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承载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管道支架的设计方法

文档序号:113332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承载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管道支架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可承载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的管道支架的设 计方法,主要用于中晚期胰腺癌以及胆管恶性狭窄的内照射治疗。
背景技术
造成胆管狭窄的恶性疾病(胆管癌、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等)和胰腺癌是一 组预后凶险、治愈率低、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数发现时已属中晚期,往往 无法手术切除。肿瘤常常会压迫胰管、胆管,造成狭窄或阻塞。对于管道狭窄或阻塞, 目前主要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置入具备引流功能的管道支架来缓 解临床症状,主要分为金属支架和塑料支架两大类型。
对于胰腺癌和胆管恶性狭窄的放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有外放疗和内放疗两种 方式。后者又分为后装腔内放疗和组织间插植放疗。后装腔内放疗主要通过后装治疗 设备,将微型放射源置入放置于胰管或胆管内的人工管道,对病灶进行局部照射。该 治疗过程中,需留置管道与体外相通,操作复杂,且治疗时间较短,需分次治疗,影 响放疗效果。组织间插植放疗主要通过注射针将微型放射性粒子源植入病灶内或附近 进行局部放疗。医用微型放射性粒子是将放射性核素封装在钛合金外壳内制成的短杆 状固体放射源。目前常用的粒子有碘(1251)及钯(1Q3Pd)粒子等,临床常用规格约为 长4.5mm,直径0. 8mm,常用表面活度为0. 3mCi — l. 0mCi。具有治疗靶点局部剂量高, 周围正常组织受量低以及安全、可靠、易防护等特点。
专利文件1描述了一种可承载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的管道支架,通过十二指肠镜置 入胰管或胆管内的患部,不仅置入时操作方便,创伤极小,而且既具有引流作用,又 可对周围肿瘤进行局部持续照射,还可根据需要取出或定期更换。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06 2 0046115.5。
如上所述,由于上述专利文件1所述管道支架可根据治疗需要,单独或组合放置 于胆总管、主胰管或副胰管。结合目前临床应用要求,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支架设计 方案,用以优化设计一根或多根管道支架的具体结构,并承载相应剂量的微型放射源, 以达到临床最佳照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承载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的管道支架的设计方法,利用人体内胰 腺头部区域的天然腔道(包括胆总管、主胰管、副胰管、十二指肠肠腔等),放置可 承载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的管道支架,根据支架的空间位置和肿瘤的部位以及大小,优 化设计支架的具体结构,包括支架外径、引流腔内径、支架长度、粒子孔道规格等; 根据内照射计划,选择支架材质,选择是否应用不同屏蔽能力的材料将辐照窗口封闭。 根据设定的肿瘤靶区边缘剂量,计算支架承载微型放射源的规格、表面活度和间距排 列,设计粒子孔道内径、辐照窗口尺寸以及间距排列。
为努力解决前述问题和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设计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对患者的肿瘤部位进行一种或多种影像扫描设备扫描,如CT或MRI扫描,得到 相应类型的影像序列。将所得到的影像序列传输至肿瘤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经过影像 融合方法,对影像序列进行三维影像重建,可精确确定肿瘤靶区,明确人体内胰腺头 部区域的天然腔道(包括胆总管、主胰管、副胰管、十二指肠肠腔等)、肿瘤靶区和 周围重要器官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
可根据上述三维重建的天然腔道直径、长度和肿瘤靶区形状,确定管道支架的长 度、外径和引流腔内径,确定支架两端固定部长度和形状。根据天然腔道的空间关系 以及相邻的肿瘤靶区情况,确定管道支架中粒子孔道数目、粒子孔道长度。
进一步的,在确定可承载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的管道支架规格之前,可根据患者情 况,选择性预植入胰管支架、或/和副胰管支架、或/和胆管支架。参照普通支架规格, 确定新型管道支架的长度、外径和引流腔内径。根据术中造影显示,测量管腔受到肿 瘤压迫造成的狭窄段长度,确定管道支架中粒子孔道数目、粒子孔道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过ERCP技术选择性预植入管道支架,包括普通塑料支架和 承载有微型放射性粒子源假体的管道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的影像扫描方式为CT影像、核磁共振影像、功能性影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临床照射治疗计划和照射范围要求,选择相应的支 架材料。对于需要局限照射范围的情况,应尽量选择对放射线具有较高屏蔽能力的材 料,照射方案应当通过在粒子孔道上建立辐照窗口、扩大窗口尺寸等方式调整。对于 需要较为广泛的照射范围时,应尽量选择对放射线具有较低屏障能力的材料。
进一步的,为防止微型放射源脱落,可根据治疗要求,选择具有不同屏蔽能力的材料将辐照窗口封闭。
进一步地,在放置微型放射源过程中,为防止微型放射源移位,可根据治疗要求, 选择应用不同屏蔽能力的材料将粒子孔道两端封闭,或应用不同屏蔽能力的材料将两 个相邻粒子之间的粒子孔道封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天然腔道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和相邻的肿瘤靶区边 缘剂量,进一步确定粒子孔道的数目,以及粒子孔道在支架管壁内的空间排列。确定 支架承载微型放射源的类型和规格,设计粒子孔道内径。通过剂量优化计算,计算承 载的微型放射源的布源规则,包括数量、表面活度和间距排列,由此确定辐照窗口尺 寸以及间距排列,并进一步确定粒子孔道长度。
进一步地,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根据肿瘤靶区的位置和大小以及治疗计 划要求,根据某种选定的布源规则,即先固定微型放射源的数目和排列间距,根据靶 区内特定点的剂量要求,进行剂量优化计算,正向计算相应位置微型放射源的表面活 度,并可进一步调整放射源间距,使得符合内照射计划剂量分布要求。根据计算结果, 确定粒子孔道数目、内径、辐照窗口尺寸以及间距排列,并进一步确定粒子孔道长度。
进一步地,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根据肿瘤耙区的位置和大小以及治疗计 划要求,人工设定靶区内特定点的剂量要求,进行逆向剂量优化计算,自动计算在不 同位置放置活度相等或不等的微型放射源,使得符合内照射计划剂量分布要求。可以 确定粒子孔道数目、内径、辐照窗口尺寸以及间距排列,并进一步确定粒子孔道长度。
进一步地,在肿瘤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除可利用影像序列的三维重建技术外, 还可应用正交技术、立体平移、立体变角等常用放射源定位技术,模拟管道支架承载 的每个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的位置,在剂量优化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定制符合该要求的 管道支架。
本发明有如下优点根据患者肿瘤部位和大小,利用人体胰头周围区域的天然腔 道,优化设计可承载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的管道支架的具体结构,并设计粒子孔道内径、 辐照窗口尺寸以及间距排列;可根据临床照射计划,选择不同支架材质。达到精确定 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目的,达到最佳的内照射治疗效果。


参考附图,将在下面描述实施本发明的一种可承载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管道支架的 设计方法的最佳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谓的最佳模式。
在图1中的步骤S1,对患者的肿瘤部位的影像序列进行处理,确定支架与肿瘤
耙区相对空间位置关系,确定管道支架的长度、外径和引流腔内径,确定管道支架中
粒子孔道数目、粒子孔道长度。图2是描述了肿瘤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数字图像预处理 的流程图。在预处理期间,执行了数字图像导入(步骤S21),执行了肿瘤靶区、重 要器官和天然腔道勾画(步骤S22),进行三维影像重建(S23),并执行了不同影像 序列图像融合(S24)。
在步骤S2,根据临床照射治疗计划和照射范围要求,选择相应的支架材料以及 合适的封闭辐照窗口的材料。图3是描述了选择相应支架材料和相应的封闭辐照窗口 的流程图。在选择支架材料期间,执行了将步骤S1中设计的管道支架的三维结构模 型,与步骤S1中的三维管腔影像重合(S31),执行了选择具体支架材料(S32),执 行了导入支架规格参数(管壁厚度、引流腔内径等)(S33),执行了支架材料屏蔽计 算(S34),执行了辐照窗口覆盖材料屏蔽计算(S35)。
在步骤S3,根据天然腔道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和相邻的肿瘤靶区边缘剂量,确 定粒子孔道内径、数目、长度以及粒子孔道在支架管壁内的空间排列。确定辐照窗口 尺寸和间距排列。图4是描述了肿瘤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制订治疗计划的流程图。在制 订计划期间,执行了确定支架承载微型放射源的类型和规格(S41),执行了微型放射 源在耙区内或靶区附近沿粒子孔道在天然腔道内的模拟分布(S42),执行了剂量优化 计算(S43),执行了材料屏蔽计算(S44),确定计算承载的微型放射源的布源规则, 包括数量、表面活度和排列间距(S45)。图5是描述了 S43步骤中正向治疗计划流程 图。在正向治疗计划期间,执行了人工(亦可自动)设计靶点数目(S51),执行了人 工(亦可自动)设计靶点位置(S52),执行了快速剂量计算(S53),执行了计算微型 放射源表面活度(S54),执行了等剂量曲线叠加在靶区边缘(S55)。如符合内照射计 划剂量分布要求,则结束制订治疗计划。如不符合内照射计划剂量分布要求,则返回 步骤S51,直至剂量分布符合照射要求。图6是描述了S43步骤中逆向治疗计划流程 图。在逆向治疗计划期间,执行了人工设置靶区内定点的治疗剂量(S61),执行了快 速逆向剂量计算(S62),执行了自动计算靶点数目(S63),执行了自动计算靶点靶点位置(S64),执行了自动计算微型放射源表面活度(S65),执行了等剂量曲线叠加在 耙区边缘(S6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为方便说明,下述实施例均针对相 同个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实施例l: CT重建设计支架 1.数字影像扫描和处理
a. 对胰腺癌患者行腹部增强CT扫描(显示肿瘤靶区较好)和核磁共振胰胆管水 成像(MRCP)扫描(显示胰管、胆管较好),将CT和MRCP影像序列导入至计划系统。
b. 勾画CT影像序列中肿瘤靶区、周围重要器官、主胰管、副胰管和胆总管,进 行三维影像重建。
c. 由于CT扫描和MRCP扫描分别有一个坐标系统,反映患者扫描时的体位。调 整MRCP扫描坐标系相对于CT扫描坐标系的原点的位置和相对角度,从而改变二者的 三维重建影像的重合程度;从解剖学结构知识判断,如果CT扫描重建的胆总管和主 胰管与MRCP扫描重建的胆总管和主胰管符合重合要求,则可确定主胰管、副胰管和 胆总管三根主要孔道与肿瘤靶区的空间位置关系。
d. 确定主胰管近胰腺头部区域狭窄,长度约为20.0mm,狭窄段直径约为1. 5mm; 胰腺体部主胰管扩张,直径约为3mm—5mm。MRCP显示副胰管长度约为30誦,直径2mm。 胰腺头部区域上段胆总管扩张,直径约lO.Omm,下段受肿瘤侵犯狭窄段长度约为 40. Omm,直径约3mm。
e. 确定胆总管内管道支架的长度为80. O腿,外径为3. 4mm,引流腔直径为2. 2mm。 管壁内设有l条粒子孔道,粒子孔道内径为0.8ram,粒子孔道长度为45. Omm。两根倒 刺长度均为7mm,其根部距引流管两端各5mm。
f. 确定主胰管内管道支架的长度为60. Omra,外径为2. 8mm,引流腔直径为1. 8mm。 管壁内设有1条粒子孔道,粒子孔道内径为0. 8mm,粒子孔道长度为30mm。两根倒刺 长度均为5mra,其根部距引流管两端各3mm。
g. 确定副胰管内管道支架的长度为25mm,外径为2.0隱,引流腔直径为0.8mm。
管壁内设有l条粒子孔道,粒子孔道内径为0.8mm,粒子孔道长度为15mm。 1根胰管远端倒刺长度约为3mm,其根部距引流管远端2mm。
2. 屏蔽材料选择和计算
a. 将上述规格的管道支架的三维结构模型,与步骤S1中的三维管腔影像重合。
b. 根据周围照射范围要求,胆管支架选择聚氨酯+硫酸钡(高屏蔽性)材料, 主胰管和副胰管支架选择聚氨酯(低屏蔽性)材料。
c. 将支架管壁厚度和引流腔内径等参数导入计划治疗系统。
d. 进行支架材料屏蔽计算
e. 为防止放射性粒子源脱落并考虑到照射范围,可选择聚乙烯(低屏蔽性材料) 封闭辐照窗口。
3. 制订治疗计划
a. 选择放射性1251籽源作为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确定临床治疗剂量60Gy。临床 常用1251籽源长度约为4. 5咖,直径约为0. 85mm。
b. 在胆管支架中,设定相邻1251籽源间距10. 0mm,在临近肿瘤靶区位置等间距 排列5颗粒子籽源。在主胰管支架中,设定相邻1251籽源间距5. Omm,在临近肿瘤靶 区位置等间距排列6颗粒子籽源。在副胰管支架中,设定相邻1251籽源间距5. Omm, 在临近肿瘤靶区位置等间距排列3颗粒子籽源。
c. 进行快速剂量计算,计算胆管支架内籽源表面活度为0.4mCi,主胰管和副胰 管支架内籽源表面活度为0. 5raCi。
d. 输入支架材料屏蔽数值和表面覆盖材料屏蔽数值。
e. 等剂量曲线参考区与肿瘤靶区进行叠加,无法有效覆盖。
f. 在剂量偏低区域反复调整主胰管头侧第2、 3颗籽源活度至0.6mCi,调整相 应的等剂量曲线参考区。
g. 调整后的等剂量曲线参考区可以较好的覆盖肿瘤靶区,DVH提示符合内照射 治疗要求。
h. 在胆管支架内粒子孔道的外侧壁设有5个辐照窗口,长宽高分为4.4X0.7X
0.2(mm),相邻辐照窗口中心间隔10.0mm。头端辐照窗口距引流管起始端距离为
5. Omm,尾端辐照窗口距引流管末端距离为30. Omm。单个粒子表面活度为0. 4mCi。放
置1251籽源后,应用聚乙烯材料将辐照窗口封闭。
在主胰管支架内粒子孔道的外侧壁设有6个辐照窗口,长宽高分为4.4X0.7X
90. 2 (mm),相邻辐照窗口中心间隔5. 0醒。头端辐照窗口距引流管起始端距离为5. Omm, 尾端辐照窗口距引流管末端距离为25.0ram。距支架头端第2、 3个粒子表面活度为 0. 6mCi,其余粒子活度为0. 5mCi。放置1251籽源后,应用聚乙烯材料将辐照窗口封闭。 在副胰管支架内粒子孔道的外侧壁设有3个辐照窗口,长宽高分为4.4X0.7X 0. 2(隱),相邻辐照窗口中心间隔5. Omm。头端辐照窗口距引流管起始端距离为5. Omm, 尾端辐照窗口距引流管末端距离为5.0mm。单个粒子表面活度为0.5mCi。放置1251籽 源后,应用聚乙烯材料将辐照窗口封闭。 实施例2:预先放置普通支架设计管道支架
1. 行ERCP预操作
a. 行ERCP主胰管插管,通过注射造影剂,测量主胰管近胰腺头部区域狭窄,长 度约为20.0mm,狭窄段直径约为1. 5min;胰腺体部主胰管扩张,直径约为3mm—5mm。 副胰管造影显示副胰管长度约为30mm,直径2mm。胆总管造影,显示胰腺头部区域上 段胆总管扩张,直径约10. Omm,下段受肿瘤侵犯狭窄段长度约为40. Omm,直径约3mm。
b. 确定胆总管内管道支架管壁内设有1条粒子孔道,粒子孔道内径为0.8mm, 粒子孔道长度为45.0mm。确定主胰管内管道支架管壁内设有1条粒子孔道,粒子孔 道内径为0.8mm,粒子孔道长度为30mm。确定副胰管内管道支架管壁内设有1条粒子 孔道,粒子孔道内径为0.8mm,粒子孔道长度为15mm。
2. 放置普通塑料支架
a. 于胆总管内放置普通塑料支架,支架的长度为80. Omm,外径为3. 4mm,引流腔 直径为3. Omm。两根倒刺长度均为7ram,其根部距引流管两端各5mm。
b. 于主胰管内放置胰管塑料支架的长度为60.0ram,外径为2.8ram,引流腔直径 为2.4mm。两根倒刺长度均为5mm,其根部距引流管两端各3mm。
c. 确定副胰管长度为25咖,外径为2.0隨,引流腔直径为L4ram。 1根胰管远端 倒剌长度约为3mm,其根部距引流管远端2mm。
3. 数字影像扫描和处理
a. 对患者行腹部增强CT扫描,将CT影像序列导入至计划系统。
b. 勾画CT影像序列中肿瘤耙区、周屈重要器官、主胰管支架、副胰管支架和胆 总管支架,进行三维影像重建。
c. 确定主胰管支架、副胰管支架和胆总管支架三根塑料支架与肿瘤靶区的空间位置关系。
4. 同实施例1步骤2。
5. 同实施例1步骤3。
实施例3:预先放置假体支架设计管道支架
1. 行ERCP预操作
a. 行ERCP主胰管插管,通过注射造影剂,测量主胰管近胰腺头部区域狭窄,长 度约为20.0mm,狭窄段直径约为1. 5mm;胰腺体部主胰管扩张,直径约为3mm—5mm。 副胰管造影显示副胰管长度约为30mm,直径2ram。胆总管造影,显示胰腺头部区域上 段胆总管扩张,直径约10. Omm,下段受肿瘤侵犯狭窄段长度约为40. Omm,直径约3mm。
b. 确定胆总管内管道支架管壁内设有1条粒子孔道,粒子孔道内径为0.8mm, 粒子孔道长度为45.0mm。确定主胰管内管道支架管壁内设有1条粒子孔道,粒子孔 道内径为0.8咖,粒子孔道长度为30mm。确定副胰管内管道支架管壁内设有1条粒子 孔道,粒子孔道内径为0.8mm,粒子孔道长度为15mm。
2. 放置假体支架
a. 确定胆总管内管道支架的长度为80. Omm,外径为3. 4mm,引流腔直径为2. 2mm。 管壁内设有1条粒子孔道,粒子孔道内径为0. 8mm,粒子孔道长度为45. Omm。两根倒 刺长度均为7mm,其根部距引流管两端各5mm。在胆管支架中,设定相邻1251籽源间 距10. Omra,在临近肿瘤耙区位置等间距排列5颗假体粒子籽源。
b. 确定主胰管内管道支架的长度为60. Omm,外径为2. 8画,引流腔直径为1. 8mm。 管壁内设有1条粒子孔道,粒子孔道内径为0. 8國,粒子孔道长度为30mm。两根倒刺 长度均为5mm,其根部距引流管两端各3mm。在主胰管支架中,设定相邻1251籽源间 距5. Omm,在临近肿瘤耙区位置等间距排列6颗假体粒子籽源。
c. 确定副胰管内管道支架的长度为25mm,外径为2. Omm,弓l流腔直径为0.8ram。 管壁内设有l条粒子孔道,粒子孔道内径为0.8mm,粒子孔道长度为15mm。 1根胰管 远端倒刺长度约为3mm,其根部距引流管远端2mm。在副胰管支架中,设定相邻1251 籽源间距5. Omm,在临近肿瘤靶区位置等间距排列3颗假体粒子籽源。
3. 数字影像扫描和处理
a. 对患者行腹部增强CT扫描,将CT影像序列导入至计划系统。
b. 勾画CT影像序列中肿瘤靶区、周围重要器官、主胰管假体支架、副胰管假体支架和胆总管假体支架,进行三维影像重建。
c. 确定主胰管假体支架、副胰管假体支架和胆总管假体支架三根塑料支架与肿瘤
靶区的空间位置关系。
d. 确定粒子假体与肿瘤靶区的空间位置关系。
4. 同实施例1步骤2。
5. 制订治疗计划
a. 选择放射性1251籽源作为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确定临床治疗剂量60Gy。临床常用1251籽源长度约为4. 5咖,直径约为0.85mm。
b. 根据粒子假体位置,进行快速剂量计算,计算胆管支架内籽源表面活度为0. 4mCi,主胰管和副胰管支架内籽源表面活度为0. 5mCi。
c. 输入支架材料屏蔽数值和表面覆盖材料屏蔽数值。
d. 等剂量曲线参考区与肿瘤靶区进行叠加,无法有效覆盖。
e. 在剂量偏低区域反复调整主胰管头侧第2、 3颗籽源活度至0.6mCi,调整相应的等剂量曲线参考区。
f. 调整后的等剂量曲线参考区可以较好的覆盖肿瘤靶区,DVH提示符合内照射治疗要求。
g. 在胆管支架内粒子孔道的外侧壁设有5个辐照窗口,长宽高分为4.4X0.7X0.2(國),相邻辐照窗口中心间隔IO.O腿。头端辐照窗口距引流管起始端距离为5.0mm,尾端辐照窗口距引流管末端距离为30.0mm。单个粒子表面活度为0. 4mCi。放置1251籽源后,应用聚乙烯材料将辐照窗口封闭。
h. 在主胰管支架内粒子孔道的外侧壁设有6个辐照窗口,长宽高分为4.4X0.7X0.2(mm),相邻辐照窗口中心间隔5.0mm。头端辐照窗口距引流管起始端距离为5.0mra,尾端辐照窗口距引流管末端距离为25.0mm。距支架头端第2、 3个粒子表面活度为0.6mCi,其余粒子活度为0.5mCi。放置1251籽源后,应用聚乙烯材料将辐照窗口封闭。
i. 在副胰管支架内粒子孔道的外侧壁设有3个辐照窗口,长宽高分为4.4X0.7
X0.2(mra),相邻辐照窗口中心间隔5.0mm。头端辐照窗口距引流管起始端距离为
5.0mm,尾端辐照窗口距引流管末端距离为5.0mm。单个粒子表面活度为0.5mCi。放
置1251籽源后,应用聚乙烯材料将辐照窗口封闭。
权利要求
1. 一种可承载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管道支架的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患者肿瘤部位扫描后得到的影像序列,将所得到的影像序列传输至肿瘤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经过影像融合方法,对影像序列进行三维影像重建,确定肿瘤靶区,天然腔道相对空间位置关系;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三维影像重建的天然腔道直径、长度和肿瘤靶区形状,确定管道支架的长度、外径和引流腔内径,确定支架两端固定部长度和形状;根据天然腔道的空间关系以及相邻的肿瘤靶区情况,确定管道支架中粒子孔道数目、粒子孔道长度,确定支架承载微型放射源的类型和规格,设计粒子孔道内径;步骤三,根据照射范围要求,选择相应的支架材料。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是CT影像、核磁共振影像、功能 性影像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可根据患者预植入的管道支架,确 定可承载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管道支架的长度、外径和引流腔内径,根据管腔造影结果,确定 管道支架中粒子孔道数目、粒子孔道长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普通支架是普通塑料或承载有微型放射性 粒子源假体材料的管道支架,该管道支架是胰管支架、或/和副胰管支架、或/和胆管支架的 任意一种或多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相应的支架材料,当需要局限照 射范围的情况,选择对放射线具有高屏蔽能力的材料,通过在粒子孔道上建立辐照窗口、扩 大窗口尺寸等方式调整,当需要较为广泛的照射范围时,选择对放射线具有低屏障能力的材 料。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防止微型放射源脱落,选择具有不同屏 蔽能力的材料将辐照窗口封闭;为防止微型放射源移位,选择不同屏蔽能力的材料将粒子孔 道两端封闭,或应用不同屏蔽能力的材料将两个相邻粒子之间的粒子孔道封闭。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四,根据天然腔道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和相邻的肿瘤靶区边缘剂量优化计算,进一 步确定承载的微型放射源的类型、数量、表面活度和间距排列,由此进一步确定粒子孔道内 径、粒子孔道的数目、粒子孔道长度、以及粒子孔道在支架管壁内的空间排列。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四,根据天然腔道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和相邻的肿瘤靶区边缘剂量优化计算,进一步确定辐照窗口尺寸以及间距排列。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四,根据天然腔道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和相邻的肿瘤靶区边缘剂量优化计算,进一 步确定辐照窗口尺寸以及间距排列。
10. 根据权利要求1 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正交技术、立体平移、立体变角等 常用放射源定位技术替代三维影像重建的方式,模拟管道支架承载的每个微型放射性粒子源 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可承载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的管道支架的设计方法,主要用于中晚期胰腺癌以及胆管恶性狭窄的内照射治疗。本发明可根据患者肿瘤部位和大小,利用人体胰头周围区域的天然腔道(包括胆总管、主胰管、副胰管等),优化设计可承载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的管道支架的具体结构。包括支架外径、引流腔内径、支架长度等(步骤S1);可根据临床照射计划,选择不同支架材质,选择是否应用不同屏蔽能力的材料将辐照窗口封闭(步骤S2);设计粒子孔道内径、辐照窗口尺寸以及间距排列(步骤S3);实现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目的,达到最佳的内照射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M36/00GK101455877SQ200710172100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2日
发明者岩 刘, 筝 路 申请人:筝 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