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管炎的中草药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3338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气管炎的中草药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治疗气管炎的中草药膏。
背景技术
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是常见的难以彻底根治的呼吸道顽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临床表现胸闷气促、心急烦躁、咳嗽、咳痰,这种病症严重的催残折磨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慢性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咳、痰、喘症状。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最根本原因是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免疫功能低下。气管炎属于中医学“肺风”范畴,急性多属外感、多实症,主要是肺气不宣之肺经病变,肺司呼吸,为气机升降之点枢,在气温下降及肌体抵抗力低时,外邪乘虚而入,肺气则失却清宣肃降之功能而发病;慢性多属内伤,多虚症,多见于标实本虚,标实有寒热之分,本虚虽有肺虚之症,然多受他脏之累,如脾虚湿蕴而生痰,痰浊犯肺而咳嗽,因而标实在肺,本虚在脾。目前,西医认为是由于病毒或病菌的感染,常采用“磺胺类、青霉素类和强的松、氨茶碱等药物治疗,然而,这类药物副作用大,长期使用会出现药物依赖性和肌体失去抗疾病的能力,并对其它药物产生耐药性,易感冒、肝功能受损等,而且副作用大。现有中药治疗效果也都不太理想,而且复发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伍合理、疗效确切、既治标又治本,并能使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达到快速根治的中草药膏剂。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由下述中草药及其重量份配制而成胆南星20~40、旱半夏15~30、川贝母30~50、陈皮30~40、麻黄5~25、辽细辛20~35、白苏子15~40、桔梗25~50、杏仁20~40、天麻4~20、郁金30~60。
本发明药膏的制备方法a)称取各原料药胆南星、旱半夏、川贝母、陈皮、麻黄、辽细辛、白苏子、桔梗、杏仁、天麻、郁金,并洗净、晾干、碎断后备用;b)将备取的中药原料放入香油锅中加热,待油沸腾后,减至文火,并加以搅拌,使药料受热均匀,待锅内之药呈焦褐色,即将药渣捞出,留药油待用,药与油的配比量为药∶油=1∶2;c)将药油用文火熬至滴水成珠时取出,加蜂蜜及姜汁调和后,即制成膏状药,药油与蜂蜜的配比量为药油∶蜂蜜=1∶0.5,姜汁少许即可。
本发明药膏中所使用的各味中草药方解如下胆南星味苦,性平,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
旱半夏味辛,性温,入肺脾胃经,具有消涎、止咳逆的作用,健脾胃,开郁散结,且有明显的抑制咳嗽、祛痰的功效。
川贝母味苦、辛,性温,归肺经,具有促升传降、化痰止咳、止咳平喘的作用。
陈皮味甘、辛,性温而芳香,入肝、脾、胃、肺经,其功效为理气健胃,燥湿祛痰,咳而痰多用之为宜。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有宣肺平喘、止咳、利水消肿、温肺化痰、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之功用。
辽细辛味辛,性温,入肾经,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痰。
白苏子味辛,性温,能下气消痰,润肺宽肠,主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胃经,开宣肺气、祛咳止痰、用于伤风咳嗽、慢性气管炎,具有镇咳杀菌作用。
杏仁味苦,性温,归肺、太阳经具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作用。
天麻味辛,性温,祛风通络,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
郁金味辛、苦,性寒,能够行气解郁、凉血清心。
蜂蜜有平喘、养心、润肺之功用。
姜汁温中散寒。
以上各药组方严谨、选料精当,具有化痰、祛风、止咳、补脾、宣肺的作用,此治疗方针符合本病的发病机理,标本兼治,是本药取得较好效果的基本原因。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治疗气管炎的中草药膏,不仅可以消除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痰喘等症状,而且还可补脾、肺、肾,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呼吸道的抵抗能力和御寒能力,从根本上治愈慢性气管炎。本发明的药物具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中草药药剂,在下述中草药组分及其重量份配比范围内均有较好的疗效胆南星20~40、旱半夏15~30、川贝母30~50、陈皮30~40、麻黄5~25、辽细辛20~35、白苏子15~40、桔梗25~50、杏仁20~40、天麻4~20、郁金30~60。
实施例1所述各组分的配比量可以是胆南星22克、旱半夏15克、川贝母30克、陈皮30克、麻黄6克、辽细辛22克、白苏子16克、桔梗25克、杏仁20克、天麻6克、郁金33克。
实施例2
所述各组分的配比量可以是胆南星40克、旱半夏30克、川贝母50克、陈皮40克、麻黄25克、辽细辛35克、白苏子40克、桔梗50克、杏仁40克、天麻20克、郁金60克。
实施例3所述各组分的配比量还可以是胆南星30克、旱半夏20克、川贝母40克、陈皮35克、麻黄15克、辽细辛30克、白苏子30克、桔梗35克、杏仁30克、天麻15克、郁金45克。
本发明药膏的制备方法按所述组方配比量称取中药原料,洗净、晾干、碎断后放入香油锅中加热,待油沸腾后,减至文火,并加以搅拌,使药料受热均匀,待锅内之药呈焦褐色,即将药渣捞出,留药油待用,药与油的配比量为药∶油=1∶2;再将药油用文火熬至滴水成珠时取出,加蜂蜜及姜汁调和后,即制成膏状药。药油与蜂蜜的配比量为药油∶蜂蜜=1∶0.5,姜汁少许即可。
服用方法成人一日二次,一次一匙,用姜茶冲服,小儿酌减,服用本药膏必须忌食生、冷及猪油、猪肉一百日,可保证不再复发。
参照疗效标准治愈,咳嗽和喘息等症状消失,X线纹理消失,肺活量范围正常(增加至2700m l以上)正常参加工作劳动一年以上无复发;显效,咳嗽和喘息等症状明显好转,胸片肺纹理减轻,肺活量2000ml;无效,症状无改善,胸片无变化,肺活量在1500ml以下。
2000年以来,本发明的中草药膏用于临床治疗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患者328例,按照上述疗效标准,有显效者321人,综合显效率98%,治愈患者302人,综合治愈率92%,随访复发患者18人,复发率为6%,无效患者7人。
典型病例张先生30岁,南阳市宛城区人,患慢性支气管炎5年,稍凉即发,病发时咳嗽不止,痰多清稀,鼻流清涕,喘而有声,经长期治疗,服用多种中、西药,效果均不明显,停用其它药物后,服用本发明的药膏7天,病情有好转,24天后病情痊愈,随访无复发。
姜女士61岁,河南南召县人,患慢性支气管炎16年,常年咳嗽,喘息抬肩,喉声鸣响,痰粘白沫,咳难咯吐,汗出脉疾,常年服用克喘素、氨茶碱等药物,疗效甚微,饮食日减,体重渐轻,多方求医吃药,服用本发明的药膏一月后病情大有好转,咳嗽停止,继续用药,三个月痊愈,随访无复发。
刘先生70岁,河南平顶山人,患慢性气管炎20余年,咳嗽吐痰,动则喘甚,天气稍凉,病情加重,长期用大量消炎止咳药物治疗,效果均不满意,2002年春节来诊,服用本发明的药膏,一月后咳嗽停止,续用此药,又15天彻底康复,至今无复发。
杜某男,7岁,河南方城县人,出生百日内即患上支气管炎,犯病次数频繁,每次数日,犯时干喘、多痰、发燥口干。长期使用青霉素、庆大霉素、百喘朋等多种药物,2000年12月来本发明申请人处就诊,服用本发明的药膏,一个月左右,彻底治愈,随访无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气管炎的中草药膏,其特征在于该药膏由下述中草药及其重量比配制而成胆南星20~40、旱半夏15~30、川贝母30~50、陈皮30~40、麻黄5~25、辽细辛20~35、白苏子15~40、桔梗25~50、杏仁20~40、天麻4~20、郁金30~60。
2.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气管炎的中草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称取各原料药胆南星、旱半夏、川贝母、陈皮、麻黄、辽细辛、白苏子、桔梗、杏仁、天麻、郁金,并洗净、晾干、碎断后备用;b)将备取的中药原料放入香油锅中加热,待油沸腾后,减至文火,并加以搅拌,使药料受热均匀,待锅内之药呈焦褐色,即将药渣捞出,留药油待用,药与油的配比量为药∶油=1∶2;c)将药油用文火熬至滴水成珠时取出,加蜂蜜及姜汁调和后,即制成膏状药,药油与蜂蜜的配比量为药油∶蜂蜜=1∶0.5,姜汁少许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气管炎的中草药膏,其组成成分为胆南星、旱半夏、川贝母、陈皮、麻黄、辽细辛、白苏子、桔梗、杏仁、天麻、郁金,将上述中草药放置香油中,炸后捞出,用蜂蜜、姜汁调和制成膏状。不仅可以消除慢性支气管炎的咳、痰喘等症状,而且还可补脾肺肾,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呼吸道的抵抗能力和御寒能力,从根本上治疗慢性气管炎。本发明的药物具有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养阴润肺、止咳祛痰的功能。
文档编号A61P11/00GK1895625SQ200610017928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9日
发明者涂金显, 涂用贤 申请人:涂金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