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脑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614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脑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脑炎的中药。
(二)
背景技术
脑炎是一种传染病,在治疗上是个世界性难题。脑炎按传染病学 分为甲型、乙型和散发性,脑炎的发病机理是由病毒为病原体,病毒 侵犯脑组织后,造成脑细胞发生炎症,组织水肿最终导致脑细胞的破 坏死亡。甲型脑炎在我国极少见,我国主要流行乙型脑炎和散发性脑 炎,均为病毒感染引起,该病发病隐蔽,初期易误诊,发病特点为高 热、昏迷、惊厥,其发病之急、症状危险,若抢救不及时,易造成患 者死亡,该病破坏性大,而且治疗后易留下后遗症。
脑炎通常属西医治疗范围,其用药多数采用激素或抗病毒的碘 苷、三氟尿苷、病毒唑、无环鸟苷、酞丁安、吗啉呱等药,有时也采 用脱水剂甘露醇,使用这些药只能控制症状,没有确切的疗效,而且 治疗周期长,疗效不显著。
脑炎在中医属于痉症范围,属于热感伤津、肝风内动和湿热进入 经络脉髓中,痉症治疗的方剂多以采用羚羊钩藤汤、葛根汤和白虎汤, 白虎汤的君药是石膏,石膏对细菌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但对病毒性 感染则疗效不明显,上述这些药对轻症脑炎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 对重症脑炎只能起到控制作用,其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疗效显著、无毒副 作用的治疗脑炎的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脑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蒲公英9~15份、丹参6~12份、炙甘草6~10份、麦门冬6 12 份、胡黄连6~12份、竹叶6 12份、竹茹6 10份、白术6~12份、
3板蓝根12~18份、紫菀6~10份、远志4~10份、陈皮4 10份、皂 荚1~3份、夏枯草6~12份、甘遂0.4~1份、山栀茶12 18份、地龙 6 10份、戸根12 18份。
其优选的原料重量份数比为
蒲公英12份、丹参9份、炙甘草8份、麦门冬9份、胡黄连9 份、竹叶9份、竹茹8份、白术9份、板蓝根15份、紫菀8份、 远志7份、陈皮7份、皂荚2份、夏枯草9份、甘遂0.7份、山栀 茶15份、地龙8份、芦根15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为粉剂。将各种原料清洗干净后,置于水中煮至 膏状,再将原料风干,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定量服用。在水中煮制 有助于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 一日三次,每次5 10g,饭后服用。 下面对本发明中采用的各原料的药用性能进行简要介绍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乳痈,肺痈,肠痈,痄腮,
瘰疬,疔毒疮肿,目赤肿痛,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胃炎,肠
炎,痢疾,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蛇虫咬伤,烧烫伤;
丹参活血祛瘀,调经止痛,除烦安神,凉血消痈。主治妇女月
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疼痛,癥瘕积聚,热痹肿
痛,跌打损伤,热人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
炙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
怠食少,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心悸,脏躁,肺痿咳嗽;
麦门冬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治肺燥干咳,肺痈,
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
吐衄;
胡黄连退虚热,消疳热,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阴虚骨蒸, 潮热盗汗,小儿疳疾,湿热泻痢,黄疸,吐血,衄血,目赤肿痛,痈 肿疮疡,痔疮肿毒;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主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 吐衄,小便短赤,口糜生疮;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主治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气虚脱之乏力,
食少腹胀,泄泻,便秘,水饮内停之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寒
湿痹,身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风热感冒,流感,流脑,
乙脑,大头瘟疫,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咽喉肿痛,黄疸,水痘,
麻疹;
紫菀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 吐脓血,小便不利;
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解毒消肿。主治心神不安,惊悸失 眠,健忘,惊痫,咳嗽痰多,痈疽发背,乳房肿痛;
陈皮理气调中,降逆止呕,燥湿化痰。主治胸膈满闷,脘腹胀 痛,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
皂荚祛痰止咳,开穷通闭,杀虫散结。主治痰咳喘满,中风口 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语,癫痫,喉痹,二便不通,痈肿疥癣;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解毒。主治目赤羞明,目珠疼痛,头痛 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急、慢性肝炎,高血
压病;
甘遂泻水逐饮,破积通便。主治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癥 瘕积聚,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
山栀茶活络止痛,宁心益肾,解毒。主治风湿痹痛,骨折,胃 痛,失眠,遗精,毒蛇咬伤;
地龙止痉,熄风,通络,平喘。主治热病发热狂躁,惊痫抽搐, 肝阳头痛,目赤肿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小儿疝疾,肺热喘咳, 咽喉红肿,鼻衄,小便不通;
芦根清热除烦,透疹解毒。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 嗽,肺痈吐脓,热淋,麻疹,解河豚鱼毒。
本配方中,芦根、板蓝根、胡黄连、蒲公英主要用于清热解毒、 抗炎退热,消除身体炎症;加用丹参、远志、地龙、地龙、麦门冬、 柏子仁,主要用于收敛固涩、宁心安神、通络止痛,便于镇静止痉;
5再用紫菀、皂荚、竹茹、陈皮,主要用于泻肺降气、祛痰止咳,便于
理气化痰;再配竹叶、白术、山栀茶、甘遂、夏枯草,主要用于消肿 止痛、利水通淋、养心安神,增强身体血液循环,强化脏腑功能,最 后加用炙甘草,用于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缓解药物的毒 性和烈性。
本发明主要用于脑炎引起的高热、昏迷、惊厥等症状。 典型病例
(1) 孙某,男,6岁,入院时高烧、昏迷、惊厥,后服用本发明 的药物六个小时后,高烧退下,不再惊厥,病情好转,两天后恢复康 健,愈后没有出现后遗症。
(2) 陈某,男,18岁,入院时体温虽高,但尚有神志,服用退 烧药后病情进一步恶化,以致神志不清,之后服用本发明的药物后, 病情好转,神志清醒,治愈后无后遗症。
(3) 余某,女,12岁,入院时高烧、昏迷,服用本发明的药物 5小时后退烧,l天后病情好转,愈后无后遗症。
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 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蒲公英9g、丹参6g、炙甘草6g、麦门冬6g、胡黄连6g、 竹叶6g、竹茹6g、白术6g、板蓝根12g、紫菀6g、远志4g、陈 皮4g、皂荚lg、夏枯草6g、甘遂0.4g、山栀茶12g、地龙6g、芦 根12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置于水中煮至膏状,再将原料风干, 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定量服用。
用法用量口服, 一日三次,每次5 10g,饭后服用。
实施例2:
取蒲公英15g、丹参12g、炙甘草10g、麦门冬12g、胡黄连12g、 竹叶12g、竹茹10g、白术12g、板蓝根18g、紫菀10g、远志10g、 陈皮10g、皂荚3g、夏枯草12g、甘遂lg、山栀茶18g、地龙10g、
芦根18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置于水中煮至膏状,再将原料风干,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定量服用。
用法用量口服, 一日三次,每次5 10g,饭后服用。 实施例3:
取蒲公英12g、丹参9g、炙甘草8g、麦门冬9g、胡黄连9g、 竹叶9g、竹茹8g、白术9g、板蓝根15g、紫菀8g、远志7g、陈 皮7g、皂荚2g、夏枯草9g、甘遂0.7g、山栀茶15g、地龙8g、芦 根15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置于水中煮至膏状,再将原料风干, 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定量服用。
用法用量口服, 一日三次,每次5 10g,饭后服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脑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蒲公英9~15份、丹参6~12份、炙甘草6~10份、麦门冬6~12份、胡黄连6~12份、竹叶6~12份、竹茹6~10份、白术6~12份、板蓝根12~18份、紫菀6~10份、远志4~10份、陈皮4~10份、皂荚1~3份、夏枯草6~12份、甘遂0.4~1份、山栀茶12~18份、地龙6~10份、芦根12~18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脑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 份数的原料组成蒲公英12份、丹参9份、炙甘草8份、麦门冬 9份、胡黄连9份、竹叶9份、竹茹8份、白术9份、板蓝根15 份、紫菀8份、远志7份、陈皮7份、皂荚2份、夏枯草9份、 甘遂0.7份、山栀茶15份、地龙8份、芦根15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脑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 药为粉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脑炎的中药。它以蒲公英、丹参、炙甘草、麦门冬、胡黄连、竹叶、竹茹、白术、板蓝根、紫菀、远志、陈皮、皂荚、夏枯草、甘遂、山栀茶、地龙、芦根为原料按一定重量配比组成。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文档编号A61K36/899GK101664517SQ200910019228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9日
发明者兵 刘 申请人:兵 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