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病血毒胶囊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25597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皮肤病血毒胶囊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疾病的内服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因经络不和、湿热血燥引起皮肤疾病的皮肤病血毒胶囊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因经络不和、湿热血燥容易引起风疹、湿疹、刺痒、雀斑粉刺、面刺鼻齄、疮疡肿毒、脚气疥癣等皮肤疾病。市面上销售的“皮肤病血毒丸”虽然也具有清血解毒、消肿止痒的功效,但由于该产品的制备方法是沿用传统的水泛丸剂型的生产工艺,仅将配方中的全部药材粉碎至80-100目,用水粘合成型,因此该产品存在明显不足(1)不利于药材中的有效成份从植物细胞中渗出,使药材中的有效成份吸收不完全,造成浪费;(2)需服用的剂量大,不利于人吞服;(3)产品起效慢,不能最快、最大地发挥疗效;(4)水泛丸剂型容易吸湿,引起产品发霉,贮藏和携带都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皮肤病血毒胶囊的制备方法,即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出新型的皮肤病血毒胶囊。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皮肤病血毒胶囊的制备方法,先按下述配比配备原料茜草30g,桃仁30g,荆芥穗30g,蛇蜕15g,赤芍30g,当归30g,白茅根60g,地肤子30g,苍耳子30g,地黄30g,连翘30g,金银花30g,苦地丁30g,土茯苓30g,黄柏15g,皂角刺30g,桔梗30g,益母草30g,苦杏仁30g,防风15g,赤伏苓60g,白芍30g,蝉蜕15g,牛蒡子30g,牡丹皮30g,白鲜皮30g,熟地黄30g,大黄30g,忍冬藤30g,紫草15g,土贝母30g,川芎15g,甘草30g,白芷15g,天葵子30g,紫荆皮15g,鸡血藤30g,浮萍15g,红花15g;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1)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2)对干净的原料进行干燥;3)将干燥后的原料粉碎成粗粉,过80-100目筛;4)对上述粗粉再进行超微粉碎,过300目筛,得超微细粉;5)在上述超微细粉中加入适量滑石粉,混合均匀,然后填入胶囊中,即可得到所需的成品。
上述制备方法中,原料干燥的温度为60-100℃,干燥的时间为4-6小时。
上述制备方法中,加入滑石粉的量为超微细粉总量的1%。
上述制备方法中,产品选用的胶囊为药用硬胶囊,型号为0号或00号。
上述制备方法中,原料的超微粉碎是在低于10℃的温度下进行的,以避免药材在粉碎过程中的高温糊化对有效成份的破坏。
上述制备方法中,原料的超微粉碎是通过气流粉碎机、振动磨、球磨机或行星磨实现的。
上述气流粉碎机包括水平圆盘式气流粉碎机、循环管式气流粉碎机、对喷式逆向气流粉碎机、撞击板靶式气流粉碎机或流化床式气流粉碎机。
本发明产品-皮肤病血毒胶囊是由茜草、赤芍、地肤子、牡丹皮、大黄(酒炒)、土茯苓、金银花、赤伏苓、白鲜皮、白茅根、苦地丁、皂角刺等39味中药组成,其功能清血解毒、消肿止痒。临床用于治疗经络不和、湿热血燥引起的风疹、湿疹、刺痒、雀斑粉刺、面刺鼻齄、疮疡肿毒、脚气疥癣等皮肤疾病,疗效确切,是一种优秀的皮肤病内服药。
本发明对39味药材进行微粉碎,即细胞级微粉碎,粉体粒径达到47微米以下(完全通过300目筛)。细胞级微粉碎是以打破中药材细胞为目的的粉碎工艺技术,粉碎过程中细胞壁(膜)被打碎,将更有利于减轻其对有效成份释放所形成的阻力,并使细胞内容物直接暴露而提高其溶出度,从而使人体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比例和速率有了明显的突破,因而使患者的单次服用数量大大减少,也提高了对皮肤病的治疗效果。另外,本发明的产品制成胶囊,更有利于贮藏和携带。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取茜草30g,桃仁30g,荆芥穗30g,蛇蜕15g,赤芍30g,当归30g,白茅根60g,地肤子30g,苍耳子30g,地黄30g,连翘30g,金银花30g,苦地丁30g,土茯苓30g,黄柏15g,皂角刺30g,桔梗30g,益母草30g,苦杏仁30g,防风15g,赤伏苓60g,白芍30g,蝉蜕15g,牛蒡子30g,牡丹皮30g,白鲜皮30g,熟地黄30g,大黄30g,忍冬藤30g,紫草15g,土贝母30g,川芎15g,甘草30g,白芷15g,天葵子30g,紫荆皮15g,鸡血藤30g,浮萍15g,红花15g;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1)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2)对干净的原料进行干燥,干燥的温度为60℃,时间为6小时;3)将干燥后的原料粉碎成粗粉,过80目筛;4)对上述粗粉再进行超微粉碎,过300目筛,得超微细粉;5)在上述超微细粉中加入滑石粉,滑石粉的量为超微细粉总量的1%,然后混合均匀,填入0号胶囊中,即可得到所需的皮肤病血毒胶囊。
批量生产时按以上比例配备原料。
实施例2取茜草30g,桃仁30g,荆芥穗30g,蛇蜕15g,赤芍30g,当归30g,白茅根60g,地肤子30g,苍耳子30g,地黄30g,连翘30g,金银花30g,苦地丁30g,土茯苓30g,黄柏15g,皂角刺30g,桔梗30g,益母草30g,苦杏仁30g,防风15g,赤伏苓60g,白芍30g,蝉蜕15g,牛蒡子30g,牡丹皮30g,白鲜皮30g,熟地黄30g,大黄30g,忍冬藤30g,紫草15g,土贝母30g,川芎15g,甘草30g,白芷15g,天葵子30g,紫荆皮15g,鸡血藤30g,浮萍15g,红花15g;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1)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2)对干净的原料进行干燥,干燥的温度为80℃,时间为5小时;3)将干燥后的原料粉碎成粗粉,过100目筛;4)对上述粗粉再进行超微粉碎,过300目筛,得超微细粉;5)在上述超微细粉中加入滑石粉,滑石粉的量为超微细粉总量的1%,然后混合均匀,填入00号胶囊中,即可得到所需的皮肤病血毒胶囊。
批量生产时按以上比例配备原料。
实施例3取茜草30g,桃仁30g,荆芥穗30g,蛇蜕15g,赤芍30g,当归30g,白茅根60g,地肤子30g,苍耳子30g,地黄30g,连翘30g,金银花30g,苦地丁30g,土茯苓30g,黄柏15g,皂角刺30g,桔梗30g,益母草30g,苦杏仁30g,防风15g,赤伏苓60g,白芍30g,蝉蜕15g,牛蒡子30g,牡丹皮30g,白鲜皮30g,熟地黄30g,大黄30g,忍冬藤30g,紫草15g,土贝母30g,川芎15g,甘草30g,白芷15g,天葵子30g,紫荆皮15g,鸡血藤30g,浮萍15g,红花15g;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1)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2)对干净的原料进行干燥,干燥的温度为100℃,时间为4小时;3)将干燥后的原料粉碎成粗粉,过80目筛;
4)对上述粗粉再进行超微粉碎,过300目筛,得超微细粉;5)在上述超微细粉中加入滑石粉,滑石粉的量为超微细粉总量的1%,然后混合均匀,填入00号胶囊中,即可得到所需的皮肤病血毒胶囊。
批量生产时按以上比例配备原料。
以上实施例中,对原料的超微粉碎可利用气流粉碎机、振动磨、球磨机或行星磨实现,其中气流粉碎机可以是水平圆盘式气流粉碎机、循环管式气流粉碎机、对喷式逆向气流粉碎机、撞击板靶式气流粉碎机、流化床式气流粉碎机。微粉碎操作一般在低于10℃下进行。
本发明所制备的皮肤病血毒胶囊,经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临床验证,产品具有清血解毒、消肿止痒的功效,对治疗因经络不和、湿热血燥引起的风疹、湿疹、刺痒、雀斑粉刺、面刺鼻齄、疮疡肿毒、脚气疥癣等皮肤疾病,疗效确切。
权利要求
1.一种皮肤病血毒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先按下述配比配备原料茜草30g,桃仁30g,荆芥穗30g,蛇蜕15g,赤芍30g,当归30g,白茅根60g,地肤子30g,苍耳子30g,地黄30g,连翘30g,金银花30g,苦地丁30g,土茯苓30g,黄柏15g,皂角刺30g,桔梗30g,益母草30g,苦杏仁30g,防风15g,赤伏苓60g,白芍30g,蝉蜕15g,牛蒡子30g,牡丹皮30g,白鲜皮30g,熟地黄30g,大黄30g,忍冬藤30g,紫草15g,土贝母30g,川芎15g,甘草30g,白芷15g,天葵子30g,紫荆皮15g,鸡血藤30g,浮萍15g,红花15g;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1)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2)对干净的原料进行干燥;3)将干燥后的原料粉碎成粗粉,过80-100目筛;4)对上述粗粉再进行超微粉碎,过300目筛,得超微细粉;5)在上述超微细粉中加入适量滑石粉,混合均匀,然后填入胶囊中,即可得到所需的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病血毒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原料干燥的温度为60-100℃,干燥的时间为4-6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病血毒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加入滑石粉的量为超微细粉总量的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病血毒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产品选用的胶囊为药用硬胶囊,型号为0号或00号。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病血毒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原料的超微粉碎是在低于10℃的温度下进行的。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皮肤病血毒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原料的超微粉碎是通过气流粉碎机、振动磨、球磨机或行星磨实现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肤病血毒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气流粉碎机包括水平圆盘式气流粉碎机、循环管式气流粉碎机、对喷式逆向气流粉碎机、撞击板靶式气流粉碎机、流化床式气流粉碎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因经络不和、湿热血燥引起皮肤疾病的皮肤病血毒胶囊的制备方法,即将茜草等39味药材清洗干净、进行干燥、粉碎成粗粉、再进行超微粉碎,然后再加入适量滑石粉,混合均匀,然后填入胶囊中,即可得到所需的皮肤病血毒胶囊。本发明产品由39味中药组成,其功能清血解毒、消肿止痒。而且本发明对茜草等39味药材进行微粉碎,即细胞级微粉碎,粉体粒径达到47微米以下(完全通过300目筛),从而使人体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比例和速率有了明显的突破,因而使患者的单次服用数量大大减少,也提高了对皮肤病的治疗效果。另外,本发明的产品制成胶囊,更有利于贮藏和携带。
文档编号A61P17/00GK1899535SQ200610036330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8日
发明者柯树泉 申请人:广东皮宝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