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57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温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温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保温饮用液体 的无危害且便于拆洗的保温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嬰幼儿所使用的奶瓶或水瓶通常是采用塑料而制成,以获 得质量轻、耐碰撞、便于携带等优点。上述奶瓶中用于收容牛奶的容
器多数采用保温能力较佳的聚碳酸月旨(PC)材料。然而,当在该PC 材料制作的奶瓶中使用高温沸水冲奶粉的时候,该PC材料经过多次 (如50次)高温的浸泡后,会逐渐发生分解,并释放出危害身体的 有毒物质。如果将这种保温材料制作的奶瓶提供给婴幼儿使用,将会 极大的危害婴幼儿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保温容器,以提供无危害且便于拆洗的保 温容器供嬰幼儿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容器。
一种保温容器,用以保温饮用液体,其包括收容液体的主体及可 拆卸固接于主体的液体吮吸部。该主体包括位于最外侧的第 一保温 体、第二保温体以及连接第一保温体与第二保温体的紧固件。该第一 保温体是采用隔热塑料制成的具有开口端的容器体,用于使用者握 持。该第二保温体是采用耐130摄氏度及其以上温度的软性保温材料 制成的具有开口端的容器体,并位于第 一保温体内且与第一保温体之 间存在间隙,用于收容饮用液体,并可根据需要自由伸缩以便自第一 保温体中取出。该紧固件为环形,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端与第 二开口端。该第一开口端靠近第一保温。该第二开口端靠近液体吮吸 部,用于可拆卸地固接于液体吮吸部。
与现有才支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保温容器采用耐高温软性保温 材料制成其收容饮液体的第二保温体。由于该第二保温体耐高温,因此在高温条件下(如加入煮沸的开水时),其性能稳定不会发生变质 或分解,也不会产生任何危害健康甚至有毒性物质,提高使用的安全 性。另外,由于该第二保温体还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可自由伸缩为任 意尺寸及形状,故,可轻松从第一保温体中取出,以便根据需要对该
第二保温体进行处理,例如可实现彻底清洗该第二保温体收容并直 接与饮用液体接触的内表面的任何位置。


图1为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温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保温容器的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温容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4a-4c为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温容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技术方案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温容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与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保温容器。 请参见图1与图2,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容器10, 用以保温饮用液体,其包括收容液体的主体11及可拆卸固接于主体 11的液体吮吸部12。该主体可以为实际需要的4壬何形状及尺寸,不 限于本实施例。
该主体11包括位于最外侧的第一保温体111、位于第一保温体 111内并与第一保温体111之间存在间隙的第二保温体112以及连接 第一保温体111与第二保温体112的紧固件113。
该第一保温体111是采用隔热塑料制成的具有开口端的容器体, 阻碍内部热量向外传递,用于使用者握持而不被烫伤。该隔热塑料可 以为聚丙烯(PP)、聚碳酸脂(PC)、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热塑 性弹性体(TPR)、聚苯乙烯(ABS )或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 )。 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温体111的外侧面设置有向内凹陷的握持部分,防止握持时滑落,例如第一保温体111为葫芦状。当然,该第一保 温体111的形状也可设计为其它形状。另,该第一保温体lll可选择 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并在该第一保温体111的外侧面可设置与第二 保温体112体积相对应的容量刻度,用于测量第二保温体112内的液 体容量。
该第二保温体112是采用耐130摄氏度及其以上温度的软性保温 材料制成的具有开口端的容器体,并位于第一保温体lll内且与第一 保温体111之间存在间隙,用于收容饮用液体用于收容高温或常温饮 用液体,并可根据需要自由伸缩以便自第一保温体lll中取出。本实 施例中,第二保温体112采用硅胶制作。由于硅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 且在处于200摄氏度也不会发生任何变质或分解出危害人体健康的 物质,并且在高温条件下其性能更稳定,所以使用时更加安全可靠。 当然,该第二保温体112也可釆用耐130摄氏度及其以上温度的其它 软性保温材料。
此外,由于该第二保温体112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可自由伸缩为 任意尺寸及形状,故,可轻爭〉从第一保温体111中取出,以便根据需 要对该第二保温体112进行处理,例如可实现彻底清洗该第二保温 体112收容并直接与々大用液体接触的内表面的任何位置。
为方便获知收容于第二保温体112内的液体温度,该第二保温体 112还可内置温度计,用于测量收容于第二保温体112内的液体温度。
该紧固件113为环形,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端101与第二 开口端102。该第一开口端101靠近第一保温体111,用于使第二保 温体112的开口端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一保温体111的开口端。该第二 开口端102靠近液体吮吸部12,用于可拆卸地固接于液体吮吸部12。 本实施例中,紧固件113的第一开口端101固接于第二保温体112的 开口端。该紧固件113包括自紧固件113外侧面向外延伸的凸台103, 用于抵靠在第 一保温体111的开口端以使第二保温体112经由该凸台 103支撑固定在第一保温体111上。该凸台103可以是沿紧固件113 外侧面形成的环形凸台,也可以是沿紧固件113外侧面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凸台形成的凸台组。
由此可以知道,该第 一保温体111与第二保温体112经紧固件113 固接后,该两个保温体111, 112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故,收容于第 二保温体112内的液体经第二保温体112、该密闭空间与第一保温体 111三层实现保温及防止热量传递至外界的目的。
该液体吮吸部12可拆卸地固接于第二开口端102,例如通过 螺紋连接,或利用液体吮吸部12的弹性直接紧固于第二开口端102 外侧。该液体吮吸部12的形状与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而确定,只要 使用者可通过该液体吮吸部12吸取到第二保温体112内的液体即可。
该保温容器10还可包括用于盖于液体吮吸部12外的罩体14, 以防止灰尘或污物污染液体吮吸部12。
当然,为提高该主体ll的密闭性,该保温容器IO还可包括包裹 于主体11开口端的密闭件13,用于通过卡扣或螺紋连接的方式可拆 卸地紧固该主体11的开口端与液体吮吸部12边*彖。本实施例中,该 密闭件13内侧形成凹槽(图未示),用于紧固时同时将第一保温体 111的开口端、紧固件113的凸台103与液体吮吸部12边缘夹持收容 于凹槽中,实现通过卡扣方式紧固该主体11的开口端与液体吮吸部 12边缘。
请参阅图3,本二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容器,其结构与 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容器1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紧固 件213。该紧固件213未与第二保温体212固接。该紧固件213的凸 台203,用于抵靠在第一保温体211的开口端以使第二保温体212的 开口端夹持固定于该凸台203与该第一保温体211的开口端之间。为 提高固定的稳定性,第一保温体211的开口端还可设置与凸台203相 对应的5l伸部204,以4吏第二保温体212的开口端夹持固定于该凸台 203与该延伸部204之间(如图3所示)。
请参阅图4a至4c,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容器,其 结构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容器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该
紧固件313未设置凸台,保温容器还包括连接环35。该连接环3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351与第二连接端352。 该第一连接端351用于使用中抵靠于第一保温体311上。该连接环 35内侧面所围合形成的圆的内径在靠近第一连接端处(即图4a中 的Dl)小于靠近第二连接端处(即图4a中的D2 )。该连接环35 内具有内表面353。该第一开口端301的外侧面与该内表面353相配 合,用于使用中将第二保温体312的开口端夹持固定于内表面353与 第一开口端301的外侧面之间。当然,该紧固件313也可设置如第二 实施例中的凸台。
该内表面353可根据固定需要设计为任何形状。例如内表面 353为倾斜面或形成阶台均可实现通过与紧固件313的抵靠固定夹持 固定第二保温体311的开口端于上述两者之间。另,还可在内表面 353开设向内延伸的凹口 353c。相应地,该紧固件313的第一开口端 301的外侧面i殳置自紧固件313外侧面向外延伸并与该凹相对应的弹 性凸台301c,用于使用中将第二保温体311的开口端夹持固定于凹口 353c与弹性凸台301c之间。
可以理解,该连接环35的一端可通过一体成型或其它方式固接 于第二保温体312的开口端,同样也可实现以上目的。
请参阅图5,本技术方案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容器,其结构与 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保温容器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紧固件 413。该紧固件413包括连接第一开口端401与第二开口端402的中 间部403。该第一开口端401与第二开口端402的内径小于中间部403 的内径。
该第一保温体411包括靠近其开口端并向外凸出的凸块406。该 第二保温体412包括位于其开口端的弹性外翻部408,以根据需要向 外翻出并利用弹性收缩力紧固在凸块406上或液体吮吸部42的边缘。
当需要向第二保温体412置入液体时,只需将弹性外翻部408紧 固在凸块406上,即可实现第一保温体411支撑第二保温体412的作 用。当需要吸取第二保温体412中液体时,该外翻部408包裹并紧固 在该液体吮吸部42的边^^,第一开口端401与第二开口端402夹持外翻部408与凸块406,使该第一保温体411的凸块406、第二保温 体412的弹性外翻部408与液体吮吸部42的边缘^皮夹持于第一开口 端401与第二开口端402之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 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 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保温容器,用以保温饮用液体,其包括收容液体的主体及可拆卸固接于主体的液体吮吸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位于最外侧的第一保温体、第二保温体以及连接第一保温体与第二保温体的紧固件,所述第一保温体是采用隔热塑料制成的具有开口端的容器体,用于使用者握持,所述第二保温体是采用耐130摄氏度及其以上温度的软性保温材料制成的具有开口端的容器体,并位于第一保温体内且与第一保温体之间存在间隙,用于收容饮用液体,并可根据需要自由伸缩以便自第一保温体中取出,所述紧固件为环形,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端与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靠近第一保温体,用于使第二保温体的开口端可拆卸地固定于第一保温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二开口端靠近液体吮吸部,用于可拆卸地固接于所述液体吮吸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温体采用 珪胶。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体采用 聚丙烯、聚碳酸脂、无规共聚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聚苯乙烯或丙 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4. 如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 的第一开口端固接于第二保温体的开口端,所述紧固件包括自紧固件外侧面向外延伸的凸台,用于抵靠在第 一保温体的开口端以使第二保 温体经由该凸台支撑固定在第 一保温体上。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连接环,所述 连接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 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所述第 一连接端用 于使用中抵靠于第一保温体上,所述连接环内侧面所围合形成的圆的 内径在靠近第一连接端处小于靠近第二连接端处,所述第一开口端的 外侧面与所述连接环的内侧面相配合,用于使用中将第二保温体的开 口端夹持固定于连接环的内侧面与所述第 一开口端的外侧面之间。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的内侧面 为倾斜面,或者所述连接环的内侧面形成阶台。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的内侧面 开设有向内延伸的凹口 ,所述紧固件的第 一开口端的外侧面设置自紧 固件外侧面向外延伸并与所述的凹口相对应的弹性凸台,用于使用中 将第二保温体的开口端夹持固定于凹口与弹性凸台之间。
8. 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的一 端固接于第二保温体的开口端。
9. 如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 包括自紧固件外侧面向外延伸的凸台,用于抵靠在第一保温体的开口 端以使第二保温体的开口端夹持固定于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保温体 开口端之间。
10. 如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 温体包括靠近其开口端并向外凸出的凸块,所述第二保温体包括位于 其开口端的弹性外翻部,以根据需要向外翻出并利用弹性收缩力紧固 在所述凸块上或液体吮吸部的边缘,所述紧固件包括连接第 一开口端 与第二开口端的中间部,所述第一开口端与第二开口端的内径小于中间部的内径,用于当外翻部紧固在所述液体吮吸部的边缘时,第一开 口端与第二开口端夹持弹性外翻部与凸块,使第一保温体的凸块、第二保温体的弹性外翻部与液体吮吸部的边缘夹持于第 一开口端与第 二开口端之间。
11. 如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包裹 于主体开口端的密闭件,用于通过卡扣或螺紋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地固 定于该主体的开口端。
12. 如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保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 温体内置温度计,用于测量收容于第二保温体内液体的温度,所述第 一保温体外侧可设置根据第二保温体体积相对应的容量刻度,用于测 量第二保温体内的液体容量。
全文摘要
一种保温容器,用以提供无危害且便于拆洗保温饮用液体,其包括收容液体的主体及可拆卸固接于主体的液体吮吸部。该主体包括位于最外侧的第一保温体、第二保温体以及连接第一保温体与第二保温体的紧固件。该第一保温体是采用隔热塑料制成的具有开口端的容器体,用于使用者握持。该第二保温体是采用耐高温的软性保温材料制成的具有开口端的容器体,并位于第一保温体内且与第一保温体之间存在间隙,用于收容饮用液体,并可根据需要自由伸缩以便自第一保温体中取出。该紧固件为环形,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端与第二开口端。该第一开口端靠近第一保温。该第二开口端靠近液体吮吸部,用于可拆卸地固接于液体吮吸部。
文档编号A61J9/00GK101623234SQ200910100920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6日
发明者黄龙国 申请人:黄龙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