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84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具体地说,属于医用 注射器的发明创造。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普遍使用医用塑料制成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是通过推或拉动注 射筒内活塞以达到吸取和注射药物的目的,主要应用于静脉输液加药混合配置和 肌肉注射。其操作流程都是通过吸取注射液先稀释药物,然后转移稀释后的药物 到输液中或用于注射(水剂药物在划破折断或击碎安瓿后,吸取转移至输液中或 注射)。这种操作方法的缺陷是首先,药物在注射器转移过程中被暴露在空气 中造成污染和配伍禁忌问题;其次是反复穿刺橡胶塞及涤纶薄膜,导致碎屑脱落, 胶塞中的锌、钙等溶出与药液反应沉淀,其中锌还可能因引起过敏反应;第三, 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大、配制时间长,给门诊、急诊工作带来影响。
针对以上弊端,目前公知的技术中,在作为注射功能方面,有多种方案都是 在注射器筒腔内分隔或内置腔体储存药物,-将注射器改变为可直接注射的特种安 瓿。中国专利95117044.9为注射筒内安装由安瓿口外棱带动的活塞,使用时籍活 塞前负压开启单向活瓣及球形塞,达到储存药物混合,作为一次性直接注射安瓿。 中国专利ZL97203253.3是在玻璃注射针管后端填入丁基胶质的可螺接的推进杆 活塞,前端加盖堵塞,以此构成密闭的安瓿结构可储装药液,使用时去除堵塞, 螺装针头后注射,等等。这些方案有效地避免了药液暴露在空气中和多次穿刺所 造成的污染,但随着新、特药品种的不断增多,每个病人治疗用药方案的不同, 也带来了药品如何分类灌装,如何长期保存等等问题。而且,这些方案对注射器 作为静脉输液的配置工具的应用,仍然无能为力。在作为静脉输液加药混合配置 方面,中国专利200610019618.8 (申请日2006.7.13)提出了一种旨在封闭状态
下为静脉输液加药混合的技术方案,但遗憾的是不能作为注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直接加药配置 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
该注射器利用负压平衡原理,通过对直接装载在注射器内安瓿控制性减压和 加压,使注射液在一定的压力下喷射稀释和混合药物,在全封闭状态下一次性完 成整个稀释和混合药物的过程,无转移地进入待输液中或直接用于注射。在确保 一次性使用,无污染、无配伍禁忌问题的同时,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实现了操作 快速、方便的目的。
本发明是按以下技术方案设计的。(参照图1-6)
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包括注射筒及其内前端固定有可旋式 或固定针座(2)、针头(4)、针头(5)、药瓶或预置的安瓿瓶(6)、筒腔一侧的 气体通道(7),后端的活塞(8)及活塞连杆(9)。
所述的注射筒为内径2. 5cm-3.0cm,长10cm-14cm的塑料圆柱体筒,由(A)、 (B)、 (C)三个部分构成,其中(A)与(B)通过可旋式螺结而成,(B)与(C) 通过直接插入结合。(B)内留有插入药瓶或预置的安瓿瓶(6)的筒腔,筒腔一侧 开有气体通道(7),气体通道(7)内设有滤膜(2.1)。
所述的可旋式或固定针座(2),后部固定有针头(4)和针头(5),其中针 头4,长0.4cm-0.6cm,保证瓶内药液的完全吸收;针头(5),长3cm-6cm,以保证 在注射状态时,药瓶内药液的完全吸收。转动(A)将带动筒内可旋式针座(2) 的转动,在注射状态时,可旋式针座(2)内,针头(1)与气体通道(7)连通;加药 配置状态时,针头(4)与针头(1)相通,针头(5)与气体通道(7)相连通。
本发明在作为静脉输液加药专用时,可将可旋式针座改为固定针座,针头(l) 移至注射器顶端中间部位,在注射筒(B)内加入一定弹力的弹簧(IO)。
本发明创造性地将注射器和注射安瓿药瓶完美的结合起来,有效到避免了药 物在转移过程中的诸多污染问题,同时实现了操作上的"一步到位",更方便、 快捷。按规定,临床静脉输液加药混合,禁止使用一支注射器反复抽取多种药物 配伍,所以本发明的应用将会大大地节约资源的浪费,依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 测算,每年会节省30-60个亿的注射器等医用材料的支出。本发明这样的设计, 经小规模的试用,己取得满意的效果。


图l一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本发明在药物配置混合状态下示意图。图3—本发明在注射状态下注射器前端示意图。图4—本发明注射前示意图。图5—预置的安瓿瓶6示意图。图6—本发明在PIVAS配套使用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做本发明进一歩说明 例l。参照图l。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1、 打开包装取出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拔出注射器(c) 部,将除去封口铝箔的药瓶或预置的安瓿瓶(6)垂直插入注射器(B)部筒腔内,针头(4)、针头(5)穿过胶塞剌入药瓶(6)内。再插入注射器(C)部,(C)部顶端 出气口与注射筒(3. 2)的一侧气体通道(7)相连通。此时注射器前端可旋式针座(2) 内(参照图2)处于针头(4)与针头(1)相通,针头(5)与气体通道(7)相连通。2、 拔去针帽(l.l),将针头(l)插入注射液或水剂安瓿内,拉动活塞连杆 (9),此时注射液或药液通过针头(4)进入药瓶内,达到喷射稀释和混合粉剂药物。3、 如用于静脉输液加药配置。推动活塞连杆(9),直接将稀释和混合后药 物注入待输液中。4、 如用于注射。参照图4,在抽取需要注射的一定量注射液后,拔出针头 (1),针尖朝上竖起注射器。此时可振荡注射器,使药物进一步混匀,然后继续 拉动活塞连杆(9),药液通过针头(4),经过滤膜(2.1),气体通道(7)进入注射筒 (3. 3)内。然后转动注射筒(A)部,此时注射器前端可旋式针座(2)内(参照图3) 处于针头(1)与气体通道(7)连通状态,排气后直接用于注射。说明对需加、注的药物,全是水剂安瓿的特殊情况,可使用预置的安瓿瓶 (6)(参见图5)。将安瓿折断后,药液直接倒入预置的安瓿瓶(6)内,加上橡胶塞 后按例l中步骤操作,或将预置的安瓿瓶(6)先装上,然后吸取都可以。
例2。参照图6。 2002年1月21日,卫生部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暂行规定》中第六章第28条规定"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静脉液体 配制中心(室),实行集中配制和供应"。目前全国已经或在建的配置中心(简称 PIVAS)有100多家,但一般配制一瓶(袋)终端输液收费都很高,北京地区TPN 混合配制,每袋是15元。根据我国国情,这样的收费无疑加大了病人的负担。 所以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同时,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是发展必然趋势。为此, 如果是作为PIVAS的配套使用,本发明可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作简单的调 整,将可旋式针座改为固定针座(2),针头(1)移至注射器顶端中间部位,针头 (5)适当减短,在注射筒(B)内加入一定弹力的弹簧(IO)。按本发明例l,装入 药瓶后,将针头(l)插入待输液中,推动活塞连杆(9),对药瓶内加压,然后松手 即可。活塞(8)在弹簧(10)的回复弹力下,对药瓶内实施控制性减压,达到 药瓶内药液完全被输液瓶吸收的目的。本技术方案只能作为加药配置专用,其中 将可旋式针座改为固定针座,注射器的(B)部可以考虑反复使用,将大大的降 低成本。
权利要求
1、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包括注射筒及其内前端固定有可旋式或固定针座(2)、针头(4)、针头(5)、药瓶或预置的安瓿瓶(6)、筒腔一侧的气体通道(7),后端的活塞(8)及活塞连杆(9)。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注射筒为内径2.5cm-3.0cm,长10cm-14cm的塑料圆柱体筒,由(A)、 (B)、 (C) 三部分构成。
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注射筒内留有插入药瓶或预置的安瓿瓶(6)的筒腔。
4、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注射筒一侧开有内设有滤膜(2. 1)的气体通道(7)。
5、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可旋式或固定针座(2),后部固定有针头(4)和针头(5)。
6、 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针头(4),长0. 4cm-0. 6cm;针头(5),长3cm-6cm。
7、 按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其特征 在于注射状态时,可旋式针座(2)内,针头(1)与气体通道(7)连通。
8、 按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其特征 在于加药配置状态时,可旋式针座(2)内,针头(4)与针头(1)相通,针头(5) 与气体通道(7)相连通。
9、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针头(1)可移至注射器顶端中间部位,此时针座为固定针座(2)。
10、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注射筒内加入一定弹力的弹簧(IO)。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直接加药配置和注射的特种注射器,包括注射筒及其内前端有可旋式或固定针座(2)、针头(4)、针头(5)、药瓶或预置的安瓿瓶(6)、筒腔一侧的气体通道(7),后端的活塞(8)及活塞连杆(9)。该注射器利用负压平衡原理,通过对直接加载在注射器内安瓿控制性减压和加压,使注射液在一定的压力下喷射稀释和混合药物,在全封闭状态下一次性完成整个稀释和混合药物的过程,无转移地进入待输液中或直接用于注射。在确保一次性使用,无污染、无配伍禁忌问题的同时,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实现了操作快速、方便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M5/178GK101112631SQ200710052828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5日
发明者徐双苗 申请人:徐双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