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炎性外痔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9888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炎性外痔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外用药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炎性外痔的药物。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治疗炎性外痔的药物较多,尤其是纯中药制剂,副作用较小,特别是对于外用药物来说,不失为是一种好的治疗药物。但现有技术的这些中药制剂,药物配伍复杂、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而且治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物配伍简单、制作方便、价格低廉、治愈率高的治疗炎性外痔的药物,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炎性外痔等肛肠疾病的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参考古、今药理研究成就,从祖国医学宝库中,筛选出消肿、止痛、消炎、收敛的天然中药,按中医理论组方,提取精华,使其发挥促进人体内阴阳气血调节,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平衡,增强脏腑的抗病解毒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垂体分泌、改善微循环,对炎性外痔有抑制和消除的功效和促进痊愈的作用。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分组成的(用量为重量份)鲜蛤蟆草25-100明矾10-40制备本发明药物的配方优选重量(份)配比范围是鲜蛤蟆草60-75 明矾25-30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鲜蛤蟆草50明矾20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发明外用药液的生产方法是依次按下述步骤完成的1)清洗先取鲜蛤蟆草,用清水洗净;
2)煎熬将清洗干净的鲜蛤蟆草和明矾按组方重量配比,称重后放入锅内,按药物总量的1∶10加水,文火煎煮,沸后30分钟即可;3)装瓶将煎熬好的药液带渣装入事先已消毒的瓶子内密封;4)消毒将药液瓶放入高压锅内杀菌20分钟,即可得本发明外用药液。
本发明外用药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药物配方中的鲜蛤蟆草也称谓荔枝草,药物来源广阔、取药方便、价格低廉,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明矾也称谓白矾,具有消肿收敛之功效;另外本发明外用药液对生物合成和代谢起催化作用,促进垂体分泌、改善微循环,对炎性外痔有抑制和消除的功效。
为表明本发明外用药液的疗效,本发明经多年临床观察选择病例,七天为一个疗程,日用2次,每次坐浴20分钟,治愈病人近5000例,治愈率为100%。
典型病例如下1、临沂市城建局徐××,男,54岁。患炎性外痔数年,经多处诊治无效。1999年10月来我院治疗,每次治疗时,将药液加热至摄氏45~50度,坐浴20分钟,日用2次,共治疗2个疗程痊愈。一年后回访,正常。
2、临沂市电业局刘××,男,25岁。患炎性外痔2年,经多处诊治无效。2000年10月,来我院治疗,每次治疗时,将药液加热至摄氏45~50度,坐浴20分钟,日用2次,共治疗1个疗程痊愈。一年后回访,正常。
3、临沂王×× ××,男,28岁。患炎性外痔1年,经多处诊治无效。2000年12月来我院治疗,直接采用鲜蛤蟆草50g、明矾20g放入加热锅内熬煮30分钟,然后将药液倒入盆中,将盆置于中心带盆孔的坐盆凳孔中,待药液温度降至摄氏45~50度,患者再坐在盆凳上,坐浴20分钟,日用2次,共治疗1个疗程痊愈。一年后回访,正常。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克)鲜蛤蟆草50 明矾201)清洗先取鲜蛤蟆草50g,用清水洗净;2)煎熬将清洗干净的鲜蛤蟆草50g和明矾20g,放入锅内,加水700g,文火煎煮,沸后30分钟即可;3)装瓶将煎熬好的药液带渣装入事先已消毒的瓶子内密封;4)消毒将药液瓶放入高压锅内杀菌20分钟,即可得本发明外用药液。
上述外用药液使用时预先加热,然后倒入盆中,供患者坐浴。
实施例2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克)鲜蛤蟆草50 明矾201)清洗先取鲜蛤蟆草50g,用清水洗净;2)煎熬将清洗干净的鲜蛤蟆草50g和明矾20g,放入锅内,加水700g,文火煎煮,沸后30分钟即可。
上述未经后续工序处理的外用药液,患者可以直接坐浴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炎性外痔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外用药剂,鲜蛤蟆草25-100 明矾10-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炎性外痔的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鲜蛤蟆草6075 明矾2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保健口服液,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鲜蛤蟆草50 明矾2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炎性外痔的药物,它是由鲜蛤蟆草、明矾为原料制成的外用药剂,本发明外用药剂,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消肿收敛之功效,对炎性外痔有抑制和消除的功效。临床治愈率达100%。
文档编号A61K36/28GK1857507SQ20061006580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4日
发明者张瑞君, 王萌, 王晓屏, 刘江涛, 高于福 申请人:张瑞君, 王萌, 王晓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