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178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便失禁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大便失禁引流器。
背景技术
病人因为肛门或神经损伤,导致不能控制粪便和气体排出的症状,称为排便失禁或肛门失禁。目前医院护理这类病人时,所使用的器械为普通肛管,这类肛管器械存在以下缺陷1、极易造成肛周皮肤红、肿、破损、甚至溃疡;2、极易造成被服人员及医务人员的污染;3、容易堵塞或稀便仍能从肛门流出,还容易脱出,不易固定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全卫生、使用方便的大便失禁引流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囊设置在肛管的前部外侧,气囊通过充气管与调节气囊的一侧接通,调节气囊的另一侧设置有充气口,气囊后的肛管上设置有深入刻度线,肛管的后端通过连接头与引流管连接,引流管的尾端与稀便袋的上端接通,稀便袋的下端设置有稀便出口。
稀便袋的表面设置有容量刻度线;稀便袋的上端设置有挂带;引流管的中部设置有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的大便失禁引流器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能有效避免大控性稀便患者肛周皮肤红、肿、破损、甚至溃疡,保证患者肛周皮肤完好无损;2、与一般肛管相比,管腔大、管壁支撑力强,保证了稀便的畅通;3、气囊避免了肛管脱出及稀便从肛管外流出;
4、调节气囊与气囊连通,便于观察气囊内压力是否大小适中;5、有效避免了被服和医务人员的污染。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大便失禁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囊,2、深入刻度线,3、肛管,4、连接头,5、引流管,6、调节器,7、调节气囊,8、挂带,9、稀便袋,(10)、容量刻度线,11、稀便出口,12、充气管,13、充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大便失禁引流器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大便失禁引流器,其结构包括肛管3和气囊1,气囊1设置在肛管3的前部外侧,气囊1通过充气管12与调节气囊7的一侧接通,调节气囊7的另一侧设置有充气口13,气囊1后的肛管3上设置有深入刻度线2,肛管3的后端通过连接头4与引流管5连接,引流管5的尾端与稀便袋9的上端接通,稀便袋9的下端设置有稀便出口11。
稀便袋9的表面设置有容量刻度线10;稀便袋9的上端设置有挂带8;引流管5的中部设置有调节器6。
本实用新型的大便失禁引流器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1.大便失禁引流器,包括肛管和气囊,其特征在于气囊设置在肛管的前部外侧,气囊通过充气管与调节气囊的一侧接通,调节气囊的另一侧设置有充气口,气囊后的肛管上设置有深入刻度线,肛管的后端通过连接头与引流管连接,引流管的尾端与稀便袋的上端接通,稀便袋的下端设置有稀便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便失禁引流器,其特征在于稀便袋的表面设置有容量刻度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便失禁引流器,其特征在于稀便袋的上端设置有挂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便失禁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引流管的中部设置有调节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便失禁引流器,属于医疗器械,其结构包括肛管和气囊,气囊设置在肛管的前部外侧,气囊通过充气管与调节气囊的一侧接通,调节气囊的另一侧设置有充气口,气囊后的肛管上设置有深入刻度线,肛管的后端通过连接头与引流管连接,引流管的尾端与稀便袋的上端接通,稀便袋的下端设置有稀便出口。本实用新型的大便失禁引流器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F5/44GK2917593SQ20062008666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4日
发明者郝迎翠, 韩冰, 尹荣莲, 曹美翠, 韩英慧, 吕云霞, 杨杰 申请人:郝迎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