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579阅读:6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人体的引流导管,特别是涉及一种前列腺尿道注 药冲洗引流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导尿管,只包括两个管腔和一个气囊,即膀胱颈部气囊、 膀胱颈部气囊管腔、导尿管腔。这种导尿管,使用时,将该导尿管插入人 体膀胱内,将导尿管的膀胱颈部气囊对准人体的膀胱颈口,通过膀胱颈部 气囊管腔的充气口向膀胱颈部气囊充气,使膀胱颈部气囊封闭膀胱颈口, 导尿管腔的头部开口置于膀胱内,尿液通过导尿管腔排出。这种导尿管膀 胱颈部气囊的作用是堵住膀胱颈口,防止前列腺窝内的血液、脓液等进入
膀胱内形成凝块堵住导尿管,导尿管的作用是排尿;中国专利97224826. 9 所公开的双囊三腔前列腺灌注引流管和本发明的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 管的作用是通过向注药冲洗引流管腔注药,加压注药冲洗尿道前列腺段, 在有效的冲洗之后,前列腺腺管和开口内的炎性分泌物被引流至尿道并排 出体外;加压注药冲洗尿道前列腺段时,注药冲洗引流管腔的前端开口置 于尿道前列腺段,双囊三腔前列腺灌注引流管的膀胱颈部气囊封闭膀胱颈 口是为了定位注药冲洗引流管腔的开口在尿道前列腺段和增加药液进入膀 胱的阻力。因此,前列腺灌注引流管与现有的导尿管是不同技术领域内的
pfe 口
在慢性前列腺炎的局部治疗中,现在使用的灌注引流导管,如中国专 利97224826. 9所公开的双囊三腔前列腺灌注引流管,这种导管包含三个管 腔及两个气囊,即膀胱颈部气囊管腔、尿道球部气囊管腔、注药管腔和尿 道球部气囊、膀胱颈部气囊。使用时,先将双囊三腔前列腺灌注引流管插 入病人的尿道,让两个气囊之间的部位位于尿道前列腺部,然后向两个气 囊内灌注空气,尿道球部气囊和膀胱颈部气囊充盈后,使尿道前列腺段形 成相对盲腔。这种引流导管虽然给前列腺炎的治疗提供了局部冲洗引流的 新方法,利用膀胱颈部气囊封闭膀胱颈口,使灌注的药液不易返流至膀胱, 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用于阻止药液进入膀胱的膀胱颈部气囊的封闭效 果并不理想,从而影响了对尿道前列腺段局部的灌注压力和冲洗引流的治疗效果。这是因为在灌注引流操作开始后,药液借助压力会顺着导管冲击 前端膀胱颈部气囊并使其左右摆动,膀胱颈部气囊左右摆动给膀胱颈口 一 个张开的力, 一方面减小了在尿道前列腺段局部的灌注压力,同时也使膀
胱颈部括约肌不能有效收縮闭合;另一方面,在灌注药液时,由于膀胱颈 部气囊置于膀胱颈口处,导管反而会引导药液很容易到达膀胱颈部并沿着 光滑的膀胱颈部气囊壁进入膀胱;因此,该膀胱颈部气囊对尿道前列腺段 的封闭作用很有限。此外,由于导管包含三个管腔及两个气囊,相对于只 包含两个管腔和一个气囊的导管来说,增大了导管的直径,浪费材料,生 产工艺也变得复杂,生产成本也提高了,使用时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另 外,由于不同的人,尿道前列腺段的长短距离是不同的,而导管上两个气 囊的间距是固定的,不可能根据每个人设计一种导流管,这样,两个气囊 固定的间距也会影响两个气囊对尿道前列腺段的封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灌注引流导管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能 提高对尿道前列腺段局部冲洗压力并且无需使用气囊封闭膀胱颈口、药液 也难以回流膀胱的一种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管。
实现一种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管,包括一管体,在管体内设有前 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和尿道球部气囊管腔两支管腔;在管体的前 部设有包在管体周围的尿道球部气囊,尿道球部气囊管腔的前端开口连通 尿道球部气囊,其尾端开口设在管体尾端并与管体外连通,在尾端开口的 管口装有单向橡胶塞;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的前端开口设在尿
道球部气囊之前靠近管体前端的管体壁上并连通至管体外,其尾端开口设 在管体尾端并连通至管体外,在尾端开口的管口装有单向橡胶塞;前列腺 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前端开口与尿道球部气囊管腔前端开口间距为 1.0cm—3cm。使用时,先把引流管插入病人的尿道,让尿道球部气囊进入 膀胱,通过单向橡胶塞经尿道球部气囊管腔向尿道球部气囊内灌气,向后 拉紧固定尿道球部气囊于膀胱颈口,记录尿道口处导管上的位置。然后, 放出尿道球部气囊内的气体,依据尿道口的记录位置将导管向外退出一定 距离,该距离可根据经验依据被操作者尿道前列腺段长短距离确定,再通 过尿道球部气囊管腔向尿道球部气囊内灌气,这样,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 洗引流管腔前端的开口就被定位在尿道前列腺段,同时,尿道球部气囊将 尿道近外口端封闭。接着把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弓I流管腔通过单向橡胶 塞外接注药器,利用注射所产生的压力使药液冲洗尿道前列腺段的尿道壁
和位于此处的前列腺腺管开口,通过冲洗,可将前列腺腺管内的炎性分泌 物引流至尿道内并被排出,或者,以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在加压注药冲洗 引流尿道前列腺时,膀胱颈部的括约肌收縮能有效封闭膀胱颈口,使尿道 前列腺段形成一个被相对有效封闭的盲腔。本发明的引流管,由于膀胱颈 口不是依靠膀胱颈部气囊封闭,而是依靠膀胱颈部的括约肌收缩有效封闭 膀胱颈口。在灌注引流操作开始后, 一方面,药液不会借助压力顺着导管 冲击前端膀胱颈部气囊并使其左右摆动,而减小在尿道前列腺段局部的灌 注压力;另一方面,药液也不会沿着导管和气囊外壁进入膀胱;因此,能 提高对尿道前列腺段局部冲洗压力并且药液也不易回流到膀胱。同时,由 于导管只包含二个管腔及一个气囊,相对于包含三个管腔和两个气囊的导 管来说,大大减小了导管的直径,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封闭作用更好。 既节省了材料,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 治疗费用。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更加有利于临床推广。还有,由于可 调定位注药冲洗引流管腔的开口在尿道前列腺段的位置,因此,对于不同 的人,不需使用不同的导流管,封闭效果也很好。
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前端开口与尿道球部气囊管腔前端开 口间距为1.0cm—3.0cm,这是因为人的尿道前列腺段的长短一般为3cm— 4cm,导尿管是不需要这个距离限制的,这是因为人体膀胱的空间比尿道前 列腺段的空间大,在膀胱内的开口的位置不需要精确定位。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虽然前列腺灌注引流管在加压注药冲洗引流尿 道前列腺段时,需封闭膀胱颈口和尿道球部,使前列腺段呈现相对盲腔, 但现有技术认为灌注引流流管必须使用两个气囊, 一个用来封闭膀胱颈口, 一个用来封闭尿道球部,这只是一种理论推测。本发明发现在正常情况下, 加压注药冲洗引流尿道前列腺段时,药液会在前列腺段产生较大的冲洗压 力,相比于在膀胱颈部设置气囊,膀胱颈部括约肌的收縮能更有效地封闭 膀胱颈口。
作为改进,在所述管体的表面上设有刻度标记,在所述管体的表面上 设有刻度标记,在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尾端开口的管口装有单 向橡胶塞。使用时,只需记录尿道球部气囊处于膀胱颈口时尿道口处导管 上的刻度位置,然后根据刻度拉出一定距离即可,使用起来方便,降低了 医生实际操作的难度要求,单向橡胶塞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作为改进,在所述的单向橡胶塞上连通注药冲洗引流管腔或尿道球部 气囊管腔的位置设有第一盲孔,在单向橡胶塞的另一面对应第一盲孔的位
置设有第二盲孔。注药或向气囊内充气时,只需将充气针头或注药针头穿 过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之间的隔壁,充完气后或注药药后将针头拔出,药 液或气体不会跑出来。
作为改进,所述刻度标记的间距为0.5cm,所述管体的长度为36—4 2cm,刻度标记的间距为0. 5cm,便于读数和操作过程的准确性,管体的长 度为为36— 4 2cm,可使引流管应用于所有的人。所述刻度标记的前端起 始于尿道球部气囊,其末端止于管体尾部,便于读取整个操作过程的刻度。
作为改进,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管在所述的管体尾部凸设有两个 管状分枝,两个分枝内分别包含有尿道前列腺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和尿道 球部气囊管腔的尾段,尿道前列腺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和尿道球部气囊管 腔的尾部开口的管口分别置于两个管状分支的端部,便于操作。
作为改进,所述管体包括内层的导管支架和外层的导管外套,前列腺 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和尿道球部气囊管腔的大部分位于导管支架内, 导管支架的硬度大于导管外套。
作为又一改进,所述尿道前列腺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的前端开口与尿 道球部气囊管腔前端开口的间距为1. 5cm—2. 5cm,使操作时不需精确定位。
作为改进,所述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的前端开口与尿道球 部气囊管腔前端开口的间距为1. 8cm或2cm或2. 2cm。
作为改进,所述尿道球部气囊前端开口与管体前端开口的间距为3cm 或3. 5cm或4cm。
作为改进,所述尿道前列腺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的前端开口为一个。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取消了现有技术导管中的膀胱颈部气 囊管腔和膀胱颈部气囊,在对尿道前列腺段冲洗引流操作时借助膀胱颈部 括约肌自身的收縮阻止药液返流至膀胱内,同时,充盈尿道球部气囊后就 达到了有效封闭尿道前列腺段的目的,通过注药冲洗引流管腔加压注药冲 洗尿道前列腺段,在有效的冲洗之后,前列腺腺管和开口内的炎性分泌物 被引流至尿道并排出体外;本发明取消了现有技术导管中的膀胱颈部气囊 管腔和膀胱颈部气囊,减小了导管的直径,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节省了材 料,简化了生产工艺,而且封闭作用更好。对于不同的人,不需使用不同 的引流管,封闭效果也很好。还有,修正了引流管必须使用两个气囊、一 个用来封闭膀胱颈口、 一个用来封闭尿道口这理论推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尿道球部气囊置于于膀胱颈口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尿道球部气囊置于尿道口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 一种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管,包括一管体,管体包 括内层的导管支架6和外层的导管外套7,导管支架6和导管外套7均由 橡胶制成,且导管支架6的硬度大于导管外套7,在管体内设有前列腺尿 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1和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两支导管,前列腺尿道部 注药冲洗引流管腔1和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的大部分位于导管支架6内, 导管支架6主要起支架和固定二支管腔的作用,而导管外套7 —方面使导 管外形成形, 一方面较为柔软当导管插入病人尿道时不致使其太痛苦;管 体的尾部从表面凸起形成两个管状分枝,分枝内分别包含注药冲洗引流管 腔1和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 二支管腔的尾段,分枝结构便于操作和区分二 个管腔。
如图1所示,在管体的前部设有尿道球部气囊5包在管体的周围,尿 道球部气囊管腔2的前端开口通至尿道球部气囊5,其尾端开口位于管体 尾部的一个管状分支的尾端从而引至管体外,在管口处装有单向橡胶塞8, 在单向橡胶塞8上设有盲孔10和盲孔11;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 腔1的前端设有一个开口 4位于尿道球部气囊5之前近膀胱端的管体壁上,
其尾端开口位于管体尾部的另一个管状分支的尾端从而通至管体外,在管 口装有单向橡胶塞9,在单向橡胶塞9上设有盲孔12和盲孔13,单向橡胶 塞9外接注药器。
本实施例中管体的长度为36cm,不包括管状分枝的长度;前列腺尿 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1的前端开口与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前端的开口间 距为l.Ocm;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前端开口与管体前端的间距为3cm;前列
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1的横截面为圆形;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的横 截面为圆形。
如图2和图3所示,使用时,先把本发明实施例插入病人的尿道,先 让尿道球部气囊5进入膀胱14,通过单向橡胶塞8经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 向尿道球部气囊5内灌气,向后拉紧固定尿道球部气囊5于膀胱颈口,记 录尿道口处导管上的刻度。然后,通过单向橡胶塞8经尿道球部气囊管腔 2放出尿道球部气囊5内的气体,依据尿道口刻度将导管向外退出6厘米,
再次通过单向橡胶塞8经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向尿道球部气囊5内灌气。 这样,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1前端的开口 4就被定位在尿道前 列腺段15,同时,尿道前列腺段15也成为相对盲腔。接着把前列腺尿道 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1通过单向橡胶塞9外接注药器,利用注射所产生的 压力使药液冲洗尿道前列腺段的尿道壁和位于此处的前列腺腺管开口 ,通 过冲洗,可将前列腺腺管内的炎性分泌物引流至尿道内并被排出,或者, 以后随尿液排出体外。 实施例2
实施例1不同的是,管体的长度为38cm,不包括管状分枝的长度;在 管体表面设有刻度标记,刻度标记的前端起始于尿道球部气囊5,末端止 于管体尾部两个管状分枝间,刻度标记的间距为0.5cm。前列腺尿道部注 药冲洗引流管腔1的前端开口与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前端开口的间距为 1.8cm;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前端开口与管体前端的间距为3.5cm;前列腺 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1的横截面为圆形;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的横截 面为圆形。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管体的长度为4 0cm,不包括管状分枝的长度。 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1的前端开口与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前端 开口的间距为2cm;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前端开口与管体前端的间距为 3.5cm;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l的横截面为圆形;尿道球部气囊 管腔2的横截面为圆形。 实施例4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管体的长度为4 2cm,不包括管状分枝的长度。 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1的前端开口与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前端 开口的间距为2.4cm;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前端开口与管体前端的间距为 4cm;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l的横截面为圆形;尿道球部气囊管 腔2的横截面为圆形。 实施例5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管体的长度为4 2cm,不包括管状分枝的长度。 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1的前端开口与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前端 开口的间距为3cm; i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前端开口与管体前端的间距为 4cm;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l的横截面为圆形;尿道球部气囊管 腔2的横截面为圆形。实施例6
如图4所示, 一种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管,包括一管体,在管体 21内设有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22和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3两支 管腔;管体的尾部从表面凸起形成两个管状分枝24、 25,管状分枝24内 包含注药冲洗引流管腔22的尾段,管状分枝25内包含尿道球部气囊管腔 23的尾段,分枝结构便于操作和区分二个管腔。
如图4所示,在管体的前部设有尿道球部气囊26包在管体的周围,尿 道球部气囊管腔23的前端开口 35通至尿道球部气囊26,其尾端开口位于 管体尾部的管状分支24的尾端从而引至管体外,在管口处装有单向橡胶塞 27,在单向橡胶塞27上设有盲孔28和盲孔29,在单向橡胶塞27外套有 橡胶套21;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22的前端设有一个开口 30位 于尿道球部气囊5之前近膀胱端的管体壁上,其尾端开口位于管体尾部的 管状分支25的尾端从而通至管体外,在管口装有单向橡胶塞31,在单向 橡胶塞31上设有盲孔32和盲孔33,单向橡胶塞9外接注药器,在单向橡 胶塞231外套有橡胶套34。
本实施例中管体的长度为40cm,不包括管状分枝的长度;在管体表 面设有刻度标记,刻度标记的前端起始于尿道球部气囊5,末端止于管体 尾部两个管状分枝间,刻度标记的间距为0.5cm;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 引流管腔l的前端开口与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3前端的开口间距为1.8cm; 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3前端开口与管体前端的间距为3. 5cm;前列腺尿道部 注药冲洗引流管腔22的横截面为圆形;尿道球部气囊管腔22的横截面为 圆形。
权利要求
1.一种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管,包括一管体,其特征在于在管体内设有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和尿道球部气囊管腔两支管腔;在管体的前部设有包在管体周围的尿道球部气囊,尿道球部气囊管腔的前端开口连通尿道球部气囊,其尾端开口设在管体尾端并与管体外连通,在尾端开口的管口装有单向橡胶塞;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的前端开口设在尿道球部气囊之前靠近管体前端的管体壁上并连通至管体外,其尾端开口设在管体尾端并连通至管体外,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前端开口与尿道球部气囊管腔前端开口间距为1.0cm-3cm。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管,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的表面上设有刻度标记,在前列腺尿道部注药 冲洗引流管腔尾端开口的管口装有单向橡胶塞。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管,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单向橡胶塞上连通注药冲洗引流管腔或尿道球部 气囊管腔的位置设有第一盲孔,在单向橡胶塞的另一面对应第一盲孔 的位置设有第二盲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管,其 特征在于所述刻度标记的间距为0.5cm,所述管体的长度为36 — 42cm;所述刻度标记的前端起始于尿道球部气囊,其末端止于管体尾 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管,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管体尾部凸设有两个管状分枝,两个分枝内分别 包含有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和尿道球部气囊管腔的尾段, 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和尿道球部气囊管腔的尾部开口的 管口分别置于两个管状分支的端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管,其 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内层的导管支架和外层的导管外套,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和尿道球部气囊管腔的大部分位于导管支 架内,导管支架的硬度大于导管外套。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前列腺尿道注 药冲洗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的 前端开口与尿道球部气囊管腔前端开口的间距为1. 5cm—2. 5cm。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管,其 特征在于所述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的前端开口与尿道球 部气囊管腔前端开口的间距为1. 8cm或2cm或2. 2cm。。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管,其 特征在于所述尿道球部气囊管腔前端开口与管体前端的间距为3cm 或3. 5cm或4cm。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管,其 特征在于所述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的前端开口为一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前列腺尿道注药冲洗引流管,包括一管体,在管体内设有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和尿道球部气囊管腔两支管腔;在管体的前部设有包在管体周围的尿道球部气囊,尿道球部气囊管腔的前端开口连通尿道球部气囊,其尾端开口设在管体尾端并与管体外连通,在尾端开口的管口装有单向橡胶塞;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的前端开口设在尿道球部气囊之前靠近管体前端的管体壁上并连通至管体外,其尾端开口设在管体尾端并连通至管体外,在尾端开口的管口装有单向橡胶塞;前列腺尿道部注药冲洗引流管腔前端开口与尿道球部气囊管腔前端开口间距为1.0cm-3.0cm。本发明取消了现有技术导管中的膀胱颈部气囊管腔和膀胱颈部气囊,减小了导管的直径,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封闭作用更好。节省了材料,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更加有利于临床推广。
文档编号A61M1/00GK101104095SQ200610036460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0日
发明者黄卫东 申请人:黄卫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