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经穴保健靠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564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部经穴保健靠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保健器具,其包括支架、靠板、针板三部分组成,通过撞 击背部经穴,起到对人体保健的作用。
背景技术
按照中医学传统的理论和皇帝内经人体经络的医学理论,人体背部脊柱及脊柱两 侧分布照督脉所携的各个穴位。督脉是人体阳气的总水库,是保证人体生命的总源头。如 果每天都有规律性或经常性撞击这些生命总源头的相关学位,对肝、胆、脾、胃、肾、心、脑相 关的病灶都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已深知这一道理。在公园我们经常 见到人们撞树或撞墙,就是根据这一原理的保健运动。而利用经络治病必需能击到经络的 某一点——经络穴位,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撞树撞墙只能震动督脉的部分穴位,所以效 果有限。

发明内容背部经穴保健靠针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提供一种与人体背部形状相 近的靠针。直接撞击背部经穴达到医疗保健的效果。
其特征包括 支架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半部分用于支撑上半部分,并于上半部分可调性连接,
用于调节高度。上半部分与靠板相连支撑靠板。
靠板与针板相连,确保弹簧针外露的安全长度。 针板固定弹簧针。
弹簧销用于固定针板。
弹簧针用于撞击人体背部经穴的穴位。
脚踏板置于地上,人做撞背运动时站在上面,起到足疗的作用。 针板11靠弹簧销9固定在靠板2与横梁10之间,针板11上的弹簧针18与靠板 2上的十字形针孔1 一一对应,弹簧针18外露在靠板2外1. 5cm,针板11可以上下左右变 换位置来增加弹簧针18撞击的部位。 由于背部经穴保健靠针,是按照人体背部形状设计,弧长72cm,弦高4cm,宽60cm 的弧形靠板上均匀分布着179个弹簧针,通过针板的上下、左右的位置变换,靠针可达到 895个穴位撞击点。人体背部经穴只有116个,这样背部经穴保健靠针可以全面覆盖人体背 部督脉的全部穴位。虽然某些撞击位置不会是完全准确的穴位,但撞击点离经穴最大距离 不足2cm,这已达到中医针灸的准确要求。所以背部经穴保健靠针不仅能完全覆盖人体背部 全部穴位,而且通过弹簧针撞击的方式更加接近于中医针灸。这就解决了撞树或撞墙,仅是 部分穴位,且以震动的方式来剌激穴位的弊端。提高了保健效果。
图1为背部经穴保健靠针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背部经穴保健靠针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针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针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5为弹簧针的半剖视图。 图6为弹簧销的半剖视图。 图7为脚踏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中下支架5是两根长0. 8m,直径1. 5寸的铁管,它套在上支架4上。上支架 4是长1. 2m,直径1. 2寸的铁管,它与靠板2相连接。上支架4和下支架5可以相互拉伸来 调解高度以适应不同人体具体身高。安装在下支架5上的固定插销6,是一个手柄螺栓,用 以固定下支架5和上支架4的位置。靠板2是弧形,上均匀分布着十字形的针孔1。靠板2 固定在上支架4上,它是弧长72cm,宽60cm,弦高4cm,厚度1. 5cm的凹形硬塑板,在其上面, 上下边和左右边各留3cm,也就是说净剩下长66cm,宽54cm,的长方形内以边长6cm划正方 形方格,得出99个正方形方格,在每个正方形方格的正中刻出宽1. 2cm,长4cm的十字架形 针孔1,得99个针孔1 ;再在四个正方形的连接点为中心刻出宽1. 2cm,长4cm的十字架形 针孔l,再得88个针孔1。在靠板2上均匀地形成187个针孔1。弹簧针18透过针孔1露 出靠板2外1. 5cm,当人体撞击时达到一定力度,弹簧针18便縮回到针孔1里。 附图3是针板11的正面示意图,针板11是弧长66cm,宽54cm,厚lcm形状与靠板2 及横梁IO具有相同的弧形的凹形硬塑板,在其上面以边长6cm划正方形方格,得出99个正 方形方格,在每个正方形方格的正中铸一个外径0. 6cm的弹簧针座12,得99个弹簧针座12, 再在四个正方形的连接点处铸一个外径0. 6cm的弹簧针座12,再得88个弹簧针座12。弹簧 针座12上套有弹簧14,弹簧14与弹簧针帽15相连,共同组成弹簧针18,附图5是弹簧针18 的半剖视图。在针板11上均匀地形成187个弹簧针18,弹簧针18与靠板2上的针孔1形成 一一对应关系。附图4是针板11的背面示意图,在针板11的背面四个角和横向中轴线上,各 刻有宽lcm,深O. 5cm,长6cm的沟槽13,槽与槽之间的距离为0. 5cm,沟槽13是三个为一组, 四个角的四组是控制针板11上下移动的位置。中轴线上的左右两组是控制针板11左右移动 的位置。这样针板11可以上下左右变换位置增加弹簧针18撞击的部位。铸在针板ll背面 偏上半部分中间位置的扣手8,是为了移动针板11时用手抓住扣手8比较方便。后支架3是 长6cm,直径1寸的铁管,焊接在上支架4的上端和从上端向下60cm处,当背部经穴保健靠针 向后靠时,后支架3首先支在墙上,起到保护横梁10和针板11靠板2的作用。 附图2是背部经穴保健靠针的背面示意图,横梁10是弧长72cm,宽5cm,与靠板2 具有相同弧度的铁板。其固定在上支架4上,分为上中下三根,起到固定针板11的作用。针 板11靠弹簧销9固定在靠板2与横梁10之间,针板11可在靠板2与横梁10之间平滑移 动,变换位置。附图6是弹簧销9的半剖视图,碰珠16受弹簧17的挤压,嵌在沟槽13的里 面,起到固定针板11位置的作用。最上面的横梁IO,开一个三角口作为挂扣7,用于挂在墙上时使用。 附图7是脚踏板的示意图,脚踏板19是长40cm,宽25cm的硬塑板,上面铸有规则 性乳头状小凸点20,人踩在上面作靠背运动时起到足疗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去掉下支架5及上支架4与上支架 5的连接部分等,只要使用弹簧针撞击背部经穴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一种背部经穴保健靠针,其特征是,针板(11)靠弹簧销(9)固定在靠板(2)与横梁(10)之间,针板(11)上的弹簧针(18)与靠板(2)上的十字形针孔(1)一一对应,弹簧针(18)外露在靠板(2)外1.5cm,针板(11)可以上下左右变换位置来增加弹簧针(18)撞击的部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经穴保健靠针,其特征是,针板(11)和靠板(2)及横梁 (10)具有相同的弧形。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部经穴保健靠针,其特征是,靠板(2)是弧形,上均匀分布 着十字形的针孔(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经穴保健靠针,针板(11)与靠板(2)具有相同弧形,上 均匀分布着弹簧针(18)。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经穴保健靠针,针板(11)可在靠板(2)与横梁(10)之 间平滑移动,变换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部经穴保健靠针,其特征是,弧形的靠板2上均匀分布着十字形针孔1,与靠板2具有相同弧形的针板11,安装着与靠板2上的十字形针孔1相对应的弹簧针18,针板11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变换位置,使针击点达到895个。人体背部经穴只有116个,这样背部经穴保健靠针可以全面覆盖人体背部督脉的全部穴位。虽然某些撞击位置不会是完全准确的穴位,但撞击点离经穴最大距离不足2cm,这已达到中医针灸的准确要求。所以背部经穴保健靠针不仅能完全覆盖人体背部全部穴位,而且通过弹簧针撞击的方式更加接近于中医针灸。这就解决了撞树或撞墙,仅是部分穴位,且以震动的方式来刺激穴位的弊端。提高了保健效果。
文档编号A61H39/04GK201441616SQ200920008430
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0日
发明者杨振文 申请人:杨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