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祛风寒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8760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祛风寒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祛风寒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腰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在腰椎骨 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而出 现腰腿放射性疼痛,中医认为腰间盘突出属“腰腿痛,痹症”范畴。现有技术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药物甚多,复发率高成为困扰患者的主 要问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累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关 节囊及关节其它结构的全方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关节退行 性改变或衰竭。现有技术中,关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防治药物甚多,但见效慢,疗效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祛风寒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膏药及 其制备方法。本申请时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的研制一种具有祛风寒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组 分的中药材制成的膏药独活10 15份,乌梢蛇10 15份,肉桂10 15份,乳香10 15份,没药10 15份,水蛭10 15份,羌活10 15份,地龙10 15份,龟甲10 15份,五加皮10 15份,桑寄生10 15份,狗脊10 15份,千年健10 15份,松节10 15份,威灵仙 10 15份,海风藤10 15份,青风藤10 15份,川芎10 15份,延胡索10 15份,郁 金10 15份,姜黄10 15份。上述的一种具有祛风寒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 组分的中药材制成的膏药独活10 15份,乌梢蛇10 15份,肉桂10 15份,乳香10 15份,没药10 15份,水蛭10 15份,羌活10 15份,地龙10 15份,龟甲10 15份,五加皮10 15 份,桑寄生10 15份,狗脊10 15份,千年健10 15份,松节10 15份,威灵仙0 15份,海风藤10 15份,青风藤0 15份,川芎10 15份,延胡索0 15份,郁金10 15份,姜黄0 15份。上述的中药制剂的制法,其特征是各药材按规定净制、炮制后(1)药料提取将上述配量药材酌予碎断,(独活、乌梢蛇、水蛭、地龙、龟甲、桑寄生、狗脊、千年 健、威灵仙、海风藤、青风藤、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先下;肉桂、乳香、没药、羌活、五加皮、 松节后下;)与食用植物油同置锅中炸枯、去渣、过滤,集中药油,备用;。
(2)炼油,下丹 成膏上述药油继续熬炼,炼至滴水成珠时,另取红丹,加入油中,搅勻,收膏,备用;(3)祛火毒将上述膏药徐徐倾入冷水中,浸24小时,中间换水2次,以祛火毒,得膏药团块,备 用;(4)摊涂将膏药团块放入容器中,置水浴上烊化,将膏药按剂量摊于裱褙材料上,即得具有 祛风寒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膏药。上述的一种具有祛风寒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用于腰椎 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慢性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或股骨头坏死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优点纯中药制剂,功能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风寒湿。疗效明显、起效迅速而持久;未 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用药方便;药材价廉、易得,老百姓用得起,适合国情。疗效分析中医认为治病先祛邪,扶正固本,恢复正气,以正祛邪,增强机体自身的恢复能力。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祖国医学“腰痛”范畴。腰痛一证,最早见于《内经》。腰为肾之 府,所以历代医家均认为肾虚是腰痛的重要因素。明 王肯堂《证治准绳 腰痛》说“有风、 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腰痛”的病因病 机如下(1)感受外邪风寒湿热均引起腰痛,以寒湿最为常见。由于久卧冷湿之地,或涉水 冒雨,身劳汗出,衣者冷湿,感受寒湿之邪,致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生腰痛。(2) 劳累外伤过度劳累,跌扑挫伤,损伤腰肌、脊柱、经脉,均可使气血运行不畅,发生腰痛。《景 岳全书 腰痛》说“跌仆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 (3)肾精亏损素体禀赋 不足,或久病体虚,或年老精血亏衰,或房劳过度等,致肾脏精血亏损,无以濡养经脉而发生 腰痛。《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风寒湿热及外伤为 外因,肾虚为内因,常伴有血瘀。肾虚是本,外邪、外伤、劳累为标。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辨为 肾虚、血瘀。主要症状腰痛如刺或如折,痛有定处,或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遇冷、阴雨 天加重,舌暗淡,或有瘀斑,脉沉迟。瘀血阻滞经脉,以致气血不能通畅,故腰痛如刺,痛有定 处。寒湿之邪,侵袭腰部,阻塞经络,遇冷、阴雨天,寒湿更甚,故疼痛加重。舌暗淡,或有瘀 斑,脉沉迟,为肾虚血瘀之征象。治宜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风寒湿。方选孙氏活血丹胶
^ ο骨质增生为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常见病。西医称为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又称 骨关节炎、骨关节病、退化性关节炎或肥大性骨关节炎。本病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素 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多由风寒湿气乘虚袭于经络,气血凝滞所 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搏症病因病机为风寒湿邪,乘虚袭入人体,引起气血运行不畅, 经络阻滞;或痰浊瘀血,阻于经隧,深入关节筋脉,引发本病。痹症的发生,一般多以素体阳 气阴精不足,为内因,风寒湿邪为外因。腰膝为肾之府,故本病多侵于腰膝。主要症状腰膝 刺痛,痛有定处,痛处发凉,伸曲受限,怕冷,遇冷、阴雨天加重,舌暗淡,或有瘀斑,脉沉迟。 瘀血阻滞经脉,以致气血不能通畅,故腰膝刺痛,痛有定处。寒湿之邪,侵袭腰膝,阻塞经络, 遇冷、阴雨天,寒湿更甚,故疼痛加重。舌暗淡,或有瘀斑,脉沉迟,为肾虚血瘀之征象。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性疾病,随年龄增长,人体的椎间盘逐年退变,出现纤 维环弹力减退,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关节不稳,黄韧带肥厚、变形,钩突关节 边缘及小关节继发性改变,导致颈椎椎管或椎间孔的变形、狭窄,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影 响血运使颈部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的损害,并引起相应的 临床表现,称为颈椎病。颈椎病在祖国医学无相应病名,根据临床症状,本病属祖国医学“颈 肩痛”、“颈背痛”、“痹证”、“眩晕”、“痿证”范畴。本病大多数发生在40岁以后,《素问·至 真要大论》说“阴痹者,腰脊头项痛,时眩……病本于肾。”“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 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多因老年体虚、奏里空虚、气少血衰,风寒入侵,痹阻脉络, 气滞血瘀,日久而致。主要临床症状多为颈项痛或伴头痛、头晕,肩及四肢疼痛,常为一侧 肩及上肢疼痛,或伴麻木,或四肢无力,行走如踩棉花,舌暗淡,苔白,脉沉迟。风寒湿邪侵袭 足太阳经脉,经输不利,故颈项痛。肝肾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扰清空,故头痛、头晕。肩为 手足三阳经交会之所,上肢为手三阴、手三阳经循行之处。无论外邪侵袭,痹阻经脉,或跌仆 损伤,气滞血瘀,皆可致肩及上肢疼痛,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故四肢无力, 行走如踩棉花。舌暗淡,苔白,脉沉迟,为肝肾亏虚,脉络瘀阻之象。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发生在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及滑囊的退行 性变和慢性无菌性炎症,引起软组织广泛性粘连,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所致。祖国医学根 据发病部位、年龄、原因及临床上不同的表现,又有“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胛周 痹”、“肩凝症”、“锁肩风”等不同的称谓。本病当属“痹证”范畴。《素问 痹论》曰“风寒 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灵枢·贼风》篇认为痹证的发病与外伤关系密切,伤后“恶血” 停聚于肌肉筋骨之间,气血运行受阻,人体防御机能丧失,易受风寒湿邪侵犯,恶血与外邪 侵袭则发为损伤痹证。主要临床症状多为患肩疼痛,痛处固定不移,各方向活动均受限,遇 寒加重。舌暗淡,苔白,脉沉迟。多辩证为肝肾亏虚,脉络瘀阻。本发明技术方案药物组成中,独活能祛风胜湿,宣痹止痛;乌梢蛇透骨搜风、通络 止痛;肉桂通血脉、散寒止痛;三药相合,祛风寒湿、活血通络止痛,共为君药;乳香、没药、 郁金、姜黄、延胡索、川芎、水蛭、羌活、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松节、威灵仙、海风藤、 青风藤共为臣药;地龙、龟甲共为佐药;诸药共奏祛风寒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临床试用中,曾在《宝华中医医院》以《孙氏活血膏》名称进行临床验证,治疗期间 停用其他相关药物,给予活血膏药外贴,一次两贴,15天一换,应用1个月,并要求病人尽量 卧床休息,少走动。一个月为一疗程;疗效一般使用本发明制剂1 2个疗程即可显效; 3 4个疗程即可临床痊愈。疗效判定标准为临床治愈自觉症状体征消失,专科检查结果连续3次在正常值范围内,并能巩 固;显效自觉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专科检查结果明显好转,基本正常或接近正常有效自觉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专科检查结果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专科检查数值基本无改善。在医院进行临床考察期间,有效率100% ;显效率95% ;临床治愈率大于90%。具 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的意义。 典型病例
1,王某某,男,69岁,2006年6月17日初诊,患者于2年前出现双膝关节疼痛,一直 未在意。现疼痛加重来我院诊治,嘱其拍片检查,拍片示双膝关节骨质增生。现患者双膝 疼痛,长距离行走受限,双下肢无肿胀及麻木,无静脉曲张,纳食可,夜寐因疼痛欠佳,二便 调。专科检查双膝无明显肿胀,疼痛乏力感,跛行,双膝内侧局部压痛(+),浮髌试验(_), 回旋研磨试验(_),侧方挤压试验左(+),右(_),过伸试验(+),下肢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 诊断为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给予膏药外贴,一次两贴,15天一换,应用1个月,并要求病 人尽量卧床休息,少走动。2006年7月17日二诊,患者述疼痛减轻,下蹲仍受限,继贴膏药 2个月。2006年9月18日三诊,患者疼痛已消失,下蹲自如。嘱其继贴膏药3个月,巩固疗 效,可停药。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2,陈某某,女,50岁,2007年4月2日初诊,患者自诉10年前因受凉引起双膝关节 疼痛,右膝痛重,于受凉及劳累后疼痛加重,自行服用止痛药,疼痛减轻,但反复发作,时轻 时重。半 月前外出旅游,因受累后双膝关节疼痛再次加重,在当地医院行X片检查示双膝 关节骨质增生,未治疗。今日疼痛加重,遂来我院诊治。现患者双膝关节痛,右膝痛重,下蹲 困难,腰、右臀沿大腿外侧至膝上发沉发凉,双下肢无水肿及麻木,无静脉曲张。纳食可,夜 寐因疼痛欠佳,二便调。专科检查双膝疼痛乏力感,跛行,双膝内侧局部压痛(+),双下肢 直腿抬高试验(_),浮髌试验(_),回旋研磨试验(_),侧方挤压试验左(+),右(_),过伸试 验(+),下肢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诊断为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给予膏药外贴,一次两 贴,15天一换,应用1个月,并要求病人尽量卧床休息,少走动,注意保暖。2007年5月2日 二诊,患者自述疼痛已减轻,嘱其继贴膏药2个月。2007年7月2日三诊,患者诉疼痛已消 失,下蹲正常。嘱患者继贴膏药2个月以巩固疗效,可停药。半年后随访患者述已痊愈,未 复发。3、段某某,男,61岁,2005年11月8日初诊,患者自诉1995年查出“肾病综合症”, 曾服用激素7月余,患者于1997年8月出现左髋疼痛伴轻微活动受限,后于1998年3月在 市中心医院行CT检查示左侧股骨头坏死,院外示系统治疗,今日来我院就诊。现患者跛 行,左侧髋关节疼痛,负重及行走时加重。专科查体示左侧腹股压痛(_),叩击痛(_),左髋 关节后外侧压痛(_),叩击痛(_),左髋“4”字试验(+),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诊断为 左侧股骨头坏死。因患者仍服用治疗肾病药物,拒绝内服药物,给予膏药外贴,一次两贴,15 天一换,应用1个月,并要求病人卧床休息。2005年12月7日二诊,患者自述服药后疼痛减 轻,继贴膏药2个月。2006年2月5日三诊,患者自述疼痛已明显减轻,嘱患者坚持用药2 个月后来复诊。2006年4月5日四诊,患者自述已不疼痛,拍片示股骨头坏死部已有新骨 生长,密度较均勻,嘱继贴膏药半年后来复诊,患者自述已不疼痛,下蹲正常。2007年11月 9日随访,已痊愈,未复发。4、丁某某,男,48岁,2007年3月11日初诊,患者于7月前腰部疼痛,CT示。经服 用消炎痛等止痛药缓解。以后疼痛时自服消炎止痛药物,近1个月疼痛加重,服用止痛药疗 效不明显,遂来我院就诊。现患者腰部疼痛,久坐或长距离行走疼痛加重,腰部屈伸活动受 限,舌淡苔白,脉沉细。专科检查专科检查腰4、5、双侧椎旁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左 50° /右40° ),仰卧挺腹试验(+)。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给予膏药外贴,一次两 贴,15天一换,应用1个月,并要求病人尽量卧床休息,少走动。2007年4月12日二诊,患 者述疼痛已明显减轻,嘱其继贴膏药1个月。2007年5月12日三诊,患者述疼痛消失,嘱其继贴膏药1个月以巩固之,可停药。半年后随访,已痊愈,未复发。5、李某某,女,27岁,2007年7月23日初诊,患者自述颈后部疼痛,放射到双肩 疼痛3个月,反复发作,疼痛重时自服消炎止痛药物治疗,疼痛减轻。2月前拍片示C3/4、 C4/5、C5/6椎间盘突出。5天前疼痛加重,今来我院,专科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4、 5左侧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双侧侧肩胛骨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可摸到条索状硬结, 左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诊断为颈椎病。给予膏药外贴,一次两贴,15天一换,应用 半个月,并要求病人尽量卧床休息,少走动,注意保暖。2007年8月7日二诊,患者述疼痛较 前明显减轻,嘱患者继贴膏药半个月。2007年8月24日三诊,患者述疼痛消失。嘱其继贴 膏药1个月以巩固之,可停药。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药材构成独活15g,乌梢蛇15g,肉桂15g,乳香15g,没药15g,水蛭15g,羌活15g,地龙15g, 龟甲15g,五加皮15g,桑寄生15g,狗脊15g,千年健15g,松节15g,威灵仙15g,海风藤15g, 青风藤15g,川芎,15g,延胡索15g,郁金15g,姜黄15g。二、制法;各药材按规定净制、炮制后(1)药料提取将上述配量药材酌予碎断,(独活、乌梢蛇、水蛭、地龙、龟甲、桑寄生、狗脊、千年 健、威灵仙、海风藤、青风藤、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先下;肉桂、乳香、没药、羌活、五加皮、 松节后下;)与食用植物油同置锅中炸枯、去渣、过滤,集中药油,备用;(2)炼油,下丹成膏上述药油继续熬炼,炼至滴水成珠时,另取红丹,加入油中,搅勻,收膏,备用;(3)祛火毒将上述膏药徐徐倾入冷水中,浸24小时,中间换水2次,以祛火毒,得膏药团块,备 用;(4)摊涂将膏药团块放入容器中,置水浴上烊化,将膏药按剂量摊于裱褙材料上,即得具有 祛风寒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膏药。本发明是一种具有祛风寒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用于腰 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慢性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或股骨头坏死的药物中的应用。经临床试用(临床试用中曾用名“孙氏活血膏”),疗效较佳。实施例2药材构成独活IOg,乌梢蛇IOg,肉桂IOg,乳香IOg,没药IOg,水蛭IOg,羌活IOg,地龙IOg, 龟甲10g,五加皮15g,桑寄生15g,狗脊15g,千年健15g,松节15g,威灵仙15g,海风藤15g, 青风藤15g,川芎,15g,延胡索15g,郁金15g,姜黄15g。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药材构成独活15g,乌梢蛇15g,肉桂15g,乳香15g,没药15g,水蛭15g,羌活15g,地龙15g, 龟甲15g,桑寄生15g,千年健15g,松节15g,海风藤15g,川芎,15g,郁金15g,姜黄15g。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4药材构成独活IOg,乌梢蛇IOg,肉桂IOg,乳香IOg,没药IOg,水蛭IOg,羌活IOg,地龙IOg, 龟甲10g,五加皮15g,狗脊15g,威灵仙15g,青风藤15g,延胡索15g,姜黄15g。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5药材构成独活15g,乌梢蛇15g,肉桂15g,乳香15g,没药15g,水蛭15g,羌活15g,地龙15g, 龟甲15g,五加皮10g,狗脊10g,威灵仙10g,青风藤10g,延胡索10g,姜黄10g。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6药材构成独活15g,乌梢蛇15g,肉桂15g,乳香15g,没药15g,水蛭15g,羌活15g,地龙15g, 龟甲15g,桑寄生15g,千年健15g,松节15g,海风藤15g,川芎,15g,郁金15g。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7药材构成独活15g,乌梢蛇15g,肉桂15g,乳香15g,没药15g,水蛭15g,羌活15g,地龙15g, 龟甲15g,五加皮15g,狗脊15g,威灵仙15g,青风藤15g,延胡索15g,姜黄15g。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8药材构成独活10g,乌梢蛇10g,肉桂10g,乳香10g,没药10g,水蛭10,羌活10g,地龙10g, 龟甲10g,桑寄生10g,千年健10g,松节10g,海风藤10g,川芎,10g,郁金IOgo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9药材构成独活IOg,乌梢蛇IOg,肉桂IOg,乳香IOg,没药IOg,水蛭IOg,羌活IOg,地龙IOg, 龟甲10g,五加皮10g,桑寄生10g,狗脊10g,千年健10g,松节10g,威灵仙10g,海风藤10g, 青风藤I0g,川芎,I0g,延胡索10g,郁金10g,姜黄IOgo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10药材构成独活15g,乌梢蛇15g,肉桂15g,乳香15g,没药15g,水蛭15g,羌活15g,地龙15g,龟甲15g,五加皮10g ,桑寄生10g,狗脊10g,千年健10g,松节10g,威灵仙10g,海风藤10g, 青风藤lOg,川芎,10g,延胡索10g,郁金10g,姜黄IOgo
其余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祛风寒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组分的中 药材制成的膏药独活10 15份,乌梢蛇10 15份,肉桂10 15份,乳香10 15份,没药10 15 份,水蛭10 15份,羌活10 15份,地龙10 15份,龟甲10 15份,五加皮10 15份, 桑寄生10 15份,狗脊10 15份,千年健10 15份,松节10 15份,威灵仙10 15 份,海风藤10 15份,青风藤10 15份,川芎10 15份,延胡索10 15份,郁金10 15份,姜黄10 15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祛风寒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 是由以下重量组分的中药材制成的膏药独活10 15份,乌梢蛇10 15份,肉桂10 15份,乳香10 15份,没药10 15 份,水蛭10 15份,羌活10 15份,地龙10 15份,龟甲10 15份,五加皮10 15 份,桑寄生10 15份,狗脊10 15份,千年健10 15份,松节10 15份,威灵仙0 15份,海风藤10 15份,青风藤0 15份,川芎10 15份,延胡索0 15份,郁金10 15份,姜黄0 15份。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制剂的制法,其特征是各药材按规定净制、炮制后(1)药料提取将上述配量药材酌予碎断;独活、乌梢蛇、水蛭、地龙、龟甲、桑寄生、狗脊、千年健、威灵仙、海风藤、青风藤、川芎、 延胡索、郁金、姜黄先下;肉桂、乳香、没药、羌活、五加皮、松节后下;药材与食用植物油同置锅中炸枯、去渣、过滤,集中药油,备用;(2)炼油,下丹成膏上述药油继续熬炼,炼至滴水成珠时,另取红丹,加入油中,搅勻,收膏,备用;(3)祛火毒将上述膏药徐徐倾入冷水中,浸24小时,中间换水2次,以祛火毒,得膏药团块,备用;(4)摊涂将膏药团块放入容器中,置水浴上烊化,将膏药按剂量摊于裱褙材料上,即得具有祛风 寒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膏药。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祛风寒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制剂的应 用,其特征是在制备治疗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慢性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或 股骨头坏死的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祛风寒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制剂。其是由以下重量组分的中药材制成的膏药独活10~15份,乌梢蛇10~15份,肉桂10~15份,乳香10~15份,没药10~15份,水蛭10~15份,羌活10~15份,地龙10~15份,龟甲10~15份,五加皮10~15份,桑寄生10~15份,狗脊10~15份,千年健10~15份,松节10~15份,威灵仙10~15份,海风藤10~15份,青风藤10~15份,川芎10~15份,延胡索10~15份,郁金10~15份,姜黄10~15份。本发明的优点祛风寒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药物组成中,独活、乌梢蛇、肉桂三药相合,共为君药;乳香、没药、郁金、姜黄、延胡索、川芎、水蛭、羌活、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松节、威灵仙、海风藤、青风藤共为臣药;地龙、龟甲共为佐药;诸药共奏祛风寒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
文档编号A61K9/70GK102106988SQ20101029586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8日
发明者孙化斌, 孙玉宝 申请人:孙玉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