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749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缝合针,适用于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 小儿腹股沟斜疝。
背景技术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 新方法,有直针体表穿刺法、弯针腹内缝合法和弯针体表缝合法。缝合方 法的改进关键在于缝合针的改进。此前最先进的方法是利用双尖缝合针体 表缝合法。该缝合针由张金成等研制,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420040364.4。此针类似于普通缝合针,不同的是其两端均有针尖, 长约2cm,为3/8 1/2弧度。穿线孔位于针的尾尖部,针头的尖为三棱状 或圆形(图l)。应用时先用腹腔镜看清内环口。双尖缝合针自内环口的体 表投影处刺入,由内环口内侧进针自上而下,再由内环口下方向外缝合, 缝合针过了内环口下方后将针向外上刺穿皮肤,持针器夹持针尖,然后由 内环口的外侧腹膜外向内环口的上方缝合,将针尾尖自原皮肤进针孔穿出 带出缝线,提起缝线两端打结于皮下组织内[1]。这种方法为完全腹膜外缝 合,无缝合腹膜不全的情况,因此复发率极低,并且操作简便易学,比起 其它方法的确是一大进步。但是,双尖缝合针只有一个引线孔,在用针尾 尖向原皮肤进针孔方向缝合(倒缝)时,由于缝线首尾均在疝环腹膜外环 形轨迹上,拖动费力,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双尖缝合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合针——双尖双 孔双槽弧形缝合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双尖缝合针的基 础上,弧形针设定为1/2弧度,针体为圆形,针体中部最粗处直径l 1.2mm, 两端针尖设定为三棱状或圆形,针尖和针体移行处均设有穿线孔(内外方 向),能容7号丝线通过,针体的内外两面均设有浅槽,能容7号丝线隐藏, 缝合针按弦长分为2cm、 2.5cm、 3cm二个型号,不锈钢制作。(图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缝合针倒缝时回头线在另一弧形轨迹上,便于经针孔滑动带出皮肤,使出针灵活;其针体内外面两个浅槽可容缝线 隐藏,使组织损伤更轻微,摩擦力更小,缝合更容易;缝合针分为三个型 号分别适用于大小、肥瘦不同的小儿患者。


图1是当前最先进也是与本实用新型最接近的一种缝合针——双尖缝 合针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图,其中a是前视图,b是俯视图,c 是针体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时操作步骤简图。 图中①针尖,②针尾,③针孔,@内浅槽,⑤外浅槽,⑥皮肤,⑦内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和使用作进一步说明。 腹腔镜下看清内环口及其周围结构,普通持针器夹持双尖双孔双槽弧 形缝合针,缝合丝线由一端针孔穿入,再由另一端针孔穿出。缝合针由内 环口体表投影处剌入达内环腹膜外,由内环的内侧自上向下,再由其下方 向外,环绕内环缝合,针尖过了输精管和精索血管后向外上刺穿皮肤,露 出前端针孔和缝线,将线头由针孔卸下,持针器夹持前端,调整尾部针尖, 由内环的外侧向其上方缝合(倒缝),使针尾尖自原进针孔穿出带出缝线, 提起缝线两端打结于皮下组织内,完成疝囊高位结扎。(图3)
引证文件张金成,汤治平,丁纪伟,等.双尖缝合针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中 的应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 5 (9): 731—732.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缝合针——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其特征是弧形针两端均有针尖和针孔,针体为圆形,针体内外两面均有浅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其特征是针尖为三 棱状或圆形,针孔和针体内外面的浅槽能容7号丝线通过。
专利摘要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1/2弧度,针体为圆形,针体中部最粗处直径1~1.2mm,两端针尖为三棱状或圆形,针尖和针体移行处均有穿线孔(内外方向),能容7号丝线通过,针体的内外两面均有浅槽,能容7号丝线隐藏。缝合针按弦长分为2cm、2.5cm、3cm三个型号,不锈钢制作,适用于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文档编号A61B17/06GK201179082SQ20082000548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日
发明者周凤刚 申请人:周凤刚;张海涛;马文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