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006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助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帮助病人排便作 用的助便器。
背景技术
目前护理卧床病人和患尿频症、排便困难的人时,现有的便器通常是 卧便器,在使用中极不方便又不卫生,而且病人由于病情或姿势等原因造 成排便困难无法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抽气产生 负压,从而达到帮助患者顺利排便的一种助便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助便器,包括便盆槽,在所述的便 盆槽前部上方设置有一凸起的圆弧槽,在该圆弧槽的上端设置有上便盆槽, 上便盆槽与圆弧槽为铰接,在沿所述的便盆槽、圆弧槽和上便盆槽形成的 周边设置有密封圈,在所述便盆槽的前部设置有连接口,该连接口与一根 软管相连通,软管的另一端与抽气桶相连。
在所述圆弧槽的外侧可以设置有把手。
在所述的上便盆槽的上方也可以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便盆槽、圆弧槽和上便盆槽形成的周边设置了密封 圈,病人在使用时助便器与病人的下身部位形成密封状,然后使用抽气桶, 通过软管将助便器内腔的空气抽出,使助便器与病人下身之间形成减压, 便能帮助病人大、小便的排泄。

图1为实用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病人便盆的基础上改革形状和结构,釆用的技 术方案是 一种助便器,包括便盆槽1,在所述的便盆槽1前部上方设置 有一凸起的圆弧槽2,在该圆弧槽2的上端设置有上便盆槽3,上便盆槽3 与圆弧槽2为铰接,在沿所述的便盆槽l、圆弧槽2和上便盆槽3形成的 周边设置有密封圈4,在所述便盆槽1的前部设置有连接口 5,该连接口 5 与一根软管6相连通,该软管6可以为塑料管或橡胶管等,软管6的另一 端与抽气桶7相连。连接口 5与软管6以及软管6与抽气桶7间为密封连 接。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助便器放置于病人的臀部下面,其上便盆槽3 扣在病人的下身上面,由于密封圈4的作用,助便器与病人的下身成密封 状,然后由护理人员使用抽气桶7,抽气桶7通过软管6将助便器腔体内 的空气抽出,使助便器与病人的下身之间形成减压,病人在这种减压的环 境下就能容易排泄大、小便。
在所述圆弧槽2的外侧可以设置有把手8,便于使用;在上便盆槽3 的上方也可以设置有把手,便于将上便盆槽3掀起清洗;本实用新型的助 便器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性别不同,在制作圆弧槽2时,女用的圆弧槽2 可短些,男用的圆弧槽2可以高些。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抽气桶将助便器与病人下 身之间形成减压,以协助病人排泄大小便的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助便器,包括便盆槽(1),其特征是在所述的便盆槽(1)前部上方设置有一凸起的圆弧槽(2),在该圆弧槽(2)的上端设置有上便盆槽(3),上便盆槽(3)与圆弧槽(2)为铰接,在沿所述的便盆槽(1)、圆弧槽(2)和上便盆槽(3)形成的周边设置有密封圈(4),在所述便盆槽(1)的前部设置有连接口(5),该连接口(5)与一根软管(6)相连通,软管(6)的另一端与抽气桶(7)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便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圆弧槽(2)的 外侧设置有把手(8)。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便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的上便盆槽(3) 的上方设置有把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助便器,包括便盆槽,在所述的便盆槽前部上方设置有一凸起的圆弧槽,在该圆弧槽的上端设置有上便盆槽,上便盆槽与圆弧槽为铰接,在沿所述的便盆槽、圆弧槽和上便盆槽形成的周边设置有密封圈,在所述便盆槽的前部设置有连接口,该连接口与一根软管相连通,软管的另一端与抽气桶相连。在圆弧槽的外侧可以设置有把手,在上便盆槽的上方也可以设置有把手。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抽气桶将助便器与病人下身之间形成减压,以协助病人排泄大小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G9/00GK201064535SQ20072001792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5日
发明者尹承国, 宏 张, 进 徐, 李敦恒, 贾洪涛 申请人:进 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