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型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69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展开型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展开型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次性尿布正谋求构成部件的最优化以提高吸收性。此外,为了提高穿戴舒适感、提高包装效率或降低成本等而试图使尿布中的吸收体变薄。此时,为了满足大量排尿的要求,有一种设计是提高从尿布长度方向中央部至前方(腹侧部)的尿吸收性能。
例如,提出了一种具有使长度方向的单位面积质量不均匀分布的吸收体的一次性尿布(专利文献1和2)。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具有正面片材、背面片材以及介于两片材之间的吸收体,并实质上形成纵长形状,沿着尿布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具有一对腿翼部,该腿翼部具有腿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吸收体形成为其长度方向的后方(背侧部)的单位面积质量低于长度方向中央部和前方(腹侧部)的单位面积质量。
另外,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下述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材、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片材和介于两片材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并实质上形成纵长形状,吸收体含有高吸水性聚合物和纸浆纤维,在偏靠吸收体的尿布长度方向的腹侧的位置,具有高吸水性聚合物和纸浆纤维各自的单位面积质量高于其它部位的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和上述其它部位以物理上连续的一体结构形成。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61-60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4-65929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中,由于没有一对具有立体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的防漏翻边,所以防止排泄物侧漏的性能差。另外,反之为了防止尿布的侧漏而沿着吸收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部设置一对具有弹性部件的防漏翻边时,则有可能产生下述新的问题。
专利文献1记载的尿布的吸收体由于形成为其长度方向的后方(背侧部)的单位面积质量低于长度方向中央部和前方(腹侧部)的单位面积质量,所以尿布背侧部的厚度变薄,刚性变低。如果沿着该尿布背侧部的吸收体的两侧设置具有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的一对腿翼部和一对防漏翻边,则在尿布的背侧部上,在其自然状态下会形成沿尿布宽度方向延伸的皱纹。因此,在穿戴尿布时,由于在其背侧部产生皱纹,所以有可能难以将背侧部展开成平面状,从而难以将尿布紧贴在穿戴者的背上。
另外,如果在如上所述的尿布的背侧部的非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面上设置有图案,则由于在该图案的部分产生皱纹,所以其辨认性下降。
专利文献2记载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尽管在其长度方向上不具有伸缩的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但是当沿着尿布长度方向的两侧部设置了具有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的一对防漏翻边和一对腿翼部时,则有可能产生与上述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将尿布背侧部无皱纹地展开成平面状,从而使其容易紧贴穿戴者的具有立体褶裥和腿褶裥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
本发明通过提供如下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而实现了上述目的,所述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具有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和介于两片材之间的吸收体,沿着长度方向具有一对防漏翻边和一对腿翼部,所述防漏翻边具有立体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所述腿翼部具有腿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所述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划分为腹侧部、裆部和背侧部,其中,所述吸收体具有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和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所述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设置在所述背侧部,所述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设置在所述裆部,在设置有所述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的所述背侧部上未形成所述立体褶裥和所述腿褶裥之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立体褶裥和腿褶裥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可以将尿布背侧部无皱纹地展开,从而使其容易紧贴穿戴者。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自然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使各部分的弹性部件伸长而将图1的尿布展开成平面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X-X线放大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尿布的相当于图3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的尿布的相当于图3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的尿布的相当于图3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其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着附图对本发明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案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1(以下仅称为尿布)是婴幼儿用的尿布,如图1-图3所示,该尿布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材2、液体不透过性或防水性的背面片材3和介于两片材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并实质上形成纵长形状,沿着尿布长度方向具有一对防漏翻边6、6和一对腿翼部7、7,所述防漏翻边6、6具有立体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61,所述腿翼部7、7具有腿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71。尿布1的长度方向划分为穿戴时配置于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A、配置于穿戴者的裆部的裆部B和配置于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C。
另外,第一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的吸收体4具有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A和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设置在背侧部C,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A设置在裆部B,在设置有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的背侧部C上实质上不形成上述立体褶裥和上述腿褶裥。
下面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尿布1。
如图2所示,尿布1作为整体具有长度方向中央部向宽度方向内侧收紧的砂漏的形状。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分别从吸收体4的左右两侧边缘向外侧伸出。背面片材3画出尿布1的轮廓。正面片材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背面片材3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正面片材2的左右两侧边缘终止于比背面片材3的左右两侧边缘更靠尿布宽度方向的内侧。在背面片材3的非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面上接合有由防水性的无纺布构成的外层包覆材料。外层包覆材料的形状与背面片材3相同。
如图3所示,吸收体4由长度不同的上层吸收体41和下层吸收体42层叠而形成,由该层叠部分形成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A,由未层叠的部分形成低单位质量面积区域4B。上层吸收体41的长度比下层吸收体42短。
如图2所示,下层吸收体42是纵长形状,其长度方向与尿布的长度方向一致。下层吸收体42从腹侧部A侧的端部一直配置到背侧部C侧的端部。另外,下层吸收体42具有长度方向中央部向宽度方向内侧收紧的砂漏的形状。下层吸收体42按照向其宽度方向内侧收紧的部分大致位于裆部B的方式配置,在穿戴尿布时,穿戴者的裆部的穿戴舒适感有所提高。下层吸收体42被包覆在台纸8中。
如图2所示,上层吸收体41是纵长矩形,其长度方向与尿布的长度方向一致。上层吸收体41的宽度与下层吸收体42的向宽度方向内侧收紧部分的宽度大致相同。上层吸收体41从腹侧部A侧向着背侧部C侧延伸配置。
如图2所示,上层吸收体41的腹侧部A侧的端缘41a位于比下层吸收体42的腹侧部A侧的端缘42a稍靠尿布长度方向内侧的位置。
吸收体4在从腹侧部A一直到裆部B的部分具有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A,具有充分的吸收性能,能够满足婴幼儿大量排尿时的要求。
在第一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沿尿布长度方向测定到的从背侧部C的尿布长度方向的端缘11至背侧部C的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的背侧部C侧的端缘的长度L(参照图2)优选为展开状态的尿布的长度的25-35%,特别优选为30-35%。在第一实施方案中,背侧部C的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的背侧部C侧的端缘是上层吸收体41的背侧部C侧的端缘41b。其中,尿布的展开状态是指,使分别配置在一对防漏翻边6、6和腿翼部7、7上的弹性部件61、71伸长从而将尿布1展开成平面状的状态。
由于长度L为展开状态的尿布的长度的25%以上,所以在穿戴尿布时容易使背侧部C紧贴穿戴者。另一方面,长度L为展开状态的尿布的长度的35%以下,这在确保裆部B的吸收体4的吸收性能方面是优选的。
从背侧部C的尿布长度方向的端缘11至上层吸收体41的背侧部C侧的端缘41b的尿布长度方向的部分在以下也称作背侧区域P。图2所示的尿布中示出了背侧区域P和背侧部C一致的情况,但是背侧区域P和背侧部C也可以不一致。
例如,上层吸收体41的端缘41b也可以位于裆部B的背侧部C侧的部分上。此时,设置有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的背侧部C包含在背侧区域P中。此外,端缘41b也可以位于背侧部C的裆部B侧的部分上。此时,设置有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的背侧区域P包含在背侧部C中。
背侧区域P中的吸收体4的部分是仅由下层吸收体42形成的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另外,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吸收体4的腹侧部A侧的端缘附近也成为仅由下层吸收体42形成的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
另外,以下将尿布长度方向上比背侧区域P更靠腹侧部A侧的部分(尿布1中除去背侧区域P的部分)也称作腹侧区域Q。腹侧区域Q中包含吸收体4的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A。
从确保良好的穿戴舒适感和婴幼儿的高排尿时的吸收性的观点出发,吸收体4的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A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500-1200g/cm2,特别优选为600-1000g/cm2。另一方面,从确保背侧区域P的良好的穿戴舒适感和吸收性的观点出发,吸收体4的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100-450g/cm2,特别优选为150-400g/cm2。
吸收体4的单位面积质量例如可以如下测定。在尿布展开状态下从上述各个区域切出测定片,使其俯视时的尺寸为5.0cm×5.0cm的面积。然后,从测定片上取下上层吸收体41和/或下层吸收体42的部分,测定其重量并计算单位面积质量(重量/面积)。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如图3所示,在正面片材2和上层吸收体41之间配置有第二片材5。第二片材5的俯视形状与上层吸收体41大致相同,与该上层吸收体41的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面相接合。
第二片材5在该技术领域中有时也称作下层片材。下层可使液体顺利地从正面片材2透过到吸收体4,还可抑制液体回流,进而可提高正面片材2的干爽感。为了该目的,下层优选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膨松的片材。由此,可以确保液体从正面片材2朝着吸收体4透过的空间,所以液体的透过变得顺利。从该观点出发,下层优选由厚度为0.1-5mm、特别优选由0.2-3mm的亲水性无纺布或亲水性短纤维集合体构成。
如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方案的尿布1上,沿着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形成了一对防漏翻边6、6。各防漏翻边6是通过从正面片材2的两侧边缘的外侧一直到内侧配设具有弹性部件61的防漏翻边形成用薄片材料62而形成的。各薄片材料62在吸收体4的侧边缘和后述的腿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71之间,遍及尿布的长度方向以直线状固定在正面片材2上,其直线状的固定部形成防漏翻边6的固定端。
在各薄片材料62上,位于比上述固定端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固定在正面片材2或背面片材3上,此外,位于比尿布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的上述固定端更靠尿布宽度方向中央侧的部分固定在正面片材2上。防漏翻边6在其自由端附近具有以伸长状态固定的多条线状的立体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61、61。防漏翻边6的自由端在尿布的展开状态下,与尿布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形成。
在本说明书中,立体褶裥是指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由于弹性部件61的收缩而形成了皱纹或皱褶的防漏翻边6的部分。即使配置了弹性部件61,但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弹性部件61不收缩的部分不能称作立体褶裥。尿布的自然状态是指下述的尿布的状态将折叠状态的一次性尿布1在水平面上展开直到各褶裥成为完全伸长状态从而尿布成为平面状的展开状态,然后在除重力以外的外力实质上不作用于尿布上时,尿布从该状态由于各褶裥的收缩等而自然地形成形状。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实质上不形成上述立体褶裥”是指,并未有意识地使弹性部件61收缩而形成褶裥。例如,其含义不包括下述情况在尿布的制造上无意识地形成了弹性部件61以伸长状态与薄片材料62接合的部分,该部分收缩而形成褶裥的情况。另外,薄片材料62本身所具有的皱纹或皱褶不能称作褶裥。“实质上不形成上述腿褶裥”的意思也同样。
在第一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在背侧区域P上实质上不形成上述立体褶裥。在尿布1的背侧区域P上未配置立体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61、或者即使配置了弹性部件61,但是是在非伸长状态下固定于薄片材料62上。
因此,背侧区域P的吸收体4的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不会因为弹性部件71而产生收缩,所以在背侧区域P以及该背侧区域P和腹侧区域Q之间的边界的部分不会因为吸收体4的收缩而形成皱纹和皱褶。此外,在穿戴尿布时,由于在背侧区域P上不形成上述立体褶裥,所以与背侧区域P接触的穿戴者的肌肤的部分上不会形成立体褶裥的痕迹。
在尿布的长度方向上,尿布1的上述立体褶裥的背侧部C侧的端缘63和上层吸收体41的背侧部C侧的端缘41b平齐。在尿布的展开状态下,沿着尿布长度方向测定到的从背侧部C侧的端缘11朝着腹侧部A侧直到上述立体褶裥的背侧部C侧的端缘63的长度与背侧区域P的长度L相同。
上述长度L例如可以如下测定。首先,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在防漏翻边6的自由端上或其延长部分上的背侧部C侧的端缘11的部分和上述立体褶裥的背侧部C侧的端缘63上作上记号。然后,在尿布的展开状态下,沿着尿布长度方向测定作上记号的背侧部C侧的端缘11的部分和上述立体褶裥的背侧部C侧的端缘63之间的长度,从而得到长度L。
另外,如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方案的尿布1上,沿着尿布长度方向的两侧部形成了一对腿翼部7、7。腿翼部7是薄片材料62从防漏翻边6的上述固定端向尿布宽度方向外侧伸出而形成的。腿翼部7在其自由端附近具有以伸长状态固定在薄片材料62上的多条线状的腿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71、71。
在本说明书中,腿褶裥是指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因弹性部件71的收缩而形成了皱纹或皱褶的腿翼部7的部分。即使配置了弹性部件71,但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弹性部件71不收缩的部分不能称作腿褶裥。
如图1所示,尿布1在其自然状态下由于一对防漏翻边6、6和一对腿翼部7、7的收缩力而向着肌肤接触面一侧弯曲。
在第一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在背侧区域P上实质上不形成上述腿褶裥。在尿布1的背侧区域P上未配置腿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71、或者即使配置了弹性部件71,但是是以非伸长状态固定在薄片材料62上。
因此,背侧区域P的吸收体4的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不会因为弹性部件61而产生收缩,所以背侧区域P以及该背侧区域P和腹侧区域Q之间的边界的部分不会因为吸收体4的收缩而形成皱纹和皱褶。此外,在穿戴尿布时,由于在背侧区域P上不形成上述腿褶裥,所以与背侧区域P接触的穿戴者的肌肤的部分上不会形成腿褶裥的痕迹。
在尿布的长度方向上,尿布1的上述腿褶裥的背侧部C侧的端缘73和上层吸收体41的背侧部C侧的端缘41b平齐。在尿布的展开状态下,沿着尿布长度方向测定到的从背侧部C侧的端缘11至上述腿褶裥的背侧部C侧的端缘73的长度与背侧区域P的长度L相同。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从容易使立体褶裥立起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立体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61的长度大于上述腿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71的长度。其中所述弹性部件的长度是指以伸长状态固定在尿布1上的状态下的弹性部件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从切实地发挥上述效果的观点出发,上述立体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61的长度(L61)和上述腿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71的长度(L71)之比优选为L61/L71=1.05-1.30,更优选为L61/L71=1.10-1.20。
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配置有吸收体4的部分的单位面积质量有如下特征。即,在背侧区域P中,具有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的部分的区域P1的单位面积质量相对较低,在腹侧区域Q中,具有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A的部分的区域Q1的单位面积质量相对较高。
具体而言,区域P1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150-600g/cm2,特别优选为200-550g/cm2。由于区域P1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50g/cm2以上,所以可以确保移动到背侧区域P的排泄物的吸收性。另一方面,由于区域P1的单位面积质量为600g/cm2以下,所以可以谋求穿戴舒适感的提高、包装效率的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
此外,区域Q1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550-1350g/cm2,特别优选为650-1150g/cm2。由于区域Q1的单位面积质量为550g/cm2以上,所以可以确保婴幼儿的高排尿时的吸收性。另一方面,由于区域Q1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350g/cm2以下,所以可以确保良好的穿戴舒适感。
上述尿布1的单位面积质量例如可以如下测定。在尿布展开状态下从上述各个区域切出测定片,使其俯视时的尺寸为5.0cm×5.0cm的面积,然后,测定其重量并计算单位面积质量(重量/面积)。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配置有吸收体4的部分的厚度有如下特征。即,在背侧区域P中,具有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的部分的区域P1的厚度相对较小,在腹侧区域Q中,具有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A的部分的区域Q1的厚度相对较大。
具体而言,从与上述同样的观点出发,区域P1的厚度优选为2.0-5.0mm,特别优选为1.5-4.0mm,区域Q1的厚度优选为3.5-8.0mm,特别优选为4.0-7.0mm。
上述尿布1的厚度例如可以如下测定。在尿布展开状态下从上述各个区域切出测定片,使其俯视时的尺寸为5.0cm×5.0cm的面积。另一方面,在测定台上,放置与该测定片相同尺寸的板。将该状态下的板的上表面的位置设定为测定的基准点A。接着,拿掉板,在测定台上放置测定片,再在其上放置板。将该状态下的板的上表面的位置设定为B。由A和B的差求出测定片的厚度。测量仪器可以使用激光位移测量仪〔KEYENCE株式会社生产的PA-1830〕。板片的重量调节成使得放置在测定片上时的压力为245Pa。求出从上述各个区域切下的测定片的任意5处的厚度,将其平均值作为尿布1的上述各个区域的厚度。
进而,在第一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配置有吸收体4的部分在尿布长度方向上的弯曲刚性有如下特征。即,在背侧区域P中,具有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的部分的区域P1的弯曲刚性相对较低,在腹侧区域Q中,具有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A的部分的区域Q1的弯曲刚性相对较高。
具体而言,在背侧区域P中,区域P1的弯曲刚性优选为35cN以下,特别优选为25cN以下。由于区域P1的弯曲刚性在35cN以下,所以可以获得穿戴舒适感的提高以及穿戴尿布时的容易紧贴性。
此外,在腹侧区域Q中,区域Q1的弯曲刚性优选为40-120cN,特别优选为50-100cN。由于区域Q1的弯曲刚性在40cN以上,所以可以防止在腹侧部A的区域Q1中因上述立体褶裥和上述腿褶裥的收缩而形成皱纹或皱褶,得到穿戴尿布时的容易紧贴性。另一方面,由于区域Q1的弯曲刚性为120cN以下,所以可以得到良好的穿戴舒适感。
上述尿布1的弯曲刚性例如可以如下测定。弯曲刚性的测定可以使用JIS L-1096规定的刚软性测试器(ハンドロメ一タ一、型号HOM-2)。在尿布的展开状态下从区域P1切出测定片,使其俯视时的尺寸为5.0cm×5.0cm的面积,然后将测定片按照测定片的尿布长度方向与槽口(槽口宽度为30mm)成直角的方式放置在测定台上,用厚度为2mm的刀片挤压测定片的中央,用负荷传感器测定测定片被压入8mm时的阻力值(g)。将3点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在背侧区域P的配置了吸收体4的部分尽管形成较低的单位面积质量、厚度、弯曲刚性,但是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由于背侧区域P中不形成上述立体褶裥和上述腿褶裥,所以背侧区域P中不会形成皱纹和皱褶,穿戴尿布时,能够容易地展开成平面状。
下面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方案的尿布1。
在尿布1的背侧部C的长度方向两侧部各自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沿横方向(尿布宽度方向)突出设置有紧固带13,在腹侧部A的非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面上设置有固定紧固带13的粘着区(landing zone)14。
紧固带13的构成含有带状基材和固定在该带状基材的一面上的机械拉链的阳材。紧固带13具有固定在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之间的固定部(图2中是与紧固带13相邻的虚线围成的部分)和从尿布1的背侧部C的长度方向侧边缘伸出的突出部。固定部由带状基材构成,突出部是在带状基材的一面(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面)上接合固定阳材而形成的。作为阳材,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本技术领域公知的材料。
构成紧固带13的上述带状基材优选由伸缩性薄片材料形成。由于构成紧固带13的带状基材由伸缩性薄片材料构成,因此尿布主体上不会起皱,可以谋求合身性的提高和防止错位下掉。作为伸缩性薄片材料,可以使用例如由尿烷类弹性体或苯乙烯类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薄膜状片材、由该热塑性弹性体的纤维形成的无纺布、至少其一部分是在由具有伸缩性的弹性体构成的片材的至少一面上接合有伸长性的布帛(织布、编织物(针织物等)、无纺布等)而形成的伸缩性布帛等,其中,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至少其一部分是在由具有伸缩性的弹性体构成的片材的至少一面上接合有伸长性的布帛而形成的伸缩性布帛。
上述伸缩性布帛优选永久形变为30%以下且伸长100%时的负荷为100g/25mm以上。永久形变和伸长100%时的负荷分别在上述范围的上述伸缩性布帛用作构成尿布的紧固带的带状基材时,从可以不发生破坏地追随人体的动作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另外,上述永久形变由下述方法计算。即,将试样(长度150mm×宽度25mm)以100mm的初期长度固定于拉伸试验机上,接着,以300mm/min的速度使该试样伸长100%,测定解除伸长后的试样的长度(伸长后长度),通过下式计算试样的永久形变。
永久形变(%)=[(伸长后的长度-初期长度)/初期长度]×100粘着区14的构成含有基材薄片和在该基材薄片上贴合的机械拉链的阴材。作为基材薄片,可以使用无纺布或树脂薄膜等。作为阴材,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可以通过挤压构成紧固带13的上述阳材而将该阴材固定的材料。
下面,对形成第一实施方案的尿布1的各个部件进行说明。
作为上层吸收体41的形成材料,可以使用以往的吸收性物品等中使用的各种纸浆材料,但优选针叶树纸浆、化学处理过的合成纸浆、纤维素短麻屑那样的长纤维。特别优选具有膨松结构(扭曲结构)的交联纸浆。使用了这样的交联纸浆的吸收体不仅在干燥时而且在吸收液体后的湿润时也可维持膨松结构。
另外,作为下层吸收体42的形成材料,除了上述的上层吸收体41的形成材料之外,还优选使用高吸收性聚合物45、聚酯或聚丙烯制的合成纤维、热熔融粘合性纤维、人造丝、或将纸浆材料和其它上述材料混合后使用。特别优选纸浆材料和高吸收性聚合物45经混合及纤维层叠后的材料。
作为上述的高吸收性聚合物45,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出聚丙烯酸钠、(丙烯酸-乙烯醇)共聚物、聚丙烯酸钠交联体、(淀粉-丙烯酸)接枝聚合物、(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及其皂化物、聚丙烯酸钾、以及聚丙烯酸铯等。
此外,作为正面片材2、背面片材3、第二片材5、台纸8或外层包覆材料,可以使用以往的吸收性物品等中使用的各种材料。
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尿布1,在背侧区域P上,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不会形成皱纹、皱褶以及沿长度方向伸缩的褶裥,所以背侧区域P的肌肤接触面与穿戴者的肌肤之间可以无空隙地紧贴。
此外,吸收体4的背侧区域P的部分被设置成低单位面积质量和低厚度,可以在提高穿戴舒适感的同时降低成本。
进而,尿布1由于背侧区域P的厚度小,所以可以折叠成紧凑的形状,从而可以提高将多个尿布1进行包装而形成包装体时的包装效率。而且,在将尿布1从上述包装体中取出时,由于背侧区域P中没有皱纹,所以如果在背侧区域P的非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面上设置了图案时,图案的辨认性良好。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案的尿部1中,当将上述立体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61的长度设计得比上述腿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71的长度长时,可以起到下述效果,即立体褶裥容易立起,对肌肤吻合且有助于防止渗漏。
另外,当构成紧固带13的上述带状基材由伸缩性薄片材料构成时,可以起到下述效果,即尿布主体上不会起皱,可以提高合身性和防止错位下掉。
下面对第二至第四实施方案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参照图4至图6进行说明。在第二至第四实施方案中,没有特别说明的点,可以适宜适用对第一实施方案进行的详细说明。另外,在图4至图6中,与图1至图3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符号表示。
本发明的优选第二实施方案的尿布1如图4所示,上层吸收体41的长度比下层吸收体42的长度长。上层吸收体41的形状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案中的下层吸收体的形状相同,下层吸收体42的形状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尿布中的上层吸收体的形状相同。
在吸收体4中,由上层吸收体41和下层吸收体42的层叠部分形成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A,由未层叠的部分形成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
第二实施方案的尿布1中,作为上层吸收体41和下层吸收体42的层叠体的吸收体4整体被台纸8所包覆。第二片材5配置于正面片材2和上层吸收体41之间,与上层吸收体41之间隔着台纸8而连接。
下面对上层吸收体41进行说明。
上层吸收体41含有具有亲水性的长纤维43的纤维网44,该长纤维43具有卷曲并且大致沿着该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取向,在该纤维网44中埋没保持有高吸收性聚合物45。
上层吸收体41由于柔软且具有伸缩性,所以容易追随穿戴者的动作,使尿布1对腿周围产生的触感变得柔软,成为穿戴舒适感优良的尿布。
在上层吸收体41中,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45的部分的长纤维43的卷曲率(JIS L0208)优选为10-90%,特别优选为10-60%,最优选为20-50%。
通过由卷曲的长纤维43形成纤维网44,则容易在该纤维网44中稳定且大量地埋没保持高吸收性聚合物45。如果仅由没有卷曲或卷曲程度小的长纤维43构成纤维网44,并将其作为上层吸收体41使用,则在大量使用高吸收性聚合物45时容易引起其过度的移动或脱落。相反如果使用卷曲率过高的长纤维,则不容易使高吸收性聚合物45进入到长纤维之间,在大量使用高吸收性聚合物45时还是容易引起其过度的移动或脱落。使长纤维43卷曲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另外,卷曲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是三维的。卷曲率定义为拉伸长纤维43时的长度A与原来的长纤维43的长度B的差相对于拉伸时的长度A的百分率,由以下的式子计算。
卷曲率=(A-B)/A×100(%)所谓原来的长纤维43的长度是指,长纤维43在自然状态下用直线连接长纤维43的两端部的长度。所谓自然状态是指,将长纤维43的一个端部固定在水平的板上,纤维因自身重力而向下方垂下的状态。所谓拉伸长纤维43时的长度是指,拉伸直到长纤维43的卷曲消失时的最小负荷时的长度。长纤维43的卷曲率如上所述,卷曲数优选是每1cm为2-25个,特别优选为4-20个,进一步优选为10-20个。
另外,通过将长纤维43的卷曲率降低到上述的范围内,可以减少形成上层吸收体4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的长纤维43的使用量,进一步实现上层吸收体41的薄型化。
从上述的观点出发,上层吸收体41中的纤维网44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10-200g/m2,特别优选为20-100g/m2。
上层吸收体41中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45的部分的长纤维43大致沿着上层吸收体41的长度方向取向,液体通过正面片材2被吸收到上层吸收体41中时,该液体优先向长纤维43的取向方向扩散,从而由上层吸收体41的长度方向的大致整体来进行液体的吸收保持。
下层吸收体42优选由与上述第一实施方案中的下层吸收体同样的材料形成。
根据上述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尿布1,通过上层吸收体41而进一步提高了穿戴舒适感和吸收性。此外,可以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案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的优选第三实施方案的尿布1如图5所示,作为上层吸收体41和下层吸收体42的层叠体的吸收体4整体被台纸8所包覆。第二片材5配置在正面片材2和上层吸收体41之间,与上层吸收体41之间隔着台纸8连接。其它形态与上述第一实施方案相同。
上层吸收体41和下层吸收体42优选由与上述第一实施方案中的下层吸收体同样的材料形成。
根据上述第三实施方案的尿布,可以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案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的优选第四实施方案的尿布1如图6所示,上层吸收体41和下层吸收体42成为一体而形成吸收体4,吸收体4整体被台纸8所包覆。第二片材5配置在正面片材2和吸收体4之间,与吸收体4之间隔着台纸8连接。其它形态与上述第一实施方案相同。
吸收体4优选由与上述第一实施方案中的下层吸收体同样的材料形成。
根据上述第四实施方案的尿布,可以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案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1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案,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就可以作适宜变更。
例如,本发明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1也可以在设置有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的背侧部C上仅形成上述立体褶裥或上述腿褶裥的一方。
另外,尿布1也可以在背侧部C上具有沿尿布宽度方向伸缩的伸缩部。例如,也可以沿着背侧部C侧的尿布长度方向的端缘具有在尿布宽度方向上伸缩的腰伸缩部。另外,在背侧部C的两端部也可以具有在尿布宽度方向上伸缩的一对宽度方向伸缩部。
本发明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可以是婴幼儿用的,也可以是成人用的。
上述一个实施方案中省略说明的部分以及只有一个实施方案中具有的部分全都可以适宜地相互利用。
实施例以下,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制造图1-图3所示形态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
制造的尿布的背侧区域P的长度L为展开状态的尿布的长度的31%。在尿布的背侧区域P中,具有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的部分的区域P1的单位面积质量、厚度和弯曲刚性分别为490g/m2、3.7mm、21cN。在尿布的腹侧区域Q中,具有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A的部分的区域Q1的单位面积质量、厚度和弯曲刚性分别为800g/m2、6.3mm、76cN。另外,在背侧部C的非肌肤接触面一侧的面上印刷了图案。图案的尺寸为俯视背侧部C时的面积的约35%,图案整体的大小包含在背侧部C内。
实施例2除了在尿布背侧区域P上设置立体褶裥以外,采用和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造实施例2的尿布。从背侧部C的尿布长度方向的端缘11沿着尿布长度方向测定立体褶裥的背侧部C侧的端缘63的位置得到的长度为展开状态下的尿布的长度的18%。
实施例3除了在尿布背侧区域P上设置腿褶裥以外,采用和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造实施例3的尿布。从背侧部C的尿布长度方向的端缘11沿着尿布长度方向测定腿褶裥的背侧部C侧的端缘73的位置得到的长度为展开状态下的尿布的长度的20%。
比较例除了在尿布背侧部C上设置立体褶裥和腿褶裥以外,采用和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造比较例的尿布。从背侧部C的尿布长度方向的端缘11沿着尿布长度方向测定立体褶裥的背侧部C侧的端缘63的位置得到的长度为展开状态下的尿布的长度的18%。另外,从背侧部C的尿布长度方向的端缘11沿着尿布长度方向测定腿褶裥的背侧部C侧的端缘73的位置得到的长度为展开状态下的尿布的长度的20%。
展开容易性的评价对实施例1-3和比较例的尿布评价了穿戴尿布时的展开容易性。评价方法是用目视判断将尿布以自然状态放置在水平面上时的尿布背侧区域的展开状态。
评价基准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能将背侧区域P无皱纹地展开的情况记为◎,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一部分背侧区域上有皱纹,但能展开成大致平面的情况记为○,在尿布的自然状态下,在背侧区域P上有深的皱纹,不能展开成平面状的情况记为×。
展开容易性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图案的辨认性的评价对实施例1-3和比较例的尿布评价了穿戴尿布时的图案的辨认性。评价方法是在以正面片材2一侧为内侧而沿长度方向将尿布对折的状态下,用目视判断背侧部C上印刷的图案。
评价基准背侧区域P上无皱纹,可以看见印刷的图案的整体的情况记为◎,尽管在一部分背侧区域P上有小皱纹,但能看见印刷的图案的大致整体的情况记为○,在背侧区域P上有皱纹且一部分图案受损,但能够判断印刷的图案的整体图像的情况记为△,在背侧区域P上有深的皱纹,印刷的图案受损,难以辨认,难以判断印刷的图案的整体图像的情况记为×。
图案的辨认性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从表1所示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3的尿布与比较例相比,穿戴尿布时的展开容易性和图案的辨认性优良。
权利要求
1.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其具有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和介于两片材之间的吸收体,沿着长度方向具有一对防漏翻边和一对腿翼部,所述防漏翻边具有立体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所述腿翼部具有腿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所述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划分为腹侧部、裆部和背侧部,其中,所述吸收体具有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和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所述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设置在所述背侧部,所述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设置在所述裆部;在设置有所述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的所述背侧部上未形成所述立体褶裥和所述腿褶裥之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其中,在设置有所述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的所述背侧部上实质上未形成所述立体褶裥和所述腿褶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其中,沿尿布长度方向测定到的从所述背侧部的尿布长度方向的端缘至该背侧部的所述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的该背侧部侧的端缘的长度为展开状态下的尿布的长度的25-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体由长度不同的上层吸收体和下层吸收体层叠而形成,由所述层叠部分形成所述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由未层叠部分形成所述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其中,具有所述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的部分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00-600g/c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其中,在所述背侧部的长度方向两侧部各自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沿尿布宽度方向突出设置有紧固带,所述紧固带的构成含有带状基材,该带状基材由伸缩性薄片材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立体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的长度大于所述腿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的长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将尿布背侧部无皱纹地展开成平面状,从而使其容易紧贴穿戴者的具有立体褶裥和腿褶裥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本发明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1)具有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材(2)、液体不透过性或防水性的背面片材(3)和介于两片材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沿着长度方向具有一对防漏翻边(6、6)和一对腿翼部(7、7),所述防漏翻边(6、6)具有立体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61),所述腿翼部(7、7)具有腿褶裥形成用的弹性部件(71),所述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划分为腹侧部(A)、裆部(B)和背侧部(C)。吸收体(4)具有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A)和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设置在所述背侧部(C),高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A)设置在所述裆部(B),在设置有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4B)的背侧部(C)上未形成所述立体褶裥和所述腿褶裥。
文档编号A61F13/49GK101032437SQ20071008565
公开日2007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6日
发明者凑雅则 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