部疼痒、刺激性咳嗽、干燥感、灼热感及异物感等症状;咽部有不同程度的粘膜充血、水肿、肥厚等体征。
排除病例因麻疹、猩红热、流感及粒细胞缺乏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引起的咽部症状或炎症;妊娠及意向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治疗方案为治疗组给以如下原料组成制得的颗粒剂夜交藤10g、远志15g、石菖蒲10g、菊花8g、白术10g、枳实15g、柏子仁5g、淡竹叶5g
治疗组所述颗粒剂每日3次,每次1包;对照组玄麦冲剂每日3次,每次1包。
急性咽炎疗效标准治愈,用药3天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显效,用药5天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药后5天内症状、体征部分改善;无效,用药5天内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慢性咽炎疗效标准治愈,用药10天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显效,用药1月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用药后症状减轻,1月内症状和体征部分改善;无效,用药后症状稍有减轻或无减轻,体征无明显改善。
疗效结果比较见表4、表5。统计学处理秩和检验表4急性咽炎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5慢性咽炎两组疗效比较

慢性咽炎治疗组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通过随机双盲法的临床观察,以玄麦冲剂为对照,观察所述颗粒剂对急、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其结果表明,所述颗粒剂治疗组与玄麦冲剂对照组相比,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愈率、显效率均远高于对照组。
本发明可以通过下列实施例实现实施例1原料组成夜交藤15kg、远志10kg、石菖蒲10kg、菊花10kg、白术9kg、枳实10kg、柏子仁10kg、淡竹叶10kg。
将上述剂量的石菖蒲、白术、枳实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所得挥发油备用;以上药材残渣与余药用水煎法提取两次,合并水提液,浓缩;浓缩液经喷雾干燥、一步制粒得疏松颗粒;再将挥发油喷入、混匀,密闭5小时,包装,即得所述原料组成的颗粒剂。
实施例2原料组成夜交藤5kg、远志20kg、石菖蒲1kg、黄芩10kg、菊花15kg、白术10kg、枳实10kg、柏子仁10kg、淡竹叶1kg。
将上述剂量的石菖蒲、白术、枳实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所得挥发油备用;以上药材残渣与余药用水煎法提取两次,合并水提液,浓缩;浓缩液经喷雾干燥、一步制粒得疏松颗粒;再将挥发油喷入、混匀,密闭5小时;加入干颗粒20%(重量比)的干燥淀粉、0.5%(重量比)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糖衣,包装,即得所述原料组成的片剂。
实施例3原料组成夜交藤25kg、远志1kg、石菖蒲20kg、菊花10kg、白术15kg、枳实15kg、柏子仁1kg、淡竹叶10kg。
所述原料混合后在80℃温度下干燥,粉碎,过100目筛的药粉备用;以30%的炼蜜水溶液作黏合剂,用上述药粉泛丸,干燥,包装,得所述原料组成的水蜜丸剂。
实施例4原料组成夜交藤15kg、远志10kg、石菖蒲10kg、菊花5kg、白术20kg、枳实15kg、柏子仁10kg、淡竹叶1kg。
将上述剂量的石菖蒲、白术、枳实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所得挥发油备用;以上药材残渣与余药用水煎法提取两次,合并水提液,浓缩;浓缩液用3倍量(重量比)的95%的乙醇沉淀,静置48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再浓缩至1.12婆美,药液备用;挥发油用20%的吐温-80(重量比)增溶,加入药液中,再加入总量0.5%的山梨酸(重量比)、10%的甜菊甙(重量比),适量蒸馏水加至所需量,搅拌均匀;用10ml易拉瓶分装,即得所述原料制成的口服液剂。
实施例5原料组成夜交藤20kg、远志10kg、石菖蒲5kg、菊花5kg、白术20kg、枳实15kg。
将上述剂量的石菖蒲、白术、枳实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所得挥发油备用;以上药材残渣与余药用水煎法提取两次,合并水提液,浓缩;浓缩液用3倍量(重量比)的95%的乙醇沉淀,静置48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再浓缩至1.12婆美,药液备用;挥发油用20%的吐温-80(重量比)增溶,加入药液中,再加入总量0.5%的山梨酸(重量比)及适量抗氧化剂,适量蒸馏水加至所需量,搅拌均匀;将配制好的药液定量装入带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再灌入压缩氮气,即得所述原料组成的喷雾剂。
实施例6原料组成夜交藤20kg、远志10kg、石菖蒲15kg、菊花15kg、白术10kg、枳实5kg、薄荷油0.5kg。
将上述剂量的石菖蒲、白术、枳实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所得挥发油备用;以上药材残渣与除薄荷油外的其余药材,用水煎法提取两次,合并水提液,浓缩;浓缩液加入20%(重量比)的糖粉和130%(重量比)的淀粉,混匀,制颗粒,干燥;再将挥发油及薄荷油用适量乙醇溶解,喷入干颗粒,混匀,密闭5小时;加颗粒0.5%(重量比)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装,即得所述原料组成的口含片剂。
权利要求
1.夜交藤在制备治疗急、慢性咽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的原料中还含有远志,重量配比为夜交藤5-25份、远志1-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的原料中还含有石菖蒲,重量配比为夜交藤5-25份、石菖蒲1-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的原料中还含有菊花,重量配比为夜交藤5-25份、菊花1-2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的原料中还含有白术、枳实,重量配比为夜交藤5-25份、白术1-20份和枳实1-2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的原料中还含有远志、石菖蒲、菊花、白术、枳实,重量配比为夜交藤5-25份、远志1-20份、石菖蒲1-20份、菊花1-20份、白术1-20份和枳实1-20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中还含有柏子仁、淡竹叶,重量配比为夜交藤5-25份、远志1-20份、石菖蒲1-20份、菊花1-20份、白术1-20份、枳实1-20份、柏子仁1-20份和淡竹叶1-20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是由下述各原料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的药剂夜交藤10-20份、远志5-15份、石菖蒲5-15份、菊花5-15份、白术5-15份、枳实5-15份、柏子仁5-15份和淡竹叶5-15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是由下述各原料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的药剂夜交藤10份、远志15份、石菖蒲10份、菊花8份、白术10份、枳实15份、柏子仁5份和淡竹叶5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口服剂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药材夜交藤的新用途,具体地,是在制备治疗急、慢性咽炎的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原料是由至少含有夜交藤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可以制成各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所述药物对多种病因导致的咽炎有效、并能缓解红肿疼痛症状,尤其是能够治愈慢性咽炎。
文档编号A61P11/04GK1679875SQ20051006369
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2日
发明者唐尧, 宋毅, 张志勇, 潘晓鸥 申请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