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趾外翻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11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拇趾外翻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矫形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拇趾外翻矫形治疗器械。技术背景拇趾外翻俗称"大脚骨","拇外翻"。拇趾外翻如己形成,不治疗是无法恢复的。即使今后只穿平底鞋、宽鞋,也只能延缓它的发展速度。拇趾外翻影响负重、行走、干扰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目前,对拇趾外翻的治疗方法,一般都采用传统手术做腰麻、切口大,容易留下疤痕,还要打钢钉,用石膏固定,住院长,痛苦大,恢复慢,一般没有迫不得已,都不愿治疗。有的采用微孔治疗。虽然伤口特小,但增生骨赘去除多少无法掌握,凭感觉调控,并且磨骨留下的骨沬冲不干净,损伤骨膜,磨伤关节囊,留下后遗症而感到美中不足。微创拇趾外翻矫正技术,具有创伤小,不住院,不打钢钉、石膏、不缝合、恢复快的良好效果,但术后固定和绷带的缠绕体积较大,无法穿袜、鞋,仍然影响早期的行走,且部分术后复发的病例治疗也较困难。对于轻、中度拇趾外翻,不宜手术或有手术禁忌症者,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方法。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拇趾外翻的治疗器械。它不需手术便可达到减轻疼痛及矫正外翻的目的。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显著。本发明是根据拇趾外翻病理起因设计的。引起拇趾外翻主要是拇趾内侧的拉力不能与拇趾外侧的拉力相抗衡而造成,为了纠正拇趾内、外的拉力不平衡,就要降低外侧的拉力,相对增加内侧的拉力,达到预防、缓解和治疗拇趾外翻的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个具有一定弹性、硬度适中、两端带槽的物体。使用时槽向外折叠在一起,放入拇趾与食趾中间。使拇趾外侧产生一个内推力,等于降低外侧的拉力,相对增加内侧的拉力,在持续内推力的作用下,阻止拇趾外翻的加重,并逐步矫正拇趾外翻。为了使本发明的拇趾外翻矫形治疗器械效果较好,使用舒适,不宜脱落,它的长度折叠在一起后与拇趾、食趾等长或落短,两端槽的形状与拇趾与食趾之间的形状基本相吻合,槽的深度为0.5-1.5厘米。可制作成多种规格,多种型号,供患者选用,也可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个性化设计制作。制作材料可选用个种有一定弹性、硬度适中的材料。如橡胶、硅橡胶、丁基橡胶,合成树脂、塑料等。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给出。图1为拇趾外翻治疗器主视示意图。图2为拇趾外翻治疗器俯视示意图。图3为拇趾外翻治疗器左视示意图。图4为拇趾外翻治疗器使用视示意图。图4中1、拇趾外翻治疗器,2、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需要医生指导,随时可以使用或取下;使用时可以穿上袜子和鞋,不影响外观和行走,特别在睡眠时使用不影响睡眠质量,可达到持续矫正的目的;原料易得,结构简单,费用低廉。以下列表说明使用本发明l一3个月对轻、中度拇趾外翻治疗的实施效果拇趾外翻治疗器使用效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表中优是指拇趾外翻明显得到矫正,疼痛症状消失。良是指拇趾外翻部分得到矫正,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差是指拇趾外翻基本无变化,疼痛症状显减轻不明显或暂时轻松。权利要求1、一种拇趾外翻矫形治疗器,其特征在于一个具有一定弹性、硬度适中、两端带槽的物体,使用时槽向外折叠在一起,放入拇趾与食趾中间。2、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拇趾外翻矫形治疗器,其特征在于它的长度折叠在一起后与拇趾、食趾等长或落短,两端槽的形状与拇趾与食趾之间的形状基本相吻合,槽的深度为0.5-1.5厘米。全文摘要一个具有一定弹性、硬度适中、两端带槽的拇趾外翻矫形治疗器械,使用时槽向外折叠在一起,放入拇趾与食趾中间。它的长度折叠在一起后与拇趾、食趾等长或落短,两端槽的形状与拇趾与食趾之间的形状基本相吻合,槽的深度为0.5-1.5厘米。可阻止拇趾外翻的加重,并逐步矫正拇趾外翻。文档编号A61F5/14GK101234050SQ20081001470公开日2008年8月6日申请日期2008年3月3日优先权日2008年3月3日发明者丁桂丽,吕桂月,晶张,牛凤菊,王爱华申请人:济南康众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